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牛肉賣25元一斤,比市場便宜很多,為何有人卻說不是好事

2020-12-27 農人牛牛

前幾天和一個社區賣生鮮的老闆聊天,老闆抱怨到,現在來他這買菜的人越來越少了,他都不知道能堅持多久。其實這家生鮮店,在我周邊還是算比較便宜的以前生意不錯,市場上賣的青菜、雞肉、豬肉等生鮮食品,都比他家賣的貴。

以往每天早上8~9點,他家店裡人也是較多的,但這幾個月來,每次我路過確實看到,人是越來越少了。並且在菜市場門口擺攤的那些農村老人,也不像去年那麼多,市場裡面退租的檔口,也多了幾家。

造成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因社區門口一家便利店,他們在今年年前,弄了一個次日達的生鮮購物,剛開始只有一家叫興盛優選平臺,後來陸續增加了十薈團、美團優選、同程生活等平臺。這些平臺的背後,都是資本大鱷。

當時因為小區封閉,很多人選擇在這平臺下單,雖然後來小區解封了,但還是有很多人,繼續在他那購買生鮮。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不去傳統的菜市場、生鮮店購買,紛紛選擇了在生鮮電商平臺購物呢?這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傳統的生鮮從事者、生產果蔬的農民是好事嗎?又有哪些影響?下面我來給你們分享下,個人對此事的看法。

要說次日達生鮮平臺的出現,最高興的肯定是消費者了,要不是消費者嘗到了甜頭,他們也不可能會放棄在傳統農貿市場購買生鮮。

我就說自己大半年,在生鮮次日達購買的經歷吧,給我的感覺最大的兩個好處就是價格不但便宜,又方便。

在市場上活雞的價格是在15~17元,白條雞的價格,這兩年一直是賣一斤22元左右,生鮮店價格較為便宜些,白條雞賣19元一斤。不過他們每天雞的數量並不多,要是去晚了,只能上市場上去買。

而在生鮮平臺,一隻2~2.4重的農村生態雞,才賣19.9元,這價格差距一看就能看出來。

同樣在市場上,鮮牛肉賣65一斤,生鮮店賣55元,但在生鮮平臺,既然只需要花費24.5元,就可以購買到一斤的量,這麼大的價格差距,我想很多消費者,都知道如何選擇。

除了以上兩種,其他的果蔬價格,也是比線下賣的要便宜多了,這也是為何有人選擇生鮮電商放棄實體店的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方便,城市有不少的上班族,他們早上沒空去菜市場,下了班菜市場有些都關門了,就是沒關的也是別人挑剩下的。

不過在生鮮電商,只需要用手機下單,花個幾分鐘挑選下,明天需要購買的菜,等下班之後上門提貨就行了。

有人高興,自然也就有人愁了

愁的人,傳統賣菜影響最大,就像我上述所講,一家開了15年的生鮮店,隨著新事物的衝擊,導致他現在每天的銷量減少了很多。而我們都知道不管是青菜、肉類,當天賣不出去,第二天再賣很容易影響口碑。

統一配送的加盟生鮮店,他們也不好過,以前他們店,每天都會用便宜的雞蛋去引流,不過現在這招也不好使了。

因為生鮮平臺的雞蛋更便宜,像是我前幾天在生鮮平臺購買的,20個土雞蛋價格才賣9.9元,一個價格約5毛;市場上雞蛋最低是6.5元,一個雞蛋價格接近1元;加盟生鮮店價格是一板20個賣15元,一個雞蛋價格約0.75毛,算下來,還是生鮮平臺的雞蛋最便宜。

菜市場的就更不用說了,他們賣的價格本身就是最高的,以前有社區生鮮店、市場外的農民擺攤、加盟生鮮店的競爭,現在又來了個生鮮平臺,價格又是最低的,他們的日子更加不好過。

至於菜市場那些農村賣菜的農民,其實他們也受到了一點影響,以前有些上班的人,會順路隨手買個青菜什麼的,現在他們有了更好的選擇,自然也就會流失一批顧客。

再來說說,對農村種養殖的農民,有沒有影響

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對當地那些規模小的種植戶、散養戶短期內,還是有影響的,這種影響體現在競爭變大,農產品銷售的壓力會更大,但從長遠來看,這或許也是件好事。

