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上帝啊!翻譯腔到底該不該死?

2020-11-19 愛範兒

為了保證更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先來看看《鐵達尼號》這段對話:

喔我的天哪,傑克,你快上來,別泡在海裡了。
噢,真該死,柔絲,這塊該死的木頭承受不了兩個人的重量,我上去一定會翻的。
天哪,親愛的,傑克,我愛你。
噢!我的柔絲,我也愛你。

是不是腦袋裡已經迴響起被翻譯腔支配的旋律了。

當年,人人嗑著瓜子守在 CCTV6 觀看時,也並未覺得這些譯製片不妥。只是現在再回頭,恐怕都會因為那刻意的翻譯腔出戲。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這些翻譯腔臺詞:

誇張的鼻音在迴響,字字發音圓潤飽滿;魔性的語調在盤旋,句句收尾顫音繞梁。

不過歷史悠久的翻譯腔恐怕也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在網際網路時代重回青春。

一場大型翻譯腔模仿秀

什麼是翻譯腔?

正經來說,翻譯腔就是翻譯外國文化作品時,翻譯者有意或無意地直譯某些詞彙,形成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一種獨特腔調。

這些腔調最早來自於 1948 年 1 月 8 日,上海大戲院公映由 20 多個華僑譯配的義大利影片《一舞難忘》,同年 9 月,「東北電影製片廠」成立翻版組,正式開創了我國電影譯製事業的先河。

▲ 1949 年 5 月,《普通一兵》的譯製標誌著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譯製片出現。

八九十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國外影視文化作品開始引進。為了讓外國電影看起來更像外國電影,外國書籍看起來更像外國書籍,既有洋味兒,又有洋範兒,翻譯腔就來了。

這些歐式翻譯腔大致遵循了以下五大要素:

  • 無論見到誰,稱呼都要聽起來和對方很熟,如老夥計,好傢夥;
  • 沒事就「我打賭」「我保證」,看起來信心十足,激情澎湃;
  • 喜歡踢屁股、罵土撥鼠、開隔壁鄰居玩笑;
  • 最後,請讓上帝和聖母瑪利亞的光環時刻照耀。

學會這幾招,你就能開始你的模仿秀了。

隨著歐式翻譯腔被挖墳,日式翻譯腔也緊隨其後被擺上了臺面。

它比起歐式翻譯腔低調柔和了許多,第一次看到,讓人聯想到富士山上那明亮而潔白的初雪:

米娜桑是懷著對天下美好的期盼來的吧,真是讓人無法拒絕呢。

宿命、羈絆等熱血詞彙高頻出現,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

為什麼!為什麼讓我看到這個!明明……明明我不想看到的啊……可惡!到此為止了麼。玄德君的用心良苦什麼的,我應該早點察覺才對啊混蛋!

儘管宿命是像櫻花般微弱而容易消逝,但也想讓這個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啊,懷著這種卑微而甜蜜的心情的我,玄德君一定會懂得吧!

請務必讓我獲得最後的優勝吧,拜託了!

聽起來也很有禮貌,吶、呢、啊等語氣助詞頻繁被使用,每句話都仿佛在掙扎和糾結中艱難吐露。

還有一種迷之羞恥感在空氣中發酵,甚至隱隱透露出一絲「綠茶」的味道:

比起日式翻譯腔,韓式翻譯腔聽起來就很大大咧咧了:

  • 女:呀!臭小子!
  • 男:你這女人是瘋了嗎?!真是……
  • 女:呀!要不要交往試試?
  • 男:阿西…… 你死定了!

德式翻譯腔則顯得格外嚴謹,一眼望去,高深莫測:

我以上的表達的一切內容及其形式違背了諸位的不成熟的意願,以至於使得諸位對我產生了本不應該產生的意見 —— 即我得罪了諸位。

眼看著國外的翻譯腔興風作浪,網民們自然也不會放過我們博大精深的漢語言。

「文言文腔」成了「中國腔」的代表,網友們挖出了它含蓄而婉轉的特性,前面鋪墊一大段話,都是為了結尾道出一個出乎意料的人生哲理,好讓聽聞之人醍醐灌頂:

結構之複雜,言辭之豐滿,令人想起小學在老師面前背不出課文的恐懼。

同時,更「細分」的領域也開始發展,網民們從國外放眼國內,模仿發嗲功力深厚的臺灣腔,也模仿句句灑脫的「香港 TVB 腔」:

