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菁莪·家掌通」127期:有禮走天下之春節交往禮儀篇

2021-03-01 菁莪家掌通

家長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開發區家長成長微課堂,我是丹溪小學的席峰雲。

陳丹青曾說:「所謂教養、所謂禮貌,全看小事情。」春節是充滿歡樂的節日,也是家人團圓、親友相見的歡樂時分,涉及最多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一個家庭的素質和教養,在走親訪友、請客招待時最能體現。對孩子來說,正是學習的最佳契機,下面我就和大家提六點小建議。

親切稱呼掛嘴邊

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孩子都會稱呼。但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見面的客人。一些稱呼平常很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如等到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孩子稱呼,孩子或許覺得彆扭,甚至不肯開口。這時,父母可以創設一些情境,講述一些與親人的往事,逐漸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還可事先體驗一下,在見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練」著稱呼一下,到時孩子稱呼起來就自然親切了。

真誠送上祝福語

春節是注重「吉利」「意頭」的節日,因此新年祝福的話不能少,說話禮儀要掌握。有的孩子性格內向,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他們用手勢打招呼,如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招手。然後再鼓勵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人群,送上合適的新年祝福語。如「身體健康」「新年快樂」「歲歲平安」「萬事順意」「學業進步」「事業有成」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

為響應國家號召,不少人選擇就地過年。網絡拜年時,親切稱呼和真誠的祝福同樣不可少。

接受紅包懂禮貌

過年長輩給壓歲錢,預示孩子一年平平安安。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引導孩子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說聲「謝謝」。如果孩子太小,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孩子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後帶著他一起說「謝謝」。接過紅包,叮囑孩子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進爸爸或媽媽的袋子,也可自己妥善保管好。

餐桌禮儀記心中

聚餐時,我們曾看到這樣的場面:有孩子用筷子挑揀自己愛吃的菜,有孩子將喜歡吃的菜一人獨佔,有孩子將飯菜掉落在桌上等,這都是不良的習慣。根據自己孩子的用餐習慣,家長們可以給孩子補上用餐禮儀。

吃飯前要和孩子約定,如「飯桌上有好東西,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也要留點給別人吃。」如「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哪塊就夾哪塊,不要翻來翻去,那是不衛生、沒禮貌的表現。」吃飽以後,輕輕放下碗筷,要有禮貌地說:「請大家慢用」。回家之後根據孩子的表現,適當反饋,適時引導。

做客禮儀需引導

去別人家做客,除主動向主人問候。進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把脫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受到熱情招待時,引導孩子說聲「謝謝」。做客時,應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進到各個房間參觀。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樣隨意。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孩子不能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玩耍時,不要打擾大人之間的談話。玩過之後,讓孩子把東西放回原處。

待客禮儀要講究

春節期間,家裡會有許多客人,不僅要講究待客禮儀,言行舉止也有講究,這些小細節,家長們可不要忽略。

對待客人要親切。家長要鼓勵孩子主動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後,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對待客人也要大方。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他們格外開心。大人講話時,要讓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有教養的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都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著孩子送客人一段,還可以對孩子說:「和××說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孩子說的,從孩子嘴裡說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後,孩子逐漸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不學禮,無以立。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們將來長大後,也需要具備謙讓寬容、以禮待人的美德。年齡大一歲,禮儀多一點,才會有「禮」走天下。大家在引導孩子學習春節交往禮儀時,還有什麼妙招,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大家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進行留言互動了哦!

