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對付騎兵集團的「鉤鐮槍」,究竟是怎樣一種神奇的兵器?

2021-02-13 冷兵探觀

在中國古代通俗小說中,最讓人好奇的兵器之一是鉤鐮槍。這種名字聽起來有些古怪的兵器出現的頻率很高,《水滸》、《說嶽全傳》當中都有它的身影。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對付優勢對手的重裝甲騎兵。雖然小說的描述和歷史的記載並不一致,但卻不妨礙我們去研究一下它究竟是怎樣一種神奇的兵器。而與它相輔相成的戰法戰術,又是怎樣的呢?

「鉤」和「鐮」都是重要的冷兵器

鉤鐮槍最著名的兩場「小說戰役」,一是嶽飛的郾城大捷中對付金兀朮,二是梁山好漢「金槍將」徐寧對付前來圍剿的呼延灼,對手都是在前期對陣中無解的強敵「連環馬」。戰果如何,大家都很清楚了。果然是鉤鐮槍一出,誰與爭鋒。

但是歷史上真的有鉤鐮槍這種兵器嗎?有的。在現在國內的一些博物館中,還能看到。實際上,鉤鐮和戈戟在古代被稱為「勾兵」或「曲兵」,在它們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兵器家族。

鉤鐮槍的起源是什麼呢?聽起來很老土,就是鐮刀。鐮刀是人類社會最早使用的勞動工具之一,在石器時代就發現過不少。早在商周時期,據推測就已經用於實戰,而且規模不小。想像一下:一個本來在地裡辛勤勞作的皮膚黝黑的農夫,在聽到大酋長的召喚之後迅速趕往集結地,他除了手頭那把正在用來割莊稼的鐮刀,還能有什麼呢?

直到很晚近的戰爭中,鐮刀仍然是極具殺傷能力和威懾效果的戰鬥工具,不信的話,去看看它閃著寒光的長長利刃吧。因為它的「接地氣」和可操作性,即使在戈戟這些和它屬於同類的專門化兵器大量裝備之後,它也依然在軍隊中保持了一席之地。典型的有春秋戰國時用於城市防禦戰的長柄鐮刀,守城的戰士用它來斬爬城敵人的手臂,後來也用來割各種攻城器械的繩子,並且延伸到水戰的攻防。元兵喜歡用短柄鐮刀,清代八旗和綠營都裝備有一尺左右長短的鐮刀。

確切地說,在早期,鉤和鐮是兩類不同的兵器。鉤的作用主要用來攪亂敵陣,鉤取敵人,或者攀越障礙物。關於它的實戰記錄很多。它既是獵具,也是兵器。

鉤鐮槍加撓鉤是對付騎兵集團利器

鉤鐮槍在宋元時期很有影響。它是在槍頭上裝置了鉤鐮刀,騎戰步戰皆宜,且能用於抵禦馬隊的衝突。關於鉤鐮槍的形制,《三才圖會·器用》卷八:「鉤鐮(槍)為徐寧所用。」《水滸傳》中得祖傳鉤鐮槍法的水滸英雄金槍手徐寧,在教授梁山眾軍時說道:「但凡馬上使這般軍器,就腰胯裡做步上來,上中七路,三鉤四撥,一搠一分,共使九個變化。若是步行使這鉤鐮槍,亦最得用。先使八步四撥,蕩開門戶;十二步一變,十六步大轉身。分鉤鐮搠繳,二十四步,挪上攢下,鉤東撥西;三十六步,渾身蓋護,奪硬鬥強,此是鉤鐮槍正法。」又教步軍藏林伏草,鉤蹄拽腿,下三路暗法。若將鉤鐮槍與撓鉤兩種勾兵搭配使用,則破敵騎兵的效率倍增。這類兵器,至少有三四位梁山好漢——徐寧、解珍、解寶——善於使用它們。

