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誰還去書店買書啊?

2021-02-21 慢書房

看到南京先鋒書店發過一條微博,說「為什麼到了書店打卡就是拍一下呢?」


因此小新做了一個小調查,為什麼去書店?結論是,選擇看書的人比買書的人多一點。當然因為參與樣本較少,參考性也比較低。

那麼你是因為什麼會去書店呢?在《書店的燈光》這本書中,作者說到了幾個原因,有時候可能站在書架中間,就可以得到一種安心。

每當我走進一家書店——任何一家書店,我出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書店——總是滿懷暗喜。

按理我不該如此:我在書店度過了大半生,當過書店店員,也做過出版社的銷售代表;即便在退出這個行業後,仍然是個不可救藥的書店常客,每周至少要去書店五次。難道我還不厭倦嗎?可是,在如此恬謐的早晨,書店的陳列整整齊齊,書架清潔並充滿希冀。

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家商店——當書店開門迎客,世界的其他部分也隨之而來,當天的氣候,當天的新聞,接踵的顧客,成箱的書,以及那書中的世界——記載事實的書和闡述真理的書,新出版的書和世代傳讀的書,極其重要的書和絕對平庸的書。從前,站在這書河中,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感覺到宇宙可能會披露些什麼。

當然,我並不僅僅是為買一本新書而去書店。逛書店本身就令人興奮,我知道我想待多久就可以待多久。

書店的潛規則與其他零售行業不同。雖然書店多為私人經營,卻重視公眾對時間和空間的要求。它不像那些似乎災難在即而大量出售手紙或辣椒醬的大賣場;也迥異於銷售花哨名牌服裝或飾物的豪華商鋪;它更不是一天勞作後回家順道買上半打啤酒、一盒香菸或冰淇淋的便利店。

收款機的鈴聲並非是在提醒你快走,書店不限制你的逗留——它本來就是供人流連的地方,時間長短由人自便。

電影《書店》

我來可以是為了從烹調書中抄一個菜譜或查找聖安東尼奧那家裝飾派藝術風格酒店的名稱,甚至重讀某本喜愛的短篇小說;可以約上一個朋友,一邊瀏覽書的封面一邊聊天;也可以坐在「歷史」區閱讀一本論述文藝復興鼎盛時期那不勒斯複雜手語著作的第一章,那本書真是引人入勝。只要你方便,就可以享受甜美的時光。

如果書店有一個咖啡館,那就更妙了;一塊蛋糕和一杯咖啡,時間就會過得更輕鬆。

我甚至會買一本書。

設想在百貨商店的經歷:試穿一件新外套在店裡轉上半小時,也許下周三又來試一次,其實你並不真的打算買。走進比薩店看看是否有免費品品嘗;你很餓,於是嘗了嘗義大利辣腸、香腸、洋薊和菠蘿,味道不錯但不合你當時的胃口。

在其他零售店裡,店員和管理規定都不待見只試不買的顧客。

電影《彼布利亞古書堂事件手帖》

書店的這種行業性的閒適部分來自它所銷售的商品——書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產品,它們需要時間;寫書很慢,出書很慢,讀書也很慢。

一本四百頁的小說也許要數年才能完成,出版的時間可能更長,即便被買回家,讀者也許隔上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才會坐下來讀上幾個小時。

電影《在森崎書店的日子》

但書店的寬容也並非完全出於書的特性。現代書店與咖啡館或小食店為鄰已有長久的歷史。

在十八世紀的歐洲,當咖啡和菸草風靡大陸時,咖啡館是作家、編輯和出版商的聚會場所。提神的咖啡和誘人的菸草相得益彰,可以讓人愉快平靜地坐上一天,頗適合於寫作、閱讀、長談,或臨窗發呆。那是啟蒙時代,識字者漸多,書價比以前便宜,品種趨向豐富,書店經常與咖啡館為鄰,這家的顧客也是那家的顧客,都是些有閒情聊天和思考的人。

即便今天,最大型的連鎖書店還是關注這個根本特點,用咖啡機、沙發和書桌營造出歡迎顧客享受時光的氛圍。

電影《彼布利亞古書堂事件手帖》

書將我們與他人聯繫在一起,但這種聯繫建立於獨處之中:一個讀者獨處一隅聆聽一個作者的心聲。比如,約翰 · 歐文的文字就像一個智者在與另一個智者交談。

通過網絡、電話訂購書只需舉手之勞;而郵購圖書也是輕而易舉—沒等我們開門,投遞員就會從郵箱中把填好的書目取走。但購書人中十有八九還是願意親臨書店,為了置身於書之中,當然也是為了置身於那些購書的同好之中,哪怕我們可能從不交談。

