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反對社區生鮮電商?多一個更為便宜的購物選擇不好嗎

2020-12-24 農人牛牛

在今年3月份,小區便利店老闆拉我進他建的一個群,說以後他每天會在群裡發各種生鮮的購買連結,要是看中哪樣,可以去下單。說實話我剛開始是比較排斥的,因為我覺得生鮮這種東西,還是自己看得起摸得著,才靠譜。因此,在進群前一段時間,雖然看著每天老闆一直在群裡推廣各種生鮮及其他貨物,但我一直沒有下單。

後來發現有我最愛吃的馬鮫魚與花螺,價格也是很便宜,作為一個海邊人長年在內陸生活,自然也就無法抵抗這誘惑。想著反正這東西也就是冰凍的,就購買幾次嘗鮮,結果發現生鮮電商平臺,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差,就開始轉變自己購物的方式,能在平臺購買的就不去菜市場。

沒想到最近生鮮電商社區平臺開始火了,網上討論這種新事物的人很多,不過奇怪的是,有不少網友並沒有因為生鮮平臺價格便宜,而感到高興。他們反而擔心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並不是件好事。

那麼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為何有人不樂意看到呢

先來說說生鮮電商的價格與菜市場上的區別。

以我所在的城市為例,我這邊物價消費是非常高的,市場上一斤雞蛋約在7元左右,購買一板雞蛋30個,價格在27元之間。這樣算下來,一個雞蛋都需要9毛的價格

再來看看生鮮電商平臺雞蛋的價格,他們賣的雞蛋是20個不到10元,賣8.99元的價格,平均下來一個雞蛋的價格在4.5毛左右,這個價格比菜市場上賣的差不多要便宜一半以上。

同樣是雞蛋,不同的地方賣的價格相差如此之大,為什麼生鮮電商,會比菜市場的便宜那麼多呢?有人說到這是他們的套路,剛開始用補貼的方法,低價去吸引消費者,讓菜市場的商販經營不下去了,再趁機漲價。

對於這個說法我個人並不認可,生鮮平臺或許真的有那麼些超過成本價的生鮮,像是我上面所講的雞蛋,在某個時間段4個雞蛋才賣0.99元,平均一個2.5毛錢不過我們要注意這個是屬於限時搶購的商品,購買的量也是有限制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搶到的。

再者,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生鮮電商只是一個平臺,他們上面賣的生鮮,都是由不同的供應商提供的。這些供應商,只要去搜索一下,就會發現基本上是那些大的農貿公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級供應商,或者是那種有能力自產自銷的農業公司。

通過查詢,我發現雞蛋現在全國均價是在3.59元一斤左右,那麼為什麼我這邊雞蛋價格高於均價呢?一個是因為我們這邊供需關係造成的,另一個是當地的經濟相對要好,農產品價格也比其他地方要貴。

最後就是,我這邊賣的雞蛋,是通過層層中間商,才運到當地農貿市場上的商販手中銷售的。然而,生鮮生商平臺他們的貨源,是掌握在一級供應商手中,減少了流通到各地的分層中間商,價格自然就會更為的便宜些。

所以我認為,那些說生鮮電商平臺,是先補貼後期再漲價,這種說法有失公許。

相對於傳統的農貿市場賣的生鮮,通過不同的渠道、中間商再賣給消費費,生鮮電商平臺,只不過是讓一級批發商或生產者,通過平臺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罷了。減少了貨品流通期間,那些需要經過層層中間商加價,才能把物品賣給消費者。

再來說說網友擔心的另外一個問題,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會導致傳統的菜販子消失嗎

我認為這個可能性基本上是沒有的,大家不要忘記了,在生鮮電商平臺購買的人,多數還是以年輕人為主,他們因為上班的關係,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逛菜市場。去菜市場買菜的人,還是以老年人為主,他們在平臺與菜市場上,更多老人是中意去菜市場購買生鮮,而不是坐在家中點開手機,在那些平臺購買。

也有一些人,他們購買生鮮喜歡貨比三家,喜歡通過眼看手摸,挑選自己想要購買的生鮮。他們並不信任平臺上賣得生鮮,覺得便宜無非就是凍品,或者不新鮮,這類人自然也就不會在平臺上選購,他們也還是繼續在傳統的農貿市場,購買自己的生鮮。

當然也不能否認,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肯定是會對這些傳統的行業造成衝突,不過也只是錢沒有以前好賺罷了,遠沒到會讓傳統的農貿市場消失的地步。

結論:社區生商電商的出現,他們平臺的貨源都是某一級批發商上架,直供給消費者,少了層層中間商,價格就會便宜很多。對於消費者來說,有了一種更多的選擇,並不是件壞事,至於那些擔心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會導致菜市場消失。

