重讀陳睿專訪後,對於B站增長飛輪的一些感想

2020-12-27 騰訊網

前言

重新看了一遍陳睿去年的專訪,一年過去了,完全不一樣的感悟。在過去的這一年裡,同樣作為社區產品,我們很輕易的確定了「創作者是平臺增長飛輪」的結論;想過為了抹平創作用戶和消費用戶越來越大的階層差距,開闢一塊泛化的「貼吧」模塊;常常嗟嘆於所有策略裡,最應該考慮但又最無法考慮的是外部競爭的存在。

周末這兩天,在琢磨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個了解理論研究的同學都知道的簡單道理:理論的價值是隨著其限制條件的變多而遞增的。

「創作者是平臺增長飛輪」這個結論,其價值更多是告訴我們不該做什麼, 但實踐起來,亂花漸欲迷人眼,知易行難。

我在陳睿的這篇採訪裡,反而是看到了對於「創作者是平臺增長飛輪」的堅定踐行。

B站推薦與抖音推薦的區別

《晚點》:同樣是智能推薦,B站和抖音、頭條的算法有何不同?

陳睿:抖音的算法是為播放量優化的,我們的算法是為關注數優化的。

抖音模型是流量產生收入,收入購買內容,內容產生流量。它是一個純流量模型,它一定是為VV(video view)優化的,VV越高用戶使用時長越長,廣告越多。

B站不一樣,B站是UP主創作內容,內容吸引粉絲,粉絲激勵UP主,我的平臺是以創作者為核心。

抖音是流量驅動增長,通過流量倒逼內容生產。所以頭條的算法是為了優化播放量,通過規模化的流量,去匹配對應消費場景的內容。

在這種模式下,內容生產是完全服務於內容消費的,「不是看你有什麼,而是看用戶想看什麼」思維下,孵化出的是能夠規模化量產的專業MCN機構,視頻VV量是這套模型裡的商業貨幣,平臺通過流量的分配傳達這一套意志。

在抖音模式裡,創作者的形象是模糊的,嚴格意義上說,生產服務於的是算法特徵。在這一套模型裡,競爭的唯一指標是平臺規模化程度,微視曾意圖通過資源的大量投入,超過抖音的規模化。但由於梅特卡夫效應(一個網絡的價值是以用戶數量平方速度增長)的存在,微視的投入量明顯是遠遠不夠的。而當抖音的dau達到3億之後,微視已經不存在成功的任何可能性了(中國網際網路用戶數10.8億,3億的平方是9億),而截至現在,抖音的dau峰值已經越過6億。

正像陳睿說的一樣「UP主創作內容,內容吸引粉絲,粉絲激勵UP主」,B站是UP主內容驅動的。

「陳睿:抖音是流量驅動的產品,而十幾秒長度是無法完整講述一個創作主題的。B站平均幾分鐘一段視頻,講故事得要主題,得有你的思想。」在內容創作主題維度,抖音的內容只有一個創作主題—Kill time。而B站主題定義權依然掌握在UP主手裡,創作者決定內容主題,平臺負責激勵創作者生產更多內容,平臺希望塑造的競爭規則是能否創作出更好的主題性消費內容。

而主題的創作,是跟人強綁定的,平臺只能通過規劃化UP來實現主題內容的主題化。所以B站的算法設計目的一定是要為創作者服務的。「陳睿:2017年我們把首頁從分區改成智能推薦,遭到用戶強烈反對。但我頂著反對也要做,因為這對up主有利。如果up主都不生產內容,觀眾就散了」。

智能推薦是這一切成立的基本前提,只有這樣用戶消費預期對平臺來說才是可控的。其原因是在於:如果採用老的分區制度,即使平臺存在很多可消費的多樣性主題內容,用戶依然會按照自己的預期去主動篩選內容,內容無法得到充分分發。只有將用戶的消費預期從主動式變為被動推薦式,B站的主題萬花筒,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效能。這一點我在《對於社區產品增長困境的一些思考》裡詳細講過。

