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播出的三期節目裡,每期都有來自東北的學員,而且所佔比重不小,諸如前兩期有吉林的金潤吉、瀋陽的萱萱、吉林通化的張欣奕等。而第三期共播出9位學員裡,除了被淘汰的「海鮮哥」紀海星來自河北承德,以及被阿妹收歸門下的李秋澤、張新分別來自天津、重慶之外,其他6位學員———崔蘭花、常穎、單衝鋒、田園、崔天琪、綦光高毅組合,均來自東北。
事實上,第一季「好聲音」很多人氣學員也來自東北,諸如冠軍梁博、權振東、金志文、關喆、吳莫愁、李代沫等,有細心網友統計,第一季前56名,有14位東北學員;前16強中,來自東北的有8位;而在全國前4名中,東北學員佔了3個。
陸偉回應:之前的選秀節目很少關注東北一帶,選秀選手一般來自廣州、武漢以及成都和重慶。《中國好聲音》第一季時,導演組便有意在東北一些音樂學院尋找音樂唱將,結果發現了不少好苗子。第二季時,節目組也專門到東北尋找學員,加之有了梁博、吳莫愁等「好聲音」的影響,今年報名參加的東北學員也多了很多。26日播出的第三期節目東北學員扎堆並不是節目組有意為之,出現這種情況也是碰巧。導演剪輯節目時只著重於挑選不同類型、不同歌路的學員,並沒留意這些學員來自哪裡。
《中國好聲音》為何沒有粵語歌?
有廣東觀眾反映,為何《中國好聲音》沒有學員唱粵語歌,是節目組不允許還是沒有學員挑選?另外,為何第二期葉瑋庭又可以唱閩南語歌?
陸偉回應:目前學員主要唱普語歌以及英語歌,暫不允許唱粵語歌,「版權方要求參賽學員唱最主要語種的歌曲,很多粵語歌基本都有普語版,所以學員都要唱普語版的。」至於葉瑋庭,陸偉說節目組也激烈爭論過,最後認為葉瑋庭用閩南話唱這首歌更能表達其中意味才通過。陸偉表示節目組也就以粵語歌參賽的問題和版權方討論,第三季「好聲音」有望出現粵語歌。
「那張漁網」只搶人、少點評?
不少觀眾表示,第一季劉歡、那英、哈林以及楊坤這一導師陣容都是先點評學員表現,然後再去搶人;第二季導師陣容變成「那張漁網」(那英、張惠妹、庾澄慶、汪峰)之後,導師們便只記得撒網搶人,而缺少音樂點評。「學員一唱完,導師就搶著說『來來來』、『要要要』,很少音樂點評,這樣完全不能體現導師的身份,他們究竟是粉絲還是導師?」「第一季的時候劉歡哈林基本上每句話都在討論選手的聲音如何如何,敏感的那姐和感性的坤哥也都能準確地聽出選手細膩的感情,都是先評論才會想要怎麼樣去爭取。第二季只是各種掐,很熱鬧、很歡樂,但是導師沒教導,學員和觀眾也不能從中學到一些音樂知識。」因此有觀眾建議,希望導師們少些作秀多些點評,因為「好聲音」最讓人期待的其實就是導師點評和導師對歌者的真正情感共鳴,以及發自肺腑的話,現在都跳過了,落入瘋狂的俗套了。
陸偉回應:一開始特別是第一期節目,導師們都很興奮,所以少了一些音樂點評,但是後面每期都在慢慢調整了,會慢慢多一些音樂方面的點評。同時他強調,第二季導師點評方式與第一季稍有不同,「劉歡本身是老師嘛,他點評時理論性很強。第二季導師點評融於各種玩笑中,不會像教科書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