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建立一番功勳,伍雲召卻沒有選擇投奔李淵,才落得個悽慘結局

2021-01-09 書童嘮歷史

伍雲召是隋唐時期武藝高強且長得很帥的一位將軍,由於老爹伍建章在朝中和楊廣作對而被誅滅九族,而楊廣並不打算放過遠在南陽的伍建章之子伍雲召,於是就派大軍前往南陽去除掉伍雲召。

當時,楊廣為了除掉伍雲召,就派了北平王羅藝帶領其子羅成及所屬兵馬前往對付伍雲召,並派了麻叔謀為監軍,後來又將無敵大將軍宇文成都也派往了前線,共同對付伍雲召。

可以看出,帝國為了對付伍雲召而動用了很多精兵強將,畢竟這關係到帝國的安危,必須要在這場戰爭中速戰速決拿下伍雲召。

當時的楊廣剛剛繼位,伍建章就不服他,因此在大殿上痛罵楊廣,甚至想刺殺楊廣,幸虧還有宇文成都這樣對楊廣忠心耿耿的大將護駕,伍建章才會被拿下處死。而楊廣為了斬草除根,就決定要除掉遠在南陽的南陽侯伍雲召及其所屬兵馬,必須敲山震虎,否則的話日後肯定還會有很多人不服從自己的管理,都會向自己發動挑戰,屆時就會動搖大隋的江山。於是,楊廣為了能徹底清除伍雲召的勢力,就派出了當時的天寶將軍宇文成都出徵,就是為了安全起見,不想有漏網之魚,一勞永逸!

而當時的帝國實力可謂處於全盛期,除掉伍雲召這種反叛勢力是綽綽有餘的,而當時伍雲召只有南陽這一塊地盤,兵馬也寥寥無幾,於是帝國對付他還是輕而易舉的。然而帝國為了趕盡殺絕,不想讓伍雲召跑掉,於是就派出了宇文成都出陣,讓三界人都看看帝國的水平,看看還有誰敢反叛朝廷。

而當時的伍雲召絕對擁有著非凡的神通,當時宇文成都可是大隋頭號戰神(李元霸還在修煉),除了他出馬,朝廷還沒有哪位大將可以戰勝他(裴元慶尚不為人知)。即使伍雲召擁有超群的個人水平,然而也無法抵擋宇文成都,因此派宇文成都上陣可以說是十拿九穩的。

而面對朝廷大軍壓境且自己兵少將寡的情況下,伍雲召憑藉自己的長槍白馬就展現了常山趙子龍的風採,但是面對帝國這麼多兵馬也是無能為力,何況帝國這邊還有宇文成都這員大將,水平要遠勝於伍雲召,伍雲召和其打了20多個回合就支撐不住了,幸虧是自己的家僕伍保相救,伍雲召才得以脫身。

後來,伍雲召為了不連累自己手下人馬,就決定自己帶著老婆孩子突圍,而伍雲召的夫人李氏為了不連累伍雲召,居然選擇跳井自殺了。伍雲召只得帶著自己尚未斷奶的孩子準備突圍。幸虧羅藝和伍建章有所交情,才故意放了伍雲召一條生路。後來伍雲召在半路被麻叔謀偷襲後,宇文成都也起了憐憫之心,決定放伍雲召一馬。

從那以後,伍雲召就投奔了自己的嶽父鳳鳴王李子通,然後跟隨其對抗隋朝。然而李子通這邊除了伍雲召自己外,就沒有什麼強勁的大將了,就算有雄闊海和伍天錫這兩位兄弟,然而他們三人在四明山上和宇文成都大戰一天都被打敗了,這就有些尷尬了。

出自名門的伍雲召可以說確實具備眼光和格局,就是由於這樣,他才會在遇到山大王雄闊海的時候會和其主動結拜為異姓兄弟。畢竟伍雲召也看出雄闊海也屬於忠義之士,而且擁有非凡的神通,如果和他合作的話,可能日後會一起幹出一番事業。

可以看出,伍雲召擁有賞識人才的水平,也會為了結交朋友而放低姿態,那伍雲召為何不能獨霸一方呢?因為伍雲召身邊缺少一位有大局觀的教練,就是由於這樣,伍雲召只能給自己打工。想要獨霸一方必須要有好的謀士,馬超的公司破產也是由於他沒有出色的謀士。

