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子產告範宣子輕幣|古文觀止

2021-03-05 惟真坊


▲ 來源網絡

春秋時代,弱小的諸侯國要向強大的諸侯國進貢,而且漫無止境,是弱小諸侯國一項很沉重的負擔。文中子產以「令德」「令名」和「重幣」兩相對照,闡明利害關係,終於說服了範宣子,減輕了小諸侯國的一些負擔。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幣:帛,古代通常用作禮物。這裡指諸侯向盟主晉國進獻的貢品重。鄭人病病:這裡作動詞用,憂慮之。二月,鄭伯鄭伯:鄭簡公如晉。子產子產:即公孫僑寓寓:寄,傳書書於子西子西:鄭大夫。當時隨從鄭簡公去晉國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僑:子產自稱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賄:財物之患,而無令名令名:好的名聲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公室:指晉君,則諸侯貳;若吾子賴賴:恃,憑藉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沒沒:沉溺,貪戀也,將焉用賄? 

晉範宣子執政,諸侯去朝見晉國時的貢納的財禮很重,鄭國人對此感到頭痛。二月,鄭簡公到晉國去。子產託子西帶信告訴範宣子,說:「您治理晉國,四鄰的諸侯沒有聽到您的美德,卻聽到您要很重的貢物,我對此感到迷惑。我聽說君子執掌國家和家族政權的,不是擔心沒有財禮,而是害怕沒有好名聲。諸侯的財貨,都聚集在晉國,那麼諸侯就會叛離。如果您貪圖這些財物,那麼晉國的內部就會不團結。諸侯叛離,晉國就要受到損害;晉國內部不團結,您的家族就會受到損害。為什麼那樣糊塗呢!貪圖得來的財貨又有什麼用呢?

「夫令名,德之輿輿:車子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邇:近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浚:取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焚身:喪身,賄也。」 

「好名聲,是裝載德行遠遠傳播的車子。德行,是國家和家族的基礎。有了基礎才不至於敗壞,不也應該致力於這個嗎?有了德行就會與人同樂,與人同樂才能在位長久。《詩經》說:『快樂啊君子,是國家和家族的基礎。』這就是說有美德啊!『上天看顧你,不要三心二意。』這就是說有好名聲啊!心存寬恕來發揚美德,那麼好名聲就可以四處傳播,因此遠方的人紛紛來到,近處的人得到安心。是寧可讓人說您『您確實養活了我』,還是說『您榨取我來養活自己』呢?大象有了象牙而使自己喪生,這是因為象牙也是值錢的財貨呀。」

[ 札記 ]

