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罕見發布紀錄片《耶穌》,傳遞了什麼信號?

2021-02-07 大衛工作室plus


 央視CCTV9頻道首次發布紀錄片《「人類,我們的故事」》,公開承認「耶穌,影響整個歷史的進程」! 

紀錄片長達42分鐘多,相當詳細、正面、客觀地評價了耶穌對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至高無上的美善影響。

來自:和風編輯部

2000年前的耶穌,貧苦木匠之子,生於馬槽,沒有上過大學,童年及少年經歷不詳,30歲傳教,33歲被釘十字架而死;死時只有一個徒弟守著他,其他徒弟都棄他而去,甚至祂的首席大弟子三次不認他……

而祂,卻在死後,影響了整個人類的命運!在網上重多「抵制聖誕」的聲音中,央視竟然發布紀錄片(CCTV9頻道:「人類,我們的故事」),公開承認「耶穌,影響整個歷史的進程」! 紀錄片長達42分鐘多,相當詳細、正面、客觀地評價了耶穌對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至高無上的美善影響。

專題片的開篇就講道:「有一個人的生死,將觸動無數人的心靈,改變一個帝國的命運,同時還會影響整個人類歷史的進程。」

溫馨提示:由於網絡上關於這段視頻大部分被下架,所以編者借用了鶴崗之家的版本,暫時無法聯繫到製作者,非常感謝您的貢獻。若您覺得此做法不妥,請隨時同我們聯繫。謝謝!

大家觀看時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 因為央視使用的是基督新教的翻譯,這裡給大家提示一下:保羅是指保祿宗徒;

2.一般在官方和全世界,基督教(Christian)是天主教(Catholic)、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和東正教的統稱,有時也包括猶太教;而在中國,基督教特指基督新教。所以因為說法的不同,常常產生各種誤會。羅馬初期教會,是指天主教。

3.這個紀錄片中部分關於保祿宗徒的觀點有些片面。

耶穌基督對世界文明的影響


當年明朝皇帝問徐光啟,為什麼華夏五千年這麼多先賢和宗教不信,偏偏要信奉外來的洋教?徐光啟答說,因為天主教提出的「愛仇人」、「照顧最小的弟兄」等思想,不可能來自人,一定是來自真神。 

 一、自由平等:


古羅馬鬥獸場,因教會而被廢棄

耶穌說:「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

基督信仰提出天賦人權、人人平等的號召:人的生命、自由和尊嚴高於一切,促使了以生命、自由和尊嚴為首要的文明律法;

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反對殺嬰、棄嬰、墮胎、自殺,人體獻祭等陋習,促進了人類文明進步; 

在教會的反對和影響下,一些國家逐步放棄了野蠻的角鬥表演(比如:古羅馬鬥獸);

在教會的強烈反對下,世界上逐步廢除了野蠻的奴隸制;

二、婚姻神聖:


婚禮中那段耳熟能詳的誓言,便來自教會

耶穌說:「從創造之初,天主造了他們一男一女。 為此,人要離開他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 二人成為一體,以致他們再不是兩個,而是一體了。 所以,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谷10:6-9)

教會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神聖婚姻的觀點,賦予婚姻和家庭神聖的光輝:

賦予婚姻的神聖性,反對一夫多妻制,促成一夫一妻制的形成;

第一個反對買賣婚姻,世界上首次提倡婚姻自由選擇;

三、男女平等


教會在中國創辦的女子學堂,

那個年代重男輕女,有幾個女孩子有讀書的機會呢?

耶穌說:「你們讓小孩子來吧!不要阻止他們到我跟前來,因為天國正是屬於這樣的人。」(當時婦女和兒童沒有社會地位)

教會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男女平等的概念:

廢除了用女人陪葬、用女人祭祀的野蠻陋習;

世界上第一個反對納妾,不允許除婚姻之外有情人。

 四、慈善機構

修女在給中國的孩子治病

耶穌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 的。」(瑪25:40)教會從成立開始便充滿了博愛與憐憫。

教會牢記耶穌的教誨,關注貧困弱小,將最卑微低賤的人看做耶穌的化身,無私的幫助他們。著名的德肋撒修女,便是千千萬萬服務弱小弟兄的傑出代表。

教會開設了第一所醫院、孤兒院、養老院和慈善機構,促使了社會福利制度和勞動保障制度的建立

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慈善機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公共錢庫(公元1世紀中葉);

重視對孤兒的關心愛護,提倡收養孤兒、關愛孤兒,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孤兒院(3、4世紀);

提出對殘疾人的幫助和關愛,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助殘機構(公元321年);

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國家福利制度建議,教會第一個成立援助團體(2、3世紀);


向整個人類呼籲對老人的關愛,在世界上創辦第一所養老院(5世紀);

第一個提出反對僱傭童工,並促使了童工法的制定;

第一個提出了勞動者的權益應該受到尊重,提出勞動者的權益必須獲得保障;

五、醫療機構:


「護士」職業創始人:南丁格爾

聖經上說:「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教會無私奉獻,積極為病患服務,尤其是那些重度傳染的麻風病、愛滋病等。非洲伊波拉病毒肆虐就有教會的神父、修士、修女們冒著生命危險救治;中國目前也有多所教會創建的愛滋病、麻風病療養院。

在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病人服務機構——醫院(4世紀末);

 發明並率先建立「姊妹護理會」,「護士」的稱呼是基督宗教的發明,這是世界上第一所護士醫療護理機構;

創立「紅十字會」,染成紅色的十字架,成為救贖敵對雙方互相殘殺中高舉的人道主義象徵。

點擊下圖了解

孩子這一生,一定要讀的8部世界名著!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書房

五、文化教育


中國教會小學合影

耶穌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5:45)

教會無論到哪裡,都會興辦學校,幫助當地發展。即使面對仇視、排斥,甚至殺戮,都無怨無悔。為所有人帶去知識與文明。

教會首次提出「稅收支持公立學校」的理念,興辦世界第一所公立學校(16世紀30年代);

在全世界首次提出「義務教育」,促成當權者對民眾賦有教育的義務;

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1782年);

開設了世界第一所聾啞人教育機構(1775年);

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學(1088年),美國182所大學有92%是教會或基督徒創辦的,著名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海得堡大學、巴塞爾大學等,都起源於基督宗教信仰。


信仰帶給人類的進步與發展


目前全球公認的發達國家共有18個,其中17個都是以基督文明為主導的國家(即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瑞典、丹麥、挪威、芬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奧地利、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

據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宗教》2003第2期的報導:「自1901至1996年,共評出諾貝爾獎各項得主639人(物理獎148人,化學獎123人,生理或醫學獎159人,文學獎91人,和平獎81人,經濟獎37人)。其中,信仰基督教的有596人,佔93.2%猶太教8人;佛教8人;伊斯蘭教的4人;印度教的2人;不信仰宗教或宗教信仰淡漠者共21人。」

中國和全世界一樣,共同使用天主教的紀元 (公元,以耶穌降生為起點)、星期制(七日一休假來自舊約)、格里曆(就是今日的陽曆曆法,1582年教宗格裡「即額 略十三世」制定的),世界各國的紅十字會組織(為十六世紀聖加米祿首創),音樂上用的五線譜(唱名用的刀來米法……原是聖若翰瞻禮聖歌每句第一音節)等,也都來自天主教。此外,聖誕禮物,聖誕卡,和平鴿,許多的聖歌聖樂,都在世界各地流行著,更不用說聖經和其他名著了。


歡慶聖誕

 

