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惡的生鮮電商,請問你給三農留下了什麼?

2020-12-2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受2020年疫情影響,我國生鮮電商行業迎來了井噴式的增長,各巨頭紛紛入局。風口之上的生鮮電商,還存在著哪些問題?本文作者從資本、產品、供應鏈和三農四個視角出發,圍繞生鮮電商展開了討論,與大家分享。

最近社區團購,隨著滴滴、美團的入局,又被炒作了一把。不能說社區團購不好,至少帶動了社區就業,維護社會穩定,同時把大筆的熱錢留在流動的市場,而非股市,並帶動供應鏈上下遊就業,為疫情當下擴大內需。

圖1-社區團購玩家圖(來自知乎網友熊繹,原圖忘記是出自哪家公司了)

此圖還差滴滴和拼多多,至於錢大媽嚴格意義上不是團購哦,未來還有字節跳動和快手。

生鮮電商作為比社區團購更大範疇的業態,一直在為人民服務,不過對於三農的社會價值,還沒有發揮。現在還在大魚吃小魚的階段,而區域中還存在著那麼多的小電商、小團購、小食配企業。

一旦形成寡頭,我想他們誰也不會來管農業、管扶貧,具體可參考美團、滴滴、支付寶,他們的下遊服務個人,只不過是資本賺取利息的工具。

他們下遊用辛勤勞動拿小頭,他們用資本拿大頭,還讓店家把錢存在他們的資金池裡面。其實在帶動就業的同時,也形成壟斷。這也是最近國家反壟斷法方向對阿里河騰訊發力的原因。

回過頭來,再來看生鮮電商,除了為終端消費者帶來便捷購物(很少帶售後服務)。其實並沒有帶來三農大範圍的發展,或者說生鮮對三農的價值還在推進中(個人觀點)

目前我看到的生鮮電商給三農的促進就是部分品類的品牌化,促進農產品加工標準化,促進行業工種細分讓整個產業鏈更多地顯示在世人面前,並著實給部分區域的部分人群帶去利益(如特色產品集中採購)。

圖2-區域特色產品圖

其實我最希望看到的是生鮮電商作為觸發終端用戶的業態,能夠向消費者傳遞農產品高價格的必要性。農產品的農民端低價,並不是錢都落入農民的口袋,為中國農業證明一把、宣傳一把。這麼做對生鮮電商有利也有弊。

現在生鮮電商對外宣講、拿地、拉投資,幾乎都在談產業,談供應鏈,談農業服務、談商業模式(當然也包括我),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倒在了服務農業的路上。接下來就從這幾個視角給大家剖析下生鮮電商的萬惡之源。

一、資本視角的生鮮電商

從資本角度看,生鮮電商只不過是垂直電商的一個細分,那麼多的垂直電商,已經把資本的紅利吃透了,就差農業(農產品銷售電商、農資電商、農機電商、二手農機電商等更細分)。

之前號稱4千億,後來號稱6千億的生鮮電商,正好是燒錢、洗錢的最佳選擇,同時還能頂一個造福農業、造福三農的大高帽。建冷鏈、建產業鏈,這些都是可以徵收土地的,有了土地,就可以做工程(你懂的)。

圖3-生鮮市場規模圖(數據來自艾瑞諮詢,可免費下載報告)

然而生鮮電商在逐鹿的同時,終端消費者還是用一樣的價格買生鮮,還不能挑選,僅僅解決偷懶購物的問題(這也得感謝外賣行業前提的消費習慣培養)。這是因為大多數生鮮的非標品性質,既要生又鮮。對於大多數家中買菜主力老年人,以及三四線城市而言,生鮮電商的觸達還是欠缺的。還有資本是冷血的,不是來免費服務產業的。

二、產業視角的生鮮電商

相對於資本的冷血,以政府和協會,以及部分金融機構等國企為首的,對農業的產業孵化還是非常投入的。先不論他們是主動投入農業產業鏈建設,還是國家有預算被動進行產業孵化,但至少在做孵化支持了。

