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是盛唐時期最為著名的詩仙李白興之所至時信筆而作,當詩人從桃花潭離開之際,常用美酒款待詩人的汪倫一路到了岸邊,吟歌送別詩人。而詩人對於對方的熱忱與真誠也十分的感激,同樣報之以真誠,以詩相和,表達了對於汪倫深情厚誼的感激之情。全詩自然流暢,情感沛然,豪放又不失灑脫之意,渾然天成,詩人對於汪倫相送的感激溢於言表。
作為將浪漫主義風格推到了又一個高峰的詩仙,李白的詩作多極盡豪放與灑脫、想像奇偉,運用了誇張、想像等手法,氣勢磅礴,別具一格,更是被人稱為「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可見詩人在詩作上的造詣之深、天賦之高,所作之時信手拈來渾然天成,鬼斧神工一般。而在早期的時候,詩人的詩中也傾訴著對於未來的無限展望,渴望在政治上能夠大有作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後來的詩人來到京師,因為恃才傲物不事權貴,三年之後罷官而去,此後浪跡天涯,領略各地山水之樂,脫略行跡,灑脫不已。
雖然詩人時時也感嘆「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借酒消愁,以期排遣心中的壯志難酬之感,依舊滿腹才華卻不得重用的失意感。但詩人更是熱忱的,依舊用熱忱的心去對待生活,飲酒、浪跡四方、欣賞各地的山水之樂,感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極盡浪漫與灑脫。而在罷官而去之後,原本居住在桃花潭的汪倫對李白的為人十分的敬佩,畢生最大的願望是能夠與這位名揚天下的大詩人飲酒吟詩,因此修書邀他來桃花潭,號稱此地有十裡桃花、萬家酒家。
李白慕名而來,雖然此地的十裡桃花是名,萬家酒家也是店名,但能夠欣賞桃花、飲上美酒和交上朋友對於詩人來說,也是一件樂事。而在詩人乘舟離開之際,一直用美酒款待詩人、對詩人十分敬服的汪倫也趕到了岸邊深情相送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當中,李白乘著小舟在水面上,船漸漸遠離岸邊,「將」即馬上,「欲」即「要」,小舟慢慢遠行,而詩人也即將離開桃花潭,而這個時候岸上忽然傳來一陣歌聲,抬頭一看,原來是汪倫趕來為他唱歌送別。
在古時候,友人之間相互送別,也就是踐行,或者是以酒宴為好友踐行,或者是折柳相送,或者是以歌相送,這些都是在表達著對於即將離開的人的祝福,希望對方前途坦蕩,一帆風順。而在該詩當中,汪倫送別李白,其中也蘊含了汪倫對大詩人的深情厚誼,希望他前途坦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當中,上一句當中寫到汪倫以歌相送,是汪倫在表達自己對於詩人的祝福,而在這一句當中則是詩人的反映。這桃花潭的潭水深不見底,恐怕達到千尺深,但是再深也不及汪倫送別他的情誼。這一句當中,詩人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將汪倫相送的情誼比成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潭水,但下一句當中又立刻再次強調,就算潭水真的深千尺,其實也比不上對方相送的這一份情誼,更加凸顯出了對方的深情厚誼,也可看見詩人對於對方的真誠與感激。都說李白脫略行跡落拓不羈,曾經令高力士為其脫靴,這是詩人的恃才傲物與不事權貴,而當對待對他熱忱的人,大詩人也是非常真誠與平易近人的。全詩自然流暢,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