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有這樣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當你比別人過得差的時候,別人會笑話你,當你比別人過得好的時候,別人會嫉妒你。
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只能允許身邊的人和自己差不多,所以對於一個人來說,這就有點為難人了。
所以,在這種「為難」的情況下,一個人就要平衡自己的態度,來讓自己保持和別人「差不多」的範圍。
人生即是江湖,江湖也是一場武林,在這個武林之中,你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武功秘籍,但是這個武功一定要深藏不露,不要去搶著做天下第一,但是在必要的時刻一定要有足夠多的實力。
你過窮的時候必然會受到尊嚴的踐踏,所以你需要捍衛自己的尊嚴,這本武功秘籍就是捍衛尊嚴的資本,但是你又不能將自己的武功長期顯露在外,因為一旦你擺下擂臺,找你挑戰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所以《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叫: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做人寧可看起來笨拙一點,也不要顯得太過於機巧,寧可收斂一點也不要太鋒芒畢露,寧可隨和一點,也不要自命清高,寧可保留一些也不要太過於外顯,這些原則是立身處世是最有用的救命法寶,也是明哲保身的良策。
真正的聰明人不是顯露鋒芒,自以為是,而是深暗藏巧於拙的道理,平時能夠做到韜光養晦,約束自己的行為,沒有強出風頭,這才是真正的處世之道。
在魏青龍五年,魏明帝下詔,要求每一個人都向朝廷推薦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司馬懿這個時候推薦的人是兗州刺史王昶。
王昶平時為人謹慎寬厚,他常教導自己的後輩:生物成長的越快,死得就越快,成長得越慢,傷亡的也相對較慢,比如某些草,早晨開花,常常在晚上就凋零了,而松柏雖然生長緩慢,但是即便寒冬也能經久不衰。所以辦事情不要急於求成,做事情要把退縮當作前進,謙讓當作獲利,軟弱當作剛強,那就會很少有失敗,如果有人批評你,應該先反省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真的有問題,如果有證明別人說的對,如果沒有也證明人家說的不對而已,人家說對了就虛心接受,人家說的不對,對你也沒有什麼影響,沒有什麼值得抱怨的。
而王昶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要意氣用事,放下恃才傲物的做法,才能避免自己招致災害。
一個人懂得低調處事,謙遜和氣才有一片相對廣闊的天地和發展的空間,就像老舍所說:「一個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沒法不謙虛,謙虛使人心縮小,像個小石卵,雖小卻極結實,結實才能真實。」
《道德經》有一句話: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最筆直的東西好像都有一些彎曲,最智巧的東西好像都有一些笨拙,最善辯的事物好像不善言辭一樣。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跟老子請教學問,談到怎麼為人處世的時候,老子就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善於做生意的人總是把珍貴的寶物隱藏起來,不輕易讓別人看到,有修養品德高尚的人,往往在表面會顯得很愚笨。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用笨拙掩飾聰明,用低調掩飾鋒芒,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寧可低調也不要自命清高,寧可退一步也不要急功近利,這是為人處世最佳的處事法則之一。
做人不太露鋒芒,才能避免讓自己的聰明成為禍害人生的條件,能屈能伸,韜光養晦才能成就大業,以守為攻,以退為進,深藏不露才是人生真正智慧。
作者|國學書舍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