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券業重磅!2020分類評級結果出爐,AA級增至15家,招商、國君連續13年入選!25家券商慘遭下調,這家連降5級
一年一度的分類評價結果終於出爐,又到了券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高光時刻。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券商分類評價結果來得雖然較往年略晚,但整體評價周期已有明顯提速。在7月中旬開啟自評後,不到一個半月時間,評價結果就已落地。8月26日晚間,證監會官網掛出了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
從評價結果來看,2020年共有47家券商被評為A類,數量比去年新增9家,佔比47.86%;47家A類券商中,共有15家券商評為A類AA級,較去年增加5家;B類券商共有39家,佔比39.80%;其中BBB級券商有23家,BB級券商有10家,B級券商有6家;11家券商被評為C類;僅有網信證券1家被評為D級。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仍是98家券商「參賽」,但名單卻有所不同。在今年的分類評價結果中,野村東方和摩根大通兩家均是首次獲評,並雙雙獲得BBB級的結果。廣州證券被中信證券「收編」為子公司,不再獨立參評。華信證券因破產清算,名號已不復存在,資產被甬興證券接盤。此外,財信證券、粵開證券均為改頭換面而來,不影響券商分類評價結果。
重點一:水漲船高,AA券商升至15家
與2019年相比,2020年證券分類評價結果更為「愉快」,這對於業內券商來說已有預期。
共有15家券商在2020年獲得AA殊榮,分別是:安信證券、光大證券、國金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平安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泰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
其中,安信證券、光大證券、國金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中泰證券6家系2020年新晉AA券商。而2019年的AA「黑馬」天風證券卻沒能保持優秀戰績,在2020年降為A級券商,與AA失之交臂。
值得一提的是,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至少有9家券商連續11年獲得A類評級,分別為東方證券、北京高華證券、國泰君安、申萬宏源、銀河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中銀證券。
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已連續13年保持AA級,2008年到2020年歷次評級中都是AA級,中信建投也連續11年獲得AA級。也有多家券商首次入選A類和A級,比如五礦證券,就是首次獲評A級。也有多家券商首次入選A類和A級,比如五礦證券,今年就是首次獲評A級。
重點二:行業大年,32家券商評級上調
在2019年評級結果頗為嚴格的情況下,2020年券商評級上調的數量也明顯增長。相比之下,2020年共有32家券商的評級結果較上年有所提升。
在評級變動上,2020年「提質增速」最為成功當屬國融證券,從2019年C級重回BBB級,實現連升五級。在此之前,國融證券2018年的評級為BBB級,可算是「過山車」式變化。國融證券於2019年5月份因債券交易中存在風控問題被監管下達處罰函,但相關處罰已經體現在當年的分類評價結果當中。在全面整改過後,國融證券也重新回到BBB級的水平,今年評級結果大增,算是「利空出盡」。
此外,恆泰證券、長江證券和九州證券從2019年C類券商的賽道分別提升至A級、A級、BBB級,一次性上升4級,同樣頗為驚人。東莞證券、西部證券、世紀證券、粵開證券則連升3級。
回想2019年分類評價結果落地之時,長江證券因保薦、資管、境外子公司等問題連降三級,落入C級券商賽道。彼時,長江證券總裁劉元瑞曾向員工發布4600字長文,對此次分類結果致歉,並呼籲「將失去的榮耀拿回來」。此次長江證券直接躋身A級券商,可算是不辱使命。
在天風證券的收購尚未完成之際,恆泰證券當前評級已與天風證券比肩。不過,在近日恆泰證券因出借帳戶遭到證監會處罰後,其明年分類評價情況如何、是否將拖累天風證券,將受到市場關注。
重點三:25家券商分類評價結果下調,最多連降5級
今年有25家券商分類評價結果獲下調,相較去年少了3家。
其中,江海證券從去年的BBB級連降5級,成為今年分類評價中下調級別最多的券商。今年6月,江海證券被證監會開出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等,由於江海證券債券自營、資產管理、股票質押三大核心業務存有違規問題,擬暫停上述三大業務6個月。且多名高管一同遭遇處罰,被採取監管談話、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等措施。雖相關處罰或告知書的公布並不在分類評價期內,但江海證券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已受到監管的充分注意。
金元證券從BBB級連降4級,今年獲CC類評級。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在今年分類評價考核期內,金元證券因投行業務違規遭受重罰。金元證券曾擔任山東雅百特借殼中聯電氣的財務顧問,後爆發重大造假案,金元證券因未勤勉盡責,於2019年7月份被處沒一罰三共計4000萬元的監管重罰,僅這一項處罰,就將被扣6分;此外,金元證券某營業部負責人被認定為不適當人選,按照監管規定,應被扣1.25分。
