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晴川為愛可以選擇帥氣的胤禩,康熙卻對他又懼又恨,奪嫡?做夢

2021-02-23 父母心得

從滿清入關的脈絡一直摸到溥儀退位。尋找真實的證據,深扒歷史的真相,提取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真實歷史人物!

宮鎖心玉已經是好幾年前熱播的電視劇了,這個電視劇給我們的印象特別深刻。當時晴川是喜歡四阿哥的,但是為什麼到最後他選擇了八阿哥呢?當然了,八卦可不是咱強項。回到真實的歷史,九子奪嫡的第二大「子」老八胤禩到底做了什麼,讓康熙又懼又怕。

宮鎖心玉

1681年3月29日,康熙八子胤禩出生,實際上是排名十六。生母良妃衛氏,正黃旗滿洲。生母的地位雖非特別顯赫,但好歹也是旗人。1701年,年老色衰的衛氏被冊為嬪,主要是因為胤禩被老皇帝喜愛,自然母以子貴。不久衛氏又被冊立為妃子,即後來的良妃。少年的胤禩是在大哥胤褆的生母惠妃納喇氏的教育下長大的,因此胤禩和胤褆的關係是很微妙的,既有同母手足之情,又有競爭儲位之意。胤禩和惠妃納喇氏的關係也非常好,雍正登基後,惠妃因為自己的親生兒子胤褆被圈禁,移居胤禩府邸。

胤禩非常的聰敏,從小就善於人情世故,待人接物都十分親和。和其他皇子一樣,康熙對胤禩的教育也非常的嚴苛,從六歲起就開始在上書房讀書,胤禩精通滿、蒙、漢語等多種文字。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七月,11歲的胤禩隨父皇和兄弟一起塞外打獵。同父親一樣,一個月風餐露宿,風吹日曬的在馬上。每日帶著弓箭,背著箭筒出去,晚上便滿載而歸。康熙每年都會收到各地供奉的所謂「貢馬」,試駕的任務就交給13歲的胤禩。可見胤禩除了有非常精湛的騎術,對馬的了解也非一般人能及。

總之,年輕的胤禩是非常得康熙老爺子的喜愛的。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二號,18歲的胤禩便被封為貝勒,當時最年輕的貝勒。後來又經常被康熙派出去幹活,與三哥胤祉一起處理事情。並且曾幫助裕親王福全料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等事宜。

胤禩

胤禩是非常精明能幹,可是長著長著卻越來越有心計。但是在旁人看來他頗有度量,與胤礽的暴躁、毒辣形成鮮明的對比。胤禩號稱以仁愛為本,到處籠絡人才,收攏人心。什麼兄弟啊,親戚,外戚,滿漢大臣,他都有自己活動過來的人,皇十子胤䄉也被他收買了。遏必隆的兒子阿靈阿則更是奇葩,分析了胤禩的生辰八字「庚戌己丑丁未壬辰」,與前代帝王生辰八字相同,所以忠心侍奉胤禩。胤禩的親伯伯裕親王福全有時候也經常稱讚胤禩有才又有德。

康熙的舅舅佟國維家族的鄂倫岱、隆科多、順安顏等滿族王子原來都是支持胤褆的,但是胤褆被圈禁以後,這些人都開始轉向支持胤禩。鄂倫岱是佟國綱的兒子,納蘭揆敘是明珠的兒子,自從和索額圖代表的太子黨鬥爭失敗以後,也開始投向胤禩這一邊。明珠黨敗落以後,明珠的部分手下也歸到了胤禩的麾下。這群人逐漸匯集到八哥胤禩的身邊,勢力開始壯大。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掉的時候(上篇文章詳述,想看細節出門左轉),胤褆和胤禩的明爭暗鬥浮出水面。三皇子胤祉告發了皇長子胤褆利用巫術謀害胤礽的事情,康熙大怒,下令革了胤褆的王爵,終身監禁。胤禩則一下子去了兩塊心病,胤礽被廢,皇長子的勢力被拔除。勢力大增,一躍登上了爭儲的舞臺。

隆科多

胤褆在徹底落水前,反咬了一口胤禩,說老八胤禩曾面見一個老道叫張明德,還讓老道相面,並且傳出日後必定大貴的言論。康熙自然聽進去了,還真派人查了,還真查出點端倪。康熙從相面事件中發現胤禩野心勃勃,明知張明德謀害胤礽卻不舉報,居心叵測,又發現他任內務府總營期間,大肆籠絡人心,博取虛名,侵吞皇權。康熙氣憤地對大臣們說:「八阿哥到處活動,拉幫結派,將朕所賜恩澤,都歸功於自己名下。以後有人膽敢再說稱讚八阿哥的甜言蜜語,朕立即砍了他的狗頭!朕手中皇權絕不容他人踐踏!」

