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遍《槍火》和續集《放逐》,不是拉片,純粹就是想看,那麼多片子裡,喜歡它們的原因最簡單:好看。倘若一部片子純粹就是因為好看而叫人拿來一看再看,多難得。兩部電影的故事其實都不複雜,杜琪峯卻可以把它們拍得這麼魔性,這麼有調子。
最早接觸杜琪峯的電影,是《阿郎的故事》這樣的溫情電影,然後是《審死官》嚴肅的喜劇,之後是《天若有情》裡面懵懂的德華,以及略有俗套的《東方三俠》。經歷過一段美國片的衝擊之後,重新燃起觀看港片的興趣發現已經是新的世紀了。而點燃興趣的,是我認為已經接近極致的《暗戰》,隨後又看過了《大事件》、《黑社會》、《放-逐》以及前不久才看完的《文雀》。
當我以為《暗戰》已經可以代表杜琪峯的最高水準的時候,同年的《槍火》以及推薦者無以復加的溢美之辭還是讓我下載而後觀之。這樣形容這部電影:這是我很少絕不快進、稍許時候還要後退再看一遍的電影。可以說,電影需要的各種能夠吸引人的元素,這裡面全都有;觀者的神經不可能有一刻是鬆弛的,因為下一秒鐘會出現什麼,會幹什麼,你全然不知道,唯一所能確定的就是,——你想像的都是錯的。很喜歡杜琪峯的構思,每每在看杜氏電影的時候,都會想到一座製作精巧的小房子,房子裡有亭臺水榭、雕廊畫棟,幾乎是把人間之景完完全全的濃縮了進去。杜琪峯的電影,恰恰就是在短短的120分鐘裡面,把電影所有能夠吸引人的元素、所有精緻的畫面,統統的展現在觀者的面前,每次看完都會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
以往的槍戰片,涇渭分明,好的壞的往往從開始就可以區分,最後的結局也大同小異。但是偏偏杜琪峯的電影很少這樣去描寫,也就是所謂「非典型槍戰片」。雖然有槍、有硝煙、有子彈、有受傷、有死亡,但是不暴力、不濃烈、不血腥,並且槍戰的場面往往都發生在房間之中,周圍是椅子、桌子、白牆,不需要很大的場面,不需要很多的人手,四五個人拔槍-射擊-結束,乾淨而又明快,給人的震撼感卻是很強。雖然有警察,雖然有「黑幫」,但是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無法評判、也不需要評判。所需要做的,就是安安靜靜的坐著,喝水、看片,直到結束。不可否認,雖然《槍火》裡面有若干的主角,但是各自性格鮮明,分工明確,這樣也保證了在影片中不會出現「搶鏡頭」的情況,觀眾在看的時候也不至於把他們弄混,這種駕馭演員的功夫,著實了得。如果說有些電影是百看不厭型,那麼這一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