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和曾國藩的大智慧:藏巧於拙,用晦於明

2020-12-20 尋訪中國紅色遺蹟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隨著熱播劇《清平樂》的播出,讓宋朝宰相詞人—晏殊更為世人熟知。他5歲時,便熟讀經史下筆成章,14歲以神童入仕一舉成名,18歲任光祿寺丞。

此後,為朝廷鞠躬盡瘁最終官拜宰相、富貴一生。與許多名人相比晏殊的仕途可謂是順風順水,這很大程度歸功於他個人的大智慧。

據說,皇帝聽說大臣們都熱衷於遊樂宴飲,唯獨晏殊在家閉門讀書,於是破格提拔了他。當皇上問他為什麼不與眾人一同遊樂宴飲時,晏殊誠懇地對皇帝說:「臣並非不愛宴遊集會,只因為沒錢揮霍罷了。」

就是這樣笨拙真摯的回答,既回應了皇帝的問題,又沒有得罪那些遊樂飲酒的同僚。晏殊在為人處事方面處理得恰當妥帖,不因為自己過人的才華而自傲反而憑藉著自己的大智慧幫助自己仕途通暢。

有著相同大智慧的人,還有曾國藩。但與晏殊不同的是,曾國藩沒有他的天生聰敏,曾國藩年少愚笨,秀才六考不中,23歲才以倒數的成績考取秀才。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曾國藩晚上背書,房梁上有個賊。賊聽他翻來覆去一直背不過,氣得從房梁上跑下來,背誦一遍跑了。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也說明曾國藩早年確實天賦不高。但他卻用自己的大智慧改變了命運的軌跡。

曾國藩生活在晚清,國力衰微,許多官員趁亂搜刮國庫填自己的包裹,而曾國藩卻大力建造工廠,在當時為眾多頑固派官員認為愚蠢、荒唐。可他卻堅持了下來,建造了許多近代企業,推動了中國資本義的發展,成為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一大偉人之一。

《菜根潭》中的「藏巧於拙,用晦於明」,就是人生的大智慧。晏殊和曾國藩給我們詮釋了它的含義。一個鋒芒畢露的人,必會受到多方面的妒忌,只有學會隱藏自己的鋒芒,才能更好融入社會,走得更遠。

這句話來自於《菜根潭》,作者洪應明常常使自己處於明鏡止水之中,天下自無可厭之事,自無可惡之人。在面對大是大非,絕不遷就和妥協;但是,遇到利害得失之時,也不能斤斤計較。

他將儒釋道三教的處世哲學融於其中,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我們讀書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明晰的頭腦,敏銳的眼光,還要能用於生活中,使日後無論做什麼事,有自己獨特的主張或見解,不會人云亦云。

