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薦讀】你多久沒去新華書店了?

2021-02-18 人民網教育頻道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新華書店都是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踏進那裡的感覺?你又是否記得,自己已經多久沒去過那裡?


已經許久沒去過新華書店了。現在許多城市裡的新華書店不好找,被湮沒在商業地產中。到了一個城市,更願意去當地有名的小眾書店去看看。就算路過新華書店,也不會進去。

但對於新華書店的感情,卻是一直深埋在心的。不進去,是不想看到現在被各種教輔、商業書籍充斥的書店,破壞了以往的那種美好印象。我心目中美好的新華書店,永遠停留在了1980年代。

剛好是1980年的時候,我從農村進入縣城上初一。第一次到縣城的鄉下孩子,被城裡的高層建築(其實也就是四五層高)震撼了,而在縣城最繁華處的新華書店,仿佛又多了別樣的光輝。站在馬路邊仰視「新華書店」這4個金光熠熠的大字,頓覺「高大上」。

那時候的書價很低,但對於一個從來沒有零花錢的孩子來說,每本書的價格都高昂到令人望而生畏。書店裡的書,有的是擺在書架上的,可以取下來翻閱,有的則是擺在玻璃柜子裡,需要找店員用鑰匙打開才能拿到手裡看。但無論是書架上的還是玻璃柜子裡的書,在開始的一兩年時間裡,我都從來沒有伸手去觸碰過,那種感覺,後來在初戀的時候有,面對喜歡的女孩,只敢欣賞,不敢觸碰。

那時候的新華書店,各類文學書是絕對的主角。在文學書中,各種經典名著又是讀者最歡迎的。第一次進新華書店,就被一整套「四大名著」迷住了,它們有著精緻的包裝,被鎖在文學書架最顯眼角落的柜子裡,每次在書店流連的時候,都會站在它們的面前,想像有一天自己擁有時的心情。

這樣的時候多了,人就會有些魔怔,就會想方設法得到它。那會兒我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叫健健,一個叫小軍,在假期的時候,我們會想辦法賺一些錢,比如去揀可回收的垃圾、煤堆裡的焦鐵、路邊的廢鐵絲之類的,攢在一起多了賣掉,會有幾塊錢的收入。健健愛吃冰棍,分到的錢就去買冰棍了;小軍愛吃燒烤,分到的錢就去烤羊肉串了;我把屬於自己的那份,老老實實地攢下來,想去買書。

健健和小軍知道了我的願望,初二那年的夏天,我們流竄在縣城的大街小巷,甚至把高層建築的樓頂都清掃了一遍。經過整整一個暑假,3個人的錢湊在一起,終於夠買那套「四大名著」了。我清晰地記得,把那套書捧在手裡走出書店時的情形,覺得光線都額外亮了幾分。我的兩個朋友也很開心,他們說了很多話,可惜現在都忘了他們曾說過什麼。

上初三的時候,新華書店裡多了一個專櫃,裡面擺放著縣城一位詩人和一位散文作家出版的新書。專柜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了這兩本書作者的名字,大概是「本縣作家最新作品,歡迎選購」之類的內容。那時候我已經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對這兩位作家的大名自然久仰,於是非常渴望能擁有這兩本書,如果有他們的籤名就更好了。

後來不知道是從哪裡搞到的錢,很有可能是對家長撒謊說買什麼學習用品,把那一本散文集和一本詩集買了下來,覺得他們寫得真好,也覺得這兩本書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後來這兩位作家,都成了我非常好的朋友,時常對他們說起當年我對他們出版著作的仰慕,他們說,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書放到那裡呀。這也成為我寫作的一個動力。

10多年來,每年都回老家縣城,但一直沒去過新華書店。有朋友說在書店發現了我的書,拍了照片發給我,還是很開心的。

圖書館、新華書店,是許多人的文學啟蒙之地。對我而言,尤其如此。現在據說一些縣城的新華書店倒閉了,這真是個遺憾。一個小城,如果沒有一家書店在那裡,總會讓人悵然若失。而即便有了書店,如果沒有一些固定的愛書的人,經常去體會書所帶來的喜悅與歡欣,也不正常。