春秋時期,霸主國經常以各種名義向各諸侯小國徵收貢品,貢獻一次,往往要上百輛車裝載,上千人護送,給小國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晉平公時期,晉國是各諸侯國的盟主,此時範宣子為中軍將,執政大夫,主持晉國的政事。在範宣子執政時期,加重徵收諸侯進貢的財物,各國交納的幣帛負擔很重,小國很怕大國貪得無厭的要求,但更怕殘暴的討伐。鄭國便是其中之一。公元前564年,晉伐鄭,鄭與晉盟。但很快又與楚盟,公元前562年再次伐鄭,兩國再盟。此後幾十年時間裡,鄭國國勢日衰,逐漸淪為小國。鄭成了晉附庸,被迫朝貢。此時子產為鄭國上卿,當家更知「柴米油鹽重」。公元前594年2月,鄭簡公到晉國朝會,鄭大夫子西陪同前往,所以子產託子西捎帶書信,以勸告範宣子。子產是鄭國很有才幹的政治家,是個善於辭令,外交手婉高明的人。他對鄭的貢獻非常大,在與強國外交來往中,數次挽救了鄭國的利益和尊嚴。在歷史上的名氣不低於齊國的晏子。子產就這種狀況採取了寄書說理的方式,利用晉國想極力保住盟主地位和希望得到美好聲譽的心理,闡明「重幣」與「輕幣」的關係,使晉國不得不減輕了對諸侯國的剝削。信的開頭故作危激之論:「您治理晉國,四鄰的諸侯沒有聽說您有什麼美德,只聽到了您加重了各國繳納的貢物,我對此感到困惑不解。」 子產故作驚人之語,以期引起範宣子的重視。態度不可謂不強硬,讓人想到公元前613年的鄭子家告趙宣子,可見鄭國的直臣還不少。相比於鄭子家,子產沒有再威脅晉國,鄭國或改投楚國,此時的晉楚形勢早已不復當年,子產曉之以理,讓範宣子意識到這對晉國維持繼續稱霸其實是不利的。齊桓公當年開了一個諸侯爭霸的良好開頭,那便是霸主應以德服人。子產便以此作為切入點,指出晉國缺少美德,但貢品重卻名聲在外。由此引發的結果便是諸侯埋怨晉無德、與晉離心,晉也受賄太多內部腐化。接著子產闡述了好名聲對於拉攏諸侯人心,長久維護霸主地位的重要性。回看歷史,此時晉國剛平欒氏之亂、再敗齊軍,此前又大敗楚國(前557年),仍保霸主地位。但離晉危亡也不久矣。《史記》記載,十四年,吳延陵季子來使,與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語,曰:「晉國之政,卒歸此三家矣」;十九年,齊使晏嬰如晉,與叔向語。叔向曰:「晉,季世也。公厚賦為臺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門,其可久乎!」晏子然之。這兩則記錄,可以窺見晉平公時代賦稅繁重,貪圖享樂,三家分晉之勢難擋。鄭子家和子產的策略並不相同,其結果都是卓有成效的,兩者的本質其實不難理解,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子產想必已經察覺到晉國內部弊端叢生、外部諸侯離心的問題,以此針對性勸說範宣子,否則範宣子未必聽得進去。這篇文章說的是弱國向強國朝貢負擔過重導致諸侯離心。朝貢體系是中華民族處理國與國關係的獨特體制及智慧,隨著歷史發展,統治者集團意識到朝貢負擔過重不利於統治,到明朝朱元璋確立了「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大大減輕了朝貢國的負擔,明成祖朱棣時代,鄭和七下西洋,朝貢體系達到巔峰時期。但另一方面則助長了統治者「八方來貢,萬國來朝」的虛榮心,其實質則是消耗國力。中日甲午戰爭後,朝貢體系徹底崩潰。不過,歷史總是重複的。當今雖無有形的朝貢體系,但在所謂全球「自由貿易」的花哨名目之下,其實也隱藏著一套「朝貢體系」,這套「朝貢體系」無形但更加霸道、剝削更殘酷,相比古代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更為求名、讓利性,「現代帝國」所建立的朝貢體系則「名利雙收」,但也讓人不得不想到曾經的晉國。(此觀點來源於林sir 公眾號假裝藏書樓)