再來看生鮮電商對產業鏈的貢獻,一般通用的做法是針對某個產地,在當地一家公司,或者成立一家公司,拿著補貼,建設當地的產業,只需要給當地交一定量的稅即可。包括一些小鎮項目、IT項目都是一樣。實際上並未改變整個產業,僅僅不過改變了整個產業鏈的交付方式——少幾個交易環節,可以提供更多資金用於產業升級優化。

有志向的生鮮電商是改變產地的一產和二產,實際上只改變銷地的三產標準。想建立了一部分,但不會全部推廣,僅僅建立了生鮮電商自己內部管理所需的標準。

其他的,像種植標準、養殖標準,加工標準無他何幹,他才懶得管,只會嘴上說這些標準建立了可以為自己降低成本,而又由於過程漫長,只是對外宣傳有這些標準,實際上沒有標準,實際上標準執行一點都不到位。

圖4-農業產業圖

三、供應鏈視角的生鮮電商

農產品供應鏈,無論線下還是線上,團購還是直銷、到店、到家,各種模式,都離不開從農田,到產地批發商,到加工打包裝箱裝車,到全國/全球物流,到銷地批發商,到拆箱打包最小包裝,到消費者手裡。

這條供應鏈,環節怎麼精簡,還是逃不出這幾個核心的供應鏈環節,這都是需要傳統農業經驗和能力的,玩團購也需要面臨這些。

圖5-農產品供應鏈圖

且生鮮電商號稱減少環節,降低供應鏈成本的,都忘了減少一個環節後,自己就得把這個成本吃下去。還有很多小的社區團購,根本沒有源頭供貨,都是從當地批發市場拿貨!當然有些生鮮電商也是全部批發市場走量。大型的生鮮電商則是周邊農產品季節性供應+原產地直供+銷地批發市場調撥,損耗都是大頭。

圖6-生鮮電商攻克中的損耗全局圖

所以生鮮電商哪些崗位最吃香,和農產品供應鏈相關的採購、品控、買手、倉管、質檢員等,當然IT也必須吃香,部分生鮮電商還有銷售崗。整個供應鏈管理這門學科中的戰略尋源、供應商考核、在途物資管理、供應商寄售、EDI等,很多生鮮電商都還沒開展這些業務!!

四、三農視角的生鮮電商

(1)農民看生鮮電商是:又多一個買家,但是我還是沒有定價權。它還在做生產標準,到時候標準一出來,我不符合標準的農產品怎麼辦,就那麼點量只能零售。部分不符合標準的農產品會不會成為半成品食材,流入食堂、外賣店,我小孩還在外面打工呢!還有你的扶貧,只賣量,不賣價;你不是說有訂單農業指導我們生產;還有供應鏈金融補貼,具體在哪啊?

圖7-強加給農民的損耗及管理

(2)農村看生鮮電商:我的農產品自產自吃,生鮮電商也沒改變啥,我依舊在農村。即便它給我提供了直播、從事生鮮電商的工作,不過力度沒有休閒農文旅力度大,不知道生鮮電商能撐多久。美麗鄉村你也用不上。

(3)農業看生鮮電商:哼!幾千年的農業,一直沒啥人關注,也沒網際網路化,率先做農業網際網路的一畝田還差點倒閉,農業的網際網路習慣還是沒培養起來。但是有資本爸爸加持的生鮮電商卻備受關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地有地。我農業是要一二三產全面發展,好你個生鮮電商成立不同法人公司來做二產和三產,有些大的還做一產。

但是對於種植體系、養殖體系的幫助,對於種子種苗種仔的幫助,對於數字農業的幫助幾乎是0啊。且你成了寡頭之後,很多產業鏈都需要圍著你轉,雖然你倒逼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冷鏈運輸,但你沒正式投入一產,也沒有徹底解決中國分散、消費習慣偏差、區域供應等問題。

