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對待墨子的「鬼神」觀

2020-12-25 平凡人講歷史

《墨子·公孟》中記載了這樣一個關於墨子的故事:

子墨子有疾,跌鼻進而問曰:

「先生以鬼神為明,能為禍福,為善者賞之,為不善者罰之。今先生聖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

子墨子曰:

「雖使我有病,鬼神何遽不明?人之所得於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勞苦。百門而閉一門焉,則盜何遽無從哉?」

既然認為疾病禍祟都是鬼神對人的懲罰,那麼,像墨子這樣為天下興除利害而四處奔波的人,為什麼也會得病呢?

這是因為自己的主張有不合理的地方呢?還是因為鬼神不能夠明查?

而且,墨子的回答也並不能解釋跌鼻的疑問,他的答案也趨向於自然主義的解釋。如果用現代邏輯的術語來表述,墨子的話可以這樣理解:鬼神的懲罰是一個人得病的充足原因,而不是必要原因。

另外,在對待鬼神的存在和祭祀鬼神的態度上,墨家的學說也好像存在矛盾。一方面,墨家相信鬼神的存在,而另一方面,墨家又反對厚葬久喪和煩瑣祭祀的禮儀制度。

然而,如果我們從本質去考察就會發現,墨家的觀點中並沒有實際的矛盾,因為墨子堅持鬼神的存在,本來是為了給他的兼愛學說設立一種宗教的制裁,並不是出於對超自然實體的真正興趣。

所以他把天下大亂歸咎於「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並且接著問道:

「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哉?」(《墨子·明鬼下》)

他認為導致天下大亂的原因是人們懷疑鬼神的存在,不相信鬼神能夠賞善罰惡,如果大家都有「鬼神賞善罰惡」的信仰,那麼天下就會大治。

歸根到底,墨子的「天志」、「明鬼」等天命論之說都是為了誘導人們相信:實行墨家學說則受賞,而不實行則會受到上蒼的懲罰。

在人心之中建立這樣一種信仰,對於墨家政治主張和社會理想的宣傳及推行是有幫助的,因此,墨子需要用鬼神的存在,來作為實現自己目的的媒介和手段。

雖然,墨子的尊天明鬼論,形式上是對商周以來原始宗教信仰的繼承和回歸,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墨子的天人觀帶有濃烈的功利主義色彩。

儘管墨子極力證明鬼神的存在,但建立一個令人信服的宗教體系並不是他的根本目標,他的終極理想是推行自己的學說。

墨子所描繪的鬼神世界,雖然無法經受理性的考驗,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卻迎合了普通民眾的心理經驗和需要,因而具有積極的意義。