我認為這個擔心並沒有道理,只能說傳統菜市場從業相關人員,他們面臨的競爭進一步加大,錢沒有以前那麼好賺而已,因為消費者被分流一部分走了。

對於生鮮電商平臺,你有啥看法,你認為會讓傳統的菜市場消失嗎?歡迎留言探討,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生鮮電商牛肉賣25元一斤,比市場便宜很多,為何有人卻說不是好事
    並且在菜市場門口擺攤的那些農村老人,也不像去年那麼多,市場裡面退租的檔口,也多了幾家。造成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因社區門口一家便利店,他們在今年年前,弄了一個次日達的生鮮購物,剛開始只有一家叫興盛優選平臺,後來陸續增加了十薈團、美團優選、同程生活等平臺。這些平臺的背後,都是資本大鱷。
  • 電商新零售2.0:從生鮮電商到社區團購,運營效能成取勝關鍵
    產品種類限制目前傳統生鮮電商在產品種類上有所局限,大部分產品都是冷凍食品,過長的運輸時間限制了新鮮肉類、蔬菜的可能性,而隨著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不斷增高,對生鮮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冷凍食品,轉而購買更新鮮的肉類和蔬菜。可以預見的是,消費者對於生鮮的要求將不再滿足於「生」,而更在意「鮮」,生鮮電商也需要就此做出調整。
  • 價格戰開打:社區生鮮團購誰最便宜?
    與此同時,活躍在無數人朋友圈的微商群體也紛紛獨立成「團」,利用人脈基礎、通過抱團採購模式做起了社區團購的業務。尤其是,他們並不隱身於網絡之上,而是開始駐紮在社區大門,發贈品、搶用戶了。 選擇社區團購平臺還是微商,成了不少消費者正在思考的問題。 多股團購力量駐紮社區 清晨六點,天蒙蒙亮。
  • 2019年,生鮮電商如何快速招代理?
    比如我賣水果,我有很多個微信號,也只有一個號有人埋單,幾乎都是純買家埋單,而做微商的,還有生鮮同行、農產品同行沒有人買單的。所以,要想做生意的對你的實物產品埋單,哪怕是成本價賣給他,也比登天還難。當然,賣虛擬服務給他,比如賣舒雍會會員,還是可以的。14🔥作為一個「大咖」,為什麼我還堅持親自上陣賣水果?這主要是因為愛,我喜歡分享好吃的水果。
  • 社區新零售,線下體驗店與電商快送店共生
    無論傳統的百貨公司、大賣場、購物中心,還是電商或社交電商,流量是零售業的根本,當無流量可用或流量獲取成本高出盈利的時候,零售相關的商業模式也就失效了。其中,生鮮是社區生活的一款剛需產品,過去的幾年有很多生鮮電商做得不溫不火,大家依然喜歡到線下超市或菜市場去買,所以線下依然是生鮮流量的大入口。
  • 京東進軍社區團購:2億美元求購生鮮電商平臺美家買菜
    目前,京東已經集中整合了其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和京東區區購,在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下專門設置了社區團購業務部,負責人為邵宏傑,直接向該事業群負責人馮軼匯報。生鮮供應鏈企業的轉型在2014年之前,從訂單密度上看,生鮮消費市場toB較多,toC的生鮮電商還難以成熟,因此,誕生了宋小菜、美菜網、唯捷城配、九曳供應鏈等生鮮供應鏈企業、B2B生鮮電商。
  • 從社區團購看電商與實體經濟的關係
    而電子商務帶動了人們在網上的消費,也為人們提供了性價比高、購物便捷的平臺。網絡經濟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人們的時間。網絡交易在當今社會變得越來越流行和普及,因為網絡商品網絡商品不僅價廉物美,而且為消費者提供更大的選擇範圍和更多的選擇餘地。
  • 疫情下,生鮮電商迎來訂單激增
    假期延遲,菜市場還沒有足夠多的商戶營業,零星的幾個攤位菜價較貴、品類不全;而超市也人多擁擠。1月31日凌晨1點15分,小林打開盒馬APP,準備使用生鮮電商,預約到家買菜服務。他手慢了5分鐘。1點20分,當天盒馬的預約配送全部約滿,系統提示歡迎到店選購。早上10點15分左右,家住石佛營附近的他,同一時間打開各家生鮮APP,準備搶點蔬菜。
  • 貴陽社區生鮮菜場被網際網路大鱷搶佔,線上線下買菜你咋選?
    如今,社區菜場生鮮團購已成為不少市民買菜的新方式,在其背後,各個網際網路電商企業也紛紛出動,以注資或入股的方式搶佔各個社區生鮮菜場。然而,另一邊,線下實體超市同樣也在不斷推出便民的優選服務和優惠的購物價格,面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買菜環節,市民有了種類繁多的選擇。
  • 萬惡的生鮮電商,請問你給三農留下了什麼?
    不能說社區團購不好,至少帶動了社區就業,維護社會穩定,同時把大筆的熱錢留在流動的市場,而非股市,並帶動供應鏈上下遊就業,為疫情當下擴大內需。圖1-社區團購玩家圖(來自知乎網友熊繹,原圖忘記是出自哪家公司了)此圖還差滴滴和拼多多,至於錢大媽嚴格意義上不是團購哦,未來還有字節跳動和快手。
  • 全國網際網路大鱷搶佔貴陽社區生鮮菜場,線上or線下買菜,你咋選?
