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咖啡巨頭星巴克加入了可口可樂、帝亞吉歐和聯合利華等全球品牌的行列,這些品牌最近都從社交平臺上撤下了廣告。星巴克方面表示,星巴克在美國市場暫停部分社交平臺的廣告投放,這是星巴克在當地市場所作的決定,不涉及星巴克中國。
社交媒體面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全球的社交媒體營銷在未來又有哪些營銷趨勢?一下是我們精選社交媒體營銷趨勢報告,為您解讀營銷趨勢。
Hootsuite發布了新報告「2020年社交媒體趨勢」。
趨勢1:品牌在公共和私人參與之間取得平衡
即時消息等私人行為的興起雖然很重要,但並沒有降低公共社交媒體的重要性,這仍然是品牌發現和獲取客戶的關鍵空間。關鍵是創建跨兩個世界的無縫體驗,同時平衡自動化和人力連接,以大規模建立更深層次的客戶關係。
趨勢2:僱主在分裂的世界中佔據中心舞臺
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分裂,員工們則指望企業做出正確的決定。進步的企業將利用這一新角色,建立強大的內部文化,通過員工和客戶的倡導來擴大目標,並將員工和客戶體驗之間的聯繫付諸實施。
趨勢3:TikTok顛覆現狀
TikTok的受歡迎程度為社會文化、內容和協作帶來了寶貴的洞察力。社交營銷人員應該密切關注TikTok,同時利用這些洞察力來調整現有網絡策略,以適應下一代社交網絡。
趨勢4:社會營銷與績效營銷的碰撞
社交營銷人員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擴大自己的技能範圍。品牌知名度和社區建設的老牌冠軍也必須在績效營銷方面變得流利。挑戰將是找到平衡,建立全面的技能集,既可以推動短期轉型,也可以推動長期戰略,以建立品牌資產、客戶幸福感和差異化。
趨勢5:社會證明差距縮小了
投資回報率和衡量仍然是挑戰。但是,今年我們發現了三個最佳實踐,高績效的企業正在遵循這些最佳實踐來增進對社交歸因的理解,並收集CMO在其進入市場戰略中提升社交歸因的戰略優先級所需的數據:他們將社交數據與其他數據結合起來進行整體視圖,專注於全渠道集成,以及從其他渠道借用已建立的歸因模型。
Social Media Examiner發布了「2020年社交媒體營銷報告」,85%的社交媒體營銷人員在使用視頻。
YouTube是社交媒體營銷人員使用最廣泛的平臺,55%的受訪者報告今年使用了YouTube。
緊隨其後的是Facebook視頻(49%)。雖然YouTube被更多的受訪者使用,但YouTube和Facebook視頻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視頻渠道(分別為24%和25%)。
另一方面,只有14%的營銷人員將Instagram Stories列為最重要的視頻渠道。儘管如此,它仍是使用率第三高的視頻平臺,今年有46%的營銷人員使用它。更重要的是,其在2019年有了相當大的增長,比去年研究的22%翻了一番多。
雖然LinkedIn被6/10的社交媒體營銷人員使用(59%),但它在視頻和重要性方面落後於其他平臺。只有16%的營銷人員使用這個社交網絡的視頻功能,只有5%的受訪者認為它是最重要的社交視頻渠道。
直播視頻使用率低
大多數受訪者(54%)不使用直播視頻,這一比例高於去年(44%)。
總體而言,Facebook Live(38%)是最受歡迎的直播視頻平臺,緊隨其後的是Instagram Live(17%)、YouTubeLive(8%)和LinkedIn Live(8%)。當受訪者被問及哪個直播頻道對他們來說最重要時,大多數人(64%)選擇了Facebook Live,而更喜歡Instagram Live(19%)、YouTube Live(10%)和LinkedIn Live(5%)的人較少。
視頻營銷的未來計劃
大多數營銷人員表示,他們打算增加對YouTube(69%)、Facebook Video(66%)和InstagramVideo(70%)這三大平臺的使用,另有46%的受訪者計劃增加對LinkedIn Video的使用。
中國社交風雨二十餘載,平臺內容相生相依,發展為品牌營銷最重要的陣地。秒針系統聯合AdMaster,基於多維數據及行業洞察,特別發布《2020中國社交及內容營銷趨勢》,總結出2020年社交內容發展趨勢。
7成品牌加碼社交營銷KOL仍是重點,短視頻/直播熱度上升
秒針系統聯合AdMaster、GDMS發布的《2020中國數字營銷趨勢》數據顯示,即將到來的2020年,社會化營銷是最受廣告主關注的數字營銷形式,71%的廣告主表示將增加社會化營銷投入,預算平均增長15%。其中,KOL推廣,依然最受重視,勢頭兇猛的短視頻,2019年異軍突起的直播帶貨,熱度大幅上升,比肩官方微信運營。
告別「野蠻生長」系統化社交衡量體系呼之欲出
隨著社交融入生活日常,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已不限於自己的印象,而是更多訴諸於外部紛繁的信息,品牌形象更多是外部碎片信息的疊加,受此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路徑也已革新,網絡口碑和他人意見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其購買決策。
中國社交雖已走過崢嶸20載,但社交營銷的衡量,卻依舊缺乏統一的體系,天下苦聲量久矣,然而從聲量到聲量+互動+正負面,衡量的指標雖不斷增加,但多個指標間卻相互割裂,不同平臺的重要性無法體現,且無法實現跨平臺比較。隨著品牌不斷加碼社交營銷,以往僅從戰術層面看一波活動效果的衡量方法,已不能滿足其戰略需求,品牌亟需一個能從戰略高度,看到不同平臺中自己在消費者以及行業中所處位置的品牌數字資產指標,並對其進行持續監測。
中長尾KOL及社群培育走紅
在全球KOL風靡的背景下,中國消費者對KOL傳播的信任度、推薦度和購買力均高於全球水平,尤其是購買意願。但高度商業化的中國KOL市場,虛假廣告和數據造假橫行,導致年輕消費群對KOL的信任度降低,AdMaster調研數據顯示,相比於26-45歲消費者40%左右的信任度,95/00後中一定會因為KOL推薦而更信任品牌的比例,僅為29%。水軍橫行的背景下,品牌選擇KOL前,一定要仔細甄別,去偽存真。
直播、短視頻即時帶貨風頭愈加強勁
淘寶直播之外,短視頻也在探索帶貨路徑並卓有成效,快手憑藉原產地低價直銷策略,成功推動電商業務發展。據AdMaster社交資料庫數據,2019年Q3,社交平臺中同時提及「快手」以及「想買」「種草」「買了」等購買傾向詞的聲量較Q2增長126%。不少平臺紛紛加碼直播,小紅書近期也內測直播功能,繼承其在互動和種草上的優勢,引流到自有電商平臺。
內容營銷精耕細作提升收益
……
國貨自強國潮復「新」
……
飯圈文化不止於娛樂
……
跨次元多感官互動、用戶反哺內容風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