這套讓人奮發向上的珍藏版《菜根潭》,還有另外兩本,共三冊中國人修身養性三大經典,只需88元,原文加注釋,有興趣的朋友點擊下面連結了解購買。

相關焦點

  • 藏拙於巧,用晦而明——電影《劍雨》的啟示
    可惜當時宣傳上和《臥虎藏龍》對標,使得內地觀眾沒有太大興致。 電影的內容不必細說。但下面一個場景卻很有禪意,或者哲意,一直埋在我腦海裡。最近看到對這個影片的介紹時提到這個場景,讓我的記憶又打開了。 陸竹教細雨武功說的四句話:「藏拙於巧,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既是武功的秘訣,也充滿人生的哲意。
  • 《菜根譚》:藏巧於拙,寓清於濁
    《菜根譚》中寫道:「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意思是做人要把智巧隱藏在笨拙中,不可顯得太聰明,收斂鋒芒,才是明智之舉,寧可隨和一點也不可太自命清高,要學以退縮求前進的方法。
  • 道德經:藏巧於拙,才是人生最頂級的智慧
    在我們的人生中,所經歷的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順境和逆境,也會經歷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甚至有可能使我們墜落在低谷,而引起這個低谷的成因一般可以總結成兩個方面,一個是天意,另一個就是人為。在《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彰顯出了為人處世的智慧,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發,這句話就是: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要將聰慧藏在愚笨之中,明白但不需要過分的表現出來,活於濁世之中不要太過清高,懂得以退為進,這樣才是安身立命、保存自身的有用法寶。
  • 《菜根譚》:藏巧於拙,才是處身之法
    所以,在這種「為難」的情況下,一個人就要平衡自己的態度,來讓自己保持和別人「差不多」的範圍。人生即是江湖,江湖也是一場武林,在這個武林之中,你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武功秘籍,但是這個武功一定要深藏不露,不要去搶著做天下第一,但是在必要的時刻一定要有足夠多的實力。
  • 六十四卦詳解:第36卦 地火明夷(明夷卦)晦而轉明 中下卦
    第36卦地火明夷(明夷卦)晦而轉明 中下卦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譯文:光明入地下之表象,象徵著「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夠遵循這個道理去管理民眾,即有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覺中使民眾得到治理。
  • 內丹術之上陽子金丹之運火行符和朔望弦晦
    此道家內丹功法之丹道養生內丹術上陽子金丹,由古武網整編自明代正統道藏:運火行符須知、朔望弦晦須知    伯陽真人曰: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曾國藩,從一介草根翻身至一代名臣,離不開此道。 經學家邵懿辰與曾國藩有著不一般的「道義之交」,但是這位好朋友曾忍不住吐槽曾國藩虛偽,稱其「對人能作幾副面孔」。 左宗棠更是直接用一「偽」字當做曾國藩的標籤,逢人就毫不客氣地說「曾國藩一切都是虛偽的」。
  • 曾國藩談處世:男人慾成大器,不在能力和金錢,關鍵要悟懂這2點
    看完之後,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嘆:怪不得曹德旺能成為「汽車玻璃大王」,將福耀玻璃做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原來做事就和做人一樣,懂得以柔克剛才是贏家,從曹德旺的為人處世上,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著「大智慧」的人。
  • 曾國藩的厚黑智慧:好漢打落牙齒和血吞
    厚即隱忍,黑即堅毅,厚黑的反面詞義即為白薄,李宗吾說「用厚黑學以圖謀一人之私利,是發卑劣之行,用厚黑學以圖謀眾人之利,是至高無上的道德」,「用厚黑以為善,則為善人;用厚黑以為惡,則為惡人」 。由此看來,厚黑智慧謀略的運用也是一把雙刃劍,完全由使用者來決定其善惡屬性,我們必須以道德之心運用厚黑之學,這樣才能為眾人謀福利。
  • 「不言喜、不語悲」——是人性中一種高級的美德,也是大智慧
    把歡喜藏在心中,不過多言語,是人性中一種高級的美德,也是大智慧。正如《菜根譚》中所說:「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身居顯赫時,保持低調,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護。和我一個同年畢業的朋友,就讀於知名高校,畢業找工作去了三線城市的基層單位,由於自身的不適應環境,整天抱怨,一副天妒英才的模樣,讓人唏噓,這樣持續了好多年,同期的人都立足崗位提升自己,他終因無法適應被部隊淘汰出局。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怎樣成就。
  • 《西遊記》裡最厲害的人不是孫悟空,而是「藏巧於拙」的他
    《西遊記》裡有兩個人「大智如愚,大巧若拙」,就是沙僧和太白金星。團隊潤滑劑---沙僧西天取經四人組,就好像一個團隊。慈悲為懷的唐三藏,是目標堅定的項目領導者。降妖除魔的齊天大聖是說一不二的執行者。嬉笑嗔痴的豬八戒是偷奸耍滑者。
  • 曾國藩:用這4個方法,看透一個人
    曾國藩告訴我們,用四個方法,就能看透一個人。為人守誠一個誠信的人,總是能恭敬地對待他人,但凡開口也必定能說到做到。那麼,做人誠信的人是什麼樣子呢?曾國藩總結說:「相見必敬,開口必誠。」曾國藩不僅時常教導家人子弟要為人誠信,自己努力做到以誠待人。
  • 千年不滅一盞燈:王陽明96字家訓,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千年不滅一盞燈:王陽明96字家訓,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我國自古以來,僅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半是曾國藩。另一位與孔子齊平稱之為聖賢的便是王陽明。近現代有些人對曾國藩的點評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做官、為將、為相一完人」。可是小編覺得,嚴格意義上來說,達到三不朽的僅有王陽明一人。
  • 為什麼八字中的「晦」和「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圖片來源於網絡)黴運和黴運「晦氣」這個詞在宋代的《五行精紀》中就已經出現,後面的各種命理典籍基本都沿用了它的說法。什麼是「晦氣」呢?《五行精紀》中專門有一章《論晦數》來詳細解釋了這個概念:「若生日、生時,與逐年太歲天元幹合者,謂之晦氣」。
  • 我喜歡和靠譜的人相處
    生活中,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高度評價一個人,你會用哪個詞?是聰明?是勤奮?還是大方?但慢慢地,越來越多人用「靠譜」來表示對一個人的高度誇獎認可。每個人都喜歡靠譜的人相處、共事。非常同意。晏殊因為囊中拮据,便只好在家裡讀書習文。後來,真宗點名要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官職,許多大臣不解。真宗說:「群臣經常出門遊玩飲宴,唯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的合適人選。」
  • 曾國藩大智慧:人生若想有好運,這4句話不可不知,讀後醍醐灌頂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夠交上好運,人生也能順風順水,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好運福氣,其實和一個人內在的修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古人向來很注重修身,而且認為自我的修行一旦功德圓滿,自然會趨吉避兇,福氣自來。晚清名臣曾國藩,可謂是修身養性的高手,而且精通易經的陰陽之道。
  • 【名家解讀】晏殊《浣溪沙》
    其實不只是咱們喜歡這首詞,連晏殊自己都對這兩句詞自鳴得意。他不止一次的用過這兩句。除了這首浣溪沙。他還在另外一首七律當中,也將這兩句寫入了頸聯。《假中示判官張寺丞王校勘》晏殊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灩灩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遊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 曾國藩:人最大的差距,是見識和格局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出自曾國藩家信。這裡的「識」指見識,人做大事,見識佔主導,直接決定事情的成敗,然後才是能力。歷史上有管鮑之交的故事,讓人感動的同時,也佩服鮑叔牙的見識。真正決定生命層次的,是人的見識和格局。有見識的人看得長遠,有格局之人有大局觀。有時候眼睛看不到的東西,見識和格局卻可以看到。曾國藩建立湘軍的時候,正是滿清國運危機存亡的時刻,也是中華民族遭遇大變亂、大災難的時刻。
  • 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曾國藩告訴你為什麼
    本色和角色,就是對一個人的規範和定位。一枚圓圓的銅錢,中間是稜角分明的小方孔,啟示著中國人的大智慧:方圓之道。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世的錦囊,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碰壁。本色做人有諸多好處:不用太多謀算,減少勾心鬥角可能會導致的不測之禍;把心思花在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上,一旦學有所長,便可受用終身;淡泊寧靜,自然神怡體舒,活得坦然自在。本色做人,無欺無詐,時間長了,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箴言,掛在我辦公司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曹德旺答:「我這輩子最崇拜一位古人曾國藩,我的辦公室中國掛著一幅他的12字對聯,這讓我這一生順風順水,有了如今的成就。」成大事者皆有信仰,曹德旺的信仰就是「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曾國藩的思想影響著曹德旺的大半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