曾經關閉的縣城電影院,又一家家開了起來,熱鬧了起來。但願那些門前冷清的新華書店,也能像電影院一樣,能夠擁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樣的人氣。有書店的小縣城,多少會給人一些底氣。文/韓浩月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家新華書店和很多屬於上世紀的建築一起,留在我和很多同齡人的記憶裡。區別可能是,他們的爸媽帶他們來這兒買了很多教輔書,而我的爸爸,帶我來這兒買過一套性教育書——雖然我想要的是《還珠格格》。

少年的記憶大概和老年一樣,是依靠事件來敘事的。比如,暗戀的小男生轉學前和轉學後、搬家前和搬家後、中考前和中考後,等等。其中,還會有一些小事件來區隔乏善可陳的小城生活。比如,1998年,電視劇《還珠格格》熱播。在《還珠格格》前,我是個懵懂到不會追星的小姑娘;在《還珠格格》後,我的人生發生了轉折。

《還珠格格》在電視臺播完一輪又一輪,每一輪都能引發同學們的閱讀熱潮。我和同學們通過看一切能找到的報紙、雜誌、號外、盜版讀物,來追逐小燕子和紫薇的近況。而班上零花錢最多的同學,居然買了一整套《還珠格格》的書,由此奠定了她在班中,甚至年級的「還珠意見領袖」地位。

我羨慕的情緒就像夏天的植物一樣瘋長。

爸媽一直認為,去書店是好事,無論你在書店看什麼書,是川端康成還是谷崎潤一郎。那時候的新華書店作為小城唯一的大型書店,書的品種還算齊全。

那是一個下午,六年級的我和爸爸來到新華書店。

裝模作樣看了一個小時名著後,我的腳步不由自主挪到了收銀臺附近的熱銷櫃檯——上面擺著《還珠格格》一套三冊。我至今記得分冊題目分別是陰差陽錯、水深火熱和真相大白。我的手已經伸向了書——先看看,看看又不要錢。看著看著,不能忍了,「爸爸,我想買這個」。

爸爸接過我手中的書,先翻翻內容,再看看封底價格,回答十分簡潔,「不買」。故事如果到此為止,估計也不會給我留下多深刻的印象,畢竟不久後我就對《還珠格格》粉轉路了。然而,爸爸右手放回《還珠格格》的同時,左手遞向收銀員兩本書。雙眼裸視5.2的我定睛一看,什麼,《成長的感覺》,這是什麼?爸爸繼續極簡主義的對話風格,「書」。

到家後,沒有人跟我解釋,書就被貌似隨意地放在客廳的圓桌上。本著連藥品說明書都要翻一翻的良好閱讀習慣,我花了一個周末把書翻了一遍,竟然是青春期性教育書!還是漫畫版的!男主人公很帥!

剛上六年級時,班主任就把女生男生分開,上了一堂欲說還休的性教育課,沒有教材,僅此一次。發育較晚的我每次看到有的女生不上體育課,就滋生出一種複雜的情緒。而《成長的感覺》似乎能解決我的不少困惑,從生理到心理,第一次有書跟我談這些。而據我所知,我也是同齡人中唯一一個早在十二三歲就看過完整的性教育書的。

升入初中,《還珠格格》被漸漸淡忘,而《成長的感覺》陪伴了我的整個中學時代,翻了不知道多少遍。後來,我又獨自去新華書店找過,但並沒有找到這部書或者類似的書,不知是藏得太隱蔽還是賣完了。

可爸爸當時是怎麼找到的?

