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將研究制定 App 個人信息保護暫行規定

2020-12-25 網易手機

據國務院新聞辦網站,針對 「用戶已經被違法違規搜集的個人信息、被侵犯的用戶權益,工信部是否還會採取補救措施,是否會監督網際網路企業對此作出處理」的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研究制定App個人信息保護暫行規定,繼續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完善App檢測技術平臺系統功能,持續開展 App 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

聞庫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以來,持續開展行動應用程式(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深化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可以說是取得了明顯成效。

第一,縱深推進 App 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連續兩年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發布了《關於開展縱深推進 App 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等規範要求,針對用戶反映比較強烈的 App 侵害用戶權益的四方面十類問題進行了重點整治。截止到目前,已經對52萬款 App 進行了技術檢測工作,發現了一批有問題的 App,責令1571款違規 App 進行整改,公開通報了500款,對整改不到位的及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款。

第二,發布 App 個人信息保護的系列標準。App 合不合規,標準說了算,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中國信通院、電信終端產業協會以及30多家終端廠商、網際網路企業,有針對性的制定了《App 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一共10項標準。對於廣大用戶特別關心的 「最小必要」等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的原則,制定了《App 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標準的發布凝聚了產業的智慧,匯聚了企業的力量,為企業的合法經營劃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標準。所以,這些規範要求可以說是在如何保護上制定了一些非常清晰的操作規範。

第三,召開全國 App 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11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專門組織召開全國 App 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會上專門通報了重點企業存在的重點問題,會上蘇寧、螞蟻、愛奇藝、360、小米、新浪、快手、嗶哩嗶哩、滴滴、阿里、百 度等11家網際網路企業代表的主要負責人向社會公開作出了承諾。會議也引起了社會高度重視,通過這次一系列的行動,行業企業表示要樹立個人信息保護高壓紅線的意識。

第四,組織建設全國 App 技術檢測平臺。剛才說了網際網路企業進行了表態,網際網路企業表態很重要,技術檢測手段是很好、很重要的技術保障,要充分發揮技術手段的優勢,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手段調動產業優勢力量,組建全國 App 技術檢測平臺。目前,全國 App 技術檢測平臺的檢測能力已經達到了月均8萬款進行檢測。

