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薛凱琪歌的認知是從《慕容雪》開始的,對薛凱琪人的認知是從電視劇《新不了情》開始的。對於聽歌時想像中的歌手形象和看電視時的印象其實有很大偏差,想像中的薛凱琪永遠成熟又憂鬱,然而看了電視我竟然感嘆「我怕是不會被愛了,只有薛凱琪這麼可愛的人才值得被愛」……
關於她的歌,《給十年後的我》這一經典之作,自然不必多說。我個人還很中意《天國的微笑》裡的一句詞——「自你走後,人類變得很無聊」,對應到《慕容雪》裡「你轉身一走,蘇州裡的不是我」,也許有些意思。
這兩天,正好也趁著周末去一睹了蘇州的風採,沿著歌詞的足跡,沿著詩詞的氣息,沿著語文課本的記憶,對蘇州展開了教科書式的探索。
七裡山塘
晨哥沒去過山塘,卻借山塘運河背景寫了《憶山塘》,所以這一站也可以算到對歌詞的探訪中去了。
「山塘水 日悠悠 怎麼看 都不夠
沿著回憶漂流 溫習有你的溫柔
還沒有 學會享受 就已揮手
想問你 有沒有 像我一樣愛念舊」
蘇州園林——留園
「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蘇州園林》的描寫雖然經過這麼多年已經漸漸模糊,但是對於蘇州園林在我心中根植的美好嚮往,卻一直在生長。
姑蘇城外寒山寺
雖然蘇州的景不如夜泊的秦淮河那樣驚豔和震撼,但至少還是讓人眼前一亮,讓人覺得人間值得。本來是衝著《楓橋夜泊》裡的楓橋去的,結果不巧,楓橋沒開放,所以只能勉強看了詩的「後半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蘇州美景暫且交代至此,回到《慕容雪》,林若寧到底有沒有到訪蘇州,其實也無從考證,不過這也不重要,詞人其實只是需要借著這樣一個很美的意象和背景來完成一次創作,就像創世紀那樣,對於詞人來說,文字是最後的諾亞方舟。
景可以鋪排,文可以修飾,人可以虛構,要表達的才是關鍵,然而我們對於其創作意圖又能領會多少呢?可能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誤解罷了,不懂裝懂不算可怕,不懂裝懂尚且知道自己的無知,真正可怕的是誤解,誤解是不自知,不懂得卻自以為懂得,抱守著頑固的觀念或者思路,還以為自己錯得很對。一個錯誤的根源又會產生更多的錯誤……
我完全相信不只我一個對於《慕容雪》裡的「你轉身一走 蘇州裡的不是我/ 而美景掩飾我 如舊美好地過/ 不過不過 都不過抱著你的煙波」一句心靈相通。
但其實我更願意去相信,這首歌就是把蘇州的風景擬人化了,一個旅人在該告別的時候,對美景戀戀不捨,橫生出一種被美好遺棄的落寞感,「姑蘇盛產的絲繡 蓋著我消瘦」,也許正帶著「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味。有詞為證「這種風景我看不懂 只發現雙腳不會動」。山川的碧波,河流的泡影,運河承載的春耕秋收……景始終是具象的,感覺卻是抽象的,有時候太具體了反倒缺乏了韻味,也不能長久,所以詞人或許更願意沿著文學書本去領悟和相信這種永恆的美感。
當然,如果你要說這就是一首情歌,那又有何不可呢?
有些遺憾是錯過,有些遺憾是未曾開始。就像有心要去造訪的楓橋,卻被提示該景點暫未開放。楓橋很忙!你也繼續忙吧!再見慕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