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規曹隨,是何含義?曹參短短幾句話,透露出清靜無為的大智慧

2020-12-23 三悟頻道

公元前193年,蕭何去世了,曹參聽到這個消息,便自信地對門客說:「趕快收拾行李,我要去當相國了。」

果不其然,沒幾日,朝廷真的派人來召喚曹參入朝當丞相了。怎麼會是這樣?曹參怎麼如此自信?

原來是蕭何臨終前,向漢惠帝推薦了曹參。

其實,在蕭何和曹參兩個人地位還很卑賤的時候,他們的關係還不錯,都是沛縣老鄉,而且,在秦朝的時候,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曹參是沛縣的獄掾,兩人是團結密切的同事關係;可是,後來,他們二人,一個做了大漢相國,一個做了大漢將軍,所負責之事不同,經歷也不同,兩人漸生間隙,關係疏遠了不少。

可是,曹參確實是有才能的。公元前194年,漢惠帝任命曹參為齊國丞相,輔佐齊王劉肥管理齊國70座城邑,在位期間採用黃老學說治理齊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安定,由此,在人們眼裡,曹參就是一個賢明的丞相。

因此,在蕭何臨終前,向漢惠皇帝劉盈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一人,曹參便接替蕭何做上了大漢的相國,這也是大漢朝第二任相國。

當上大漢相國後,曹參凡事都一概遵循蕭何制定的法度,按照蕭何生前的制度辦事。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蕭規曹隨」。

在位期間,曹參終日飲酒,無所事事,朝臣們見曹參不理政事,便好言相勸,誰知,見面後,曹參就先拿出美酒給他們喝,直到喝得酩酊大醉為止,眾位大臣也沒能開口勸諫,就這樣,習以為常了。

久而久之,曹參的種種做法逐漸引起了漢惠帝的不滿。漢惠帝便對曹參的兒子曹琢說:「你回家後,問問你父親,他身為相國,整天喝酒,是怎麼考慮國家大事的。」說完,漢惠帝又補充道:「你不要給你父親說,是我讓你問的。」

於是,曹琢回到家後,便以自己的口吻來規勸曹參。

曹參聽後,破口大罵,甚至打了曹琢200大板,打完後,曹參命令曹琢:「你趕快回到宮中侍奉陛下,這國家大事不是你該問的。」

後來,漢惠帝聽說曹參把曹琢給打了,便責備曹參:「你為什麼要打曹琢?是我讓他問你的。」

曹參聽後,趕忙跪下謝罪,並說了幾句非常有道理的話:「請問陛下,您和高祖誰強?」

「我怎敢與高祖相比」,漢惠帝答道。

「那您認為,我和蕭何誰強」,曹參又問。

「在我看來,你好像不如蕭何」,漢惠帝直言不諱。

「那好,高祖和蕭何平定了天下,政令相通,如今,在陛下的領導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行原有的法令,不就行了麼」,曹參說道。

漢惠帝聽後,點了點頭,說道:「好吧,你去休息吧。」

後來,百姓稱讚曹參的事跡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作為大漢的相國,曹參極力主張清靜無為,這完全符合道家的學說。百姓們遭受到了秦朝的暴政後,曹參給了他們休養生息的機會,因此,天下人都稱讚他的美德。」

讀史三悟:

三悟認為,曹參能取得如此之多的戰功,是因為他前期跟隨韓信一起打仗的緣故,待韓信死後,列侯之中,唯獨曹參的戰功據有其名。當時的人們飽受戰亂之苦,亟需休養生息,在這種大環境下,曹參遵守蕭何制定的原有法令,採取「無為而治」的方略,給剛剛建立不久的大漢帶來了喘息的機會,很大程度上發展了大漢的經濟,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蕭規曹隨」的一段佳話。

