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份,小區便利店老闆拉我進他建的一個群,說以後他每天會在群裡發各種生鮮的購買連結,要是看中哪樣,可以去下單。說實話我剛開始是比較排斥的,因為我覺得生鮮這種東西,還是自己看得起摸得著,才靠譜。因此,在進群前一段時間,雖然看著每天老闆一直在群裡推廣各種生鮮及其他貨物,但我一直沒有下單。
後來發現有我最愛吃的馬鮫魚與花螺,價格也是很便宜,作為一個海邊人長年在內陸生活,自然也就無法抵抗這誘惑。想著反正這東西也就是冰凍的,就購買幾次嘗鮮,結果發現生鮮電商平臺,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差,就開始轉變自己購物的方式,能在平臺購買的就不去菜市場。
沒想到最近生鮮電商社區平臺開始火了,網上討論這種新事物的人很多,不過奇怪的是,有不少網友並沒有因為生鮮平臺價格便宜,而感到高興。他們反而擔心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並不是件好事。
那麼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為何有人不樂意看到呢
先來說說生鮮電商的價格與菜市場上的區別。
以我所在的城市為例,我這邊物價消費是非常高的,市場上一斤雞蛋約在7元左右,購買一板雞蛋30個,價格在27元之間。這樣算下來,一個雞蛋都需要9毛的價格。
再來看看生鮮電商平臺雞蛋的價格,他們賣的雞蛋是20個不到10元,賣8.99元的價格,平均下來一個雞蛋的價格在4.5毛左右,這個價格比菜市場上賣的差不多要便宜一半以上。
同樣是雞蛋,不同的地方賣的價格相差如此之大,為什麼生鮮電商,會比菜市場的便宜那麼多呢?有人說到這是他們的套路,剛開始用補貼的方法,低價去吸引消費者,讓菜市場的商販經營不下去了,再趁機漲價。
對於這個說法我個人並不認可,生鮮平臺或許真的有那麼些超過成本價的生鮮,像是我上面所講的雞蛋,在某個時間段4個雞蛋才賣0.99元,平均一個2.5毛錢。不過我們要注意這個是屬於限時搶購的商品,購買的量也是有限制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搶到的。
再者,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生鮮電商只是一個平臺,他們上面賣的生鮮,都是由不同的供應商提供的。這些供應商,只要去搜索一下,就會發現基本上是那些大的農貿公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級供應商,或者是那種有能力自產自銷的農業公司。
通過查詢,我發現雞蛋現在全國均價是在3.59元一斤左右,那麼為什麼我這邊雞蛋價格高於均價呢?一個是因為我們這邊供需關係造成的,另一個是當地的經濟相對要好,農產品價格也比其他地方要貴。
最後就是,我這邊賣的雞蛋,是通過層層中間商,才運到當地農貿市場上的商販手中銷售的。然而,生鮮生商平臺他們的貨源,是掌握在一級供應商手中,減少了流通到各地的分層中間商,價格自然就會更為的便宜些。
所以我認為,那些說生鮮電商平臺,是先補貼後期再漲價,這種說法有失公許。
相對於傳統的農貿市場賣的生鮮,通過不同的渠道、中間商再賣給消費費,生鮮電商平臺,只不過是讓一級批發商或生產者,通過平臺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罷了。減少了貨品流通期間,那些需要經過層層中間商加價,才能把物品賣給消費者。
再來說說網友擔心的另外一個問題,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會導致傳統的菜販子消失嗎
我認為這個可能性基本上是沒有的,大家不要忘記了,在生鮮電商平臺購買的人,多數還是以年輕人為主,他們因為上班的關係,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逛菜市場。去菜市場買菜的人,還是以老年人為主,他們在平臺與菜市場上,更多老人是中意去菜市場購買生鮮,而不是坐在家中點開手機,在那些平臺購買。
也有一些人,他們購買生鮮喜歡貨比三家,喜歡通過眼看手摸,挑選自己想要購買的生鮮。他們並不信任平臺上賣得生鮮,覺得便宜無非就是凍品,或者不新鮮,這類人自然也就不會在平臺上選購,他們也還是繼續在傳統的農貿市場,購買自己的生鮮。
當然也不能否認,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肯定是會對這些傳統的行業造成衝突,不過也只是錢沒有以前好賺罷了,遠沒到會讓傳統的農貿市場消失的地步。
結論:社區生商電商的出現,他們平臺的貨源都是某一級批發商上架,直供給消費者,少了層層中間商,價格就會便宜很多。對於消費者來說,有了一種更多的選擇,並不是件壞事,至於那些擔心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會導致菜市場消失。
我認為這個擔心並沒有道理,只能說傳統菜市場從業相關人員,他們面臨的競爭進一步加大,錢沒有以前那麼好賺而已,因為消費者被分流一部分走了。
對於生鮮電商平臺,你有啥看法,你認為會讓傳統的菜市場消失嗎?歡迎留言探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