所以生鮮電商於三農,還有待更多商業模式發展,全面切入三農。

結尾

那些想看生鮮電商擠壓批發、農貿和夫妻店的,幾乎不可能,雙方結果最多五五開。現在火熱的生鮮團購只不過是另一種面向零售的玩法,他們都要面臨生鮮零售店都需要面臨的損耗、品控、採購、配送,以及商品管理和價格管理,但是這些都和傳統的生鮮店面臨的是一樣的,很多團購後續也會因為這些而倒閉,正如生鮮電商的倒閉浪潮一樣。

團購只是在在銷售側,換一個裂變的下單方式,生鮮電商則是個在線下單方式,但是下單後的訂單交付,生鮮團購廠商和生鮮電商還是頭疼的。

圖8-生鮮電商的業務(含社區團購)

關於農貿市場,農貿市場是民生工程(有專項資金),站在一二線城市看這個問題,可能覺得團購很先進,但是你回到農村,團購生鮮,老百姓還是願景自行前往,甚至有些地方還有到家門口叫賣的。

拼多多用團購打下農村,也不是生鮮團購的力量。現在國家支持下的智慧農貿也遍地開花,也支持線上下單!

圖9-智慧農貿圖(來自微信朋友圈的中科深信)

最後,農業是一個傳統行業,受到我們國家體質、社會發展重心、國家戰略、地理區間劃分、種養殖地域之分、消費習慣與飲食習慣之分的影響。是不可能用老套的「網際網路+」思想全面吞下的,說能蛇吞象的人,一般還沒深入了解農業。

