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減肥、養生向來都是愛美女性的焦點話題,水果因低熱量、高營養備受青睞,這也致使宣稱能「集各蔬果之精華」的水果酵素近年來風靡我國各地。
中國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在近日舉辦的「新鮮九陽媒體溝通會」上對此表示,直接吃水果才能最大程度獲取自身營養。「喝」水果作為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樣也能提供豐富的營養素和礦物質。而「水果酵素」本質上就是一種自然發酵製品,因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建議消費者謹慎購買,切勿自製。
據研究發現,水果中含有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多酚類植物營養素,長期食用可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發生,對於人體健康有諸多益處。正因如此,世界各國都建議人們每天吃足夠的水果,比如我國居民膳食寶塔推薦每天吃200-400克水果,美國膳食指南則推薦成年男性每天吃水果2杯,而成年女性每天吃水果1.5杯(註:1杯約為237毫升)。
相比新鮮水果,鮮榨果汁中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損失較多,因此目前營養學研究仍建議吃完整水果以此獲取最多營養。
如今人們對食物口感、食用方式的需求不斷增多,商超也因此相繼擺上琳琅滿目的果汁飲料,而據我國規定,果汁飲料中的果汁成分含量不得低於10%,因涉及企業成本問題,市面上絕大多數果汁飲料的果汁含量都僅在10%左右,其餘大部分是由糖和水組成。
「除非是配料表上明確寫著『100%純果汁』,否則普通果汁類飲料對身體並無多大益處。與此相比,鮮榨果汁的方式更能在保全較多營養的基礎上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尤其是當你不便直接食用果蔬的時候,鮮榨果汁也就給你健康生活方式添加多一份選擇。」
自製酵素的流程大致為:果蔬切片→加糖→密封→陰涼處放置→過濾→冷藏。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酵素實為果蔬中的酶以及自帶的微生物。阮光鋒指出,由於自製水果酵素的發酵過程相對複雜,衛生條件要求較高,家庭自製很難達標,加上自製酵素過程中產生菌群和酶的種類複雜,極易滋生黴菌,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如喝到已受汙染的酵素只會對人體有害無益。
在淘寶網上搜索「酵素原液」,顯示總共有近1.13萬件商品,售價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通常宣稱具有瘦身、排毒、養胃、養顏、抗癌等功效。
對於酵素的各種「奇效」,不少專業人士已提出質疑,其中就包括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雲無心」。他在科學松鼠會官方網站上發表《「水果酵素」的理想與現實》稱,「酶,哪怕是真的缺了,通過口服來補充,也只能是一種美好的理想,對於美容、瘦身、排毒這類最具號召力的功能,更是鏡花水月。」
酵素就是酶。日本人把酶叫做酵素,中國人聽了覺得比較時髦,比較唬人。所以很多保健品喜歡用這個詞彙。
其實目前流行的所謂「酵素」類產品是糖和水果進行發酵之後的產品,大白話說就是「水果泡菜」加上「低度甜味水果酒」的混合物。其中有糖分,有多種有機酸,有酒精等成分,也有少量維生素。也有些產品是粉末狀,具體是怎麼做的,其中含有什麼成分,都是商業秘密,我們無法預料。但無論如何,它們和酶已經不是一回事了。
如果確實是自製的發酵產品,含有一些有機酸和發酵產生的維生素,對改善消化吸收可能有點好處,就像吃乳酸菌發酵的泡菜、喝酵母菌發酵的醪糟,多少有益於消化吸收。
但是說正常吃三餐飯的情況下,只靠喝點甜味的「酵素」產品就能減肥,就有點奢望了。有些產品還宣傳能治療糖尿病,更是不靠譜。
20來天時間,爬二樓都喘的不行,一到下午就發燒這是怎麼回事呢? 不知道您以前那20多天是怎麼吃的。水果加糖的低度酒精發酵液(傳說中的「水果酵素」)營養很不全面,蛋白質嚴重缺乏,微量元素非常不夠,長期只喝它,會讓人體質嚴重下降。決不能每天以這種發酵液為生,也不能三餐飯菜吃得很少,靠大杯喝這種酵素來「養生」。
汽車加汽油和機油還要注意型號呢,人體機器需要幾十種營養成分來維護,怎能隨便亂來。 即便三餐正常吃飯之外喝這種自製的「水果酵素」,也建議每天不超過半杯。因為自家發酵很難控制其中成分,擔心發酵液中含有除了酒精之外的雜醇(比如甲醇、丁醇等),它們比酒精毒性大得多,喝多了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