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17 子產壞晉館垣

2021-03-05 快文速遞

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

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閈 閎,厚其牆垣,以無憂客使。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牆,以待賓客。若皆毀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請命。

對曰:「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事之不閒,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非薦陳之,不敢輸也。其暴露之,則恐燥溼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臺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庫廄繕修,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宮室;諸侯賓至,甸設庭燎,僕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巾車脂轄,隸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溼。今銅鞮之宮數裡,而諸侯舍於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盜賊公行。而天癘不戒。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敢請執事,將何所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

文伯復命。趙文子曰:「信。我實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謝不敏焉。

晉侯見鄭伯,有加禮,厚其宴好而歸之。乃築諸侯之館。

叔向曰:「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產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也?《詩》曰:『辭之輯矣,民之協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譯文】

魯襄公死去的那個月,子產輔佐鄭簡公到晉國去,晉平公因為魯國有喪事的緣故,沒有接見他們。子產派人把賓館的圍牆全部拆毀,把自己的車馬放進去。晉國大夫士文伯責備子產說:「敝國由於政事和刑罰沒有搞好,到處是盜賊,不知道對辱臨敝國的諸侯屬官怎麼辦,因此派了官員修繕來賓住的館舍,館門造得很高,圍牆修得很厚,使賓客使者不會感到擔心。現 在您拆毀了圍牆,雖然您的隨從能夠戒備,那麼對別國的賓客怎麼辦呢?由於敝國是諸侯的盟主,修建館會圍牆,是用來接待賓客。如果把圍牆都拆了,怎麼能滿足賓客的要求呢?我們國君派我來請問你們拆牆的理由。」子產回答說:「敝國國土狹小,處在大國的中間,大國責求我們交納貢物沒有一定時候,所以我們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尋敝國的全部財物,以便隨時前來朝見貴國。碰上您沒有空,沒能見到,又沒有得到命令,不知道朝見的日期。我們不敢進獻財物,又不敢把它們存放在露天。

要是進獻上,那就成了貴國君王府庫中的財物,不經過進獻的丁式,是不敢進獻的。如果把禮物放在露天裡,又怕日曬雨淋而腐爛生蟲,加重敝國的罪過。我聽說文公從前做盟主時,宮室低小,沒有門闕和臺榭,」卻把接待賓客的館舍修得十分高大,賓館像國君的寢宮一樣。倉庫和馬棚也修得很好,司空按時平整道路,泥水工匠按時粉刷館舍房間;諸侯的賓客來到,甸人點起庭院中的火把,僕人巡視客舍,存放車馬有地方,賓客的隨從有代勞的人員,管理車輛的官員給車軸加油,打掃房間的,伺養牲口的,各自照看自己份內的事;各部門的屬官要檢查招待賓客的物品;文公從不讓賓客們多等,也沒有被延誤了的事;與賓客同憂共樂,出了事隨即巡查,有不懂的地方就指教,有所要就加以接濟。賓客到來就好像回到家裡一樣,哪裡會有災患啊;不怕有人搶劫偷盜,也不用擔心乾燥潮溼。現在晉侯的緹別宮方圓數裡,卻讓諸侯賓客住在像奴僕住的房子裡,車輛進不了大門,又不能翻牆而入;盜賊公然橫行,天災難防。接見賓客沒有定時,召見命令也不知何時發布。如果還不拆毀圍牆,就沒有地方存放禮品,我們的罪過就要加重。鬥膽請教您,您對我們有什麼指示?雖然貴國遇上魯國喪事,可這也是敝國的憂傷啊。如果能讓我們早獻上禮物,我們會把圍牆修好了再走,這是貴君的恩惠,我們哪敢害怕辛勞?」士文伯回去報告了。趙文子說:「的確是這樣。我們實在不注重培養德行,用像奴僕住的房舍來招待諸侯,這是我們的過錯啊;」於是,他派士文伯前去道歉,承認自己不明事理。

晉平公以隆重的禮節接見了鄭簡公,宴會和禮品也格外優厚,然後讓鄭簡公回國。晉國接著建造了接待諸侯的賓館。叔向說:「辭令不可廢棄就是這樣的啊!子產善於辭令,諸侯靠他的辭令得到了好處,為什麼要放棄辭令呢?《詩·大雅·板》中說:「『言辭和順,百姓融洽;言辭動聽,百姓安寧。』子產大概懂得這個道理吧。」 