對於社區的理解

陳睿:用戶的體驗不是來自於你的產品本身,而是來自於這個用戶跟其他哪些人在一起。

陳睿:社區本質是個農耕氛圍,對用戶來說,社區最好的狀態就是它出生的一瞬間。以後有任何變化,都會有人反對。

我要做的是通過產品設計讓B站變成一個彈性最大的社區。比如我刻意降低B站的社交屬性,讓用戶少碰面。很多人問我怎麼不做貼吧,打死我也不做。

把B站打造成以內容為中心的社區,能極大減少由於用戶規模的增加對原有用戶的體驗。每次用戶見面只在視頻下面見,社區擴大了十倍,只要這一類內容還在,他會覺得這個氛圍是沒有變化的。

如今的內容平臺,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想嘗試建立百度貼吧式的用戶平權社交互動模塊。一方面是為了縮小越拉越大的創作用戶和消費用戶的階層差距;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讓用戶增加低成本付出的方式,增加與平臺之間的粘性。

但陳睿給出的答案是「打死我也不做」,站在現在的時間節點,思考後覺得,這個答案足夠驚豔:

一方面驚豔於陳睿的產品洞察,社交屬性的加強帶來的是人和人的連接,從而形成一個個群體,群體的誕生會誕生一個個群體意志,而「陳睿:對用戶來說,社區最好的狀態就是它出生的一瞬間。以後有任何變化,都會有人反對」,群體的變大,就會左右產品的演變意志,最終導致的就是像虎撲的社區板塊,豆瓣的小組板塊一樣,完全不像一個2020的產品,但使用用戶依然覺得它很好,千萬別改。

但B站已經有自己認定的增長飛輪了,就是內容創作者。「陳睿:你一定要選擇對你的社區發展長期有利的用戶,我不是不團結其他人,而是我一定要知道對我社區發展最有利用戶是什麼?第一就是UP主」。基於對於該理論的堅定踐行,B站不允許其他群體的壯大,對平臺的迭代思路形成阻礙。

另一方面驚豔於陳睿的遠見,這一篇專訪是發表於19年9月5號,彼時陳睿就說:「微信月活是11個億,如果我按照B站這個模型設計社區,那它在中國可以裝下5億人。」

正是這一種以終為視的戰略眼光,才能看得清眼下的利弊得失,堅定UP主能B站增長飛輪的理念。有高粘性的互動社交,對於大多數內容平臺而言,都是欲求之不得的,只有B站在認清了自己的目標和達到目標的增長方式之後,主動選擇說不。

後語

陳睿說:「一家公司要成,它需要收集七顆龍珠才能召喚神龍。一家公司不成,你知道是七顆龍珠沒集完,但你永遠無法證明,它缺的是哪顆龍珠。」

如果B站沒有在17年踩著點全面推行智能化推薦,全面釋放創作者能動性;抑或者B站做了互動社交,快速形成了彼時二次元獨大的發聲群體,B站如今一定就還是一個二次元垂類平臺。

17年,微信推出看一看功能,彼時有人問張小龍,微信的看一看-精選跟今日頭條有何區別,張小龍回答是希望微信裡這一條智能推薦流,能夠提高大家的審美素養(暗示字節跳動只諂媚人性)。這一點,如今的B站做到了,在B站裡,UP主是一個個有自己主題創作風格的鮮明個體。