華林證券、東海證券、德邦證券、中山證券等4家券商的評級均被下調3級。其中,德邦證券在評價期內因投行業務未勤勉盡責被罰沒逾1900萬元,按規定應被扣6分;華林證券因內控不完善、治理結構不健全於今年初,被監管採取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東海證券高管因資管業務未勤勉盡責被監管約談,且因內控存在缺陷被責令改正。
此外,首創證券、國盛證券、宏信證券、愛建證券、華龍證券等6家分別被下調2級,其中,愛建證券、宏信證券從B級降至CC級,國盛證券、首創證券從BB級下降到CCC級。
另有13家券商被下調1級,天風證券去年曾首度躋身AA類券商,今年又被降一級,回到A類;國元證券、華安證券、南京證券、湘財證券均從A類券商下調至BBB級。
根據《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工作底稿》,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券商扣分項共有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信息技術管理、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被採取的措施、被自律組織採取書面自律措施和紀律處分、其他等9大維度,且當事公司在評價期外被採取行政處罰及重大行政監管措施情況,以及涉及的刑事訴訟、民事訴訟,都可作為扣分依據。
重點四:39家券商評價結果不變,9家券商延續AA類評級
今年有39家券商評價結果維持不變,其中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平安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等9家券商保持AA類評級不變,這些券商得以延續享受監管給予的肯定。
有18家券商蟬聯A類券商,包括北京高華、渤海證券、財通證券、東北證券、東方財富、東方證券、東吳證券、東興證券、方正證券、國開證券、國聯證券、華創證券、信達證券、興業證券、浙商證券、中天國富以及中銀證券。其中,國開證券、財通證券、華西證券、北京高華等券商憑藉穩健經營,成為券商中為數不多的連續四年獲評A類的券商。
正如監管人士所言,今年的評價體系主要強化了合規風控導向,同時強化專業服務導向和差異化發展導向,連續榮獲A類券商,是對這些券商合規和專業服務的肯定。
重點五:唯一的D類券商——網信證券
在去年的分類評價結果中,網信證券就獲得D類評級,今年延續了D類評價。
2019年5月份,遼寧證監局網站公布《風險監控通知》顯示,因網信證券存在重大風險隱患,根據《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相關規定,遼寧證監局自通知當日起向網信證券派出風險監控現場工作組進行專項檢查,對其劃撥資金處置資產、調配人員、使用印章、訂立以及履行合同等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控。
隨後,有坊間消息稱,網信證券已被遼寧證監局託管,該傳言被網信證券方否認。至今尚無調查結果公布。
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D類、E類公司分別為潛在風險可能超過公司可承受範圍及因發生重大風險被依法採取風險處置措施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網信證券的「難兄難弟」華信證券,今年已經不復存在。2019年11月14日,因華信證券淨資本等風險控制指標不符合規定且逾期未改正,嚴重損害客戶合法權益,危及公司穩健運行等問題,證監會決定撤銷該公司全部業務許可。同時,證監會成立清算組對華信證券實施託管,後被寧波國資系新設券商甬興證券接盤。
重點六:分類評價結果對券商展業有較大影響
在最初各家券商開啟自評時,券商中國記者就注意到,相比往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A、B、C三大類別公司的比例原則上分別是「40%、50%、10%」,今年A類券商比例則提升為50%,B類券商佔比下調為40%。
證券公司分類評級在業內被視為一年一度的「大考」,主要因為該結果不僅直接影響券商品牌、股價,還影響各家券商未來業務開展以及面臨的監管尺度,具體影響包括風險控制指標標準、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比例、監管資源分配、現場檢查、非現場檢查頻率、申請增加業務種類、新設營業網點、發行上市、新業務試點資質、新產品試點範圍和推廣順序的依據、繳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發債融資成本、參與業務競標資質等多個方面。
一般來講,評級越低,首先不能先行試點創新業務;其次可能面臨高頻現場檢查的頻率;繳納更多的投保基金;還會影響券商自身融資成本,比如發債利率的高低。
評級結果關係著券商業務開展資質,影響證券公司作為公司債主承銷商資質,參與一些央企國企項目招投標資質,限定證券公司利用自有資金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的規模,決定了券商開展場外期權業務的資格。
在分類監管的原則指導下,評級穩定、領先的大型綜合券商具有顯著優勢,與分類評級靠後的中小券商的差距拉大,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強者恆強態勢將進一步延續。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