本期督導  趙晶

設計策劃  蔣飛英

文案修改  姚慧超

文字/錄音  席峰雲

相關焦點

  • 雙流區實驗小學:從「禮」出發,知禮儀,行天下
    四川行之教育網訊:在丹牡花香菊花黃的十月,成都市雙流區實驗小學為全體教師帶來了「國際禮儀培訓」福利。讓「彬彬有禮」為身邊親朋好友和學生帶來馨香。此次禮儀培訓是由成都電子信息學校禮儀老師——晏豔老師帶來的。
  • 2021年春節拜年禮儀,你懂嗎?
    春節到了熱鬧、人多是春節的一大特點人多的地方就有交際有交際就要有禮儀關於春節的禮儀,你了解多少呢
  • 「卓育菁莪」紀念陳家齊先生感恩音樂會即將在北京舉行
    為紀念中國著名嗩吶演奏家、教育家、理論家、新中國嗩吶專業音樂教育卓越貢獻者陳家齊先生逝世十周年,由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嗩吶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管樂教研室承辦的「卓育菁莪——紀念陳家齊先生感恩音樂會」將於2018年4月29日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辦。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嘉禮
    (《詩經·齊風·南山》)納採時,以送雁為禮,是取雁飛南北,合於陰陽之意,寓指男女成親。二為問名,詢問女子之名。經過媒人的納採,女家表示同意後,男方再派人執雁到女家,向主人問名,女家則設筵款待。問名的目的是將女子之名、出生時辰等作一佔卜,以測定婚配的吉兇。三為納吉。若佔卜預測婚配吉順,男方即將吉兆的消息告訴女家,同時還要再以雁為禮物,從而正式確定婚姻,即訂婚。四為納徵(又稱納幣)。
  • 【盛世府邸幼兒園】關於春節的這9個禮儀!
    關於春節的這9個禮儀,你教給孩子了嗎?
  • 東方禮儀第84期《ACIC國際註冊高級禮儀培訓師認證班》
    東方禮儀上海班:第84期《ACIC國際註冊高級禮儀培訓師認證班》7.26-7.30 》《服務有禮》《成長有禮》三本復旦大學教材輔助教學,小班教學,深入淺出、專業、實用、落地,講練結合   獲得證書: 四類權威證書可供選擇,國際國內認可,為您的人生增添砝碼   平臺輸出:
  • 《家禮》背後的文化:婚禮,人生之重禮
    在《左傳·定公十年》中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此可見,我國自古文明的繁榮與道德的興盛。中國傳統禮儀諸多,是其燦爛文化之本。從嬰兒呱呱墜地,到對先祖的祭祀懷念,古人用自己方式來表達對生命的敬畏。這些從人、從情感出發的行為,慢慢地隨著歷史的變更,成為了中華民族所共有的行為準則與價值觀念,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 關於春節的這9個禮儀,你教給孩子了嗎?
    既要保留漢服的基本元素,又要與時俱進進行大膽革新,滿足現實生活的需要,不至於使別人像看大象一樣審視著穿著古典漢服走在大街上近似穿越之人。關於春節的這9個禮儀,你教給孩子了嗎?春節期間,家長朋友們少不了帶孩子走親訪友。今天,和張夢帆漢服社一起,來看看如何讓孩子學好春節禮儀,過好中國年吧!
  • 「說文解儀」:禮儀輝映中華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裡面的意思很淺顯,是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互敬、互動。因為只有互相禮敬,才能做到真誠相待,互相心安。如果人與人之間互相慢待,那麼便會產生禍患或者紛爭。這就偏離了禮儀之道。禮的表達人與人的往來,有時提一點禮品,可以表達自己的心意。
  • 【結婚課堂】結婚前新人雙方父母見面禮儀講究
    ,商量結婚等事宜,而這次見面是有許多規矩和禮儀要事先懂得哦。  1.家裡在舉辦訂婚儀式之前,許多傳統的父母都希望男方可以主動到女方家拜訪,以表示對女方家長的尊重,有些女方家長想去男方家看看其家庭環境。  1、父母握手:家長見面時,主人先伸手以示歡迎。告辭時,待客人先伸手後主人再相握。
  • 從《鶴唳華亭》的冠禮,看古人的禮儀文化
    一:冠禮的含義宋代司馬光曾在《書儀卷二》提到:冠義曰:冠者,禮之始也,是故古之道也,成人之道者,將責成人之禮焉,責成人之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行於其人, 故其禮不可以不重也意思就是:冠禮,是學習禮儀的開始,是古人的傳承下來的文化,想要成為一個被社會認可的人
  • 禮推裂粉,天下有禮——點購廣場是禮推創業平臺
