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原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胡智鋒教授,履新北京電影學院,任職副書記、副校長並主持工作。
胡智鋒,1965年生於山東萊州,先後就讀於山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曾任教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2014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遊學哈佛。1988年開始任教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曾任中國傳媒大學文藝系副主任、系總支副書記、電視學院總支副書記兼系副主任、《現代傳播》主編、總編、文科科研處處長、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作為中國傳媒學術領域第一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長期從事影視美學、影視文化、傳媒藝術、電視傳播藝術、公共文化服務等領域的研究。
據悉,去年11月15日,經中共北京市委批准,十二屆市委第八輪巡視對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多個市管高校黨委開展巡視。今年5月22日,北京紀檢監察網通報了市委巡視組對北京電影學院等12所市屬高校黨委巡視反饋情況。
通報顯示,12所市屬高校黨委主要存在管黨治黨存在薄弱環節,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到位;推動教育改革不夠有力;幹部隊伍擔當作為意識不強等問題。同時,巡視組還收到反映一些領導幹部的問題線索,已按有關規定轉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等有關方面處理。通報指出:北京電影學院黨委辦學治校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巡視組發現和幹部群眾反映的北京電影學院主要問題有:對蓬勃發展的電影市場,在辦學定位、繼承創新和發展方向等問題上還缺乏科學全面的分析判斷;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不夠嚴謹,辦學治校存在較大風險隱患;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到位。
巡視指出:如今,影視行業蓬勃發展,電影產業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嚮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中國電影行業尤其是電影教育與人才輸出階段,依然會存在專業院校畢業生路子窄,非專業選手綜合能力強,更有優勢的現象。此外,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的北京電影學院在此次巡視中暴露出的問題,反應出電影人的教育和人才的培養,任重道遠。
北京電影學院是國家動畫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和中國兒童電影研究中心的掛牌單位。根據教學和藝術創新以及產業發展的需要,學院建有電影理論研究所、數字電影技術研究所、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中日動畫漫畫研究中心、中國動畫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中國電影高新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影教育信息情報研究中心和《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中國動畫產業年報》、《中國電影產業年報》編輯部等研究機構。2007年成為首家主持國家「863」項目的藝術院校。2012年,參與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申報成功北京市2011計劃培育項目——中國電影高新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既是學生電影創作實踐的組織指導單位,又是教師藝術創新實踐的生產單位,能夠進行正規的商業電影生產,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影片和學生畢業作品。據不完全統計,青年電影製片廠創作或參與創作的電影作品,獲得國內外電影獎項77個。其中,《鄰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選1999年新中國電影五十年優秀影片五十部;《離開雷鋒的日子》、《沖天飛豹》、《秋菊打官司》、《勁舞蒼穹》、《大沙暴》、《臺灣往事》和《婼瑪的十七歲》等獲得多項「華表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創作的影片,多次榮獲國外電影(文化)獎項和國內影視獎項。
據悉,2017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幹部任免,張會軍不再擔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職務。此前,北京電影學院院長一職一直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