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伍雲召是隋唐時期武藝高強且長得很帥的一位將軍,由於老爹伍建章在朝中和楊廣作對而被誅滅九族,而楊廣並不打算放過遠在南陽的伍建章之子伍雲召,於是就派大軍前往南陽去除掉伍雲召。
當時,楊廣為了除掉伍雲召,就派了北平王羅藝帶領其子羅成及所屬兵馬前往對付伍雲召,並派了麻叔謀為監軍,後來又將無敵大將軍宇文成都也派往了前線,共同對付伍雲召。
可以看出,帝國為了對付伍雲召而動用了很多精兵強將,畢竟這關係到帝國的安危,必須要在這場戰爭中速戰速決拿下伍雲召。
當時的楊廣剛剛繼位,伍建章就不服他,因此在大殿上痛罵楊廣,甚至想刺殺楊廣,幸虧還有宇文成都這樣對楊廣忠心耿耿的大將護駕,伍建章才會被拿下處死。而楊廣為了斬草除根,就決定要除掉遠在南陽的南陽侯伍雲召及其所屬兵馬,必須敲山震虎,否則的話日後肯定還會有很多人不服從自己的管理,都會向自己發動挑戰,屆時就會動搖大隋的江山。於是,楊廣為了能徹底清除伍雲召的勢力,就派出了當時的天寶將軍宇文成都出徵,就是為了安全起見,不想有漏網之魚,一勞永逸!
而當時的帝國實力可謂處於全盛期,除掉伍雲召這種反叛勢力是綽綽有餘的,而當時伍雲召只有南陽這一塊地盤,兵馬也寥寥無幾,於是帝國對付他還是輕而易舉的。然而帝國為了趕盡殺絕,不想讓伍雲召跑掉,於是就派出了宇文成都出陣,讓三界人都看看帝國的水平,看看還有誰敢反叛朝廷。
而當時的伍雲召絕對擁有著非凡的神通,當時宇文成都可是大隋頭號戰神(李元霸還在修煉),除了他出馬,朝廷還沒有哪位大將可以戰勝他(裴元慶尚不為人知)。即使伍雲召擁有超群的個人水平,然而也無法抵擋宇文成都,因此派宇文成都上陣可以說是十拿九穩的。
而面對朝廷大軍壓境且自己兵少將寡的情況下,伍雲召憑藉自己的長槍白馬就展現了常山趙子龍的風採,但是面對帝國這麼多兵馬也是無能為力,何況帝國這邊還有宇文成都這員大將,水平要遠勝於伍雲召,伍雲召和其打了20多個回合就支撐不住了,幸虧是自己的家僕伍保相救,伍雲召才得以脫身。
後來,伍雲召為了不連累自己手下人馬,就決定自己帶著老婆孩子突圍,而伍雲召的夫人李氏為了不連累伍雲召,居然選擇跳井自殺了。伍雲召只得帶著自己尚未斷奶的孩子準備突圍。幸虧羅藝和伍建章有所交情,才故意放了伍雲召一條生路。後來伍雲召在半路被麻叔謀偷襲後,宇文成都也起了憐憫之心,決定放伍雲召一馬。
二
從那以後,伍雲召就投奔了自己的嶽父鳳鳴王李子通,然後跟隨其對抗隋朝。然而李子通這邊除了伍雲召自己外,就沒有什麼強勁的大將了,就算有雄闊海和伍天錫這兩位兄弟,然而他們三人在四明山上和宇文成都大戰一天都被打敗了,這就有些尷尬了。
出自名門的伍雲召可以說確實具備眼光和格局,就是由於這樣,他才會在遇到山大王雄闊海的時候會和其主動結拜為異姓兄弟。畢竟伍雲召也看出雄闊海也屬於忠義之士,而且擁有非凡的神通,如果和他合作的話,可能日後會一起幹出一番事業。
可以看出,伍雲召擁有賞識人才的水平,也會為了結交朋友而放低姿態,那伍雲召為何不能獨霸一方呢?因為伍雲召身邊缺少一位有大局觀的教練,就是由於這樣,伍雲召只能給自己打工。想要獨霸一方必須要有好的謀士,馬超的公司破產也是由於他沒有出色的謀士。
不過和馬超相比,伍雲召還是有一點佔據下風,那就是馬超失敗後最後投降了劉備,成為了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為蜀國稱霸一方作出了一份貢獻,最後也得以善終。而伍雲召投奔了一個鳳鳴王李子通,雖然也是一方諸侯,但是最後這大諸侯還是被李淵剿滅了。那有人就會問了:伍雲召為何不投奔李淵這樣的老闆呢?畢竟李淵和伍建章也有所交情,怎麼也會將其留下,或許待遇還不錯。從李世民登基以後封伍雲召之子伍登為南陽王來看,伍雲召投奔李淵也會有不錯的結局。