    「禮」貫穿中國五千年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禮品」作為禮文化的核心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著。不同年代,不同的歷史背景,禮品也不盡相同。而現代社會,一份展現心意的「隨手禮」格外重要。點購集團作為一家禮推創業平臺,提倡「禮推天下、先品後買」,以「禮」為敲門磚,打開合作契機或增加商品銷量。
  • 為何說以「五禮」為核心的古代禮儀習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積澱?
    但由於在「禮不下庶民」思想的束縛之下,當時的「禮儀習俗」盡在王室以及士大夫階層流傳。《孔子家語·五刑解》記載:「所謂禮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禮,故不責之以備禮也。」這段記載的大意為「禮不下庶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庶人根本無法理解或遵從「禮儀」的教化,所以即使庶人不合禮法也沒有必要責罰。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吉禮
    但按照禮的規定,宗廟建築的數量多少要依據官階的高下而定。西周時,天子的宗廟多達七座,除太祖廟外,另有三昭三穆之廟。其屬下則只能建五座、三座,官階再低者只有一廟。最高統治者的宗廟,稱為太廟,被視為國家的象徵,凡遇重要的農事活動、皇帝登極、戰爭等重大的事情,都要舉行祭告宗廟的禮儀活動。皇朝宗廟的位置也嚴格遵循禮儀制度中「左宗廟」的規定,建在王宮的左側。
  • 臧洪娜錄春節特輯 《家家有禮》繼續發放正能量
    臧洪娜春節期間將實力霸屏臧洪娜攜手好友鄧寧分享中華禮儀網易娛樂1月13日報導 近日因為湖南衛視大型戶外真人秀《全員加速中》而人氣急升的青年實力派演員臧洪娜在節目結束後臧洪娜近日在忙碌的拍攝中抽空錄製了遼寧衛視的《家家有禮》春節特輯,在節目中攜手好友鄧寧與大家分享中華禮儀,共享合家歡樂,個人形象與節目氣質可謂非常貼合,相信會在初二到初六期間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歡樂。去年開年,臧洪娜曾攜《何以笙簫默》、《千金女賊》、《封神英雄》三部熱門大戲實力霸屏,尤其是最後一部在春節期間播出,臧洪娜憑喜感的形象成為不少人心目中的開心果。
  • 文明禮儀普及小知識|待客和做客禮儀篇
    見面的基本禮儀有微笑致意、點頭禮、注目禮、舉手禮、握手禮、鞠躬禮、介紹、交換名片等,一般用於迎送、被別人引見、初次拜訪等。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講講「待客和做客禮儀」。0 1待客禮儀待客包括迎接客人、招待客人和送別客人等一系列過程。待客有許多情況:有應邀來客,有不邀自來的訪者;有老朋友的會面,有新交朋友的初會;有談公事、洽商務的交談,也有私人間的交往有研究問題的切磋,也有無事而來的閒聊等等。
  • 中國人一定要知道的禮儀規矩!
    從我們懂事起,我們就每天學習各種規矩禮儀,在傳統的中國裡,自古以來,老祖宗就留下來的規矩禮儀,必是將伴隨我們的一生!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溫故一下,老居士,民國國學大師,李炳南老先生的《常禮舉要》他要比弟子規更詳細,從周禮,儀禮,禮記,中摘錄的,是年輕人進入社會的必讀之作!居家長者與物,需兩手奉接。
  • 「餐桌有禮」我行動,食尚禮儀進行時!
    12月16日,長湖中心幼兒園開展了「餐桌有禮我行動,食尚禮儀進行時」活動,教育幼兒堅持按需用餐,做到不剩飯,不剩菜,引導幼兒愛護用餐環境,講究用餐衛生,營造溫馨、文明的用餐環境,享受文明用餐。播種文明是一種習慣,收穫文明是一種品格。
  • 【葉國良:禮儀與文體】
    宋代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分成辭命、議論、敘事、詩賦四類,固然簡要,但明代吳訥便批評說: 「天下之文,誠無出此四者,可謂備且精矣; 然眾體互出,學者卒難考見,豈非精之中猶有未精者耶?」[3]換句話說,四類中的任何一類,其中的選文都是「眾體互出」,體制上有明顯的差異,但真氏並不想去處理,所以吳訥有「猶有未精」的批評。認真討論或處理文體問題,起於漢末,盛於南朝。
  • 迎新年知禮儀,9個春節民俗大有來頭
    也有用火盆燒松柏桃杏樹枝,合家跨火而過,象徵燎去舊災晦,迎來新氣象。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驅逐鬼怪,或迎神。後來發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徵符號,成為最能代表新年到來時刻的民俗標誌。  關於爆竹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