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開發區家長成長微課堂,我是丹溪小學的席峰雲。
陳丹青曾說:「所謂教養、所謂禮貌,全看小事情。」春節是充滿歡樂的節日,也是家人團圓、親友相見的歡樂時分,涉及最多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一個家庭的素質和教養,在走親訪友、請客招待時最能體現。對孩子來說,正是學習的最佳契機,下面我就和大家提六點小建議。
親切稱呼掛嘴邊
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孩子都會稱呼。但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見面的客人。一些稱呼平常很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如等到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孩子稱呼,孩子或許覺得彆扭,甚至不肯開口。這時,父母可以創設一些情境,講述一些與親人的往事,逐漸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還可事先體驗一下,在見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練」著稱呼一下,到時孩子稱呼起來就自然親切了。
真誠送上祝福語
春節是注重「吉利」「意頭」的節日,因此新年祝福的話不能少,說話禮儀要掌握。有的孩子性格內向,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他們用手勢打招呼,如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招手。然後再鼓勵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人群,送上合適的新年祝福語。如「身體健康」「新年快樂」「歲歲平安」「萬事順意」「學業進步」「事業有成」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
為響應國家號召,不少人選擇就地過年。網絡拜年時,親切稱呼和真誠的祝福同樣不可少。
接受紅包懂禮貌
過年長輩給壓歲錢,預示孩子一年平平安安。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引導孩子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說聲「謝謝」。如果孩子太小,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孩子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後帶著他一起說「謝謝」。接過紅包,叮囑孩子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進爸爸或媽媽的袋子,也可自己妥善保管好。
餐桌禮儀記心中
聚餐時,我們曾看到這樣的場面:有孩子用筷子挑揀自己愛吃的菜,有孩子將喜歡吃的菜一人獨佔,有孩子將飯菜掉落在桌上等,這都是不良的習慣。根據自己孩子的用餐習慣,家長們可以給孩子補上用餐禮儀。
吃飯前要和孩子約定,如「飯桌上有好東西,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也要留點給別人吃。」如「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哪塊就夾哪塊,不要翻來翻去,那是不衛生、沒禮貌的表現。」吃飽以後,輕輕放下碗筷,要有禮貌地說:「請大家慢用」。回家之後根據孩子的表現,適當反饋,適時引導。
做客禮儀需引導
去別人家做客,除主動向主人問候。進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把脫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受到熱情招待時,引導孩子說聲「謝謝」。做客時,應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進到各個房間參觀。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樣隨意。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孩子不能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玩耍時,不要打擾大人之間的談話。玩過之後,讓孩子把東西放回原處。
待客禮儀要講究
春節期間,家裡會有許多客人,不僅要講究待客禮儀,言行舉止也有講究,這些小細節,家長們可不要忽略。
對待客人要親切。家長要鼓勵孩子主動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後,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對待客人也要大方。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他們格外開心。大人講話時,要讓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有教養的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都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著孩子送客人一段,還可以對孩子說:「和××說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孩子說的,從孩子嘴裡說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後,孩子逐漸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不學禮,無以立。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們將來長大後,也需要具備謙讓寬容、以禮待人的美德。年齡大一歲,禮儀多一點,才會有「禮」走天下。大家在引導孩子學習春節交往禮儀時,還有什麼妙招,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大家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進行留言互動了哦!
本期督導 趙晶
設計策劃 蔣飛英
文案修改 姚慧超
文字/錄音 席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