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傳》:「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
《序卦傳》說:「蠱,就是事情。做事之後就會能力有所提升,實力增強,因此應該學習臨卦。臨卦,就是學會如果擴大自己的實力。」
臨卦《卦辭》曰: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
譯:《卦辭》說:臨卦,開始亨通,利於正固,但是到了八月就會有兇險。
臨卦《彖傳》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兇」,消不久也。
譯:《彖傳》說:臨卦,上卦是坤卦——厚德載物;下卦是兌卦——喜悅並且柔順。陽剛處於中間位置,上下相呼應,因此會光大亨通,就像天道運行一樣。「至於八月有兇」,不久就會消失。
臨卦《象傳》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譯:《象傳》說:澤上有地,就是臨卦的卦象。君子看到這一卦象,應該教育大家學會思考,這樣就能保護人民和國家不被侵犯。
思考:臨卦,上卦是澤,下卦是地,臨就是臨近,部落的建立離不開堅實的土地,更離不開水草豐茂的水源。所以,臨卦上卦是坤卦,作為部落的首領應該像坤卦一樣「厚德載物」,以德行治理人民;同時,臨卦的下卦是兌卦,為澤,為周圍生存的人提供充足的生存物質,作為部落的首領需要帶領人民創造財富,積累物資,因為災難隨時都會發生,做好足夠的準備。
臨卦六爻: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離婁章句上·第十二節》
初九:鹹臨,貞吉。
鹹:無心之感。
譯:初九:做事情前沒有私心雜念,佔卜就會吉利。
《象傳》曰:「鹹臨,貞吉」,志行正也。
譯:《象傳》說:「鹹臨,貞吉」,是因為君子心智行為中正。
九二:鹹臨,吉,無不利。
譯:九二:做事情沒有私心雜念,吉利,沒有不利的。
《象傳》曰:「鹹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譯:《象傳》說:「鹹臨,吉,無不利」,沒有平順命運。
思考:當我們在初九爻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方法,只要不違背大原則還是需要支持的,如果你是一個小的部門領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強行改變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只有讓這個人自己去學會改變。九二爻時,開始做事情,保持中正的心態,但是為什麼會「未順命也」,這說明《易經》辯證思維,雖然「吉,無不利」,但是還是會有危險隨時存在,這時候需要保持警惕,可見順命就是不順命,不順命就是順命。遇見事情,辯證思考,不能只看一面之詞。
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
譯:六三:口蜜腹劍做事情,不會有什麼吉利的。但是如果及時更改,不會有過錯。
《象傳》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譯:《象傳》說:「甘臨」,位置不當位。「既憂之」,及時悔悟,過錯不會太長。
思考:口蜜腹劍做事情,既說明我們做事情應該腳踏實地,不要只是嘴上說的好,做起事情太圓滑,同時,作為領導應該提防身邊有這樣的人,及時處理,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六四:至臨,無咎。
譯:六四:親近距現場,沒有過錯。
《象傳》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譯:《象傳》說:「至臨,無咎」,位置正當。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譯:六五:清楚知道現場的狀況,知人善任,這是君主應該做的,吉祥。
《象傳》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譯:《象傳》說:「大君之宜」,保持中庸之道。
上六:敦臨,吉,無咎。
譯:上六:勸勉鼓勵,吉祥,沒有過錯。
《象傳》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譯:《象傳》說:「敦臨」之所以吉祥 ,是因為志向和自己相合。
思考:到達六四爻,需要親自接近現場,掌握現場實時情況,及時作出政策調整。所以,六四爻是「無咎」。進入六五爻,在現場解決問題時應該首先掌握現場詳情,之後知人善任,這樣才能快速和正確的解決問題。之後是上六爻,對於問題解決中所表現出的問題,進一步指導作出正確的調整,但是指導的一定是和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人,千萬不能貌合而神離。
總結:
臨卦,《易經》辯證思維的展現。部落找到水草豐茂的地方發展壯大,雖然表面看起來很不錯,但是作為領導者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不僅會招引來窺覬部落財富的鄰居,也會滋生自己內部人員驕傲自滿的心理,因為作為部落首領需要高度警覺。做事情需要正確的態度,首先:思想正,其次:做事正,最後:不能只是嘴上的功夫,腳踏實地做事情。危險或者事情出現,需要親臨現場,了解情況,找到方法解決問題,解決如果中間有稍微的偏差,就會造損失,這時候就需要保持警惕,時刻觀察,多鼓勵大家,但是首要條件就是:和自己的志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