惟真坊

惟真坊小店

文章版權歸 惟真坊 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李剛太‖鄭州史詩之三‖子產和子產祠 溱洧河邊子產祠 鄭侯城下黍離離 ——子產和子產祠
    子產的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國第一部編年史書《左傳》生動的記載說:子產從鄭一年,國中有人編歌謠說:「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那大意是說,他把我們的衣帽都貯藏起來了,他把我們的土地都整編起來了,誰要能殺掉他,我和他一起幹呀!可是過了一年,國內唱起了新歌謠:歌的大意說,我有子弟,全靠子產諄諄教育;我有田地,全靠子產鼓勵種植。
  • 好書推薦:《古文觀止》
    給大家推薦一部孩子進入初中後比較喜歡的一本書——《古文觀止》。
  • 申徒嘉與子產之辯論
    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2],子齊[3]執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4]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聞之曰:『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
  • 古文觀止中的九大名句,九種智慧
    過程中發現,巴金、老舍、季羨林……這些文學巨擘們都推薦了一本書,它就是《古文觀止》。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3.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4.
  • 【院長「薦書」我來讀】《裁判的方法》讀書札記
    【院長「薦書」我來讀】《裁判的方法》讀書札記 2020-05-14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左傳》17 子產壞晉館垣
    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
  • ...讀過」、豆瓣評分9.1的「二吳原評原注」《古文觀止》重版啦
    取魯襄公二十九年,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樂的典故,而命名此書為「古文觀止」。這部《古文觀止》自刊刻以來,一直受到讀者的歡迎,翻雕此書的頗多。到了民國時期,《古文觀止》先後有多個排印本,這之中還包括白話譯註本。但要說《古文觀止》裡影響最大的版本,則應推安平秋先生的點校本(下簡稱「安校本」)為首。
  • 《古文觀止》裡的八句經典,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大意】五柳先生安閒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好讀書,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便欣然忘食。
  • 【經典誦讀】古文觀止·鄭伯克段於鄢
    更多閱讀:【經典誦讀】古文觀止·閱江樓記【經典閱讀】古文觀止·愚溪詩序【經典誦讀】古文觀止·項羽本紀贊【經典誦讀】古文觀止·五柳先生傳【經典誦讀】古文觀止·送孟東野序【經典誦讀】古文觀止·宋玉對楚王問【經典誦讀】古文觀止·青霞先生文集序
  • 《古文觀止》中10句經典,濃縮了千年的智慧,值得收藏
    古文觀止》是古人編寫的一本啟蒙讀物,其中不乏陶淵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名家的大作,《左傳》《史記》《戰國策》中的經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 新書推薦 | 古文觀止(安平秋點校本)
    《古文觀止》是清康熙年間吳乘權、吳大職編選的一部古文讀本,凡十二卷,收錄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釋和評論。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公子季札在魯國觀看樂舞《韶箾》時,以為盡善盡美,無以復加,讚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本書書名中「觀止」二字即由此而來,是表示所選的古文極好,堪稱最佳讀本。
  • 《古文觀止》為何備受推崇?陳更:她太婀娜,太動人
    誦讀古詩文專家和名師的推薦中,一定會有一本叫做《古文觀止》的文集。《古文觀止》為何備受推崇?話不多說,下面就請大家一起來欣賞《古文觀止》中的經典名句名篇:太婀娜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 1人,25本書,15萬字札記
    學生的讀書札記已堆到天棚高了「我們學院的本科生培養獨具特色。」在曲師大教育學院一座沒有暖氣的老樓裡,唐愛民一上來就直奔主題,邊說邊把「一課一本」計劃表遞到記者手中。 唐愛民介紹,從2017年起,學院就推行了「一課一本」計劃。以教育學專業為例,總共有25門專業課程,每一門課學生必須讀一本書。
  • 詩聖杜甫,光照千秋——韓慶祥讀書札記
    詩聖杜甫,光照千秋——韓慶祥讀書札記文/韓慶祥中國文學史上,有些人的頭銜,是歷代認可的。比如「詩聖」杜甫,就無人可及。唐朝300年裡,給後世留下詩作的就有2000多人。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傳媒,可文化圈重視,整個王朝也特別寬容。一首好的詩歌,上達朝廷,下傳江湖,不僅士子相互傳看,皇帝和當朝公卿也會分享。
  • 張勝萍解讀論語5.16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孔子評價子產,子產有四條是符合君子之道的:一是「行己也恭」。恭謹持己,有善不矜,推賢讓能,自居謙退。二是「事上也敬」。恭敬地事奉君上,內修國政,外睦諸侯,小心謹慎,始終恭敬、謹慎、不懈怠。三是「養民也惠」。教養人民有恩惠。子產養民,於民有利之事必為之興,於民有害之事必為之除,件件都為人民留心,而有厚下之深恩。四是「使民也義」。
  • 古文觀止 | 周鄭交質
    歡迎關注  慕容清讀  Indulge in VOICE作者:左丘明朗讀:慕容今天慕容為大家朗讀的文言文是《周鄭交質》,作者左丘明,選自《古文觀止吳楚材、吳調侯在《古文觀止》中的評語為:「通篇以『禮』『信』二字做眼,平王欲退鄭伯而不能退,欲進虢公而不敢進,乃用虛詞欺飾,致行敵國質子之事,是不能處己以信,而馭下以禮矣;鄭莊之不臣,平王致之也。曰:『周鄭』,曰:『交質』,曰『二國』,寓譏刺於不言之中矣。」《周鄭交質》原出處為《左傳 | 隱公三年》。周鄭交質這一歷史事件發生於公元前720年。
  • 【古文觀止】: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祿》
    【古文觀止】:左丘明《鄭莊公戒飭(chì)守臣》【古文觀止】:左丘明《陰飴甥對秦伯》【古文觀止】:左丘明《齊桓下拜受胙》【古文觀止】:左丘明《齊桓公伐楚盟屈完》【古文觀止】:左丘明《季梁諫追楚師》【古文觀止】:左丘明《臧哀伯諫納郜鼎》【古文觀止】左丘明《臧僖伯諫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