相關焦點

  • 「蕭規曹隨」怎能成千古佳話?何為大智慧?
    但是,曹參與蕭何同為漢初開國功臣,功勞不亞於蕭何,可以說僅次於韓信,怎能僅僅「蕭規曹隨」讓他在歷史上佔了一席之地呢?為什麼?不作為,不折騰!「蕭規曹隨」怎能成千古佳話?其實,如今來看,曹參不僅功勞不亞於蕭何,智慧實不在蕭何之下。創造不易,守成更難而已。
  • 」蕭規曹隨「的背後是什麼?曹參為什麼選擇延續蕭何的制度?
    曹參是西漢開國功臣之一,也是西漢第二位相國。不過曹參稱相後依然選擇遵循蕭何的法度,所以此後便有了「蕭規曹隨」這個說法。
  • 蕭規曹隨
    蕭何死後,曹參繼任。曹參自任宰相後,每日只知飲酒,從不過問政事,也不頒行任何政策。對於這種做法,滿朝文武都感動十分的奇怪,議論紛紛。曹參自然有所耳聞,但仍不改行事風格,依舊每日飲酒、歌舞。雖然如此,當時民眾卻都異口同聲的讚揚曹參,誇獎他的治理能力,在歷史上留下一段蕭規曹隨的佳話,堪稱奇事。
  • 曹參當了三年相國,胡吃海喝,死後為何還被千古傳誦?
    曹參和劉邦、蕭何一樣都是沛縣人。劉邦在沛縣拉起隊伍之後,曹參始終跟隨在劉邦身邊,南徵北戰、一路殺伐。在入關滅秦、楚漢之爭的關鍵節點,我們都能看到曹參的身影。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後,曹參又為高祖出戰,平定地方叛亂。太史公司馬遷說曹參的功績「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
  • 名相曹參:從大漢「第一功狗」到「蕭規曹隨」
    蕭何第一,曹參第二。」於是,蕭何榮膺了「功臣第一」的美名,曹參卻徒留「功狗第一」的諢名。那麼,這位被功臣們推薦出來,「功最多,宜第一」的曹參,究竟功績如何呢?項羽到了關中,封劉邦為漢王,曹參受封為建成侯,一併前往漢中,升遷為將軍。隨軍平定三秦,先是進攻下辯、故道、雍、斄。在好畤南擊敗章平的軍隊,包圍好畤,奪取壤鄉。在壤東和高棟擊敗了三秦的軍隊,再次包圍章平,章平從好畤逃走。接著擊敗了趙賁和內史保的軍隊。向東奪取鹹陽,改名為新城。曹參率軍守衛景陵二十日,三秦派章平等攻打曹參,曹參出擊,大破敵軍。曹參獲賜寧秦為食邑。
  • 曹參:蕭規曹隨一醉三年
    蕭何說:「曹參!」漢惠帝一聽也覺得對,曹參能力不凡,除了他,還真找不出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宣曹參進京。曹參進京當宰相後,過了一段時間,漢惠帝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了。於是就帶出了歷史上一段著名的對話。曹參問:「陛下,你覺得你和高祖哪個更聖明?」
  • 曹參是曹操的祖先嗎?曹參是怎麼當上漢朝第二位丞相的?
    其實,曹參作為一名丞相,在歷史上並不是特別的出名,他有一個成語「蕭規曹隨」,說明他雖然能力比不過蕭何,但是腦子非常靈活,也很明白治理國家應該怎麼做
  • 漢初的曹參跟曹操有關係嗎?曹參是怎麼當上丞相的?
    其實,曹參作為一名丞相,在歷史上並不是特別的出名,他有一個成語「蕭規曹隨」,說明他雖然能力比不過蕭何,但是腦子非常靈活,也很明白治理國家應該怎麼做
  • 曹參當了三年宰相,啥也沒幹,胡吃海喝,為何會被千古傳唱?
    蕭何詢問繼任的相國人選,惠帝問曹參怎麼樣,蕭何聽後非常欣慰。蕭何去世後,曹參繼任為漢相國。「蕭規曹隨」,休養生息,傳為佳話曹參繼任為相國後,按照蕭何留下的舊制治理國政,不做任何更改。終日與屬下飲酒作樂,常常醉得不省人事。
  • 讀二十四史——《史記》一二〇:西漢第二相國曹參(怎麼讀)
    漢初名相,蕭規曹隨,蕭何之後便是曹參。蕭何出身文吏,曹參出身武將。曹參也是沛縣人,跟劉邦、蕭何都是同鄉。在秦時曹參為沛獄掾,蕭何為主吏,兩人都是縣裡的名吏。漢高祖劉邦起事後為沛公時,曹參以中涓的身份追隨劉邦,累立戰功。率軍攻打胡陵、方與,大破秦朝郡監的軍隊。又東下薛縣,在薛縣外城的西面進攻秦泗水郡郡守的軍隊。
  • 人生大智慧:內心清靜無為,外在順其自然
    幾天之後,蛹上裂出了一個小口子,蝴蝶在蛹殼裡掙扎,可最後卻被卡住了。小孩很著急,於是他拿剪刀把蛹剪開了,蝴蝶順利出來了。可是新出生的蝴蝶身體臃腫,翅膀乾瘦,不能飛翔。小孩一直等著蝴蝶的翅膀自動舒展,可蝴蝶註定要爬行一生。他並不知道,蝴蝶一定得經過在蛹中痛苦掙扎,直到雙翅強壯,才能破繭而出。
  • 《清平樂》中曹皇后的顯赫家族 出過曹操、曹國舅、曹雪芹
    八仙過海先祖:漢朝丞相曹氏家族往上數,還有位地位顯赫的先祖,就是西漢時的丞相曹參曹彬第三個兒子曹瑋的後代,在明朝初年遷居豐潤,至今豐潤曹氏家祠中存有一副聯語:「漢拜相宋封王三千年皇猷黼黻,居江左卜京右億萬世國器圭璋」,所謂「漢相」、「宋王」指曹參、曹操和曹彬。《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載:「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 大智慧困境:ST近在眼前 彭博夢遙遙無期
    實際上,大智慧阿斯達克獲得的僅是在大陸落地牌照,其註冊在港的「信息公司」屬性並未發生變化。 阿斯達克是在港註冊眾多財經信息服務商中的一家。大智慧100%收購其股權之後,為什麼不直接稱作「大智慧通訊社」,而要冠以「大智慧阿斯達克通訊社」的名稱?內部人士透露,大智慧曲線進入內地開展通訊社業務,儘管核心團隊設在上海,但公司並沒有獲得如同新華社、中新社一樣的資質。
  • 晏殊和曾國藩的大智慧:藏巧於拙,用晦於明
    與許多名人相比晏殊的仕途可謂是順風順水,這很大程度歸功於他個人的大智慧。據說,皇帝聽說大臣們都熱衷於遊樂宴飲,唯獨晏殊在家閉門讀書,於是破格提拔了他。當皇上問他為什麼不與眾人一同遊樂宴飲時,晏殊誠懇地對皇帝說:「臣並非不愛宴遊集會,只因為沒錢揮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