阿 sir,做人吶,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隨著人們的文化水平變高,早期的譯製片時代由盛轉衰,原聲配字幕的形式逐漸普及。

翻譯腔也不再特指翻譯外語的腔調,不再是轉述一個舊時代的故事,而是變成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

這種娛樂方式就像一場模仿秀,人人都能輕鬆參與,快速製造交流對話中的快樂源泉。

當國家的分類也滿足不了網友噴發的創作欲時,「翻譯腔」就不再受地點限制,開始新一輪「變體」。

萬物皆可「翻譯腔」

一直以來,翻譯都是橋梁般的存在。

當「翻譯」成為當代網際網路世界溝通會晤之橋時,任何一種有著自我風格的語言,都可以轉變成一種獨特的「腔體」。

某一部劇、一部電影、一種現象火起來時,大家熱議的臺詞,很快就會被「翻譯」到日常對話中來。

豆瓣小組「翻譯腔」,成了「腔浪」們的最全集合處。

B 站的「後浪」視頻掀起輿論浪潮時,網民們都開始模仿演講者何冰那氣宇軒昂、心繫天下的「後浪腔」:

奔湧吧!腔浪們!

還有一種「翻譯腔」盛行在微博上,就是「飯圈控評腔」。

這裡的每一句語調都綻放出愛與崇拜的煙花,這裡每個人的聲音都熱鬧得仿佛大年初一的禮炮。

一些在人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華彩與陰影的影視劇,也會常年被拿出來津津樂道。

當閨蜜群裡的姐妹開始吵吵嚷嚷時,撕逼聖典「小時代腔」來了:

當同事開始假裝爾虞我詐時,狠話手冊「甄嬛腔」來了:

當語言不足以表達內心的萬千憤慨時,「祖安腔」都來了:

**********,***,******,*******。******,****!

這似乎成了人們走在網際網路前線必備的一種技能。

如果哪天你聽不懂這些「翻譯腔」裡的梗,就像提前步入了更年期。

所以與此同時,另一波「反前線」的「翻譯腔體」也開始出現,他們創造出了「過時網絡用語腔」。

打開「過時網絡用語腔」,遍地的 QQ 愛,是真是假沒人猜,問今年你幾歲,有過幾次 one night,嚇得我發呆,這是什麼 e 時代。

談到復古懷舊風,「中老年朋友圈腔」自然也少不了。

祝福、吉祥、感恩,是三大叔八大姨們朋友圈裡的關鍵詞:

隨著越來越多人口耳相傳,翻譯腔從基礎形態,到進化形態,再變成放養生態。

它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而是成為了一種網際網路文化符號。

當人們製造網絡狂歡時,傳統語言與網絡新生詞也在碰撞中混合交融,「翻譯」的過程,也是語言被洞察、傳播、改變的過程。

翻譯腔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回過頭來看,從具有濃厚時代印記的翻譯腔,到充滿現代娛樂色彩的「翻譯腔」,它們的出現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早期來看,出現在譯製片裡的語調,其實是為了保持影視畫面和聲音的同步,才會在語速、語調等地方進行調整,這背後其實需要翻譯人員付出很大努力。

他們要數口型、數節奏,再翻譯、對口型,這使得原本簡短的中文要為配合畫面來加減臺詞,配音演員也要用誇張的腔調來模仿演員的表演風格,以符合那時人們對遙遠異邦的想像。

當時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識字率低,重新配音能讓更多人看懂外國的優秀電影。

雖然現在譯製片的腔調已漸漸淡出市場,但當時的翻譯腔,是有助於電影事業發展壯大的。

而現在的影視作品尤其是書籍作品中,翻譯腔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的爭議。

這爭議被分為兩派,一是「異化」組,另一個是「歸化」組。

前者認為翻譯腔應該維持原語言的原汁原味,保留原語言的陌生感,這樣能讓讀者多了解、感知、傳播文本背後的另一個文明;後者認為翻譯腔應該讓原語言本土化,淡化原語言的陌生感,不能被外界侵襲改造本土文化。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Seamus·Heaney 也曾提出類似「異化」的觀點:

譯者應適當拋棄語言的一般表達方式,將目的語的表達世界變得陌生,更新讀者對語言新鮮感的接受能力,使原作中的差異能夠傳達出來,以促進不同民族間相互理解和交流。

拿日本的文學作品來說,我們日常語氣說的一句話「現實裡是不會有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的」,變成日本輕小說裡,可能就成了「怦然心動什麼的,那種東西現實裡才不會有呢!」

其中的翻譯腔,不僅看得出日本獨特的語言結構,委婉客氣的語言風格,還有日本人常在言語間留有餘地的個性。

更多人擔憂和抗拒的是,「異化」的翻譯讀起來詰屈聱牙,漢語結構和韻律美感消失殆盡。

這也是很多人支持翻譯「歸化」的原因。

畢竟將外文轉變成大家習以為常的本土化語言,確實會更熟悉、舒服、易理解。

不過要指出的是,有些很拗口和難懂的翻譯腔,其實是譯者因自身能力不足或圖快速省事,就直接簡單粗暴地將外文翻譯成對應的中文,不加任何潤色和修飾。

這最後呈現的根本就不是翻譯腔,而是翻錯腔。

畢竟轉換兩種語言,是要花很多時間的。高質量的翻譯其實就等於是再創作,譯者本身就得具備極高的寫作水準。

翻譯不僅首先要保證內容準確、語法結構順暢,還要還原歷史社會環境、語言背後的情感典故、揣摩作者所思所想、將文章得體優雅呈現,才能達到翻譯的「信達雅」。

所以翻譯腔本身不應該是一個貶義詞。正如「看理想」籤約作者李如一所說:

好的翻譯腔好,壞的翻譯腔壞。

關於保護漢語言一說,儘管有其道理,但事實上,我們已經處於一個語言不斷變化的時代

翻譯腔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從文言文到五四時期的白話文,從新聞聯播到網絡對話,各類變體的「翻譯腔」,無論是語法和文字上,都已經順勢日益改變,也豐富了漢語的詞彙和句式。

王小波認為,現代漢語是翻譯家們塑造的。

當人人都開始參與「語言的翻譯」時,不管以何種形式,語言體系都在更加快速更迭之中。

「翻譯腔」貫穿在語言進化的路上,也和語言一樣,不只是工具,而是承載著文化的發展和演變。

每個人看劇或讀書時,感受到的翻譯腔是「原文再現」還是「再創造」,心中都有自己度量的尺子。

▲馮唐和鄭振鐸分別翻譯泰戈爾的《飛鳥集》. 圖片來自:知乎帳號-願風裁塵

每個譯者也有自己內心的尺子。正如日語翻譯學者施小煒所說:

原作只有一個,卻只要有一百個譯者,便會有一百種譯文。只要是立足於對原著正確理解基礎之上的譯文,便自有其存在的理由。

那麼,就尊重每一種藝術呈現形式吧。

一起來留下人類早期馴服翻譯腔的珍貴影像吧。

相關焦點

  • 汙的不行:噢~這個該死的翻譯腔,太洗腦了,兔子一定要狠狠的踢作者的屁股.
    噢~這個該死的翻譯腔,太洗腦了,兔子一定要狠狠的踢作者的屁股。我!不!要!洗澡!兔子相信,沒有一個人可以抵擋得住睡懶覺的誘惑,如果每天都可以睡懶覺該多好啊,相信這是很多人的心聲。但是肯定會有阻止你睡懶覺的事情,那麼來跟兔子說說你睡懶覺最大的阻礙的是什麼?大家要積極的留言啊,看在麻辣兔頭的份上大家要多多留言,兔子愛你們。
  • 嘿,我說老夥計,你知道什麼是翻譯腔嗎? 趣談
    該死,居然沒有人說得清。哦我的太太,你怎麼蠢得跟驢一樣,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嘿,你們別光顧著笑啊!小心我用靴子狠狠踹你們!我發誓,我真的會這樣做的!朋友們,看到這些句子,你們是不是立刻就腦補起了央視6套那些老譯製片中的配音呢?其實「翻譯腔」這事兒兩年前就已經在網上走紅,並掀起過一陣模仿潮流。今天,小編擼遍了知乎上關於翻譯腔的討論,為大家詳細解讀這種曾經風靡一時、如今卻成了段子來源的神奇「腔調」。
  • 進口牛排只能蘸"賈翻譯"牌腐乳吃?-翻譯 譯製片 字幕 譯製 賈秀琰...
    很重要一點,或是被那時常播的老譯製片,那濃濃的翻譯腔、「革命腔」嚇著了。  近日,一條知乎上的「翻譯腔」微博,被轉近兩萬。從反饋來看,被「天啦,我的老夥計」,「噢,該死,真是見鬼」,「我的寶貝兒,看在上帝的份兒上」……這種生硬翻譯和配音嚇壞的小夥伴,不止我一個。  而大學追英美劇後,發現很多沒實際意義,只相當漢語發語詞或語氣助詞的俚語、俗語,本無翻譯必要。
  • 美版《甄嬛傳》現神翻譯
    美版《後宮甄嬛傳》國語腔神翻譯
  • 翻譯經驗:十種常見的翻譯腔
    什麼是翻譯腔(translationese)?——就是「受到原文影響而導致譯文不夠流暢」的文體。為什麼會有翻譯腔?——有可能是因為在輸出中文翻譯時,頭腦還停留在「英文思維」的模式。即使中英文能力再好的人,也經常察覺不出一些不流暢的地方。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十種常見的翻譯腔,不管對翻譯有沒有興趣,都值得參考。1.
  • 翻譯腔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翻譯腔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1-02 16:30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翻譯腔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比如這樣:哦,我的天!
  • 啊,我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魅力啊!
    啊,我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魅力啊!
  • 王婆不該死
    一句王婆不該死的臺詞淹沒在其中,不太顯眼。但是,我認為這一句王婆不該死,振聾發聵,這是一個人性良知的吶喊,這是解開整部電影的鑰匙。大家重新看一遍電影或者只看開頭,大家看看馬走日一句王婆不該死,是怎麼說出的。那是一間密室,密室中只有三個人五七,馬走日,項飛田。
  • 專訪| 我們不敢有翻譯腔,可網配好像專門學一種日本腔
    譯製片是不應該有這樣一種腔調的,但就是有了這樣一種錯誤的觀念,一位外國人說話一定要用洋腔洋調翻譯出來,沒有哪個外國人說話是帶我們這個洋腔洋調的,而且外國人不但來自不同國家,而且有不同階層和不同的性格,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不同的特點,不會是同一種腔調的。有人說朗誦要有朗誦腔,我就不同意。朗誦不同的作品,你是代表作者在那說話,怎麼會有腔呢?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 揭秘丨「鎮關西」該不該死?
    僅三拳就KO,不能說這個鄭屠就是這麼不經打,人家能稱作鎮關西的人還能沒有兩下子?這只能說明,魯智深的功夫那是十分了得,實屬上乘,是梁山好漢中的好漢,英雄中的英雄。而且鄭屠這種人該打,就憑他「強媒硬保」,娶了金翠蓮為妾,文書上寫著給人家三千貫錢,卻只要了人家身子不給人家錢,這樣的人還不該打?!可問題在於,這樣的人至於把他打死嗎?