我們對待歷史遺留的文化,不能只從現實的經驗和判斷出發,更多的應該聯繫當時的具體社會背景和歷史環境。

就像對待墨子的鬼神觀,從當代的角度看,這些都是封建迷信,是思想的糟粕。然而在當時,正是鬼神觀幫助了墨子推行自己的學說。

誠然,我們對待先人的精神遺產應該採取揚棄的態度,那麼對於墨子,我們在否定其思想缺憾的同時,更應該將其中的精華發揚。

相關焦點

  • 墨子在認識論和知識論上的成就
    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的第一表,是說要判斷知識或事物的真假是非,不能只憑主觀印象,而要有歷史根據,前人的經驗,尤其是聖王的經驗。也就是過去的實際應用。言論在古人的實踐中應用過,而且被證明行得通。這就是所謂「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
  • 「墨子」——「孔子」的反義詞
    在春秋時期,墨子的名聲與孔子幾乎不相上下,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但是,墨子的各種主張卻幾乎都與孔子南轅北轍。可以這麼說,墨子就是孔子的「反義詞」。墨子的追隨者,多是來自各地的遊俠。這些遊俠,原本依附於當時的各種公卿貴族。原來,遊俠們受僱於各國軍隊,以出賣武力維持生計。但成為墨子的弟子後,他們便開始追隨墨子,為春秋時代的和平而戰。在史籍中,記載了一次由墨子領導的阻止楚國入侵宋國的戰爭。
  • 國學講堂(80):墨子的思想
    墨子的思想據《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條五類綱領,即《墨子·魯問》所云:「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墨子的學說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兼愛非攻。所謂兼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揚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點。
  • 新知丨李若暉:人何以能質疑鬼神——上博竹書《鬼神之明》中的人之知
    另一方面,鬼神的賞罰又遭到了《鬼神之明》的質疑:鬼神之賞罰並不與善惡具有必然性關聯,這一判斷之正確賴以成立的前提,是本篇作者認為應以天下所有人的共同認知為真知,此觀點乃是源於孟子。關鍵詞:鬼神;賞罰;善惡;知;《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第5冊發表的《鬼神之明》一篇,目前已引起學界廣泛關注。
  • 墨子思想中的和諧觀——」兼愛交利「
    和諧觀是墨家思想中最基本的價值觀,是墨子所有主張的理論基礎與邏輯的起點。墨子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仍,土地荒蕪,死者遍野,民不聊生,民眾渴望彌兵息戰,休養生息。面對當時社會上「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許之謀愚、貴之敖賤」 的弱肉強食的醜惡現象,提出了:「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
  • 墨子——天志明鬼
    畢竟在那個年代,人們對鬼神的信仰是刻印在心裡最深信不疑的觀念。在墨子看來,天是有人格意志的天,是萬物的主宰,天兼愛天下百姓,亦會約束人的行為。天志藉由鬼神下達、監督、實施,用以作為道德外在的約束力量。「天志明鬼」一方面是以天來震懾和約束統治者,「天志」分為天欲、天德和天賊: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都必須做天所欲之事,符合天德之利,兼愛、終止掠奪和欺壓,統治者施行仁政、關注百姓民生,則「天能賞之」;否則,就是天賊,必然會被天意所懲罰。
  • 摩頂放踵利天下,為小農生產者階級代言,墨子思想綱要
    這些思想包含墨子的十大主張,顧頡剛先生總結如下:1.尚賢,尊重賢人。他主張凡是當政做官的都是賢人。天子是天下最大的賢人,諸侯是一國的賢人。尚賢就是要打破原來的階級,打破世襲制度,唯賢是舉。墨子的尚賢是最徹底的,他要從根本上動搖西周以來世襲世祿的貴族制度。2.尚同,就是要建立嚴密的社會組織,使下級嚴格服從上級。比如,一裡,要聽命於裡長。一鄉,聽命於鄉長。一國,聽命於國君。
  • 墨子思想的核心——「兼愛」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也說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創立的墨家學說,《墨子》一書是其弟子根據其言論記錄而成,作為其思想的主要記載。
  • 《墨子》 天志(下)
    自古及今,無論如何遙遠偏僻的國家,都餵養牛羊狗豬,潔淨地整備酒醴粢盛,用以祭祀山川、上帝、鬼神,由此知道上天對人民兼而食之。假如兼而食之,必定會兼而愛之,就好象楚、越的國君一樣。現在楚王在楚國四境之內享用食物,所以愛楚國的人。越王在越國享用食物,所以愛越國的人。現在天對天下兼而享用,我因此知道它愛天下的人。
  • 墨子為治國提出的「尚同」原則是什麼意思?
