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快板、張騫傳說、碗碗腔擬入國家級非遺 文旅部公布名單

2020-12-28 騰訊網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進行公示,共有337項入選(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其中包括13項陝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專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推薦申報的943個項目進行了評審。之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進行了審議,提出了總計337項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陝西入選項目

張騫傳說

張騫傳說是流傳在張騫的出生地漢中盆地、活動地域關中地區、封地河南南陽地區的傳說故事,作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張騫傳說也是中國優秀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它起源於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古代中國通往西方的第一條陸路交通線——「絲綢之路」的偉大壯舉。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後,帶回大量異域信息,在當時是前所未聞的,根據《史記·大宛列傳》《漢書·張騫傳》技藝張騫著作《張騫出關志》,人們對張騫的故事猜測、演繹、流傳,張騫的故事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陝西快板

陝西快板是陝西省的傳統說唱藝術,屬於伴以竹板或鼓點等有節奏的語言表達曲藝的形式。民問俗稱"諞於板"、"練子嘴"。有些地方,還叫"快板詩"、"快板書",表演方式是按節奏打板表奏,但中間可以加"解說"或散文體"道白"。

陝西快板的題材廣泛,表演形式敲板說表,群眾喜聞樂見,民間快板藝人村村皆有。從民國至今,被各地選送參加省、地區表演快板,或以自編自演由一地說表到各地以至全國者,有名的如臨潼縣農民快板詩人王老九,一生自編自說快板詩一百餘篇,出版有《王老九詩選》,發行至國內外;三原縣的謝茂恭,自編自說幾十年,建國初曾赴朝鮮為中朝戰士演出;大荔縣的孫伯潤、西安市的劉文龍、高陵縣的俱志義、張誠等人,都有名作在報刊上發表,未發表的都流傳於民間。

漢中藤編

漢中是聞名遐爾的"藤編之鄉",由於漢中山區野青藤資源甚多,採割後經水煮、剝皮、漂白後,編製成各種藤製品,主要有坐椅、六稜八仙桌、屏風、書架、盤、筐、籃、箱、沙發、櫃、躺椅、提箱、果盒等;編製圖案多樣,有木瓜心、米字格、菱形格、菊花、牛眼、壽桃、日月同輝、二龍戲珠、孔雀開屏等。

其工藝精美,造型美觀,式樣高雅,色澤別致,舒適涼爽,輕巧耐用,久享盛譽。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漢中藤編技藝傳承人陳良順及兒子陳凌凱曾將古老的藤編一年賣出4000萬,讓當地藤編技藝「叫好也叫座」。

關中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關中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是該地區群眾長期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形式豐富多彩、內容深沉廣博,既延續了北方合院式民居建築的傳統布局,又根據當地氣候、地理條件因地制宜加以改進。

其窄長幽深的封閉式合院布局、兩側廂房半邊蓋的特點,夏季可遮蔭收集雨水、冬春季節可抵禦西北風沙侵襲,解決了關中地區春冬風沙強烈、夏季炎熱乾旱少雨等惡劣氣候對生活的影響,建造風格極具關中地域文化特色又不失實用性,已屬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琴藝術

陝西省古琴研究會名譽會長李仲唐先生

古琴是我國歷史淵源最為久遠而持續不斷的藝術,流傳在十三朝古都西安的秦派古琴,其風格和藝術表現有別於其他琴派,它以琴歌吟唱為主,合奏或獨奏為輔,琴歌吟唱講究:和 靜 清 遠 古 淡 恬 逸 雅 麗 亮 彩 潔 潤 圓 堅 宏 細 流 健 輕 重 遲 速。

子長嗩吶

子長嗩吶是陝西省子長縣古老的漢族民間音樂。歷史悠久,代代相傳,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徵。

它以五人一組,系吹打結合吹奏班子,活躍在漢族民間。這些民間樂隊人雖少,但樂器聲音洪亮,吹起來紅火熱鬧,曲調委婉動聽,群眾十分喜歡。過紅白事、搞慶祝活動、鬧秧歌都有吹手助興,寄託著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碗碗腔

陝西碗碗腔《三月桃花》

碗碗腔,是陝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又稱「燈碗腔」、「阮兒腔」,前者因小銅碗主奏擊節和皮影燈而得名;後者因主奏樂器阮鹹而得名;板腔體結構,唱詞通俗典雅,音樂悠揚輕盈,音律細膩聲韻嚴謹。

最近電視劇《裝臺》劇中秦腔團主推的《人面桃花》,就是用碗碗腔唱的。

西鳳酒釀造技藝

西鳳酒的傳統容器"酒海"

中華老字號西鳳酒釀造技藝是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該技藝主要流傳於位於八百裡秦川之西陲的鳳翔縣柳林鎮,這裡地域遼闊,土地肥沃,水質甘美,有著得天獨厚的興農釀酒之優勢,是我國著名的酒鄉。

西鳳酒始於殷商,盛於唐宋,古稱「秦酒」「柳林酒」,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史載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淨悠長」列為珍品。蘇軾任職鳳翔時,酷愛此酒,曾用「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來盛讚西鳳美酒。

鹹陽茯茶製作技藝

古法製作茯茶流程中的切茶。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茯磚茶,屬黑茶、也稱發酵茶始祖。據史書記載第一塊茯磚茶誕生於陝西鹹陽涇陽縣。

「自古嶺北不產茶,唯有涇陽出名茶」。鹹陽茯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由於其具有「金花」這種能夠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消食去膩、降脂、降壓等功效的特殊益生菌,加上複雜的加工工藝,使鹹陽茯茶帶著濃鬱的神秘色彩。

