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您在本屆論壇最關注的研究方向是什麼?
■ 胡智鋒:
我最關注的就是影視教育的未來,影視教育將走向何處。我的演講主題是關於面向未來的戲劇影視學科發展創新的一個思考,這個學科面向新的時代、新的環境,將面臨怎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有怎樣新的思路和新的理念?這個可能是我重點要表達的。
■ 記者:
現在包括川影在內的很多藝術類大學,都在進行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和改革,您可否在創新人才培養的方面給我們一些寶貴的建議?
■ 胡智鋒:
創新人才,一方面需要發現,另一方面需要去培育。因為創新有很多種,有原創性的,有很多學生就是具有非常強的想像力,非常富有原創性;還有的學生喜歡去鑽研傳統,這個也很寶貴,其實我們叫溫故而知新,傳承中也能創新。所以我覺得原創性創新和傳承性創新都很重要。
老師的任務就是去發現學生的這樣一種潛質,給他提供平臺、創造環境,讓他天才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被挖掘出來。比如搭建實習平臺、創作平臺、學術平臺,讓學生的思想觀點通過創作能夠表達出來,讓他創新的潛質得到釋放,這可能是我們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選才、育才、搭建平臺、創造機會、營造環境,這是影視教育培育創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 記者:
北京電影學院在新文科建設方面,目前有哪些先進的經驗嗎?請跟我們分享一下。
■ 胡智鋒:
我們也在慢慢地摸索中,最新要改革的是我們的人文教育。我們需要給學生提供最好、最高級的人文綜合素養教育。所以我們成立了人文學部,希望通過這個改革,將厚重的人文素養,用最好的教師、最好的講座去教育學生。
■ 記者:
本屆年會為什麼選擇川影?因為我知道競爭的院校還是蠻多的。
■ 胡智鋒:
第一,是地域的考慮,因為成都作為中國電影學術早期比較重要的一個陣地,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在過去的37年裡還沒在成都辦過年會,成都是影視教育比較發達的區域,包括川影在內的傳媒影視高校眾多,學會需要對全國影視教育有區域性的平衡考量;第二,川影在影視教育當中,是一所非常有特色、有成果、有創新的學校,它的人才培養模式理念在中國,特別是民辦高校當中非常有特色;第三,川影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具有非常好的承辦大型活動的經驗和條件。所以綜合考慮,我們確定了川影。
在採訪的最後,面對這樣一位中國影視教育界的領軍人物,我終於問出了幾乎所有播音主持專業的人心中都深深憂慮那個問題。
■ 記者:
現在的電視慢慢地走向了沒落,新媒體崛起,您預判未來中國影視的發展前景會是怎樣的?
■ 胡智鋒:
影視的發展是有規律性的,這裡存在幾個因素。第一是科技因素,第二是社會因素,第三是產業因素,當然還包括政治和文化性的因素,它是個綜合的結果。
首先影視是我們人類在二十世紀創造的最偉大的一種媒體和藝術樣態,然後經過百年的沉澱和積累走向成熟,面臨網際網路的崛起,同時也面臨很多挑戰和壓力。但是我相信影視的這種以影像視聽為核心載體所創造的內容,不管未來有什麼變化,它的基礎技能形態內容不會變,核心的視聽沒有變,敘事沒有變,情感的想像力沒有變。
當然,未來影視在技術上、在組織形態上、在生產和傳播模式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是核心的視聽產品的性質和形態不會變,人們依然對此有很廣闊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所以它的前景依然是一片光明。
記者手記
在採訪胡智鋒教授過程中,他面對所有的問題,都耐心傾聽,思路清晰地娓娓道來,聽他講話很容易被吸引進去,從而忘記了時間。直到採訪全部結束,我們才得知他的行程很趕,其實早有老朋友等候多時。在起身跟大家告別後,他便匆忙離去。
本次採訪最大的收穫是聽到了一位充滿智慧的研究學者,對於未來影視教育及影視行業前瞻性的預判。他對於中國影視教育的全情投入以及對影視行業發展前景的信心,鼓舞著每一個人。在本屆年會閉幕式上,他充分肯定了教育界的新生力量所帶來的銳氣與勇氣,注重對教育界年輕人的扶持與培養,為中國的影視教育未來的發展貯備新的力量。
很明顯,正如他所說,他更關注中國影視教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