    墨子在主張「兼愛」、「非攻」的同時,還為治理國家的制度建設提出了「尚同」原則。雖然墨家思想後來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發揮實際的作用,但是在理論創見上,「尚同」的思想卻是很有意義的。墨子認為,國君是國中賢者,百姓應以君上之是非為是非。根據最高統治者所制定的共同標準,反映情況,統一是非,整飭綱紀,懲罰淫暴。為了論述「尚同」的必要性,墨子從人類未有君主之前的自然狀態談起。他說,古時候沒有政長,天下之人達不成共識,因此「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人數越多,異議越多。
  • 遠人:「扁毛畜生,早死早超生」與鬼神敬畏
    小徐村人對天地鬼神似信非信,有一種敬畏。村裡有黃鼠狼,一般人不敢動,稱為「黃大仙」。村裡人說,別人不能吃給產婦準備的營養飲食,否則去世以後,「五閻王會拼命打他的嘴」。村裡有不少關於鬼神的傳說,說得活靈活現,煞有其事;也有關於因果報應的傳說,而且是現世報應。有的現世報應傳說中的受報應人就是村裡我熟悉的人,我聽說後想問其本人,卻終於沒敢問。
  • 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那麼鬼神真的存在嗎?我們該怎麼對待鬼神
    那麼鬼神是否存在呢?如果不存在的話,何來的「敬」?一向提倡要謹言慎行的孔子,難道會說謊嗎?所以我相信鬼神是存在的,不然以下3件事,怎麼解釋?坪陽鄉再生人再生人,用民間的話來說,就是投胎之時沒有喝孟婆湯,記得自己前世的人。
  •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墨子篇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墨子篇墨子墨子(生卒年不詳) ,名翟,魯陽人(今河南省魯山縣)。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 Oh 我的鬼神大人 撲倒男神的正確姿勢
    還記得前段時間風靡的韓劇《哦我的鬼神大人》麼!!!我知道很多網友們都苦於沒有片源只能在微博上舔動圖。
  • 王者榮耀S18墨子新賽季怎麼玩 S18墨子玩法攻略
    王者榮耀S18墨子新賽季怎麼玩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榮耀S18墨子玩法攻略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張盛涵:正確對待身後的錯誤
    錯誤已經犯下,我們不應該將時間放在思考自己失去了什麼,這無疑是一個更大的錯誤,錯誤對待已經犯下的錯誤。       ​如何對待已經犯下的錯誤呢?有一句老話叫「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因為,「為錯過上一班車而焦慮的人,必定會錯過下一班車。」有一個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他去學了柔道。
  • 大智慧口才好,僅靠一張嘴墨翟陳辭救宋,墨子是如何做到的?
    墨子(約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墨子出身微賤,曾學儒術,因不滿其煩瑣的和學說,自創墨家學派以抗衡。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 墨子說「兼愛」
    墨子的「興天下之利」,也就是改善社會生活。此「改善」純粹是從實際生活著眼的,不含文化道德建設。這是一種功利主義。「興利」的第一要務,就是治亂;而欲治亂。首先得察出亂的根源。墨子以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因為人與人不能互愛: 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
  • 孔子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墨子說,「執有命非也」
    墨子反對這樣一種論調,作《非命》三篇。墨子說,判斷某一種事實存在與否,要堅持以親見親聞為依據。有一種事物,有見過,有聽過,就可以判斷為有;沒有人見過、聽過的,就是無。考察歷史,自古及今從來沒有見過命的形象,聽聞命的聲音。所以,命就是沒有,或者命不存在。古代夏桀亂國,商湯代而治之。商紂亂國,周武王代而治之。天下沒有變,百姓沒有變。得夏桀、商紂而國亂,得商湯、周武而國治。
  • 孔子為什麼不相信鬼神的存在?
    那麼,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如何看待神鬼一類的事情呢?我們先來看看儒家弟子樊遲與孔子的一段對話: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你要正確對待生死的問題,死亡是一件我們誰也不知道的事情。我們不知道死亡之後,是否還有靈魂,是否還能以另外一種方式,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既然一切都沒有答案,一切都是未知,那麼把人的精力放在未知的東西上面,那就是浪費時間。孔子「敬鬼神而遠之」的這種思想,其實重點不在鬼神,而是在提倡一種腳踏實地的、理性主義的人生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