    如今,社區菜場生鮮團購已成為不少市民買菜的新方式,在其背後,各個網際網路電商企業也紛紛出動,以注資或入股的方式搶佔各個社區生鮮菜場。然而,另一邊,線下實體超市同樣也在不斷推出便民的優選服務和優惠的購物價格,面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買菜環節,市民有了種類繁多的選擇。
  • 物美多點「捆綁」口罩做生意被質疑 生鮮電商流量焦慮何解
    多位電商專家表示,此時做捆綁銷售特別不可取。那麼物美多點為什麼還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流量的渴求。受疫情影響,少聚集、少出門,但是買菜卻是人們必不可少的動作。於是,為了避免聚焦,導致交叉感染,人們將線下門店買菜購物搬到了線上,一時間生鮮平臺的需求量迅速暴漲。
  • 反對美團布局社區團購的目的是什麼?難道真的關心小販的生意嗎
    一時間「社區團長」成為了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新的代言人,不過正當社區團購紅火的時候,網上爆出了很大的反對聲音。人民日報也對社區團購發表了評論文章,希望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不要在「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發力,而是多把精力用在發展核心科技上。其實社區團購也不是第一次搞了,可以說是美團和阿里等平臺之前布局生鮮電商的升級版,為什麼這一次社區團購的反對聲音會如此之大?
  • 社區電商讓目不識丁的老人輕鬆實現網上購物,菜販子路又在何方!
    社區電商又將帶來一場什麼樣電商革命?大家說起馬雲,肯定會想起淘寶,因為馬雲創建的阿里巴巴改變了我們年輕人的購物模式。電商經過十幾二十年的發展,誕生了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等商業巨頭!最近又颳起了一種新興的社區電商模式,採取線上交易,線下自提,以社區、村莊便利店為載體的交易模式。例如,興盛優選、十薈團、考拉精選、小區樂、商益雲、鄰鄰壹、每日一淘、誼品生鮮、食享會等一些社區電商平臺!
  • 國內知名的社區生鮮平臺有哪些?
    目前除了我們熟知的天貓生鮮、京東生鮮等生鮮平臺,還有哪些知名的社區生鮮平臺呢? 1、盒馬鮮生 盒馬鮮生採用的是「線上電商+線下門店」的生鮮電商o2o模式,門店承載的功能較傳統零售門店進一步增加,集「生鮮超市、餐飲體驗、線上業務倉儲」三大功能於一身。
  • 生鮮電商上演「生死時速」:巨頭掠奪,供應商喊冤,菜販退場
    1、改寫命運軌跡與今年生鮮電商的火熱景象不同,2019年曾是生鮮電商的「災年」。行業洗牌的最高境界無疑是推倒了「多米諾骨牌」。2019年底,曾經備受矚目的生鮮電商呆蘿蔔宣布破產,鮮生友請高層被抓、易果生鮮、妙生活平臺資金鍊斷裂......多家中小型生鮮電商平臺相繼「暴雷」。
  • 社區無人生鮮櫃和半成品菜結合在一起,有什麼優勢?
    近兩年,大家都發現了在社區做生鮮的商機,線上生鮮電商發展之快,讓實體店越發難做。如今的運營商,總結了消費者需求,以及市場趨勢,推出了社區無人生鮮櫃,在2020年異軍突起,加上半成品菜的興起,更是如虎添翼。那麼社區無人生鮮櫃為什麼這麼火呢?和半成品菜結合在一起又有什麼優勢?
  • V評|彭波:為「社區電商」辯——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不能賣菜?
    社區電商是網絡購物進入社交網絡時代的必然產物,也是網絡與社區實體小店結合形成一種新零售的嘗試,是一種新型電商模式。社區電商的出現和興起,與社交網絡的普及特別是社區團購的紅火有關,很大程度上也與社區實體小店的困境有關。在網絡購物的衝擊下,線下的實體小店經營上越來越困難,甚至難以為繼,關門停業的也不少。
  • 氫創沙龍會第2期:生鮮電商下半場 攜手加速融合
    他分析道:「生鮮電商行業這幾年的發展非常快,2019年生鮮電商月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加了82%,隨著生鮮供應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逐漸提升,生鮮冷鏈物流地不斷完善,以及大資本的入局,社區團購、生鮮超市等近場零售渠道的新價值愈加突顯,它們最大程度地貼近用戶,了解用戶,效率高,體驗好,未來在這個領域將會出現更多新電商、新連鎖的創業機會。」
  • 不懂就問|哪種社區商鋪值得買?為什麼現在的商鋪不好賣了?
    在今天的問答欄目中,我們主要回答了社區商鋪怎麼挑以及為什麼現在的商鋪不好賣兩個問題,有相同需求的小夥伴們一定要認真閱讀哦!01「選擇社區底商商鋪,有什麼注意事項?建議你對小區入住率、日常街道人流量等進行測定,了解入住居民的消費水平,考慮生鮮超市的營業路線;同時考慮到線上線下聯動的可能性,在外賣形式的影響下,最好對附近2km以內的小型商超進行調研。第二點:檢驗建築等硬體指標是否符合對應業態的使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