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規曹隨

2021-02-23 耕讀的笨小孩

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國後,苛律酷法,不施仁義,傳至二世,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弄得天下揭竿而起。沛公劉邦拔劍斬蛇與項羽楚漢相爭,歷經數年終奪得天下。定都鹹陽,任蕭何為相治國理政。蕭何死後,曹參繼任。曹參自任宰相後,每日只知飲酒,從不過問政事,也不頒行任何政策。對於這種做法,滿朝文武都感動十分的奇怪,議論紛紛。曹參自然有所耳聞,但仍不改行事風格,依舊每日飲酒、歌舞。雖然如此,當時民眾卻都異口同聲的讚揚曹參,誇獎他的治理能力,在歷史上留下一段蕭規曹隨的佳話,堪稱奇事。

 

古人云:「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回顧、品評這段歷史,除了感嘆盪氣迴腸的故事外,對蕭規曹隨是否真的值得歌頌也有一絲的懷疑,試著將他進行一番推導,分析其產生的根源、利弊和對現實的指導意義。

蕭規曹隨有其產生的特定歷史背景,並不是時時刻刻都適用。從秦始皇一統六國到秦末天下復亂,這中間太平的時間並不是很長。此後又是各地的起義,即便到劉邦創立漢朝後,立國之初不是和匈奴打仗,就是徵討諸侯。戰亂連年,致使生靈塗炭。百姓無不渴望社會秩序安定,能有充足的時間修養生息。漢朝的創立首先解決了天下基本安定的問題,給了百姓修養生息的時機。同時要看到,漢朝的治理也總結了秦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其中陸生和劉邦的馬上得天下和馬上治天下論斷,更是影響深遠,劉邦也曾讓他們寫文章進行總結。這些經驗的總結勢必造成漢朝初創各項政策與秦朝有所不同,而在實施當中自然要給百姓留足時間去適應。這兩個條件構成了蕭規曹隨的特定歷史背景。順應這層民意,政府施政必須穩定,不能朝令夕改令百姓無所順從。曹參敏銳的把握住了時代要求,順應時代潮流,在原有政策之上不再疊加,才能得到百姓謳歌,歷史頌揚。至於他所說「當今皇上聖明英武不及劉邦,自己才能不及蕭何」當是自謙之語,或是搪塞藉口。

 

蕭規曹隨取大勢、失細節,難逃荒政、怠政的嫌疑。前述已說明蕭規曹隨的特定時代背景,但曹參終日飲酒,不施一政,雖與民修養生息大有裨益,然而並非無事可做。當他身居相位之時,國家形勢相比於蕭何已有明顯變化。外部有匈奴的不斷侵擾,國內有呂后專權,排除異己,誅殺功臣。這個時候的曹參有幾項根本性的任務要做。一是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曹參此時雖然為文官,但其出身為武將,對於匈奴寇邊這類事情,應有清晰的認識,當時國力不濟,更應該積極進行力量的儲備,甄選人才鞏固邊防。漢直到武帝時才注重騎兵的發展,除了受合戰思想影響外,和平時不注重人才儲備和培養有直接關係。二是防微杜漸。呂后專權除卻個人野心,也是環境使然。起初劉邦獨寵戚夫人,幾次想要廢除太子之位,呂后不過自保。待劉邦死後為洩私憤,人彘戚夫人,嚇壞了漢惠帝。漢惠帝從此不熱衷政事,致使事權旁落。漢惠帝對曹參的蕭規曹隨也有過微詞,兩人也曾進行過探討。曹參此事如能加以規勸、引導,也不至於造成呂后和諸呂的一步步做大,造成後期一時動蕩。從此來看,蕭規曹隨難免有荒政、怠政的嫌疑。

 

正反兩方面去看,任何一件事皆有其可取之處,也有其不足之處。以後人視角去評判當時人、事,恐怕也是吹毛求疵,設身處地去做,後人未必就比前人做的好。歷史就是歷史,是否成敗已成過往,關鍵的是後人能不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必須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傳承和發展。做事做人,總要解決好好怎麼看,怎麼想,怎麼幹的問題。一方面要審時度勢,知道處於什麼樣的歷史階段,有哪些事情要去做。另一方面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戰術靈活,認準的事就要堅持做下去,一竿子捅到底,應對之策可以靈活多樣,但最怕的是折騰。一定要區分好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什麼是折騰。

 

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新冠疫情影響下,情形更加複雜。個人、國家都面臨重大的機遇和挑戰,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放手去幹!

相關焦點

  • 「蕭規曹隨」怎能成千古佳話?何為大智慧?
    但是,曹參與蕭何同為漢初開國功臣,功勞不亞於蕭何,可以說僅次於韓信,怎能僅僅「蕭規曹隨」讓他在歷史上佔了一席之地呢?為什麼?不作為,不折騰!「蕭規曹隨」怎能成千古佳話?其實,如今來看,曹參不僅功勞不亞於蕭何,智慧實不在蕭何之下。創造不易,守成更難而已。
  • 」蕭規曹隨「的背後是什麼?曹參為什麼選擇延續蕭何的制度?
    不過曹參稱相後依然選擇遵循蕭何的法度,所以此後便有了「蕭規曹隨」這個說法。輪才能,曹參或許不如蕭何,但曹參也並非草包,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使相權,為什麼卻選擇跟隨蕭何的步伐呢?其實這正是曹參的高明之處,也是他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選擇,下面就來講講蕭規曹隨背後的原因,一起來了解下吧。
  • 蕭規曹隨,是何含義?曹參短短幾句話,透露出清靜無為的大智慧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蕭規曹隨」。在位期間,曹參終日飲酒,無所事事,朝臣們見曹參不理政事,便好言相勸,誰知,見面後,曹參就先拿出美酒給他們喝,直到喝得酩酊大醉為止,眾位大臣也沒能開口勸諫,就這樣,習以為常了。久而久之,曹參的種種做法逐漸引起了漢惠帝的不滿。
  • 他會推陳出新 還是「蕭規曹隨」?
    當選毫無懸念 執政面臨挑戰 他會推陳出新 還是「蕭規曹隨」?
  • 名相曹參:從大漢「第一功狗」到「蕭規曹隨」
    4、蕭規曹隨論功之後,曹參繼續返回齊國擔任相國,以黃老之術,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漢孝惠帝二年,蕭何去世,臨終前推薦曹參繼任漢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