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彭于晏等於自律,但是其實我們還是理解的片面了。他在拍戲的時候表現的是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比如當初他為了拍《激戰》專門跑去學泰拳,還在健身房泡了三個月。這部戲拍完之後,他已經掌握了拳擊這一之前完全生疏的技能。另外再拍《黃飛鴻》的時候,為了演好這樣一個武學宗師,他專門請師傅教他武術。可以說為了拍好戲,他確實把自己代入了角色當中,已經到了人戲不分的地步。
但是在不拍戲的時候,他其實是另一種樣子,除了吃和睡,他更喜歡做的是帶媽媽出去旅遊玩樂。對他來說,外婆去世之後,母親就是他最重要的一個人。他很後悔當初沒有對外婆盡孝心,所以他必須對母親好一點,因為母親是一個單親媽媽,要養大他們三個孩子十分的不容易。曾經他媽媽一個人要幹三個人的工作,因為他身上的擔子沒人替他了挑,三個兒女的生活負擔就靠他來承擔。
等彭于晏稍微大一點,他媽媽又開了一個餐廳,而且十幾年如一日,任勞任怨,為的就是讓他們三姊妹可以過得好一點,接受好一點的教育。所以之前的彭于晏其實完全靠母親,母親就是他最愛的人。因此當彭于晏好不容易功成名就之後,他當然要反哺母親,讓母親過得開心一點,對於彭于晏來說,母親的過得好,要比賺錢來得更有成就感。
當然,對於彭于晏來說,錢也是很重要的,因為父親的陪伴太少,他缺乏一種安全感,錢才能夠帶給他這方面的滿足,因此他每拍一份戲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努力地把自己和小鮮肉區分開,這樣他自然虎得到大家的肯定,他也能拿到錢,從而才能在物質生活上不虧待家裡人。
聽到他這樣為了錢而努力,大家也不要覺得人家三觀不正,人畢竟是要吃飯的,這樣才能有力氣拍出更多更好的戲。所以他越這樣想,我反倒覺得他很聰明,我相信像他這樣聰明的人,一定可以永遠的紅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