傳統的種養殖存在著不少弊端,跟風種植、產品沒有競爭力等就不說了,就來說說最為突出的一點:別管市場哪種農產品賣的價格再多,那錢多部分是中間商賺走的。

為何中間商能賺走大部分的利潤?主要原因是農民沒有自己銷售的渠道,收購的主動權掌握在中間商手中,然後這中間商還不是一個兩個。從產地收購中間商,再到市場的終端銷售,這裡面經手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賺取一部分利潤。

生鮮電商平臺有強大的資金,可以實現從採購、運輸、銷售一條龍搞定,不需要別的中間商

而農村農產品的生產者,在各地方也由當地新生代的職業農民,組成【青年農場主聯盟】,互通、共享信息、技術,共同抵禦風險、共謀發展。

他們可以直接對接生鮮平臺,消費者,減少傳統農產品需要層層的中間商。這樣一來未來農產品行業,會進一步正規化、標準化,減少滯銷,利於農產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結論:

社區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對於消費者來說多了一個新的選擇,能購買到更為便宜的生鮮,這自然是件好事。但對於傳統的生鮮經營者,可不見得是好事,他們客流會減少一些。對於農產品生產者其實也是好事,短期的影響,將來能減少中間商,利於行業的發展。

最後大家也不用把生鮮平臺當成洪水猛獸,害怕資本前期補貼讓利,後期割韭菜。家庭買菜的人,還是以老人為主,也有不少喜歡煙火氣的生活,他們愛逛菜市場貨比三家。生鮮平臺的出現,只是多一個選擇,不會讓傳統菜市場消失的。