不過和馬超相比,伍雲召還是有一點佔據下風,那就是馬超失敗後最後投降了劉備,成為了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為蜀國稱霸一方作出了一份貢獻,最後也得以善終。而伍雲召投奔了一個鳳鳴王李子通,雖然也是一方諸侯,但是最後這大諸侯還是被李淵剿滅了。那有人就會問了:伍雲召為何不投奔李淵這樣的老闆呢?畢竟李淵和伍建章也有所交情,怎麼也會將其留下,或許待遇還不錯。從李世民登基以後封伍雲召之子伍登為南陽王來看,伍雲召投奔李淵也會有不錯的結局。

就算當時李淵沒有造反,始終只想安安穩穩的當個藩王就可以了。不過後來,在天下大亂以後,李淵也起兵作亂了。而當時各路諸侯去破隋朝的銅旗陣和去揚州比武時,李淵也派自己的兒子李世民和李元霸去了,那伍雲召為何後來不改投李淵呢?反而繼續為李子通效力,這下還導致自己年紀輕輕的就魂歸封神臺了。要知道,韓信就是跟隨了劉邦才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伍雲召跟隨了李淵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

就是不知道伍雲召為何不跟隨一個出色的團隊,姜子牙這種人物也是跟隨了姬昌姬發這些聖主才會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楊戩和哪吒等人也正是後來下山幫助姜子牙和姬發參加伐紂大戰,才會揚名立萬,遺憾的是伍雲召卻沒跟隨一個出色的老闆。

就是由於如此,導致伍雲召始終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一身的功夫都浪費了,的確有些可惜。

伍雲召擁有這麼強的神通,卻沒有跟隨一個好老闆,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伍雲召本來就沒想過和隋朝對抗,只是家族滅門給他當頭一棒將其打懵圈了,倉促之間去對付朝廷。

本來伍雲召也只想著安安穩穩做個諸侯就可以了,畢竟自己父親伍建章在大隋朝建立的時候立下了卓越功勳,先帝楊堅也冊封其父為忠孝王。只要自己家族老老實實的,是什麼事都沒有的。但是,伍建章和前太子楊勇有所交情,看到楊勇被廢,且楊堅死的不明不白,就覺得是楊廣幹的,於是就去找楊廣算帳,這才會有了後來的慘劇。後來,楊廣派羅藝去剿滅伍雲召的時候,羅藝也是偷偷給伍雲召送了一封信,告訴了伍雲召具體情況,伍雲召才會選擇起兵對抗的。

可以說伍雲召是在被迫之下應戰的,於是在受到這當頭一棒後,伍雲召就有些找不著北了,於是他也沒有過多去想,只想著趕快報了血海深仇就罷了。

其次,伍雲召本是個忠義之人,沒有想過什麼改弦易轍。

即使伍雲召後來選擇了投奔自己的嶽父李子通,但是他也只是想著報仇而已,根本沒想再去投奔別的老闆。何況李子通是自己的嶽父,就算李淵和自己的父親再有交情也不過是個外人,而伍雲召肯定也不會做出這種背叛嶽父的事情,他認為再背叛自己的嶽父是不道德的,自己肯定也會遭到良心的譴責。如果伍雲召能不顧及自己的面子,選擇去投奔李淵,再拉上自己的兄弟雄闊海和伍天錫一起過去,那到時候大唐肯定會更早的統一天下,且能奪得更多土地。而他們到時就是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那絕對可以功成名就,衣錦還鄉,讓自己能名垂青史。

再者,伍雲召也不過是個武藝高強的普通人。

雖然伍雲召有著識人的眼光,但是伍雲召缺乏對天下大勢的判斷,伍雲召只想著將暴君楊廣推翻就可以了,卻沒有想過楊廣推翻以後,誰能會坐擁天下。雖然對付楊廣時,十八路諸侯都會出手,但是等到楊廣被消滅以後,他們肯定會想著自己坐擁天下,獨享勝利的果實。畢竟「一山不容二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伍雲召沒想過誰會成為這個天下的新主,也只想著嶽父李子通可以幫他,卻沒有想過嶽父是不是能奪取整個天下。

做事不能和伍雲召一樣,不能沒有不錯的眼光,明明可以另謀高就實現自己的夢想,明明可以跳槽的時候他卻選擇顧忌面子,待到錯過了機會也只能在小公司裡混了,伍雲召這一身神通卻無法全部展現出來,的確是一種遺憾。