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爸媽從來沒和我談論過這部書。十幾年後,我成了一個記者,經常在報端呼籲關注兒童性教育,每次都會想起當年那部代替了《還珠格格》的《成長的感覺》。它在我的生命中神秘出現,連同新華書店一起,為我的少年時代增加了一個節點:買《成長的感覺》前和買《成長的感覺》後——之前,我以為一個老套的書店必然只有一些長銷書(名著、教輔)和暢銷書(《還珠格格》);之後,我知道,一個陳舊的地方也可能藏著新意,關鍵是你有一個願意為你尋找的爸爸。

今年回小城過年,又經過新華書店。它還在那裡。正在跟老同學標榜北京有個多麼先鋒的萬聖書園時,突然覺得,貌似落伍的新華書店,其實如同開啟了一個觀察小城的上帝視角,書和人進進出出,唯有它巋然不動。那些隱秘的角落,誰知道藏了些什麼。曾經有一個爸爸為了女兒的成長,找到一些不同凡響的東西,那麼,誰是下一個?文/斌斌姑娘

記憶中第一次踏進家鄉的新華書店,我個頭還矮得夠不著櫃檯,感覺隨時會被花花綠綠的書海淹沒。悶熱的夏夜,只要一吃完晚飯,爸爸一定牽著我去書店待一整晚。新華書店被夾在一排熱氣騰騰的飯館中間,走到跟前,我雙手用力一撥塑料門帘,清清涼涼的空調風就會裹著一股書卷味兒,「呼」地撲到臉上。

把我安置在童書區,爸爸就轉身進了店堂深處的「大人區」——那裡的書架是「兒童區」的幾倍高,大家看書的表情也嚴肅得嚇人。

爸爸對新華書店的情感格外不同,畢竟那是少年期許的兌現。他生長的小鎮破敗不堪,勉強存在一家狹窄的新華書店,僅有的丁點書還被鎖在櫃檯裡,非買不能翻閱。家境貧寒,讓他只能痴痴遙望,暗下決心:長大要來書店上班。

爸爸最終進了城市,做了醫生。他希望女兒一樣愛看書,童年在書堆裡生根發芽。因此,我童稚時的好些情感遺落在新華書店。偶一回眸,發現最深刻的回憶,卻是一個愛哭的「熊孩子」站在店裡傷心不已的樣子。

第一次哭,是因為和心愛之書的擦肩而過。一天,我對一本迷宮尋寶的書一見鍾情。在新華書店狼吞虎咽通讀完畢,很不滿足,萌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好想買下來,天天都能看到!」在此之前,我從沒開口要求買書。那時性格羞澀、內斂,我自覺認為在店裡看書就好,小女孩哪敢隨便伸手向大人要錢呢?更何況那本書價格真的很不體貼。

我摩挲著那本迷宮尋寶的書,黏在書架邊猶猶豫豫,反覆糾結儘可能動人的措辭,一直磨蹭到書店打烊。爸爸終於走過來了。我緊張極了,一句話都憋不出來,索性把書捧到他眼底下。「想買?」爸爸問。「唔……特別好看。」我攥著衣角,低頭研究鞋帶。爸爸翻了翻,似乎也感覺那本書質量不賴。但他不主張寵溺孩子。

爸爸開出交換條件:堅持喝半個月牛奶,就給我買那本書。果然「老奸巨猾」,我一直認為牛奶氣味特別腥臭,任由媽媽怎麼生氣責罵,我都不肯喝下一滴。如今,竟然不得不為一本好書折腰了。

懷揣著壯士斷腕般的悲壯決心,和爸爸達成協議。臨走前,我特意把那本書悄悄塞在了一摞書的最底下。既然能吸引我,就必能入其他孩子的眼,所以要確保它平安熬到我凱旋那日啊!

我捏著鼻子,忍著噁心,整整兩星期每早都灌下一瓶牛奶。牛奶的好,仍舊一點沒品出來,可那日日夜夜何其煎熬,夢裡都是迷宮尋寶書坐在一摞牛奶瓶上頭,對我微笑,對我高聲吶喊:「喝吧喝吧!喝光了世界上最難喝的牛奶,我就屬於你啦!」

牛奶如期喝完,爸爸兌現承諾,帶我去買書。悲劇降臨了,14個長夜裡給我連連託夢的迷宮尋寶書,卻沒有如約等候在那裡。店員告訴我,一周前書就被別人買走了,書店也不會再進。在網購還未出現的年代,在文化資源不豐富的小城,和心愛之書一朝錯過也許就是永別了吧。

我當場急得嚎啕大哭,滿腔悲憤混合著嘴裡噁心的牛奶殘味兒,化作橫飛的傾盆熱淚。一個孩子忽然明白了,原來當一個人願望變大,痛苦也會隨之擴大。早知一切落空,還不如多看幾眼呢!