相關焦點

  • 從《左傳》中解讀先秦語言文化精神
    如《襄公三十一年》記載了子產從政的故事: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禆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禆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
  • 李剛太‖鄭州史詩之三‖子產和子產祠 溱洧河邊子產祠 鄭侯城下黍離離 ——子產和子產祠
    子產的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國第一部編年史書《左傳》生動的記載說:子產從鄭一年,國中有人編歌謠說:「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那大意是說,他把我們的衣帽都貯藏起來了,他把我們的土地都整編起來了,誰要能殺掉他,我和他一起幹呀!可是過了一年,國內唱起了新歌謠:歌的大意說,我有子弟,全靠子產諄諄教育;我有田地,全靠子產鼓勵種植。
  • 讀書札記|子產告範宣子輕幣|古文觀止
    二月,鄭伯鄭伯:鄭簡公如晉。子產子產:即公孫僑寓寓:寄,傳書書於子西子西:鄭大夫。當時隨從鄭簡公去晉國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僑:子產自稱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賄:財物之患,而無令名令名:好的名聲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公室:指晉君,則諸侯貳;若吾子賴賴:恃,憑藉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沒沒:沉溺,貪戀也,將焉用賄?
  • 《左傳》中的「天」:人人可以僭越,人人皆可代天立言
    在此戰中,楚國的統帥是子反,雖然楚軍被晉軍逼迫到了險處,但子反意圖再戰,因此補充軍備。晉軍擔憂,故用計——釋放楚國的俘虜。楚共王由俘虜處得知晉軍有備,想和子反再謀軍事,不料戰事當前,子反卻酩酊大醉,此時楚共王以「天敗楚也夫」一句,道盡對此戰的絕望,也因此,楚軍連夜逃遁了。
  • 張毅 | 《春秋》、《左傳》以及春秋時代
    於是《春秋》中寫道:「晉人、齊人、宋人、衛人、鄭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於澶淵,宋災故。」這些「晉人」、「齊人」甚麼的,在《左傳》裡名姓俱在,都是各國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春秋》之所以只稱他們為「人」,好像無足輕重似的,是譏諷他們,意在貶低這次集會的意義,因為大家說完漂亮話,都不講信用。
  • 申徒嘉與子產之辯論
    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2],子齊[3]執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4]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聞之曰:『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
  • 《左傳》的「閒筆」
    晉人此時仍然有心思開玩笑:「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春秋左傳正義》第180頁)成公二年齊晉鞌之戰中,晉國將領韓厥已經追趕上齊頃公,而其並不急於俘獲齊國國君,而是從容地「奉觴加璧以進」(《春秋左傳正義》第54頁),言辭溫雅,謙敬有加。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戰,晉國將領郤至幾次與楚共王相遇,郤至不是求戰卻脫下鎧甲,疾走如風,表示對敵國國君的尊敬。
  • 《左傳》——「城濮之戰」
    端午小長假,俺又來冒泡了~這是第一遍讀《左傳》全本,越讀越震撼,隨處可見的成語出處、典故來源;各種有違常理(毀三觀)、民風彪悍的奇聞異事
  • 《春秋左傳通注》序言
    《春秋左傳通注》簡介:本書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左傳》的譯註作品,共上、中、下三冊。本書的寫作初衷是致力於杜預、楊伯峻註解所遺留的疑難、疏漏、錯訛之處進行進一步地深入研究,汲取古今大家研究成果,克難稽疑。註解恰切簡明,平實易懂。是學習、研究《春秋左傳》的理想讀本。
  • 《左傳·宣公十五年》結草銜環執鞭墜鐙什麼意思?
    「結草」的典故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師。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愛妾祖姬,無子。
  • 《左傳》的價值:4個史學價值影響後世,4個文學價值前無古人
    自從晉代杜預將《左傳》的內容,附在相對應的古文《春秋》經文之後,兩書便以並行的方式流傳。眾所周知,《春秋》是一部只採錄大事綱要,卻不記具體內容的經典,而《左傳》所記的內容,能為《春秋》經文進行解釋和說明,因為《左傳》大部分內容能相對應於《春秋》經文。
  • 「有《左傳》癖」的杜預及其家族
    杜預認為解決的辦法只能是壞陂宣瀉。「以常理言之,無為多積無用之水,況於今者水澇甕溢,大為災害。臣以為與其失當,寧瀉之不蓄。」那些建造比較合理的「漢氏舊陂舊堨及山谷私家小陂,皆當修繕以積水」。對「魏氏以來所造立及諸因雨決溢蒲葦、馬腸陂之類,皆決瀝之」。「宜大壞兗豫東界諸陂,隨其所歸而宣導之。」至於災民,除靠政府救濟官谷外,還可以讓他們藉助水產作眼下日給。
  • 雄渾凝重與剛柔並濟,《左傳》裡的史詩級戰爭場面描寫
    在中國的史傳文學中,《左傳》是最擅長描寫戰爭的。可以說,其戰爭篇章皆具有雄偉而凝重的史詩感。作者以高韜的歷史眼光和宏偉氣魄,把戰爭事件置入整個社會與歷史環境中加以審視,從而客觀真實地再現了那段風雲激蕩的歷史風貌,揭示了戰爭事件所蘊含的社會意義。
  • 從《左傳》的破綻,淺談歷史的正確讀法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左傳》,在前天和昨天的內容中我們知道了:《左傳》是了解中國第一個信史時代「春秋」的必經之路,也是了解國學的敲門磚,但是我們學習和了解《左傳》也還得講究一些方法,要學會辯證的去看待問題。
  • 天作之合:《左傳》開篇史事的謊言和真相
    》大不相同:「當初,魯惠公的嫡夫人沒有生下兒子,賤妾聲子生下了庶長子公子息(即《左傳》公子息姑)。有意思的是,這個野史味濃重的《史記》版本雖然不出意料地被不少當代戲說歷史的文章直接視為真相,卻並沒有得到《左傳》嚴肅研究者的重視。比如說,唐代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和今人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的註解都沒有認真探討過《左傳》和《史記》版本孰是孰非的問題。
  • 春秋左傳—桓公二年:若論給篡位找黑鍋,我最服晉國了
    看到現在,我們知道左傳裡面的諸侯,大部分是親戚,為了擴張國土,為了實現自己所為的報復,拿起屠刀那一刻,親情化為烏有。從古至今,皇家何來親情,向來都是血跡斑斑。所以請看下文具體故事吧。
  • 龍樹老師詳解《左傳》全文 | 正式開課!
    大家期待已久的《左傳》課程今天終於開講了。請大家在千聊搜索「龍樹老師」,收聽線上付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