#專欄作家#

一名熟悉農業的IT架構師,現從事企業架構工作,創建農業微信公眾號、農業社群。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三農電商2020年的這十大事件你了解多少?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為幫助拓寬農產品銷路,京東、拼多多、阿里等各大電商平臺出臺了相關措施,降低疫情帶來的農產品銷售影響。農村市場將成為電商戰略發展的新重地。我們長期跟蹤農村電商行業,以下為我們通過第三方視角對2020年農村電商行業十大事件進行盤點。
  • KK直播,著力構建農村電商直播生態圈,賦能三農發展
    從農村刷牆廣告到鄉村直播,從農村集市到電商服務站點、O2O體驗中心建設。2012年,農村電商進入了一個彎道超車的快速道,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直播之風下行,各地方農特產、非遺傳承等產品通過主播推廣走向全國,走進尋常百姓家。
  • 生鮮電商洗牌,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你們不知道的秘密
    淘寶的出現,開始讓我國正式進入到網際網路的時代,繼淘寶之後,團購、外賣等等產業紛紛崛起,如今,生鮮電商再次成為大家眼中的香饃饃,許多不知情的人,都很想加盟到生鮮電商當中,認為這是一塊「藍海」,很有希望在這裡大展拳腳,可是,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是你們不知道的秘密。
  • 2019年,生鮮電商如何快速招代理?
    撰文/舒雍(舒雍會 創始人 ,寶媽互助團 團長)①【2019年,生鮮電商如何快速招代理?】作為舒雍會創始人,寶媽互助團團長,舒雍覺得,招代理最快的方法就是借勢,加入一個生鮮行業收費社群,比如加入我們舒雍會,我一給你宣傳吆喝一聲,就有上百個意向代理加你。這就是我們這些大咖的魅力和價值。🔥延伸閱讀:2016年,生鮮水果電商如何招代理?
  • 疫情下,生鮮電商迎來訂單激增
    1月31日凌晨1點15分,小林打開盒馬APP,準備使用生鮮電商,預約到家買菜服務。他手慢了5分鐘。1點20分,當天盒馬的預約配送全部約滿,系統提示歡迎到店選購。早上10點15分左右,家住石佛營附近的他,同一時間打開各家生鮮APP,準備搶點蔬菜。大店型商超在商品豐富度方面表現較好。
  • 蒂姆·斯坦納引領生鮮電商消費潮流
    奧卡多(Ocado)是英國最大的線上生鮮雜貨零售商,公司總部位於倫敦。截至2019年末,奧卡多年銷售額達17億英鎊。蒂姆·斯坦納(Tim Steiner)是該公司執行長。斯坦納曾就讀於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後做了8年債券交易員,在2000年與兩名同伴一起創立奧卡多。
  • 生鮮電商混戰 冷鏈物流急補短板
    各路資本加速入局 冷鏈監管確保不掉鏈生鮮電商混戰 冷鏈物流急補短板生鮮電商正成為網際網路中的「擁擠」賽道。各路資本加速展開新布局滴滴推出社區團購小程序「橙心優選」;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計劃在年底前進入20個省份;拼多多在南昌和武漢試點多多買菜,並迅速擴張至大多數省份;手機淘寶和支付寶上線「淘寶買菜」業務;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京上線;京東對生鮮電商平臺美菜網旗下子品牌美家買菜開啟收購……近段時間,各路資本加速入局生鮮電商領域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首個「水上盒馬村」落戶重慶...
    五是完善「三農」信息服務體系。六是完善設施資源整合共享機制。七是探索數字鄉村可持續發展機制。據介紹,該項目將以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為支撐,建成集生鮮原材料加工、包裝、配送功能為一體的冷鏈中心、智能中央廚房、從化及華南網際網路+農業綜合電商基地、電商採銷運結算中心、智能倉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創新經營實體本來生活網上線首個生鮮直播節 派發億元優惠券近日,生鮮電商平臺本來生活網8周年店慶活動——「717品質生鮮節」
  • 第五屆中國智慧三農大會 暨2020中國農產品電商品牌峰會 在南京...
    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村電商供應鏈博覽會組委會主辦,中國電子商會智慧三農專委會聯合主辦,億邦動力承辦。中國電子商會秘書長、中國電子商會智慧三農專委會會長彭李輝出席並致辭,他表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在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的數位化轉型正在成為各國經濟復甦的新引擎,農業的發展,更需要數位技術的賦能。
  • 電商新零售2.0:從生鮮電商到社區團購,運營效能成取勝關鍵
    那麼,社區團購到底是什麼,是否能夠成為最先跑通的生鮮電商模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生鮮電商的前世今生。一、生鮮電商的前世今生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主要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市場探索期,以地域性垂直類生鮮電商平臺為主,但受物流效率、運營成本的限制難以規模化發展;第二階段市場啟動期,各大綜合電商平臺紛紛上線生鮮頻道,生鮮電商開始受到市場關注;第三階段高速發展期,前置倉到家模式打破地域限制並顯著提高運營效率,逐步成為行業內主流模式