若說這次傷心錯過純屬意外,那麼我在新華書店的第二次哭泣事件,就摻雜了一絲成人世界的惡意。

那是個傍晚,我獨自在童書區看書,只是跑過一個書架時略匆忙了些,不慎碰掉了一摞書最上面的一本。我正準備彎腰撿書,眼底突然光線一暗,一個人高馬大的男店員衝到我面前。他居高臨下俯視著我,滿臉寫著厭惡,聲音是極其粗暴而恐怖的:「誰家的小孩這麼不懂事?弄壞了書你得賠知道嗎?」我怯怯垂著頭不知所措,沒想到,男店員莫名其妙又換了一種陰陽怪氣的口吻:「喲,你這孩子似乎天天來看書吧?不買就別來我們店裡看了!」

我大腦「嗡」地一聲,整個人驚呆了,小孩看書居然是很過分的事情嗎?一瞬間又驚又怕,眼淚猛然掉下來了。我扭頭跑到書店裡間找爸爸,拽著他的手哀哀哭訴。

爸爸幫我擦乾眼淚,輕輕說:「不要理會他,看書是好事情,你有資格在這裡看書。」為了不讓我害怕,爸爸領我一起回到童書區,蹲下身子,說陪我讀本書。

至今我都記得,爸爸拿了張樂平的漫畫作品《三毛流浪記》。我們翻到一頁,畫的是三毛當學徒時夜裡偷偷坐樓下看書,老闆一生氣關了燈,所以第四格漫畫只有一片濃黑。我笑了,轉而更難過了。聯想起剛才的遭遇,憂傷地想:也許有些人就很討厭孩子吧。

糾纏於想不明白的矛盾,這是童年共有的顏色。時間,總會為幼稚的「熊孩子」慢慢解開曾力所不能及的疑惑,然後給出一個溫柔的下文。比如後來爸爸出差開會,偶然在外地發現那本迷宮尋寶書,當即打電話回家報喜,甚至附帶它的「升級版」一併買下;比如我上小學讀作家林海音的《竊書記》,看到她因偷偷「蹭書」而被斥責後無比難堪、自卑、憤怒,甚至一段時間「狠心咬牙」不去書店時,我仿佛又和當年畏於店員的自己相遇了。

《竊書記》文末,林海音寫道:「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裡長大的!」生活不停翻篇,年少的怕和愛漸行漸遠,新華書店也淡化為讀書地的普通選項。可我依然感激,那曾是一生精神河流的源頭,是你令我篤信,擁有書和愛的人生才是值得的。文/沈傑群