後來在揚州比武時,伍雲召被突厥的寶馬沒尾駒一尾巴掃中腦袋,最後被一個和尚衝上來砍了腦袋。

其實,伍雲召也不過是小說中一個虛構的人物,正史記載中是找不到這個人的。只不過這樣一位本來非常出色的角色,除了有和宇文成都兩次交手的高光時刻外,其餘時間都看著比較落寞。如果伍雲召可以和瓦崗寨兄弟那樣,最後共同投奔大唐,說不定為成為開國功勳。只不過瓦崗寨才是小說中的主角,其餘角色沒有太多故事。

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告訴小編!

相關焦點

  • 本能成就一番事業,伍雲召未敢聯合這三人,錯失良機落得悽慘下場
    因為伍雲召看出雄闊海也是一個忠義之人,他的武功又是極為突出,若是將其收為己有,一經培養說不定也是一位出色的將領。可見,伍雲召具備賞識人才的能力,也會放低自己的姿態去結交朋友,但是伍雲召身邊卻最缺乏一位有大局觀的謀士,正是如此,伍雲召才像一個無頭蒼蠅,一身好武藝卻未能得以施展,只能寄人籬下,始終未能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 李孝常獻糧倉:肥了李淵,害了隋煬帝,學曹操卻被李世民先斬為淨
    617年,瓦崗軍逼近東都,李淵打進長安城,自封唐王,北方只剩下東都洛陽和幾座孤城。而李淵自晉陽起兵,僅僅5個月就攻克了長安,有一個人居功甚偉,他就是李淵的族弟李孝常。得益於李孝常敞開供應糧食,不僅讓李淵隊伍一下擴充到十幾萬,而且無糧草之憂順利攻克了長安。糧食可是軍隊和老百姓的命脈,尤其是隋煬帝大業末年饑荒嚴重,有了糧食就有了天下。
  • 裴寂:李淵起義,改變的第一個男人
    在修建仁壽宮時,認識了岐州刺史李淵,隨後官拜內史舍人,在楊廣被殺後,投奔李淵,因為興趣相投,封德彝成了李淵的親信,官拜內史侍郎。說到興趣相投,在李淵的朝廷中,從隋朝過來的大臣,有一個人比封德彝更會利用老同事關係,而且他的經歷,也是相當傳奇,他就是裴寂,唐高祖李淵時期,第一等的大臣。
  • 張國燾晚年悽慘,去世連安葬的錢都沒有,靠申請救濟金才得以安葬
    那麼,張國燾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張國燾也帶著家人來到了臺灣,此時,本以為國民黨能夠給予生活保障的張國燾沒有想到的是,他早就被國民黨遺忘了,無奈之下,在1949年的時候,張國燾也只能再次前往香港避難。
  • 宇文成都、尚師徒、韓擒虎都想放走伍雲召,南陽侯偏偏要打麻叔謀
    連宇文成都都這麼想了,更不用說其他在南陽關的將領,而另一路重要的兵馬來自虎牢關守將尚師徒,人稱四寶大將的尚師徒,按照《興唐傳》的設定,他是個忠勇正直的將軍,能耐大,人品也不錯,而伍建章對他更是有著知遇之恩,所以尚師徒一直拿伍雲召當自己的哥哥看待
  • 李淵:為人父的苦楚訴與誰人說?
    雖然我讀過唐書,但不管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介紹李淵的篇幅都不多,自然腦海中也就沒有太多的印象了。 看起來沒有李世民,就沒有李淵的穩固江山。 但事實呢? 正因為子女都很傑出,李淵可能犯了繼承人選擇綜合症。李淵尊楊侑為隨恭帝,自己為唐王的時候,雖然立李建成為世子,並沒有放棄對李世民的厚愛與扶持,封李世民為京兆尹(京城的最高軍政長官),後來又改封秦國公。等到建立唐朝自立為帝時,李建成尚未當太子,李世民已經是尚書令(尚書省長官,宰相職)。等到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李世民又被封為秦王。
  • 楊廣一共有四子二女,隋朝滅亡之後,李淵是怎麼處理楊廣後人的
    公元617年6月,李淵起兵天下陷入戰爭,第二年的3月,宇文化及在揚州殺死楊廣,5月李淵稱帝,隋朝滅亡,建立唐朝。第一子楊昭,被楊廣立為太子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但是楊昭生平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在當時也是非常深的,如果楊昭沒有離世,或許不會有唐朝的出現。楊昭留了下三個子,楊倓、楊侗、楊侑,但是這三個人結局都非常的慘。