  • 【鋼琴譜|該死的溫柔】王嘉爾唱《該死的溫柔》引馬天宇關注?最怕rapper唱情歌啊!
    ,而且王嘉爾也把《該死的溫柔》唱出了不一樣的感覺,譚維維都成為了他的「迷姐」,胡彥斌和林俊傑也對他稱讚有加。王嘉爾挑戰的這首歌來自於馬天宇的經典歌曲《該死的溫柔》,如果有跟小新一個年代的仙女,就知道這首歌當年也是紅遍大江南北啊,有著那個年代歌曲特有接地氣哈哈。所以小新推薦的原因來了!
  • TVB腔迎來「第二春」,沒有他們,港劇的好看會大打折扣!
    這幾年,配音行業越來越火,有人還根據配音的腔調劃分了不同的門類,比如譯製片腔是這樣的,「哦,我的老夥計,看在上帝的份兒上」,臺灣腔是這樣的,「啊不然咧,你以為是怎樣哦?」TVB腔呢,則是這樣的,:「吶,做人吶,最重要的就是開心。」有人說,TVB腔自帶360度立體環繞聲播放的特效,還有種天然的治癒效果,那為什麼它這麼有魔力呢?
  • 大連話和臺灣腔,是世界上最魔性的方言!
    真尿性啊!滾犢砸!你這損色找削啊!你是不是彪!你瞅啥啊!瞅你咋的!你再瞅削不死你!說你呢!你長得五脊六獸埋了咕汰往那一站吊兒郎當嘚嘚瑟瑟嗚嗚渣渣一張嘴,說話吐露反帳做事毛楞三光稀了馬哈的還不讓人瞅了咋滴!
  • 噢,該死,我的上帝,它可終於來了!
    大家究竟為何如此期待這部電影?我相信很多人心中已有答案。《獅子王》在豆瓣電影 Top250 中排名第55位*註:1994年被譽為「影史上無法超越的一年」,《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夜訪吸血鬼》等經典電影均誕生於該年。
  • 加爾魯什·地獄咆哮該不該死
    先簡單介紹下加爾魯什地獄咆哮,出生於德拉諾但未受到惡魔之血腐化的影響,其自身熱血好戰,不喜歡外交,曾接任薩爾成為大災變時期的部落大酋長。加爾魯什·地獄咆哮加爾魯什為什麼有那麼高的聲望,其實和他老爸格羅姆是分不開的,後來他的聲望遠遠超過了薩爾,這並不是僅僅因為加爾魯什在巫妖王之戰中的戰功。其在戰場上展現的熱血、勇氣和韌性也是分不開的。
  • 在香港學翻譯的真實日常什麼樣?
    本帥讀書少,不知道真實的翻譯/口譯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但也知道絕對不是劇裡那樣。本帥採訪了幾位在香港學翻譯的小夥伴,他們中有的正在香港院校的翻譯系就讀,有的已經畢業,自己從事翻譯/口譯工作多年。(大冪冪「真愛粉」和本劇迷妹請果斷出門左轉,留本帥一條活路~~)且不深究女主作為一個法語系想做高級翻譯的學生該不該選擇蘇黎世大學交換,也不探討為何作為法語高翻的法文口音如此之濃重,單從劇名開始就已經讓學翻譯的同學不淡定了!叫我們「翻譯官」?你確定?不知道為什麼本帥用谷哥搜索「翻譯官」後,彈出的結果除了原著和電視劇之外,還有這個.
  • 【資深技術貼】看看國服美服翻譯到底差多少~
    彎彎版本則是逆命,其實Twisted 差不多就是 歪曲,扭曲,非常態的意思,彎彎版本是採取直譯方式的,也無傷大雅,不過逆命感覺有點拗口啊- -  ...囧其實maker不一定是製造的意思,可以是發動或者肇事的意思,而widow其實就是來源於黑寡婦的靈感,和人們對這種極端行為的認識。對於翻譯上,文化上的不一,官方很難將這些東西傳達給我們,只能直譯字面意思,寡婦製造者了。你們想想啊,也挺符合的,看她不見,瞬間出現被她弄死了
  • 福原愛從東北話變成了臺灣腔,愛情再次激發了她的語言天賦!
    東北話臺灣腔,到底哪家口音強?有「磁娃娃」之稱的日本桌球運動員福原愛,2017年嫁給中華臺北桌球運動員江宏傑,這段中日跨國之戀一直被體壇津津樂道。誰知剛過1年多,近日接受採訪時,福原愛的一口東北腔竟然不見了!
  • 盤點《火影忍者》中本不該死的角色
    本不該死的理由:團藏呢?你躲你媽啊,三代對你那麼好,該出手時你不出手,整天躲!豬隊友!還有自來也?沒事瞎跑!你老師都被乾死了!要是有自來也在或者團藏,我覺得三代不會死的!都是坑啊!第三位 自來也本不該死的理由:明明可以逃跑好嗎?幹嘛還要再去,好吧,這就不說了,再沒有了解對手真正的實力和底細不應該去和對方拼搏,這是一個高手的智慧,你已經知道這沒那麼簡單,就不該再打下去!好奇心害死貓嗎?但是我真的不希望自來也死!第四位 第二代火影
  • Sweet Creature歌詞翻譯 Sweet Creature中英文
    Sweet Creature歌詞翻譯  Sweet Creature  歌手:Harry Styles - (哈裡·斯泰爾斯)  所屬專輯:Sweet Creature  作曲 : Tyler Johnson/Kid Harpoon/Jeff Bhasker/Alex Salibian  S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