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大秦帝國》這部電視劇的熱播,先秦時期秦國的大良造一職也漸漸被我們所熟知。
大良造,大上造之良者,是秦孝公時期秦國國內最高的官職,相當於後世的丞相一職,掌握秦國的軍政大權。秦惠文王之後成為爵位名稱,位列秦國二十等軍功爵制第十六級,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一職。
秦國二十等軍功爵制如下:
一級為公士,二級為上造,三級為簪嫋,四級為不更,五級為大夫,六級為官大夫,七級為公大夫,八級為公乘,九級為五大夫,十級為左庶長,十一級為右庶長,十二級為左更,十三級為中更,十四級為右更,十五級為少上造,十六級為大良造,十七級為駟車庶長,十八級為大庶長,十九級為關內侯,二十級為徹侯
商鞅、公孫衍、白起都當過秦國大良造。
商鞅商鞅,又名衛鞅,因有功於秦國,秦孝公封商鞅於上,所以稱之為商君或商鞅。商鞅是商鞅變法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實施者,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對秦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秦國從一個破敗不堪,天下卑秦的邊陲小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逐漸變成一個兵強馬壯、生活富足的強國,逐漸成為七雄之一。由於變法觸動了秦國老世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後,商鞅也落得個車裂並夷滅全族的下場。
公孫衍公孫衍,魏國人,曾擔任過魏國的犀首一職,所以當世之人也稱其為「犀首」。因在魏國任職時不被重用,輾轉到秦國,被秦惠文王拜為大良造,因而成為商鞅之後秦國的第二任大良造。此後公孫衍率秦軍殲滅魏國河西守軍並俘殺魏國上將軍龍賈,迫使魏惠王割地求和。但是隨著張儀入侵,而兩人政見相左,公孫衍離開秦國不久後就回到了魏國,被魏惠文王拜為魏相,一手主導了「五國相王」以及包括「修魚之戰」在內的數次「合縱攻秦」,與張儀一起攪動著戰國風雲。
白起白起,秦國名將,又名公孫起,有戰國「殺神」之稱。因與秦相魏冉相善,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受魏冉舉薦,被任為左庶長。次年,白起為左更,破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東南龍門),斬首二十四萬,故遷為國尉。再次年,升為大良造。前279年攻楚之戰後,因功被封為武安君;前260年,長平之戰坑殺趙國降卒40餘萬。
關於秦國的官職和其他的歷史知識大家可以通過《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了解一下,個人認為是近幾年拍的非常好的歷史劇,喜愛歷史的朋友們也可以去看看這一系列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