另外一些勾兵也比較有名,比如春秋戰國時期吳地出產的一種狀如新月的彎頭刀——吳鉤。這種兵器在後代的文學作品中常常得到體現,比如「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學者指出,勾兵這類兵器的最大特點就是突出了用力向後的回拉鉤割,這與用力向前的刺兵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鮮明的互補,它們的作用是刺兵所無法替代的。但是,正是由於此類兵器主於向後用力,所以它們最大缺陷即在於,回拉的同時致使敵人向自己的身前靠攏,極易被敵所乘,反受其害。戟、鉤鐮槍、留客住等兵器將刺兵與勾兵合而為一,有效地彌補了單一性兵器的不足,擴大了它們的使用功效。

相關焦點

  • 李嗣業的陌刀,嶽飛的鉤鐮槍——騎兵的噩夢和剋星
    趙子龍七進七出,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這些都只有騎兵才能做到。所以一般都是騎兵打頭陣衝垮了對方的陣型,緊隨其後的步兵才開始衝殺。是不是步兵面對騎兵就無還手之力呢?也不全是這樣,今天就說說歷史上少有的克制騎兵的兩大利器。李嗣業的陌刀隊」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下用鐵鑽。馬步水路鹹可用。
  • 「鉤鐮槍破連環馬」:認真說,用鐵鏈連起來的騎兵到底能不能跑?
    Geoff:翻看金聖歎評水滸,正看到徐寧教使鉤鐮槍,想想覺得所謂「鉤鐮槍破連環馬」應該是個段子。
  • 世界三大戰鐮:外國兩種一割頭落,中國能將其挑飛,瞬間結束戰鬥
    戰鐮,也就是作戰用的鐮刀,這種兵器一般都是由農具鐮刀演變而來,或乾脆直接就是農具鐮刀,一鐮兩用。世界上的戰鐮有許多種,下面介紹三種。外國兩種一割頭落,中國這種能將其挑飛,一刺一割奪其命,瞬間結束戰鬥。印度鐮刀。5世紀到19世紀的一種兵器,長20到30釐米,重0.3到0.5公斤。
  • 更新||全新11級兵鉤鐮槍兵震撼來襲!
    「鉤鐮槍法古今稀,解破連環鐵馬蹄」G姐相信各位領主大大們一定聽過水滸傳中「鉤鐮槍大破連環馬」的精彩故事~現在
  • 古代最兇猛軍刀:一種斬馬如電,割人如風,簡直是人馬收割機!
    刀作為戰場上的主戰兵器,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自漢代開始,刀正式成為軍隊的制式裝備,直到現在,軍刀也沒有退出裝備序列。下面介紹古代三種最兇猛的軍刀,一種是陌刀傳承者,刀如牆進,切割敵軍。一種斬馬如電,割人如風,簡直是人馬收割機。鉤鐮刀。明代一種軍用大刀,為步兵使用。此刀為宋代掩月刀型,刀背中部突出一鐮刃,故稱「鉤鐮刀刀」。刀長三刃,杆長一丈,尾部有鐏。
  • 每日兵器:淺談冷兵器槍從鐵桿到白蠟杆的進化
    要把一個三米長,二三十斤的東西抖出十幾個花兒來,想想吧,能容易麼?而且不是掄起胳膊晃悠,是用手腕抖槍。大槍因為是軟中硬的東西,所以別人的兵器攻擊,比如說別人拿鞭鐧或者錘砸來,我這邊兒用槍一擋,可以借力打力,利用彈力和自己本身的力量,把對方的兵器震回去,用的力越大,反震的力越強,沒點兒功夫的,一下估計就坐不穩了。如果自己的中盤,也就是腰力不夠的話,一晃悠,門戶一露,人家這槍就跟進去了。
  • 曾為百姓匡扶正義:中華武術古代奇門兵器——雞爪鐮