珍惜秦暉,就是珍惜我們自己,無論左右

相關焦點

  • 在抵制聖誕的聲浪中,央視發布紀錄片:耶穌,改變了世界的每個地方!
    來源/公眾號「無所不侃」原發布日期/2019-12-27在網上重多「抵制聖誕」的聲音中,央視竟然發布紀錄片(CCTV9頻道:「人類,我們的故事」),公開承認「耶穌,影響整個歷史的進程」! 紀錄片長達42分鐘多,相當詳細、正面、客觀地評價了耶穌對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至高無上的美善影響。
  • 專訪陳國慶:發布正當防衛典型案件傳遞什麼信號?
    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國慶接受央視和最高檢新媒體聯合專訪,一起來看【最高檢開聊】。主持人: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檢察機關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陳國慶: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批捕起訴和訴訟監督職能,共批捕涉黑涉惡的犯罪嫌疑人136000餘人,提起公訴29000多件,18萬餘人。
  • 肖戰《演員》傳遞信號多,央視再發文「表白」肖戰:永遠在你身旁
    前幾日晚肖戰參加《演員請就位》的輿論熱點還處於不斷上升的趨勢之中,雖然肖戰在節目上只是簡簡單單唱了一首歌曲,但是不管是肖戰本人通過節目傳遞出的信號還是參加此節目給肖戰帶來的好處都是非常明顯的。面對無數黑粉的抵制和攻擊,肖戰沒有絲毫怨言和回應,但是粉絲們卻都知道他內心裡承受了多少,在歌曲表演完之後,肖戰也表示自己會在演員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希望所有的追夢人都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這也正是肖戰想要透過節目傳遞出的積極信號,雖然目前遇到的困難,但是自己不會放棄會一直努力,不讓自己的粉絲失望和傷心,所以肖戰參加此次節目,可以看到他的狀態都非常不錯,粉絲們也不必太過於為他擔心。
  • 島內媒體密切關注央視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
    紀錄片播出之初,已在網絡平臺引起熱烈反響,「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紫光閣」「共青團中央」「安徽武警」「新浪軍事」「微博軍事」「臺灣那點事兒」「山西青年報」「看廈門」等微博大V相繼發布播出消息及精彩視頻片段,引發評論區熱議,外界解讀此片的播出是在傳達相關信號。
  • 胡錫進:這是為了傳遞信號
    據環球網報導,美國空軍近日罕見動用MQ-9「死神」無人機,而這裡為什麼說是「罕見」呢?要知道,MQ-9無人機部隊常駐中東,報導稱,美國空軍為了顯示該部隊的戰略重心從中東轉移,在東太平洋與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等部隊一起開展了一次特殊的演練,以展示該戰鬥機的作戰能力。
  • 這張特殊的龍虎榜傳遞出什麼信號?
    原標題:這張特殊的龍虎榜傳遞出什麼信號? 摘要 【這張特殊的龍虎榜傳遞出什麼信號?】
  • WiFi信號是什麼?動畫演示信息傳遞過程,1分鐘了解無線網絡
    WiFi信號是什麼?動畫演示信息傳遞過程,1分鐘了解無線網絡 2020-11-16 00:00 來源:勤奮的足球
  • 央視春晚發布幕後紀事紀錄片:小品一審的評判員竟是首都大學生!
    有什麼你所不知道的幕後消息?大家都是怎樣彩排的?……大年初六,央視春晚發布了春晚幕後的紀錄片……春晚 2020.1.30大年初六19:58發布消息:《你好2020—春晚幕後紀事》不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春晚,謹以此片獻給春節期間堅守在崗位一線的所有人,向仍在堅守崗位的人們致敬!
  • 央視罕見發飆:蓬佩奧你是人類公敵!
    1自從趙立堅先生作為一個外交部發言人的身份,罕見的在其私人推特上硬懟美國之後。中國的央視在前幾天也罕見的發了飆,並且,大有一副「我就是對人不對事」之意! 3什麼叫「突破人類底線」?這個意思誰都明白,就是他品格低劣、德行骯髒!看來,事情背後藏著的猛料肯定不少,而且,若非掌握有「美國耍奸」的實錘鐵證,央視斷不會如此氣憤!
  • 科學紀錄片《北鬥》登陸央視,硬知識「軟著陸」,大國重器詮釋中國...
    作為首部全景式介紹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科學紀錄片,近日在央視綜合頻道與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北鬥》引起廣泛關注,被觀眾譽為「國慶期間一堂生動的科學知識講座」。這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與神舟傳媒聯合攝製的作品,分別從導航應用、工程研製、歷史人文和全球合作等角度切入,以科普人文的敘述方式,向觀眾詮釋這一航天巨系統工程的特殊價值和時代意義。
  • 佛山巨製紀錄片《雲中的蓮花》將登陸央視,24日開播
    佛山巨製紀錄片《雲中的蓮花》將登陸央視,24日開播 2020-08-22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國慶檔獻禮紀錄片揭開安吉深山裡無時無刻不與天...
    2020-10-05 15:35 |安吉發布
  • 【紀錄片之窗】基督教歷史全六集+《從耶穌到基督》全四集+穿越聖地01~09
    【《紀錄片:《從耶穌到基督》第一集》】             【《紀錄片:《從耶穌到基督》第二集》】                 劇情簡介:從耶穌受難到第一次猶太戰爭期間,基督徒們主要通過口說吟唱的形式來傳遞有關耶穌的信息,還沒有系統介紹耶穌生平及思想的著作問世。
  • 科學家揭示Wnt信號遠距離傳遞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Wnt信號遠距離傳遞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3 16:07:09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Jean-Paul Vincent和牛津大學E.
  • 央視紀錄片十大排行榜 盤點央視經典的10部紀錄片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你知道央視紀錄片有哪些嗎?本文為你盤點央視經典的10部紀錄片,這些經典紀錄片有美麗中國、自然的力量、公司的力量、大國崛起、園林、大漠長河、敦煌、南海一號、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大國重器,快來看看吧。
  • 央視:TikTok命運峰迴路轉,釋放了什麼信號?
    (原標題:熱評丨TikTok命運峰迴路轉,釋放了什麼信號?)8月28日,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這讓TikTok的母公司堅定了拒絕美國企業收購請求的決心。此外,美國政府的「讓步」也與大選有關。
  • 央視主持王雪純罕見露面,回憶主持《正大綜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靜近日,央視批有的所謂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的新聞,讓網友們深感認同,有的網友甚至開始懷念以前《正大綜藝》那檔經典節目中主播王雪純邊遊邊吃的經典場景。近日,央視主持人王雪純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一段視頻,配文:"你第一次看《正大綜藝》是幾歲?
  • 央視大型紀錄片將來開封拍攝
    央視大型紀錄片將來開封拍攝 2020-11-18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紀錄片《本草中華》登陸東方衛視 震撼傳遞生活智慧
    紀錄片以神奇的中華本草為切入點,帶領觀眾走進神秘而充滿生命力的中藥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國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醫藥文化。此前,著名國藥大師金世元在看片後曾為《本草中華》點讚並題寫了片名,足見本片展示中醫藥文化的高度專業。
  • 紀錄片《沉銀追蹤》央視首播!
    #探尋未解之謎 解封沉銀歷史#  今晚(11月16日)22:00  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