這足夠讓人感動。

相關焦點

  • 在B站,罵陳睿是一種政治正確?
    這種烙印本身就決定了,陳睿和B站創始人徐逸絕對不同。徐逸的興趣終只是興趣,而陳睿用興趣點綴自己的商業夢想。他們是「忘年交」,唯一的共同點是二次元。陳睿第一次見徐逸的時候穿著西裝,而徐逸穿著睡衣。陳睿先是投資了徐逸,後來乾脆加入B站,成了第五位成員。陳睿從小就愛看漫畫,《七龍珠》《聖鬥士星矢》他集了全套,一些冷門漫畫他也如數家珍。
  • 雙十一,阿里巴巴的增長飛輪
    雙十一,阿里巴巴的增長飛輪 文/(創新觀察者、創業分析師) 沒有雙十一,就沒有今天的阿里。 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包括菜鳥裹裹,都需要雙十一,都從中獲益巨大,它們的高速增長都得益於雙十一。而雙十一不需要它們。 可以說,在過去的10年中,阿里不能沒有雙十一,但雙十一可以沒有阿里。 這就是雙十一對於阿里不可或缺、無可取代的意義。
  • Bilibili十年關口 陳睿怎麼講B站
    嗶哩嗶哩董事長陳睿6月26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迎來十周年。作為董事長,陳睿是十周年活動中第一個登場的講述者。他講述的,是嗶哩嗶哩自己的故事。B站是什麼?在外界印象中並沒有明確而統一的答案。在上市招股書中,有著如此描述:B站本是由ACG,即動畫、漫畫、遊戲啟發而生成的內容社區,後發展為一個涵蓋各種媒體形式的全頻譜在線娛樂世界。而現在去查看官網官方介紹,B站給自己的定位是「Z世代樂園」。Z世代是主要用戶,娛樂是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可以看到B站不同的面目。陳睿的十周年講話,是對B站現狀的概括,從中也可以看出,B站未來的發展方向。
  • B站十年,陳睿說了這些
    B站CFO樊欣在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中說道,直播收入在直播及增值服務收入中的佔比,為40%。也就是,約有1.16億元的收入來自直播。陳睿認為,虛擬主播作為一個創新的、受用戶歡迎的直播類型,將會在B站迎來快速增長。2、一季度遊戲收入8.7億元,同比增長27%
  • B站舉辦十一周年演講,陳睿談B站的變與不變
    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UP主「機智的黨妹」、歌手周深和歌手騰格爾等嘉賓上臺演講,分享了各自與B站的故事。同時,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也公布了B站在公益教育領域的最新動作。「過去一年是B站蓬勃發展的一年。越來越多的用戶喜歡B站,也有一些用戶擔心B站變了嗎?」陳睿是當晚第一個演講嘉賓,他用數據回答了這個問題。
  • 嗶哩嗶哩CEO陳睿表示:有沒有B站都一樣,A站都是會走向滅亡的
    據我國新聞媒體報導,bilbil(簡稱B站)CEO陳睿此前在接受專訪時談起與A站的市場競爭,他表明是否有B站,A站都是會掛,因為它就不存在做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專業能力。當被問到「在與A站的市場競爭中,B站做對了什麼?」,陳睿則回答說:合法化、正版化、商業化。
  • B站市值超200億美元 陳睿:我們是視頻化紅利的受益者
    雷帝網 雷建平 11月20日報導後浪兇猛,在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後,B站股價一夜上漲22.17%,市值更是突破200億美元。B站董事長陳睿、COO李旎、CFO樊欣昨日出席電話會議,並展開交流。B站昨日發布財報,財報顯示,B站第三季度總淨營收達32.25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4%。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B站調整後淨虧損為9.900億元(約1.458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調整後淨虧損3.431億元相比有所擴大。
  • 【爆料】關於B站被訴的一些內幕
  • B站成功「破圈」,董事長陳睿,「停留在過去只會衰落」
    文 | 南方編輯 | 美齡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於嗶哩嗶哩(下稱B站)而言,無疑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時間回溯到2019年12月31日,B站推出首屆跨年晚會一時間引爆全網,豆瓣評分高達9.1,被稱為「神來之筆」,連帶大幅拉動股價上升。
  • B站董事長陳睿:滿足年輕人的文化需求
    會上,bilibili董事長陳睿先生受邀做主題分享。陳睿在演講中表示:在中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理解、滿足和尊重。這些用戶大都來自中等收入家庭,收到過良好的教育。而B站對多元文化領域的探索,恰好符合了這一代年輕人的需求。