內容來自中國青年報

人民網教育頻道

相關焦點

  • 【新華書店·美文樂讀】主播薦讀鄧婷:《浮生六記》
    主播鄧婷薦讀:《浮生六記》推薦語:薄薄一冊,傾盡一生。
  • 新華書店開進了移民安置點
    貴州出版集團、貴州省新華書店在遵義市正安縣瑞濠街道移民安置區開設了全省首家移民安置區新華書店,將「新華書店」這個幾代人共同的文化記憶符號烙入搬遷群眾的心中。「這是什麼字?」「穎,新穎的穎。」由於年事已高再加上腿腳不便,葉開全很少出門,自從安置區的新華書店開業後,他就成了這裡的忠實粉絲,一有時間就會到書店裡看上幾個小時的書,葉開全告訴記者:「我喜歡看書,這裡什麼書都有,還有老師可以教你不認識的字,以前沒有什麼文化,所以現在想來這裡多學一點知識。」
  • 浙江新華書店掌門人王忠義:未來的閱讀是無時不在的
    而今年,是錢江晚報與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合作推出第七屆春風悅讀盛典。事實上,2019年與「七」格外有緣分。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也是浙江省新華書店成立70周年——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5月6日一支由16人組成的新華書店浙江小分隊隨之進入杭州。十天後即5月16日,浙江省第一家新華書店在西湖邊六公園一個棚屋中開業。
  • 六線小城新華書店的完美「變身計」
    這個六線小城市,如今卻有一家做出了一線城市書店品質和風格的新華書店。奉新縣新華書店在2016年之前,業績長期在全省排名倒數十名。店內書架陳舊,圖書結構單一,缺乏有效的陳列;沒有設置文創、咖啡區、閱讀空間;在人員方面,面臨工作人員思維滯後,管理制度不夠有效,缺少行業交流的機會,管理層過於重視傳統的教材教輔,而忽視對門市中心店的投入等問題。
  • 閱享六一 樂讀童年 || 我和新華書店有個「閱」會
    在「我講繪本給你聽」活動中,通過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述,讓家長和小朋友們聆聽了不一樣的繪本故事。在老師的精彩講讀下,孩子們懂得了成長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好。在適合的年齡,做適合的事情,一切就對了。
  • 蘊藏知識的新華書店
    如果讓你推薦一個好地方,你會推薦哪裡呢?我猜有人會推薦古色古香的古鎮;有人會推薦好玩刺激的遊樂園;還有人會推薦香氣撲鼻的美食店……但我今天推薦的是蘊藏知識的新華書店。這個新華書店位於豪景城門口。新華書店內環境優美。一樓是休閒美食區,有一些美食和文具;二樓是讀書專區,有很多好看的書。靠近落地窗有一排木桌椅,這樣就可以讓顧客有地方坐了。這裡夏天時,開著冷空調;冬天時,開著熱空調,真可謂是冬暖夏涼,人間天堂呢!書店內最令人嚮往的,還是那些種類繁多、內容精彩的書目。
  • 「線上+線下」河北省新華書店多渠道滿足讀者閱讀需求
    嚴防+堅守 確保企業正常運營秩序按照石家莊市居民居家隔離的防控工作要求,河北省新華書店公司總部及石家莊市店堅持工作不鬆懈,全體員工通過線上辦公履職盡責,全力確保企業正常運營秩序。同時,面對疫情形勢,全省各地新華書店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帶頭示範、靠前指揮,保證疫情防控期間各項工作部署落實到位。
  • 「新華書店還可以這麼美!」
    來源:海外網上海新華書店新門店「光的空間」陳玉宇攝(人民圖片)浙江新華書店嘉興市海寧書城的燈彩。浙江新華書店供圖北京新華書店永安路店內,讀者在選閱書籍。本報記者 康 樸攝浙江新華書店金華市金華書城。香山新華書店工作人員表示。下午4時左右,3名小學生結伴進入書店,圍坐在桌前,拿出作業,又找了幾本書,輕聲說笑著。「家裡現在沒人,放學就過來了。」其中一個小學生告訴記者,「每天都在這寫作業,天黑才回去。作業少的時候就看看書,沒人趕我們。」
  • 新華書店引快消品做慢生意
    雕刻時光咖啡館配合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進行通宵營業,菲比咖啡與杭州「悅覽樹」24小時書店緊密合作……咖啡與圖書被放置在同等高度,而非一般觀念認為的「咖啡是圖書的配套服務」。從更廣範圍來看,新華書店正有意識地將快消品打造成品牌。珠海新華今年年初引入義大利紅酒文化品牌,在珠海書城設立了大沿海葡萄酒體驗館,又與珠海當地知名攝影家合作在灣仔沙書城開辦咖啡店。這
  • 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湖南新華書店集團舉行新媒體營銷比賽