    雞爪鐮是我國古代的奇門兵器之一,其發源於何時?形制是怎樣的?請看——護手表面加工有睚眥動物圖案鐮鉤少林雞爪鐮的鐮鉤有大、小兩個,大鉤與小鉤分設在鐮身前部兩側。大鉤向下彎曲,小鉤向上彎曲,大鉤、小鉤的兩側均開刃。      心意六合拳雞爪鐮的鐮鉤有主、副兩個,兩者均與鐮身一體打造而成。主鉤設在鐮身頂端,整體向下彎曲,與鐮身呈90°的角度。主鉤的內、外側也開刃,鉤尖鋒利,主鉤與鐮身的整體造型與農用鐮刀相似。
  • 探秘中華武學,看十八般兵器之百兵之王——槍
    槍的發展史槍也稱矛最早出現在原始社會中,當時的矛是將棍子一端磨尖或者將打磨的石頭、獸骨當作矛尖,這也是槍最原始的狀態。隨著時代的進步從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商周時期就出現了青銅製作的長矛並且成了重要的格鬥兵器。
  • 徐寧的鉤鐮槍法獨步天下?宋江微微一笑,就暴露了徐寧有多拉胯!
    )說起水滸傳裡最拉風的武器,徐寧手握的那一桿鉤鐮槍,是輕鬆能殺進前五名的。水滸江湖有云:落草不知鉤鐮槍,縱是好漢也白當。足見鉤鐮槍之威名顯赫。儘管徐寧家鉤鐮槍法誓不外傳,但是鉤鐮槍學起來很容易上手,壓根不是上乘槍法。不信您看徐寧教梁山的嘍囉時:「不到半月之間,教成山寨五七百人,宋江並眾頭領看了大喜。」徐寧就這樣把嘍囉們調教好了,而且是開的速成班,半個月保證能畢業,效率就是這麼高。
  •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水滸傳》動畫導讀57
    當下徐寧選軍已罷,便下聚義廳來,拿起一把鉤鐮槍,自使一回。眾人見了喝採。徐寧便教眾軍道:「但凡馬上使這般軍器,就腰胯裡做步上來,上中七路,三鉤四撥,一搠一分,共使九個變法。若是步行使這鉤鐮槍,亦最得用。先使八步四撥,蕩開門戶;十二步一變,十六步大轉身。分鉤鐮搠繳,二十四步,挪上攢下,鉤東撥西;三十六步,渾身蓋護,奪硬鬥強:此是鉤鐮槍正法。有詩訣為證:『四撥三鉤通七路,共分九變合神機。
  • 見過怪槍,沒見過這麼怪的槍,沒尖沒刃卻奇毒無比,中人無血而死
    槍是古代一種兵器,主要用於刺殺。比如矛、槊、槍頭很長兩翼不明顯的钂以及所有形似矛的兵器,人們統稱其為槍。在古代和現代的兵器中,我們見過一些怪槍。比如下面這兩種——片鐮槍。這種怪槍是日本戰國時期武將加藤正清所用,其前身為十字文槍,因為在討伐天草一揆之戰中折斷一片,結果就成了這樣,改叫「片鐮槍」了。這種槍雖然掉了一片,靈活性卻增強了,劈砍更為方便,後被列為日本 「十大名槍」。雙鐮槍。這種怪槍是鉤鐮槍的一種,因其上有兩個鐮刃,所以叫雙鐮槍。雙鐮槍鉤鐮槍更威猛,兩個鐮刃可以左右鉤殺。特別是鉤殺飛奔的戰馬時,槍頭左右一擺,便可鉤掉馬的兩個蹄子。
  • 古代六大古怪兵器:兵器越怪,死的越快,真能殺敵的都是醜八怪
    這就應了那句話:「兵器越怪,死得越快,真能殺敵的都是醜八怪」。看古代戰場上,凡是使用古怪兵器的猛將,都是萬人難敵。殘唐李存孝用的是撾,說槍不是槍,說戟不是戟,兵器頭上有一隻手,抓著一支判官筆,夠怪的吧?可誰碰上李存孝的怪兵器,誰就活不了。評書、小說裡也有許多用古怪兵器的,而且人長得也怪,但古怪兵器配上古怪的人,便成催命鬼了。
  • 世界三大低能兵器:暗殺還行,遇中國此兵器,兩種變殘,一種擊飛
    低能兵器,就是殺傷能力低下的兵器。這處低能當然是相對而言的,如果是對付赤手空拳人的,這些兵器還是有一定殺傷力的。
  • 48歲功夫巨星3天演練7件兵器,趙文卓:在下霍元甲,敬請賜教