埃利亞斯 · 卡內蒂曾將咖啡館描述為我們「在人群中獨處」的地方,我一直認為這句話也適合於書店。

這種獨處和會聚實在是可愛的搭配,就好像書店在消解圖書的孤獨。

——本文選自《書店的燈光》

《書店的燈光》


[美]劉易斯·布茲比
上海三聯書店

《書店的燈光》是一部關於書店的文藝隨筆。作者半生與書相伴,講述了書籍的歷史、閱讀的啟蒙、人與書的故事,以及書店營造的「在人群中獨處」的溫柔氛圍,並站在網際網路時代之端,表達了對書店未來的審思。

點擊閱讀原文

即可進店買到這本書

版權說明:

本文版權歸新經典公司所有

—FIN—

文丨新經典

排版丨慢師傅

編輯丨Wey Lean

相關焦點

  • 魯迅去內山書店500多次,除了買書,還為了見她!
    提起昔日上海的內山書店,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魯迅常來此購書、會客,並一度在此避難。根據資料顯示,魯迅去內山書店五百次以上,購書達千冊之多。魯迅的座談,不但對讀書人的精神培養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中日文化的交流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鮮為人知的是,魯迅頻繁去書店,除了買書還有個目的,那就是去會見他的一位日本女友人。
  • 現在買書的人那麼少,為何還有那麼多人開書店?其實賺錢不止靠書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現在讀書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尤其是現在的電子書資源那麼豐富,紙質書就更加沒有人看了。因此,這些年線下書店的書已經變得越來越難賣了。據統計,從2004年到2014年,全國有近五成實體書店倒閉;2019年實體書店銷售額下滑7.68%,網絡銷售增長24.7%。
  • 河南西峽:老師指定書店買書,書店排隊爆滿,究竟有何貓膩?
    開學了一段時間,家長除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外,也在忙著買一些輔導書,畢竟學習重要,學校老師建議買的輔導書,再貴也要買。最近在河南西峽地區,就發生一件學生買輔導書,讓家長很憤怒的事,遭到了網友的瘋狂吐槽。
  • 為什麼買書人愛去水石書店,而不是網購便宜貨?
    同時,他還裁掉了上千名員工,包括半數的書店經理和三分之一的店員。「雖然很難,我們還是這樣做了。留下來的售書員就知道更加努力工作,他們要有活力,他們要四處奔走確保工作的完成。」「當然很多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要計算分銷成本和每個員工的收入。」
  • 書萌書店行——武漢獨立書店行
    ——我一畢業就開這家店了,那是2010年。後來搬家搬到這裡來,你現在看到的店裡店外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弄的。剛好滿兩年了。經營了二十一年書店的書店人,看起來怎麼還那麼年輕!這次來武漢,段老師也是提前多天就聯繫安排。但我總覺得到武漢要先看看沒去過的書店,去視覺書屋,就像是回家一樣,不著急,因為我知道段老師總在那裡等著我們。我們來到的是視覺書屋的老店,位於湖北美院的旁邊,中山路376號路易酒店1樓。到的時候,段老師已經在等我們。
  • 買書,是到網紅書店更好的打卡方式
    或是邊買邊抱怨,或是舉報商家強買強賣。位於重慶渝中區的一家舊書書店,就設有類似的「霸王條款」,讓人意外的是,網友幾乎一邊倒地贊同店主的做法。據媒體報導,重慶這家舊書書店,有著近20年的歷史,今年7月曾經登上《人民日報》,因店內藏書豐富、風格「自然凌亂」等原因,一舉升級成網紅書店。從此,前來拍照的遊客絡繹不絕。然而,10來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很難供讀者與拍照者同時使用。
  • 終於能買書了,蚌埠新華書店3月20日恢復營業
    3月18日,蚌埠新華書店,工作人員對一樓書籍進行消毒。劉晨/攝據淮河晨刊消息 疫情期間,出於防控的考慮,蚌埠市絕大多數書店處於關門歇業狀態。隨著學生開始上網課,學校網絡教學推進,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來了——教材或許能買到了,但是上課配套的正版教輔書籍去哪兒買?
  • 李克強夜逛成都書店掏錢買書 稱支持實體書店
    「真的沒想到總理會來我們書店!」4月26日,成都寬窄巷子見山書局的謝店長向記者講述了25日晚李克強總理到書局買書的情況。  4月25日晚8點過,在四川考察的李克強總理一行來到寬窄巷子,走進見山書局和散花書屋,購買了一本關於老成都的書和明信片。