    華聲在線9月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傳新)湖南新華書店集團新媒體營銷比賽近日落下帷幕,長沙市分公司奪冠。 為進一步提升全省新華書店營銷策劃能力以及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力,鼓勵青年員工在公司改革創新、轉型發展中貢獻智慧、施展才幹,湖南新華書店集團新媒體營銷比賽自8月開賽以來,全省新華書店積極參與。截至8月20日,初賽階段共收到92件參賽作品,各參賽隊伍從文學、藝術、少兒、社科、科技生活五大類圖書中任選一本好書進行重點推薦,錄製了新穎豐富的「薦書」短視頻。
  • 「新華書店」夏天開冷氣、冬天供暖氣,人們只看不買,為何未倒閉?
    「一頁,兩頁,我如飢餓的瘦狼,貪婪地吞讀下去,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著名作家林海音曾經描寫過自己年幼時因為沒錢買書,但是又極其喜歡閱讀,最終跑到書店中竊讀的故事。
  • 探索·轉型·蛻變——市新華書店轉型升級闖新路
    書香濃  從經營書店到經營文化  「我非常喜歡讀楊紅櫻的作品,它就像太陽一樣溫暖著我,我想等會兒把這束花獻給她……」去年9月,「小櫻桃」見面會的現場排起了長龍,從四樓到一樓,擠滿了家長和孩子們,孩子們手捧故事書,或小聲朗讀,或向屋內張望,等待楊紅櫻的又一次到來。
  • [觀察]新華書店引快消品做慢生意
    雕刻時光咖啡館配合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進行通宵營業,菲比咖啡與杭州「悅覽樹」24小時書店緊密合作……咖啡與圖書被放置在同等高度,而非一般觀念認為的「咖啡是圖書的配套服務」。從更廣範圍來看,新華書店正有意識地將快消品打造成品牌。珠海新華今年年初引入義大利紅酒文化品牌,在珠海書城設立了大沿海葡萄酒體驗館,又與珠海當地知名攝影家合作在灣仔沙書城開辦咖啡店。這
  • 【101巨預告】明晚,仙居新華書店有一場特別走心的活動等你參加!
    直播預告明晚19:30,FM101仙居私家車廣播《101為你朗讀》欄目將聯合縣新華書店共同發起「品味人生」2019世界讀書日為你朗讀公益活動。屆時,將通過公眾號「仙居FM101」和電臺節目進行同步直播。這是一場聽覺和心靈的雙重盛宴,歡迎大家收聽、收看!
  • 2019中國書店年度致敬盛典,湖南新華書店集團斬獲5項大獎
    湖南新華書店集團斬獲5項大獎:衡陽縣船山書城獲「年度主題書店」,新華書店紫薇村店獲「年度鄉村書店」稱號,湘潭縣江聲校園書店和湘潭大學校園店(碧泉書閣)均登上「年度校園書店」榜單,長沙市分公司樂之書店店長楊方銘被評為「年度店長」。
  • 廣西新華書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織舉辦2020年全區新華書店員工短視頻作品競賽
    1.一等獎(2名)《閱讀之光照亮扶貧路》(桂林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 陸麗芳、郭潔、張書楷)《昨日今日》(浦北縣新華書店有限公司 黃曉珍、劉淑儀、韋家康)2.二等獎(8名)《新華大愛·築夢遠行》(南寧市武鳴區新華書店有限公司 潘運隆、韋宏、黃語揚)《時光造夢
  • 安達市新華書店每日推薦一本書
    新朋友點上方藍字"安達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關注,為了孩子的明天請堅持正版閱讀!!
  • 你熟悉的新華書店,已經變樣了 數位化案例
    「書倒組」成員們的瘋狂操作,加上雙十一促銷,也一次次的刷新著各大電商平臺和線上書店的圖書銷量紀錄。 數位化的營銷手段與運營方式,讓一些積極擁抱數位化的老牌書店煥發了新的生機。
  • 全市新華書店、精品書店恢復營業
    全市新華書店、精品書店恢復營業   春天花開季,最是閱讀時   宅家不出門的日子,除了看手機,很多人選擇讀書來充實自己的假期生活,如今你家裡的書都看完了嗎?   看完也不要緊。現在各大書店陸續恢復營業,邀請市民「泡一次書店」,選購自己喜歡的書籍,或坐下來品一盞香茗,重溫久違的書香。
  • 書店+銀行 新華文軒首家跨界書店開業
    今天上午,在綿陽市三臺縣,新華文軒三臺書城正式開業、24小時書店(銀行)同步運行。此次三臺書店的正式營運意味著新華文軒零售品牌在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進行品牌多元化升級的過程中,又一次全新的探索與嘗試。三臺書城由新華文軒與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聯合打造,是全省首家「閱讀+金融」跨界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