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2020-12-23 楚予微茫

作者:蘅苒,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

行至白帝城的時候

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

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

所以此詩又名為《下江陵》。

在《周禮·天官·大宰》中有記載,

白帝是古神話中五天帝之一,

主西方之神。

白帝城這個名字的由來

和西漢末年公孫述有著直接關係。

據傳,公孫述盤踞蜀地,

在山上築城,

因城中有一口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

他便藉此自號白帝,併名此城為白帝城。

公孫述大概也是想借神仙帝王

來為自己臉上貼金。

可不得不說,白帝城

確實是個讓人嚮往的好地方,

它背倚高峽,前臨長江,

氣勢十分雄偉壯觀,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

還是三峽旅遊線上久享盛名的景點。

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劉禹錫、蘇軾、黃庭堅、範成大、陸遊等

都曾登白帝,寫下大量詩篇,

因此,白帝城有著"詩城"之美譽。

清晨的第一束陽光親吻過柔軟的雲彩,停留在了還在沉睡中的白帝城那古老的屋簷上,一縷縷陽光像頑皮的孩子,不斷地像更遠處跳躍,似是要將還未醒的古城喚起來。

雲霧繚繞的白帝城在晨曦中漸漸甦醒,金色的光,潔白的雲,朦朧的霧,古老的城,飄飄渺渺恍若仙境,讓人不禁嘆服這被神明眷顧的地方。

驚喜若狂的詩人卻無暇欣賞這仙境美景了。

隨著叫起太陽的第一聲雞鳴,他帶著收拾停當的行禮,迫不及待地當了第一個出城的人。

朝霞還沒出現,詩人已站在了船頭,望著山間那座令人流連忘返的城,迎著撲面而來的水汽,他放聲大笑,用力揮手,他想大聲宣告:告辭了,彩雲間的白帝城;永別了,千裡之外的夜郎!

這一路順風順水,哪怕是乘著飛奔的駿馬,駕馭著呼嘯的大風,也沒有這樣快的了吧!

想我來時,一路逆流而上,一片悽風冷雨,船兒被浪頭拍打得搖搖晃晃,船上的我戰戰兢兢,生怕被撞翻了去。

沉重的心情似乎將這在湍流中的行進的小船也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可此時,這小船像一支離弦的利箭,穿梭在這山谷間、江流上,來時的障礙和險阻,都輕易地被箭簇的鋒刃劃破,一路疾馳,向著千裡之外繁華如織的江陵駛去。

大概一日之內就能到達了吧!

船頭的詩人撫摸著花白的鬍鬚揣測著。

景隨情遷說的大概就是目下的情形了。

兩岸山間的猿聲依舊如去時一般,響聲不絕於耳,前者呼,後者應。

可現在聽來卻不再是昔日悽厲的悲鳴,反而讓人覺得是它們之間在愉快地遊戲,是召喚,是自由,是愛情。

一葉扁舟,在山間穿梭;千種愁思,隨江水東流。

望著身後漸漸遠去的群山,揮別了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往,自此以後,就像這輕快自在的小舟一樣,沒有了世俗枷鎖,以自由為燈塔,向遠方漫溯……

【作者簡介】蘅苒,希望用文字,記錄每一個瞬間的美好,有趣的靈魂總會相聚,我在一個有意思的地方,等一個有趣的你!

