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用香的歷史源遠流長,而歷代用香的習慣及香品的種類不同,使用的香具也各形各色,質精器美,為精緻生活增添無盡情趣。香文化是一個古老而全新的命題,靈動高貴而又樸實無華;玄妙深邃又平易近人。
在宋代,文人重視金石之學,仿古蔚然成風;各種仿製商周青銅器的造型,比如仿青銅鼎、鬲和樽的小香爐,它們在青銅的基礎上縮小設計,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可以方便地在室內移動,受到廣泛的喜愛。
追求美好的氣味是人類的天性,嗅覺環境的好壞不只是關係到生活的品質,也是在各種正式而莊重的環境中,體現了一個人的恭敬有禮。
百官入朝覲見天子或拜訪尊長時,要把衣服燻得香香的,這樣才算不失體統。讀書的時候,焚燒一點香草,一來能去除屋中腐氣臭氣,二來也可以振奮一下精神,提高看書效率。
如果聞香讓人體會到了一種意境之美,那麼香爐則展現了香的具體之美。
一縷香菸隨風而散難以捕捉,香爐卻能將這些美妙的味道記錄下來。在這個紛繁的世界,能讓自己真正靜下來細細品味一爐馨香真的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欣賞著手中或精緻或古樸的香器,配合著嫋嫋的香菸,及美好的香味,讓用香的情境達到極致。
品香是一個必須全神貫注的過程。
古人有言,「焚香看畫,一目千裡,雲樹靄然,臥遊山水,而無跋涉雙足之勞」。香道,是一種自然與人文交匯的體現;香器則體現了工藝與技巧,焚香又包含了人們對於生活的追求……香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單純是品香、鬥香的概念,而是一項生活美學。
香是生活中的良伴,能夠撫平獨處、病痛,人生波折的跌蕩心潮。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從生而不可得。焚香氣能令心神安定,古人通過焚香靜坐的方式,清淨心靈,排除外界的紛擾,回歸清靜,進而思慮空明、反躬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