就算當時李淵沒有造反,始終只想安安穩穩的當個藩王就可以了。不過後來,在天下大亂以後,李淵也起兵作亂了。而當時各路諸侯去破隋朝的銅旗陣和去揚州比武時,李淵也派自己的兒子李世民和李元霸去了,那伍雲召為何後來不改投李淵呢?反而繼續為李子通效力,這下還導致自己年紀輕輕的就魂歸封神臺了。要知道,韓信就是跟隨了劉邦才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伍雲召跟隨了李淵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
就是不知道伍雲召為何不跟隨一個出色的團隊,姜子牙這種人物也是跟隨了姬昌姬發這些聖主才會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楊戩和哪吒等人也正是後來下山幫助姜子牙和姬發參加伐紂大戰,才會揚名立萬,遺憾的是伍雲召卻沒跟隨一個出色的老闆。
就是由於如此,導致伍雲召始終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一身的功夫都浪費了,的確有些可惜。
三
伍雲召擁有這麼強的神通,卻沒有跟隨一個好老闆,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伍雲召本來就沒想過和隋朝對抗,只是家族滅門給他當頭一棒將其打懵圈了,倉促之間去對付朝廷。
本來伍雲召也只想著安安穩穩做個諸侯就可以了,畢竟自己父親伍建章在大隋朝建立的時候立下了卓越功勳,先帝楊堅也冊封其父為忠孝王。只要自己家族老老實實的,是什麼事都沒有的。但是,伍建章和前太子楊勇有所交情,看到楊勇被廢,且楊堅死的不明不白,就覺得是楊廣幹的,於是就去找楊廣算帳,這才會有了後來的慘劇。後來,楊廣派羅藝去剿滅伍雲召的時候,羅藝也是偷偷給伍雲召送了一封信,告訴了伍雲召具體情況,伍雲召才會選擇起兵對抗的。
可以說伍雲召是在被迫之下應戰的,於是在受到這當頭一棒後,伍雲召就有些找不著北了,於是他也沒有過多去想,只想著趕快報了血海深仇就罷了。
其次,伍雲召本是個忠義之人,沒有想過什麼改弦易轍。
即使伍雲召後來選擇了投奔自己的嶽父李子通,但是他也只是想著報仇而已,根本沒想再去投奔別的老闆。何況李子通是自己的嶽父,就算李淵和自己的父親再有交情也不過是個外人,而伍雲召肯定也不會做出這種背叛嶽父的事情,他認為再背叛自己的嶽父是不道德的,自己肯定也會遭到良心的譴責。如果伍雲召能不顧及自己的面子,選擇去投奔李淵,再拉上自己的兄弟雄闊海和伍天錫一起過去,那到時候大唐肯定會更早的統一天下,且能奪得更多土地。而他們到時就是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那絕對可以功成名就,衣錦還鄉,讓自己能名垂青史。
再者,伍雲召也不過是個武藝高強的普通人。
雖然伍雲召有著識人的眼光,但是伍雲召缺乏對天下大勢的判斷,伍雲召只想著將暴君楊廣推翻就可以了,卻沒有想過楊廣推翻以後,誰能會坐擁天下。雖然對付楊廣時,十八路諸侯都會出手,但是等到楊廣被消滅以後,他們肯定會想著自己坐擁天下,獨享勝利的果實。畢竟「一山不容二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伍雲召沒想過誰會成為這個天下的新主,也只想著嶽父李子通可以幫他,卻沒有想過嶽父是不是能奪取整個天下。
做事不能和伍雲召一樣,不能沒有不錯的眼光,明明可以另謀高就實現自己的夢想,明明可以跳槽的時候他卻選擇顧忌面子,待到錯過了機會也只能在小公司裡混了,伍雲召這一身神通卻無法全部展現出來,的確是一種遺憾。
後來在揚州比武時,伍雲召被突厥的寶馬沒尾駒一尾巴掃中腦袋,最後被一個和尚衝上來砍了腦袋。
其實,伍雲召也不過是小說中一個虛構的人物,正史記載中是找不到這個人的。只不過這樣一位本來非常出色的角色,除了有和宇文成都兩次交手的高光時刻外,其餘時間都看著比較落寞。如果伍雲召可以和瓦崗寨兄弟那樣,最後共同投奔大唐,說不定為成為開國功勳。只不過瓦崗寨才是小說中的主角,其餘角色沒有太多故事。
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告訴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