  • B站 CEO 陳睿: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 79 分鐘
    IT之家 8 月 27 日消息 本周四,嗶哩嗶哩發布了截至 6 月 30 日的 2020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嗶哩嗶哩第二季度總淨營收達人民幣 26.176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 恐怖的B站!
    然而事件很快反轉,up主家境尚可,父母離異,20多歲得了鼻瘤。手術後一人獨居出租屋,極度營養不良導致酮症酸中毒而死。那些發文」up主餓死「的帳號被封禁刪貼。被爆文」餓死「帶動,他的B站帳號一夜粉絲69萬,但,逝者已矣。B站第一時間官方發文,將」墨茶「的帳號列為紀念帳號,並且將打賞墨茶的錢,原路退回。
  • B站回應前員工貪腐案 高楠楠稱bilibili陳睿報假案侵吞股權
    此外,她還利用其他自己控制的公司,截留b站的收入,總涉案金額180餘萬元。高楠楠曾向公司請求諒解。在她離開公司之後,她開始在公司內部和媒體四處散布謠言,損害公司聲譽。因此,在2016年7月公司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向司法機關報案。
  • B站對標YouTube?除非把CEO陳睿換掉
    陳睿2014年以董事長身份加盟B站,其之前的職業生涯如下:2000年陳睿畢業後進入金山軟體,後來成為雷軍左右手,負責金山毒霸產品。2008年陳睿離開金山(前一年雷軍離開了金山)創立貝殼安全,後來陳睿的貝殼+傅盛的可牛+金山毒霸合併成獵豹移動,傅盛是老大。
  • B站CEO陳睿:B站在與A站競爭中合法化正版化商業化
    【CNMO新聞】日前,B站CEO陳睿接受採訪時表示:在與A站的競爭中,B站做到了合法化、正版化、商業化。其實有沒有B站,A站都會掛,因為它就沒有做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能力。今年8月,B站月活首次突破2億,每兩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B站用戶,且B站營收連續9個季度實現超過40%以上增長。
  • 付費用戶1290萬,陳睿:B站一定能走在視頻領域前列
    財報顯示,B站二季度營收達2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社區月均活躍用戶同比增長55%達1.72億,日均活躍用戶同比增長52%達5100萬,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79分鐘。與此同時,B站月均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105%達1290萬。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6%攀升至23%,實現了連續五個季度增長。
  • B站用戶負增長,《後浪》不背鍋
    如今隨著二季報發布,盤後股價轉為大跌,B站的「疫情紅利」宣告結束。《後浪》不背鍋宣傳片《後浪》發布後,被普遍視為B站的破圈總宣言。藉此熱度,B站很快在主要城市鋪設了地鐵廣告和電梯廣告,海報內容是各分區的代表UP主,幾乎是《後浪》場景的主演群像。
  • 從產品設計角度看螞蟻森林的增長飛輪
    最近從產品設計的角度,研究螞蟻森林給支付寶留存帶來的積極價值,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由深入淺,發現螞蟻森林體系與支付寶形成的一個增長飛輪,像鳥兒找到了更強有力的翅膀,得以飛的更高更遠。
  • 嗶哩嗶哩CEO陳睿表示:有沒有B站 A站都會掛!
    據國內媒體報導,嗶哩嗶哩(簡稱B站)CEO陳睿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談及與A站的競爭,他表示有沒有B站,A站都會掛,因為它就沒有做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能力。當被問及「在與A站的競爭中,B站做對了什麼?」,陳睿則回答說:合法化、正版化、商業化。
  • 陳睿用數據回應B站變味,頭像卻瞬間出戲,高坂京介的妹妹實錘
    在11周年的演講中,最先上場的便是我們熟悉的高坂京介的妹妹陳睿(滑稽),他便用數據為大家講述了B站的「變」和「不變」。 通過陳睿給出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B站現在的月度活躍用戶是1.72個億,以目前90後、00後的總人數和比例可知,至少有40%的年輕人每個月會上一次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