老孫家羊肉泡饃製作技藝

西安是羊肉泡饃之都,遠在先秦時期西安地區就有著"秦人善治羊,秦人善用湯"的飲食傳統。其中以老孫家羊肉泡饃最為有名,百餘年來,經過幾代老孫家人的精心打造,使其贏得了"天下第一碗"的美譽。

老孫家羊肉泡饃有著極其深遠的歷史淵源,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老孫家參與過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

西安賈三灌湯包子製作技藝

賈三灌湯包子是陝西西安的一種地方特產,灌湯包講究湯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籠屜,全看師傅手藝。

朱氏正骨術

朱氏正骨技藝起源於清朝嘉慶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以治療骨折、關節脫位、閃挫扭傷為主,採用手摸、牽引、端託、推拿、按摩等手法,使骨折復位,脫位復臼、筋骨回槽,輔助以繃帶、竹板進行固定,防止斷骨再次錯位和脫位復發;同時,內服展筋丹、接骨丹、梅花點舌丹等,以活血、散淤、續筋、接骨、解毒、消腫;外用生肌散、生肌散油紗布、生肌散油膏,以止血消炎、去腐生肌。

朱氏正骨技藝以手法治療,結合內服外敷,創傷小、治癒快、成本低,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2015年,朱氏正骨技藝正式成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呂氏鄉約鄉儀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是北宋年間陝西藍田呂氏兄弟創製的《呂氏鄉約》,它的出現對後世鄉村治理產生了較大影響。

來源:陝西網綜合

投稿/爆料/聯繫

相關焦點

  • 沙縣小吃、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擬入非遺,文旅部公布名單
    沙縣小吃、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擬入非遺,文旅部公布名單 @人民日報 12月22日消息,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 第五批國家非遺公示,珠璣巷人南遷傳說、潮州菜、莫家拳入選
    南都訊 記者郭毓玲 12月22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推薦項目共有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陝西地方戲曲音樂傳承基地——碗碗腔音樂工作室成立
    2020年12月24日,西安音樂學院邀請著名碗碗腔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溫喜愛及黃育英老師到民樂係為教師傳授碗碗腔的文化及知識,隨後舉行陝西地方戲曲音樂傳承基地——碗碗腔音樂工作室掛牌儀式。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名單公布,德州一勾勾、雜技、黑陶、扒雞...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印發,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2019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的通知
  • 蘭州拉麵製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
    蘭州拉麵製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 2020-12-24 0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萍劍、易筋經、太極、詠春等武術獲公示入列國家級非遺名錄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還有多項武術項目近期也入列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文旅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文旅之聲」12月22日上午公布了《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專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推薦申報的943個項目進行了評審。
  • 文旅部公示新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2項入列
    12月22日,南方+記者獲悉,文化和旅遊部正向社會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名單。其中,潮州2個項目進入公示名單,包括潮州菜烹飪技藝、粵繡(珠繡)。如獲公示通過,則意味著潮州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將增至17項。
  • 文旅部公示新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潮汕潮州2項入列
    12月22日,記者獲悉,文化和旅遊部正向社會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名單。其中,潮州2個項目進入公示名單,包括潮州菜烹飪技藝、粵繡(珠繡)。如獲公示通過,則意味著潮州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將增至17項。潮州菜傳統菜式《龍穿虎肚》。
  • 麗江4個項目擬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麗江官方新聞綜合門戶網站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麗江網】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之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進行了審議,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千家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在會上介紹,文旅部立足文化和旅遊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並從組織、機制、資金、人才等方面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十三五」期間,文旅部共投入42.96億元,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村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及旅遊發展基金,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資金保障;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培訓班700多期。
  •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點圖書 《孝義碗碗腔記憶》系列...
    原標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點圖書 《孝義碗碗腔記憶》系列叢書出版   近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
  • 國家級非遺:木蘭傳說與道教關係緊密,故事你聽過嗎?
    木蘭傳說千古流傳,自《木蘭辭》始。近年來,木蘭的地方傳說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至今,黃陂木蘭山、木蘭墓和虞城木蘭祠仍香火旺盛,這兩地的木蘭傳說於2008年進人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1-50)。陝西延安的木蘭傳說也作為擴展項目進人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 新一批擬升5A景區名單公布 山東這個景區在列
    新一批擬升5A景區名單公布 山東這個景區在列今日,魯網記者於文旅部網站獲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和《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推薦,文化和旅遊部按程序組織綜合評定,21家旅遊景區達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擬確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奇妙的「非遺」:幻術、修腳、螺螄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宋宇晟)「幻術也是非遺」?「沙縣小吃製作技藝、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擬列入國家級非遺」?你沒看錯,它們都來自於文化和旅遊部在其官網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文件。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公示 溫州發繡入選!
    近日,文旅部發布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溫州市鹿城區的溫州發繡入選!之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進行了審議,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河南12項入選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經過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審議,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
  • 佛山詠春拳擬入選國家級非遺
    12月21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佛山詠春拳上榜!進一步擦亮「佛山功夫」名片,打造世界功夫之城!發軔於清 佛山生根詠春,南拳武術,發軔於清,得名於開山宗師——嚴詠春。
  • 旺蒼端公戲上榜國家級「非遺」推薦名單
    旺蒼端公戲上榜國家級「非遺」推薦名單 「旺蒼端公戲」是原始地方戲劇, 對研究川北發展史、文化史有重要意義 昨日,記者從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獲悉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孫氏太極拳上榜
    孫氏太極拳項目近日由文旅部公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太極拳」擴展項目)。據悉,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一文看懂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近日,文旅部公示了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名單,共13個園區入選;暫保留5家「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稱號並開展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工作。它們分別是:那我們就來看一下什麼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驗收的標準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