對於生鮮電商平臺,你有何看法,你覺得這是好事嗎?歡迎評論留言,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反對社區生鮮電商?多一個更為便宜的購物選擇不好嗎
    沒想到最近生鮮電商社區平臺開始火了,網上討論這種新事物的人很多,不過奇怪的是,有不少網友並沒有因為生鮮平臺價格便宜,而感到高興。他們反而擔心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並不是件好事。那麼生鮮電商平臺的出現,為何有人不樂意看到呢先來說說生鮮電商的價格與菜市場上的區別。
  • 好吃的牛肉乾,竟然不是牛肉做的,網友評論:傻眼了
    現在的很多商販似乎明白了大家的心理,所以造出了「仿牛肉乾」,就是吃起來和牛肉的口感很像,但總是有差別,味道差不多,一般為鴨肉製作,成本很低,所以賣的價格並不高,成為了很多家庭聚會的必購品,也成為了眾多學生寢室小酌的美味佳餚。
  • 野生的600元一斤有人買,種植的2斤賣88元,山裡人能賺錢嗎?
    導讀:野生的600元一斤有人買,種植的2斤賣88元,山裡人能賺錢嗎?山裡的寶貝很多,以前的杉樹,後來的松樹,雜木樹,這些都是農民的經濟來源。山裡樹多,可很多農民自己根本不砍樹,以一片山多少錢承包給別人砍伐,或者1方木材收多少給別人砍伐,自己只拿提成,真正的「躺著掙錢!」還有一些農民,擁有幾十畝乃至上百畝楠竹林,每年也是「坐享其成」,賣楠竹,賣冬筍,自己根本不砍竹子,也不挖竹筍,自然有人給錢替他挖!
  • 重慶某超市,非常鮮嫩的牛肋條才25.8元一斤,這樣的牛肉你敢吃嗎
    在新世紀購物,發現看起來非常鮮嫩的牛肋條才25.8元一斤,這樣的牛肉,你敢吃嗎?在超市看到擺在堆頭上的牛肋條才25.8元一斤,再抬頭看那邊冷柜上懸掛的價格,牛肋條58.8元一斤,價格比這個要高2倍,很是有些心動,真想買幾斤嘗嘗。
  • 生鮮肉價格偏高,而那些便宜的滷豬頭肉和牛肉又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種便宜豬頭肉和牛肉究竟是些什麼樣的肉。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上面那種便宜滷豬頭肉和滷牛肉肯定不是新鮮肉製作的。再來說牛肉,如果用40元/斤的新鮮生牛肉做滷牛肉,成品售價最少要80元/斤。而有些地方滷熟的牛肉才賣50元/斤,這類滷牛肉所用的食材明顯不是新鮮牛肉。那就只能用進口冷凍牛肉或者豬肉冒充牛肉。據成都凍品批發市場的老闆介紹,目前進口的紐西蘭和阿根廷牛霖肉,批發價是在26元/斤(如圖4),而牛腱肉的話要28元/斤。
  • 在某寶,花100元竟然可以買到5斤牛肉,這種肉質量到底怎麼樣?
    在×寶,花了100元竟然可以買到五斤生牛肉,每斤才20元,竟然比豬肉還便宜,真是不可思議!那麼這麼便宜的牛肉到底靠譜嗎?是真牛肉還是假牛肉,或者是一些冷凍低質量的碎牛肉?相信有許多人都有著相同的疑問,那麼接下來我們來一起了解下吧!
  • 生鮮電商洗牌,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你們不知道的秘密
    生鮮電商最高的虧單曾一單虧損50元很多人都覺得生鮮電商應該是非常賺錢的,因為許多人在生鮮APP上看到的價格要比市場的價格更高一些,不過,也有些生鮮電商品牌,有低廉的價格來吸引用戶的購買。這些生鮮電商品牌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用燒錢的方式來吸引用戶,然後再用外界融資的方式進行「輸血」來保持公司正常的運轉,但是一旦出現問題,那麼最後將會崩盤。
  • 2019年,生鮮電商如何快速招代理?
    很多微博的大咖創業成功,就是因為做好了自媒體,有了粉絲,創業才做起來的。⑦🔥我說過,我這個「大咖」絕不是紙上談兵,我的微店就是我的試驗田、自留地,都是我自己在做零售,沒有代理。在這個試驗田裡,我只賣好水果,賣我吃過並認可的水果,品類不多,但就是讓人尖叫,讓客戶追隨我8年。我曾經賣爆過一個單品,一天下單超過1000單,累計3天超過4000單。
  • 一斤紅椒可換一斤肉,瓶裝剁辣椒悄然「瘦身」
    12月8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長沙部分農貿市場、蔬菜店發現,辣椒價格在短暫回調後,眼下又噌噌地往上漲,普通小紅尖椒最貴的高達29元一斤,與同店內一斤豬肉價格相當。市場:「辣翻天」捲土重來,一斤紅椒可換一斤肉近期以來,噌噌上漲的辣椒價格讓不少「無辣不歡」的老口子忍不住調侃:「辣椒自由快沒了。」
  • 成本120元/斤的牛肉乾,網店只賣50元/斤?便宜牛肉乾是啥做的?
    現在網店上隨處可見50元/斤的牛肉乾,大家都習以為常了。但是大家知道嗎?根據業內人士所說,牛肉乾的成本價就高達120元/斤,我們50元/斤買的牛肉乾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東北農業觀察出品我們首先來說說牛肉乾的成本問題,多少牛肉可以出一斤的牛肉乾?根據製作牛肉乾的業內人士介紹,一斤牛肉乾需要3斤多牛肉才可以製作出來,現在一斤牛肉價格35元左右,也就是說一斤牛肉乾只計算牛肉的成本就要110元左右。