相關焦點

  • 讀詩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是安史之亂時,李白被邀請參加永王李璘的幕僚,後來永王事敗,被流放夜郎,行經白帝城,遇赦回江陵途中作此詩。詩的意思大致是這樣的:早晨告別了彩雲繚繞的白帝城,一天的時間,晚上就回到了江陵。船行水上,兩岸的猿叫聲不絕於耳,輕快的小船順風順水早已越過千山萬嶺。全詩意境優美,感情飽滿輕快,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的喜悅之情。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山上,作者從白帝城出發,乘舟東返江陵,途經三峽。
  • 唐詩閒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我們都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但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人名頭是如何煉成的呢?其實,李白也是想當官的,25歲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目的是什麼呢,顯然,他是想在仕途有點收穫的,而且他確實也殺過人,確實也武功高強,他的理想大概是想成為一個匡扶社稷的武官,畢竟硬體不錯。
  • 青聽· 清雅國風|國風音樂:朝辭白帝彩雲間,一首歌穿越千裡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國風音樂是《朝辭白帝城》。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早發白帝城》是唐朝詩人李白的經典之作。安史之亂初期,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恰逢大赦,而他正在赦免之列。李白驚喜交加,立刻從白帝城返回江陵,借所見之景即興創作了這首七絕。江陵雖遠,但白帝城高聳入雲,地勢落差極大,舟行水急,順流直下,「一日」便可行「千裡」,猿聲山影渾然一片。雖然通篇沒有直接抒情,也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詩人的暢快與喜悅。
  • 朝辭白帝彩雲間,白帝城的彩雲你有見識過嗎
    唐朝大詩人李白,曾經寫下過這樣膾炙人口的詩篇: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篇開頭所寫到的「白帝城」,現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首,重慶市奉節縣城的東部,一座萬裡長江中的小島上。
  • 跟著李白打卡「朝辭白帝彩雲間」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仙李白的一首《早發白帝城》猶在耳畔,如今,隨著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的開幕,越來越多的遊客將追隨李白的腳步,打卡長江三峽。
  • 說到白帝城,首先想到的是李白的那首「朝辭白帝彩雲間
    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公孫述自號白帝,故為「白帝城」,山上建廟立公孫述像,稱白帝廟。明正德7年毀公孫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馬援像,改稱「三功祠」。明嘉靖20年又改祀劉備、諸葛亮像,名「正義祠」,以後又添供關羽、張飛像,清同治10年重修白帝廟,逐形成白帝廟內無白帝,而長祀蜀漢人物的格局。
  • 朝辭北京站彩雲間,千裡通州半刻還!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早上從白帝出發,相隔千裡的江陵一天就到了。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詩,如今小編覺得該改成:朝辭西站彩雲間,千裡通州半刻還!小編猜大家估計都暫時都知道了這事,但是還沒抽出時間去看,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的圖片,一睹為快吧!出發!進站先買票哈哈!票是這樣滴~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感受重慶山明水秀的迷人景色
    為了吃一碗豌雜麵還費了不少功夫,被導航帶著在菜市場裡上上下下裡裡外外走了好幾回。就是找不著,吃豌雜麵時,我很是好奇的問朋友,重慶的油是不是都不要錢,為什麼一碗麵這樣油膩膩。但在重慶吃了幾天後,發現豌雜麵已經算是清淡的了。一開始還是小心翼翼,慢慢撇開油。到後來已經完全自暴自棄了,浸的油答答的也照吃不誤。豌雜麵還沒有過癮,我喊著要走去吃抄手。
  • 詩詞大會考「千裡江陵一日還」,62人錯誤,董卿蒙曼十分不解
    一起來看一下這道題目:"千裡江陵一日還"中"還"的目的地是哪裡?A. 白帝城 B.江陵 C.長安所以,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是B。但在詩詞大會上,這個問題難倒了62個人,大部分人都選了C.長安。於現場這麼多人答錯,董卿和專家蒙曼都覺得十分不解。這首詩是出自李白的經典之作《早發白帝城》,這是完整的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 早發白帝城古詩帶拼音 早發白帝城李白注音版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兩句詩相信大家都學過,該句出自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注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zhāo cí bái dì cǎi yún jiān,qiān lǐ jiāng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裡江陵一日「還」?「水清岸綠...
    人民政協網荊州11月13日電(記者 付振強)「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唐朝詩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早已讓人們對今天的湖北荊州江陵縣產生無限遐想。13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了解到,如今的江陵長江岸線植綠復綠、拆除非法採砂船、整治非法碼頭……在著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大美畫卷」中,正為這一詩句作出全新的詮釋。建設能源通道:把江陵發展「快起來」公路在上、鐵路在下。
  • 筆勢迅如下峽,灑脫流利,小學必背古詩《早發白帝城》
    我們先來讀一遍這首詩之後,再來講故事白帝城鳥瞰早發白帝城唐.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文大意:這首詩說的是清晨告別雲霧籠罩的白帝城,一天時間就能到達千裡之外的江陵。兩岸猿猴的啼叫聲猶在耳邊迴響,輕快的小船已經越過了萬重高山。白帝城的傳說:詩中的第一句李白說到:「朝辭白帝彩雲間」。
  • 《早發白帝城》古詩朗讀
    早發白帝城今天我們接著了解一下盛唐時期李白的另外一首詩。一、初讀知詩意這首詩是在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徑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他回到江陵時所作。二、細讀解詩句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
  • 即便是前浪,也在努力逆風翻盤的《早發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唐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朝就是早上的意思,李白早上離開了高入雲霄的白帝城。這一句裡,說明李白出發的時間和地點,而彩雲間呢,也是為了讓我們看到,這個白帝城的地勢之高,那麼也向我們釋放出一個信號:從這裡流出的江水,一定奔騰的速度很快。
  • 《經典詠流傳》:鳳凰傳奇合體傳唱《早發白帝城》
    《經典詠流傳》:鳳凰傳奇來了,唱詩仙的作品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這一次,鳳凰傳奇又來了,我們跟著鳳凰傳奇的歌聲感受千年前詩仙眼中的景色。別人來舞臺,可能會說「小撒老師好」,鳳凰傳奇來之後會說「好久不見」,看來是經常來,都是老朋友了。
  • 李白詩仙傳——盤點李白奇葩的出獄經歷
    途經江夏,太守韋良宰是李白的故人,留他休息了兩月;在漢陽,李白與故人尚書郎張謂相遇,又被邀去住了一個多月;到了江陵,鄭判官也留李白住了不少時日。直到入冬以後,李白才算是上了三峽。在舟中,李白寫成了《上三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 都是歸心似箭,李白和杜甫分別寫下一詩,成為各自快詩之首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是唐朝詩歌文化的兩座豐碑。詩仙浪漫,如同來去飄然的仙人;詩聖樸實,是憂國憂民的賢者。他們共同譜寫了大唐詩歌的最強音,風格卻迥然不同。瑰麗神奇和沉鬱頓挫,分別成為了他們最顯著的特點。然而,當歸心似箭時,詩仙和詩聖居然有兩首詩,殊途同歸,是兩人創作中的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