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是所有蝙蝠俠電影中第一次沒有在片名中使用「蝙蝠俠」這個詞的,是比前作更為黑暗與成熟的作品,以現實主義警匪片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故事,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層性格和故事蘊含的人性哲理,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
《黑暗騎士 》中蝙蝠俠和小丑有著非常有深度的一段經典對話,其中有一段說到:製造點小小騷動,打亂原有的秩序,然後一切就變得混亂了,而我就是混亂的代表,你知道混亂的好處不?它能帶來公平。
在他們看來你只是個怪胎,就像我一樣。他們現在是需要你,但是等他們不需要了,就會像對付麻風病人一樣把你趕出去,他們的道德,準則,就是個冷笑話。一遇到麻煩就全扔到一邊了,他們的優點是很有限的,我會讓你看到,到了緊急關頭,這些所謂的「文明社會的人」,就會互相吞噬。你看,我不是怪物,我只是頗有遠見。
其實,小丑才是洞悉一切的那個人,相對於超級英雄蝙蝠俠而言,他是壞人,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又何嘗沒有做過壞人?
不管是人們心中暗自湧動的對小丑瘋狂滅世主義的不安的共鳴,還是對蝙蝠俠孤獨暗夜行走的英雄惜英雄般同情,其實都是人們對這個世界失望的一種情緒釋放。
出演《蝙蝠俠2:黑暗騎士》邪惡小丑一角的男星希斯·萊傑生前的最後一本日記被曝光,該本日記裡記錄的全都是希斯·萊傑在2008年研究小丑這個角色的心得。
從日記中看出,希斯·萊傑的死與飾演「小丑」有莫大關係。可見,從演技上來看,這個看似配角的小丑,顯然挑戰度更大。
在希斯·萊傑死前接受採訪時,他也曾說過自己很害怕這個角色,但是還是要把他演繹得與眾不同。但是顯然希斯·萊傑被「小丑」擊敗了,2008年1月22日,年僅28歲的希斯·萊吉被人發現死於紐約的公寓內,演藝界無不為其扼腕嘆息。
對此,網友們是這麼認為的:
老妖怪的白日夢:蝙蝠俠系列中我任認為最好看的一部
I-MFLY:小丑對人性的醜惡一面的分析很簡潔而透澈,誰敢說自己真的永遠光明磊落一輩子;大家都是活在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一員,誰沒點私心;你我他不過是大家相互彌補/利用而已。 這是我為什麼那麼喜歡這電影的原因之一,透過電影看人性!
魚蛋粗面喔:小丑猶在,斯人已逝。
熊貓幽靈豬:永遠經典的小丑
54方小萍:小丑是世上最經典的反叛,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