  • 價格戰開打:社區生鮮團購誰最便宜?
    「但有了團購之後,按需求量採購幾乎不會浪費,團購價也更便宜。現在為了滿足社區居民一次性採購的需求,除了生鮮,門店還推出了日用品團購。」小張表示,無論生鮮食材還是調味品、日用品,都能在他們的APP下單拼團。 見到當地社區團購需求迅速增長,電商平臺、連鎖商超、網際網路巨頭也開始在很多社區內發展「團長」推動團購業務。
  • 原產自亞馬遜河,遇冷則死,市場賣5元一斤,常被當成名貴海魚
    導讀:原產自亞馬遜河,遇冷則死,市場賣5元一斤,常被當成名貴海魚我國可供養殖的淡水魚品種繁多,有些只能在北方養殖,有些魚則十分怕冷,只能在溫暖的南方養殖。但是在國內卻被人們大量養殖,市場銷量非常大,深受消費者喜愛。(釣上來的淡水白鯧)聽到鯧魚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海魚,比如金鯧魚、銀鯧魚等,都屬於名貴的海魚品種,味道鮮美,價格昂貴。尤其是銀鯧魚,逢年過節的時候能賣到百元一斤的高價。
  • 滷牛肉賣50塊,價格為何能與「生牛肉」持平?店家道出貓膩
    而像牛肉這種動輒四五十塊的高價肉類,不少家庭一個月也很難吃上兩三頓,卻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菜市場的滷肉店銷賣的滷牛肉、滷牛腱,價格卻大多維持在50~60之間,能與新鮮牛肉價持平,這是什麼情況?小鹿當地價格就是如此,滷牛肉一般賣50塊一斤,與新鮮牛肉價持平了。
  • 陳小春開飯館, 一碗牛肉麵賣42元卻沒人吐槽, 網友: 賣太便宜了
    陳小春飯館一碗普通牛肉麵賣42元,看到實物後網友卻吐槽不出來
  • 為什麼飯店的醬牛肉比市場上的生牛肉還便宜?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為什麼飯店的醬牛肉比市場上的生牛肉還便宜?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原來有貓膩,對於一些經常去市場和超市買菜的人來說,有時候就會感到疑惑,這超市裡面的菜和肉看起來還沒有市場上的新鮮,可是價格卻賣得非常貴。不過有些肉類就不一樣了,有些冰凍過的肉類要比市場上的便宜很多了,很多人都會以為是超市在降價,其實最根本還是在肉上。可能很多人都想問為什麼?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出在肉上了,這些肉很有可能已經是冰凍了很久,超市為了賣出去才不得不降價的。
  • 新鮮牛肉40塊錢一斤,超市的牛排卻只賣10塊,到底是什麼做成的?
    新鮮牛肉40塊錢一斤,超市的牛排卻只賣10塊,到底是什麼做成的?說到西餐,最經典的就是牛排,人們去西餐廳必點的應該也是它。
  • 一斤鐵棍山藥多少錢?淘寶最高110元,拼多多最低3元
    「當地買的價格是六七元一斤,一次買二三十斤,寄過來的快遞費也得幾十,算下來,一斤要十元左右。」小然說,這比在北京商超買,還是便宜了不少。今年,在一個朋友的力薦下,小然用起了拼多多。雖然價格真心便宜,但在同一家山藥店鋪裡,兩次購物的體驗迥異。
  • 小區來了賣芽胚米的,2.5元1斤,比網上便宜6成,還送禮品,為何
    小區的「胚芽米」只賣2.5元,購買10斤以上還有禮品送,賣這麼便宜的米還有禮品送,再加上資料上宣傳的此米營養又健康,一下子吸引了小區好多人圍觀,不時有人抱著試試的心情,將這「胚芽米」買回了家。也許是孤陋寡聞,我對「胚芽米」了解甚少,趕緊度娘了一番,原來「胚芽米」並非新鮮事,早幾年就開始在國內批量上市,只是某寶上賣得比這貴多了,大都是7~8元一斤,甚至還有10多元一斤的,像小區這種2.5一斤的價格,還順帶送禮品,豈不是虧本生意?胚芽米是什麼米?
  •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一斤驢肉70元,為何農村很少人養驢?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這句話很多朋友都聽過,用來形容驢肉的珍貴,或者說驢肉的價值,從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驢肉的價格貴,小幫手所在的豫東區域,市場上一斤驢肉賣到了70元,煮熟的驢肉能賣到100元/斤,都說豬肉、牛肉價格貴,但是和驢肉比起來,還有一定的距離。 驢肉價格為何貴?
  • 曾經10元一斤賣不動,如今漲到80元,農民:市場泛濫不好賣了
    曾經10元一斤賣不動,如今漲到80元,農民:有價無市。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什麼東西,漲價這麼瘋狂,小編要是說出來可能更多會感到驚訝了,這個東西就是油,還是一種食用油,它叫做山茶油,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山茶油可以說是目前我國市面上價格最貴的食用油之一,小編說80一斤並沒有說高,有些地區更是高達100~120一斤,相比花生油十幾二十元,山茶油可以說是高端產品了,至於為什麼價格會這麼高,想必大家也知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