  • 國民黨飛行員劉善本,第一個駕機投奔解放區,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內戰不得民心,因此在解放戰爭期間,很多國民黨將領和平起義投奔到解放區。 今天我們的故事與一個飛行員有關,他是解放戰爭時期第一個投奔解放區的國民黨飛行員,他也為後續國民黨飛行員駕機起義開創了先例。此人就是劉善本,那麼作為第一個駕機起義的國民黨飛行員,劉善本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
  • 建立了隋朝的楊堅,其實是唐高祖李淵的小姨夫!
    從輩分上來看,建立了隋朝的隋文帝楊堅,其實是唐高祖李淵的小姨夫!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出身關隴世家。李家世代顯赫,李淵的七世祖李暠,曾是十六國時期西涼的開國君主。後來西涼滅亡後,李家一度敗落。但到了李淵爺爺這一代,李淵的爺爺李虎,因為早年追隨北魏名將賀拔嶽,再次崛起。
  • 唐高祖李淵,雄才大略,還是平庸無能,玄武門之變他的責任有多大
    在618年時,推翻隋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為唐高祖,唐朝才真正出現在歷史屏幕上。照理來說,這樣的李淵是有謀略的,但是他自己孩子最後的結局讓人不得已懷疑他的能力。眾所周知,李淵的天下之所以能拿下,都是因為自己兒子李世民的輔佐。所以,李淵是不是「雄才大略」還有待商議,最後的結果,李淵又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 隋唐英雄18條好漢,除了李元霸,你還知道幾個?
    5.伍雲召:查無此人。有人認為伍雲召和東周的伍子胥在某種意義上有點相似(報仇)。 6.伍天錫:查無此人。 7.羅成:身份上的原型是燕郡王羅藝之子羅成(確有其人,但是沒留下過多的記載,且羅藝在歷史上也和小說中的事跡和形象不太一樣),事跡上的原型是瓦崗寨的猛將羅士信。
  • 獨孤天下:獨孤曼陀生龍鳳胎,男孩李淵當了皇帝,女孩結局如何?
    嫁給唐國公李以後,曼陀還是沒有變好,她作來作去,還把自己的第一胎孩子給作沒了,最後連李都厭棄了她。大結局中,楊堅夫婦得到了天下,大隋建立之後,伽羅向楊堅求情,這才將曼陀從寺廟裡接了回來。曼陀被關了兩年,天天念佛的她這一次真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嗎?不,曼陀並沒有變成好人,她嫉妒伽羅,心魔難除!
  • 李淵是李昞的第四個兒子,為何是他承襲爵位,他的哥哥們哪去了?
    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承襲了父親李昞唐國公的爵位,當時的他只有七歲,他的上面明明還有三個哥哥,為何年幼的李淵會得以繼承爵位呢?李昞出身隴西李氏家族,他的父親李虎早在西魏時期就是朝廷中的八大柱國之一,被西魏朝廷冊封為隴西郡公。所以李昞在父親李虎去世時承襲的爵位是隴西郡公。後來北周建立,因為李虎的功績卓著,所以被追封為唐國公,而承襲爵位的李昞也成為了唐國公。
  • 歷史上真正的李淵,到底是什麼樣的?能建立唐朝只是因為兒子好?
    而李淵的母親獨孤般若,則是後來唐朝的時候,才被追封為皇后。但總的來說,獨孤信的三個女兒,確實都做了皇后,而且是三個不同朝代的皇后! 翻遍整個中國的歷史,再也找不出來比獨孤信更牛的老丈人了。 而從這個關係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李淵母親這邊的一些關係。隋文帝楊堅,是李淵的小姨夫。而隋煬帝楊廣,則是李淵的表弟。
  • 李昞有四個兒子,李淵最小,為何七歲的李淵能繼承唐國公的爵位?
    唐高祖李淵在起兵建立大唐之前,本身就是貴族出身,可追溯到西涼王室,雖然這個可能有往臉上貼金的成分,但是從李淵祖父李虎開始,確實已經躋身貴族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