    戟,戈矛相和成為此物,故形似槍;左右有橫刃,一如新月,此謂雙刃之戟;單刃者於實戰中更常見,刺割翻轉,天賦威武,盡顯中華兵器之豐富多樣。第四件馬站兵器——鉤鐮槍鉤鐮槍又稱麻扎刀,即用麻繩將鐮刀綁在長槍上。槍長七尺二寸,槍頭為八寸;槍頭尖銳,其下有側向突出之倒勾,鉤尖內曲;槍桿多為木製或竹製,杆尾有劍鐏,長四寸。
  • 中國古代戰爭究竟是怎麼打的
    在《說嶽全傳》裡,金軍統帥金兀朮有一支王牌軍叫「連環馬」,用鐵索將30匹馬連在一起,衝擊起來無人可擋,但在郾城大戰中被嶽家軍用鉤鐮槍和「砍馬腿戰術」破掉了。《說嶽全傳》中連環馬的靈感很可能來自《水滸傳》,梁山群雄用鉤鐮槍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在真實的宋金戰爭中,金軍確有一支叫「拐子馬」的精銳部隊。但拐子馬究竟是什麼?
  • 中國古代戰爭究竟是怎麼打的?
    歷朝歷代的史學家沒弄明白古代戰爭怎麼打 在《說嶽全傳》裡,金軍統帥金兀朮有一支王牌軍叫「連環馬」,用鐵索將30匹馬連在一起,衝擊起來無人可擋,但在郾城大戰中被嶽家軍用鉤鐮槍和「砍馬腿戰術」破掉了。《說嶽全傳》中連環馬的靈感很可能來自《水滸傳》,梁山群雄用鉤鐮槍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
  • 龍泉寶劍 | 刀劍爭鋒——中國古代劃時代的代表兵器
    於是,宋太祖從政權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大力研發兵器,尤其是步兵對付騎兵的武器。於是,中國古代冷兵器到了宋代,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那時,在宋朝的都城汴梁,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兵器作坊,他們負責生產刀槍弓弩等兵器,工匠多達10000人,產量最高時,這些作坊可以一年生產出30000多件兵器。宋朝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幾乎動用了全部的血本。
  • 兵馬俑的特種兵器,被漢代人一改,上了成語還成了日本十文字槍
    ,顯然不是純粹的穿刺兵器,而是有劈砍鉤撥的功用。戰國秦國的「鈹」就已經有了簡單的鐔,但更近似於劍格,長度不甚長,至秦漢兩朝演化出「鎩」,鐔的長度大大增加,格架功能就有了長足的增長,有些鎩的鐔還向兩側鉤出,可以往三個方向突刺。
  • 由矛到戟再到槍,槍尊為百兵之王,抗日戰爭中仍出現它的身影
    矛,簡單實用、殺傷力強,在漢代還無法充分展露,在當時的兵器譜排名榜上,鐵矛始終排在同時代的鐵戟之後,戟是矛與戈的結合體,同時具有這兩種兵器的主要特徵。既可以像戈那樣鉤和啄,也可以像那樣刺擊,因此這種功能多樣的兵器,稱霸了主戰兵器舞臺八百年之久。
  • 除了十八般兵器外,還有哪些奇門兵器?
    大多數人知道十八般兵器都是從評書或者相聲裡聽到這麼一個提法: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钂棍槊棒 鞭鐧錘抓 拐子流星。這就是所謂的十八般兵器。今天,我們不談十八般兵器,就專門談談幾件奇門兵器。雞刀鐮:心意門雙器械之一,亦稱擁花腰子,流傳於山西,相傳為心意拳創始人姬龍峰所創。全長約80釐米,包括鐮身、雞嘴、雞冠、鐮刃、鐮脊、鐮格、鐮柄、鐮首。其特點:小巧輕便,順形應勢,借力裡鑽,能攻能守,利於近戰,既可單練也可和長、短等器械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