  • 漫畫家岡本倫躲書店觀察誰會買新書
    ,觀察店家是否用心宣傳以及有沒有客人買新書,一旦發現書店宣傳不周就馬上列入黑名單!岡本倫老師還決定要去巡迴書店看看銷售與宣傳的情況……「至今出過將近50本漫畫了,單行本發售的時候通常都還有工作所以不會特別去書店,不過這次有舉辦特別活動所以我現在決定去逛一逛」
  • 去臺北,不能不去的18所書店和兩條書街 他視野
    今天的內容是臺北的獨立書店,由T貓T整理撰寫。T貓T在去臺北旅行的時候,把目標鎖定在了書店上,6天一共參觀了21家書店,兩條書街和一家圖書館。看完以下圖文,你一定會和我一樣驚嘆臺北書店數量之多,種類之多樣,並悄悄下定臺北書店一遊的願望。
  • 到香港,一定要拖著拉杆箱來這兩家二手書店買書!
    而她們倆竟然跑去插花~還跑去看書買書~還鄭重其事告訴空間妹:這是此行最大收穫!「你看,我們還帶了拉杆箱過去買書!」要想淘二手書,位於中環荷里活道的「流動的心情書店」是個不錯選擇。約30平方米的空間裡,密密麻麻地堆滿了書,留下一條只容兩人側身通行的逼仄走道。
  • 東京書店二三事 : 書店裡賣的首先是書
    作者去的兩家書店,一家是因百貨商場 GINZA SIX 的開業而被寫進各種東京攻略的「蔦屋銀座店」,本來是為了挑刺而去,但沒有想到實際體驗還不錯;另一家是讀《日本頂尖編輯9人》種草的「青山 book center 六本木店」,為了去檢驗「書店編輯第一人」幅允孝的處女作。銀座・蔦屋書店▼
  • 【青春薦讀】你多久沒去新華書店了?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新華書店都是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踏進那裡的感覺?你又是否記得,自己已經多久沒去過那裡?已經許久沒去過新華書店了。現在許多城市裡的新華書店不好找,被湮沒在商業地產中。到了一個城市,更願意去當地有名的小眾書店去看看。就算路過新華書店,也不會進去。但對於新華書店的感情,卻是一直深埋在心的。
  • 行走 很香的港,很舊的書——香港書店淘書記
    買他們的書,為求全璧,只好去香港。其七,香港的一些二樓書店頗值一觀;其八,香港的舊書店雖然正在衰落,但畢竟還能淘到不少可嘆可賞之書。一城一地書店整體品味的高低,其實與此地此城的言論自由環境大有干係。香港既是法制保護言論自由的地方,承載言論的書籍自然如魚得水,生態平衡。僅此一端,淘書樂趣倍增無疑。
  • 臺灣特色二手書店 賣的不只有書
    提起臺灣的書店,你會想到24小時不打烊的連鎖書店還是主題鮮明的獨立書店?但無論是論設計、個性還是情懷,它們可能都比不上遍布臺灣的特色二手書店,因為在這些二手書店裡,你更能有一種找回舊時光的感覺。在這裡,你消費的與其說是書籍,毋寧說是老書背後蘊含的時間的味道。由於臺灣的紙質書籍相對比較貴,臺灣的二手書交易比較繁榮。
  • 誠品書店蘇州總監郎正中:有臺灣朋友託我在大陸買書
    誠品書店蘇州總監郎正中:有臺灣朋友託我在大陸買書 2017-04-24 19:16: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為什麼愛去書店買文具?這五點原因不可忽視
    在遠行中,我愛去東京蔦屋、京都MARUZEN、臺北誠品生活、上海百新書局、杭州單向空間,並找到自己常用的文具;曾經生活過的北京,單向空間(朝陽大悅城)和庫布裡克,也是我多年來持續逛的書店;現在生活在成都,貓空、物心、文軒books,是我每個季度必逛的書店。而以上這些書店,有九成都在商場裡,周邊交通極其方便。
  • 春風薦書7|「廣西師大」社董事長黃軒莊:書店心動時刻曾記否
    他的衣服剪裁考究,所以穿在身上也算整齊,不過他著裝還是有問題:在襯衣下擺啊紐扣啊拉鏈啊這類細節上,他有點漫不經心。仿佛有人把他的衣服裝進大炮裡一下子朝他轟過去似的,雖然衣服終究是到了他身上,某些部分總歸是不太順當。在許多方面他是個理想的客人;他從來不會隨便亂翻,每次過來都是已經確切知道自己要買什麼書了。伴隨他需求的往往是一篇從《泰晤士報》上剪下來的書評,我們誰在櫃檯後面他就拿給誰看。
  • 這家黑金風格的網紅書店孩子去一次絕對上癮.誰敢不服!丨書店打卡#05
    現在的小孩子要找書看實在太方便了,ipad、kindle就能裝下一整間書店的書,再加上網購,足不出戶就能買下一本本需要的讀物。
  • 老師,你讓買的教輔書為什麼只有一家書店有?
    小哲知道,這是吳老師又讓去學校門口的那家書店買書了。學校門口有三家書店,都賣輔導書和文具,而這種以一個女子命名的試題,只有一家書店有,其它兩家書店沒有。這已不是吳老師第一次給大家布置買書的任務了,也不是只有吳老師自己布置買書的任務。其它老師也布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