  • 群雄逐鹿的生鮮電商中,叮咚買菜如何佔領市場?
    整個行業的狀況如何,本文以叮咚買菜為第一視角,帶你走進新時代的生鮮電商。提高了上遊生產端的同時,促進了生鮮電商的發展1.2 經濟(Economy)層面生鮮新零售行業持續需求火熱,生鮮行業規模過萬億,市場規模大,資本利好生鮮新零售領域,行業發展長期向好。下遊行業交易規模增長,為聲線新零售行業提供新的發展動力,並且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鮮類產品的需求也變大。
  • 在接近飽和的生鮮電商平臺中,樸樸超市是如何衝出重圍的?
    這背後根本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外送平臺的的商業模式 要想知道樸樸超市是如何在飽和的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的,那麼就必須先了解外送平臺的商業模式。 我們得明白,外送市場早就在2016年形成了以美團、餓了麼、盒馬生鮮、每日優鮮等為主流的局面,而這幾家巨頭企業早就已經將外送的三大運營的模式吃透了。
  • 上海16家生鮮電商評測結果新鮮出爐!你常用的那家排第幾?
    上海16家生鮮電商評測結果新鮮出爐!你常用的那家排第幾?很多消費者的生活好幫手可如果通過生鮮電商買到農產品是這樣的呢?上海市消保委對百聯到家(i百聯)、本來生活、叮咚買菜、餓了麼、盒馬、京東到家、京東生鮮、兩鮮、美菜、每日優鮮、美團買菜、清美鮮到、食行生鮮、蘇寧生鮮、淘鮮達、永輝生活等16家在上海提供服務的生鮮電商進行了消費評價。
  • 氫創沙龍會第2期:生鮮電商下半場 攜手加速融合
    12月18日,氫創投資主辦的「溫州商協會七新論壇」第2期社區團購生鮮電商專場於世界溫州人家園舉行,連萬家、盒西盒、媽媽團、愛尚拼單、菜蔬生、婆婆媽媽、供應驚喜、鄰系、老朱伯、道到網絡、博海農業、育農科技、萬客豐、家匯貿易等二十幾家生鮮電商、生鮮超市創始人出席會議,共同探討社區團購的變局與出路
  • 新加坡生鮮零售電商Honestbee的商業模式,你看得懂麼?
    可以看出,在早期,Honestbee其實就是生鮮電商配送服務商。 中國的經驗表明,生鮮電商出奇地難做。國內生鮮電商從2012年就開始發展,最初只是簡單地複製普通品類的電商模式。但是,生鮮電商存在很多問題,有著極高的成本和損耗。 同時,Honestbee雖然早期模式很輕(自己不管理供應鏈),但是涉及到購物員、配送員的管理以及和商超的合作,做起來並不輕鬆。
  • 【行業報告】生鮮電商行業深度報告:生鮮到家,流量、數據、供應鏈...
    頗像電商行業 10 年前的成長環境,即未來有廣大的空間待整合。另一方面,隨著消費的升級,資本的投入,尤其是這幾年外賣的發展帶 動了「30 分鐘」配送網絡的形成,曾經制約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被突破。
  • 全民「宅」家舌尖剛需井噴,生鮮電商力解餐桌「圍城」
    2月6日一早,廣州的李阿姨打開家門,她沒有去超市買菜,而是在小區門口接收了生鮮電商派送員的滿滿一箱食材。「花了90多塊,大概能吃兩三天。」李阿姨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短時間激增的訂單,暴露了部分生鮮電商在運營中的短板,同時也隱藏著生鮮電商高效拉新、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機遇。
  • 國內首家生鮮電商已申請破產重組 破產原因介紹
    國內首家生鮮電商為2007年成立的易果生鮮。而現在據企查查APP顯示,易果生鮮(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雲象供應鏈(上海雲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和安鮮達(上海安鮮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已於 7 月 30 日進入自願破產重組。
  • 生鮮電商上演「生死時速」:巨頭掠奪,供應商喊冤,菜販退場
    1、改寫命運軌跡與今年生鮮電商的火熱景象不同,2019年曾是生鮮電商的「災年」。行業洗牌的最高境界無疑是推倒了「多米諾骨牌」。2019年底,曾經備受矚目的生鮮電商呆蘿蔔宣布破產,鮮生友請高層被抓、易果生鮮、妙生活平臺資金鍊斷裂......多家中小型生鮮電商平臺相繼「暴雷」。
  • 為什麼,有人反對社區生鮮電商?多一個更為便宜的購物選擇不好嗎
    想著反正這東西也就是冰凍的,就購買幾次嘗鮮,結果發現生鮮電商平臺,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差,就開始轉變自己購物的方式,能在平臺購買的就不去菜市場。沒想到最近生鮮電商社區平臺開始火了,網上討論這種新事物的人很多,不過奇怪的是,有不少網友並沒有因為生鮮平臺價格便宜,而感到高興。他們反而擔心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並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