本文來源:IT之家 責任編輯:段嘉祺_NT7312

相關焦點

  • 工信部:將研究制定App個人信息保護暫行規定
    原標題:工信部:將研究制定App個人信息保護暫行規定國新辦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新聞發言人在發布會上介紹,將持續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研究制定App個人信息保護暫行規定。
  • 工信部:將研究制定APP個人信息保護暫行規定
    金融投資網訊(記者 吉雪嬌)12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大規模廣泛應用,用戶信息問題現在已經逐步引起社會更大關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用戶信息保護工作。
  • 工信部:已責令1571款違規APP進行整改 下架120款
    在今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保護網絡用戶合法權益是打造網絡強國的基礎,為此,工信部開展了APP侵權整治行動,有效打擊了網際網路平臺的違法違規,對於用戶已經被違法違規搜集的個人信息被侵犯的用戶權益,工信部是否還會採取補救措施?是否會監督網際網路企業對此作出處理?  聞庫回應稱,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大規模廣泛應用,用戶信息問題現在已經逐步引起社會更大關心。
  • 工信部:應用寶、豌豆莢、小米應用商店等對上架APP審核把關不嚴,將...
    藍鯨TMT頻道8月31日訊,近期,工信部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據悉,在此次檢測中,應用寶、豌豆莢、小米應用商店等部分移動應用分發平臺管理主體責任缺位,對上架APP審核把關不嚴,檢測發現問題較多,未嚴格落實工信部《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體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工信部信管〔2016〕407號)要求。工信部表示,截至目前,尚有101款APP未完成整改。
  • 工信部責令1336款APP整改 嚴查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行為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介紹,自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目前已完成國內用戶使用率較高的44萬款APP的技術檢測工作,責令1336款違規APP進行整改,公開通報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
  • 【清網】個人信息洩露為何頻頻出現
    為保護個人信息權益,今年7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啟動2020年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重點打擊App後臺私自上傳個人信息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10月至12月,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聯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
  • 工信部下架8款APP:私自收集用戶隱私仍是重災區
    今日工信部官方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對未按照規定完成整改的8款問題App進行下架處理。在工信部下架8款APP當中,網友熟悉的VISTA看天下、大角蟲漫畫等知名App也在其中。目前在華為應用市場、應用寶、蘋果應用商店中,工信部下架的8款APP均無法搜索到。
  • 工信部回應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督促1100多家企業整改
    中新網10月22日電 針對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等問題的整治情況,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目前,工信部已經完成了國內主流應用商店32萬款APP的技術檢測工作,督促1100多家企業進行整改,公開通報了246款未在期限內完成整改的APP,並根據整改情況下架了34款拒不整改的APP。
  • 立法| App收集個人信息監管再加碼 擬對38類常見類型App規定「必要...
    近期,App收集個人信息在監管層面再加碼,除《徵求意見稿》外,工業和信息化部就個人信息保護標準問題等制定出臺了《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等。用戶同意和授權流於形式根據《公告》的規定,App運營者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時,要嚴格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定的責任義務,對獲取的個人信息安全負責,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 工信部曝光58款APP侵犯用戶隱私 去哪兒網、多閃等APP在列
    來源:人民網-IT頻道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 (申佳平)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獲悉,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工信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
  • 工信部出手整治侵害用戶權益行為 將檢測40萬款主流APP
    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 (申佳平)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獲悉,按照2020年信息通信行業行風建設暨糾風工作部署,為切實加強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安全、更健康、更乾淨的信息環境,工信部決定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
  • App規範進行時,國家網信辦徵求意見,個人信息保護最受關注,工信部...
    繼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正式對外發布徵求意見後,國家網信辦於近日發布了《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下稱「徵求意見稿」),以規範App個人信息收集行為。一位分析師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個人用戶對移動端App越來越依賴,其個人信息也逐漸曝光於網絡平臺。
  • 工信部下架8款APP,為什麼下架?
    8款APP】8月19日,工信部官方公號發布消息稱,因未按照規定完成整改,對包括VISTA看天下、大角蟲漫畫等在內的8款APP進行下架處理。據了解,工信部在2020年7月24日向社會通報了58家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企業的名單,並要求這些APP在7月30日前完成整改。工信部表示,截至目前,經第三方檢測機構核查復檢,尚有8款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依據《網絡安全法》和《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體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工信部信管〔2016〕407號)等法律和規範性文件要求,組織對上述APP進行下架。
  • 奢侈品電商寺庫APP登工信部通報 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2日訊 近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七批)。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按照《關於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工信部信管〔2020〕164號)工作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尚有63款APP未完成整改,上述APP應在12月28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
  • 工信部約談新浪微博App
    原標題:工信部就新浪微博App數據洩露問題開展問詢約談據工信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工信部就新浪微博App數據洩露問題開展問詢約談。3月21日,針對媒體報導的新浪微博因用戶查詢接口被惡意調用導致App數據洩露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對新浪微博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問詢約談,要求其按照《網絡安全法》《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要求,對照工信部等四部門制定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數據安全隱患:一是要儘快完善隱私政策,規範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行為
  • 政務APP責任重大 個人信息處理亟需增強「敬畏心」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程嘯指出,政務APP收集的個人信息數量大,真實性、準確性高,且往往包含姓名、身份信息、行蹤軌跡、人臉特徵等敏感個人信息,一旦出現洩露或被非法使用,會給自然人造成嚴重損害。「基於權責對等的原則,有必要在法律上規定國家機關負有更加嚴格的保護個人信息的義務。」程嘯說。
  • 工信部再下架60款侵害用戶權益APP
    驅動中國2020年11月10日消息 11月9日,工信部通報下架了60款侵害用戶權益APP,包括唯代購、貓爪、鯨魚閱讀等。通報指出,10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社會通報了131家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企業的名單。
  • 交通銀行、麥咭TV等多款金融App違規被工信部通報
    12月份,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明確了6個問題,31種違法違規行為。 在今年2月,央行發布了和237號文一脈相承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範》,明確了個人金融信息保護要點,再一次強調加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
  •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難題待解
    1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杭州中院已受理其上訴,二審將於12月29日開庭。 人臉信息較於其他個人信息有何特別之處?為何企業爭相落地人臉識別應用?使用人臉識別這種個人生物信息的邊界在哪裡?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張建文對記者表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意義可能僅僅止步於個案,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諸多難題、困境依然待解。
  • 「最小必要」原則具體化APP收集個人信息規範化
    近日,工信部組織中國信通院、電信終端產業協會(TAF)制定了《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對於廣大用戶特別關心的「最小必要」等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原則,制定了《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涉及圖片、通信錄、設備信息、人臉、位置、錄像、軟體列表等信息收集使用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