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相比於定居民族的軍隊,生活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軍隊的後勤壓力並不算太大,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機動能力很強的騎兵,作戰時只需攜帶夠自己食用的食物就可以,並不像定居民族軍隊那樣需要依靠大量的後勤部隊來運送糧食。而且在行軍打仗時,草原上的騎兵也很少生火做飯,他們經常攜帶各種肉乾或者乳酪,這種可以長時間保存的食物是他們十分信賴的軍糧。
到了十三世紀,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衝出了草原,在那段時期,人們見識到了奶酪和肉乾的「威力」。由於古代蒙古人在徵戰時,往往要進行長時間的行軍,而在行軍打仗時,騎兵下馬生火做飯會浪費寶貴的行軍時間,並且炊煙還有可能會暴露自己的位置,因此蒙古騎兵非常喜歡用奶酪和肉乾來充當軍糧,因為這種食物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非常方便攜帶和食用。
不過也有許多遊牧民族的軍隊,在行軍打仗時則使用更原始的方法來製作軍糧,比如在歐洲的史書中,就曾記載過古代的匈人一直有著食用生肉的現象,在當時歐洲人的眼裡,匈人還是一群茹毛飲血的野蠻人。
在記載匈人飲食的時候,歐洲的史學家常常提到一種「馬鞍醃肉」的食物,並且聲稱這種食物是匈人最喜歡的食物。所謂的馬鞍醃肉,就是古代匈人騎兵在行軍打仗時,會將生肉放在馬鞍下,在進行長時間的騎行後,馬鞍和馬背的摩擦和碰撞會將生肉的肉質變得十分鬆軟,當匈人騎兵飢餓的時候,就會將馬鞍下的肉直接吃掉。
而匈人則是歐洲人記載的第一個食用馬鞍醃肉的民族,在匈人從歐洲人的視野中消失一千多年後,歐洲人又遇到了一個喜歡食用馬鞍醃肉的民族,這個民族就是克裡米亞韃靼人。
從1235年蒙古西徵歐洲之後,很多遊牧民族都被歐洲人稱呼為韃靼人,而這些民族大部分都和金帳汗國有著許多淵源。古代的歐洲人來說,克裡米亞韃靼人是「魔鬼」般存在,他們的出現使歐洲人想起自己祖先被匈人蹂躪的往事,而且這些韃靼人也和匈人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比如他們和匈人一樣,也非常喜歡食用馬鞍醃肉。
在歐洲的編年史中,曾如此記載克裡米亞韃靼人的飲食:「生活在克裡米亞汗國的韃靼人,有著一種「臭名昭著」的食物,他們的騎兵在行軍時,會將羊肉放在馬鞍之下,當戰馬奔跑的時候,會滲出許多汗液,韃靼人用馬的汗液當作調味品,用馬的汗液來醃製生肉,他們的這種食物難免讓人聯想到古代的匈人。」
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韃靼人的這種飲食是他們無法理解和接受的,但是考慮到草原上的環境惡劣和物資缺乏,韃靼人會製作這種食物也是正常的。因為在那個時期,他們很難獲得大量的食鹽,就像古代阿拉伯遊牧民從駱駝的尿液裡獲取鹽分一樣,生活在馬背上的匈人和韃靼人也學會了從戰馬的汗液中獲取鹽分,但是至於這種食物是否美味,已經很難進行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