1708年11月11日,胤礽被廢兩個月後,康熙以「柔奸性成,妄蓄大志」,「糾結黨羽,謀害胤礽」的罪名將胤禩逮捕。為了解決太子之位空缺的問題,其實康熙是想了很久的。他內心是覺得還是胤礽更合適一點,畢竟冷靜下來想想,比起胤褆和胤禩,胤礽好像並沒有大錯。尤其是利用胤礽的嫡長子身份先暫時壓住這個位置,不至於鬧出亂子。但是礙於面子,想讓群臣說出來復立胤礽為太子。於是在同年12月25日,召集群臣,讓群臣在諸位皇子中選出一位作為太子。可是群臣沒有get到皇帝的點,竟然一致推選八阿哥胤禩為儲君。

康熙聽了心驚肉跳,由於他本意就不是立胤禩為儲君,所以當時就說:「胤禩沒有處理過政事,而且現在身陷囹圄,不宜立為太子」。大臣們猜不透康熙的心思,所以只能啞口無言。這事雖然被康熙否了,不過這一事紕漏出來的胤禩集團的勢力讓康熙也有點虛。骨幹多,影響大,氣焰囂張。眾人都推薦胤禩,還讓胤禩有了虛擬儲君的地位,這種影響力就可怕了。如果康熙此時得個SARS死了,老八胤禩就是皇帝,大清歷史得改寫。

厭勝術

官員一起推薦胤禩為儲君的事,很快就被他知道了。但是同時也知道了康熙的態度,胤禩不服。直到第二次胤礽被廢,胤禩覺得機會來了。首先希望康熙承認當年大家推舉他為太子這件事,但是他也不敢直接問。旁敲側擊的說:我現在該怎麼做事?要不就裝病臥床,免得大家不好對待我。康熙看出他的心思,當即告訴他,你只是一個貝勒,怎敢作越分之想,喝破了他的太子夢。氣急敗壞的胤禩,從此把康熙當做仇人。

五十三年(1714年)冬天,康熙出塞狩獵。胤禩因老母親二周年忌辰沒有隨行,等到康熙回來的時候,只是派兩太監送去兩隻快死的老鷹,自己還不親自迎駕。這是故意氣康熙的,他很成功,康熙確實被氣的半死,心臟病都要提前犯了。

康熙五十五年的時候,胤禩得了傷寒,差點一命嗚呼。康熙雖然表面上簡單的過問了一下,但實際上內心是不管這個兒子的死活的。過問,只是怕落得個不慈的名聲,父子間的感情徹底破裂,芥蒂之深,反目成仇。

為什麼胤禩奪嫡是做夢,因為康熙給出了四點考評。第一,胤禩謀害胤礽,圖謀不軌。第二與康熙爭名,而且是濫發虛名。康熙是講究仁義治理天下,但是胤禩不是真仁義,而是拿著仁義作為籌碼收攬黨人,絕不是一個聖明天子。第三,結黨篡位。第四,則是不孝,送一對將死的老鷹迎接老爹,這是啥意思,明眼人一看就懂。不仁不義,不慈不孝的胤禩,康熙對他不僅是恨,更是怕他,尤其是怕他的勢力太大,大到可以黃袍加身的地步。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第一次被廢的同時,胤禩與皇位寶座也越來越遠。所以說老八胤禩想奪嫡,是做夢的。

文章推薦

如果明朝的皇帝在地下匯聚,朱元璋會揍哪些人?又有什麼原因呢?

兇猛的女真人3000年後被誰幹掉了

當83天皇帝,卻眾叛親離的袁世凱,為何臨終前大喊:是他誤了我

最無聊的小遊戲,越玩越上癮,還停不下來!

相關焦點

  • 甄嬛和晴川的確是有,不過形象差別很大
    若曦剛穿越過來的時候,是對八阿哥胤禩比較有感情的。 但是若曦是讀過歷史的,胤禩在奪嫡之爭中失敗了,還被雍正臭罵為阿其那,也就是豬,落得個被抄家的厄運。所以若曦希望胤禩放棄奪嫡,可惜胤禩選擇放棄了她。 對胤禩來說,奪嫡才是正事兒。因此心灰意冷的若曦,從此投入了四阿哥胤禛的懷抱。胤禛成為雍正皇帝以後,開始收拾各路奪嫡的阿哥。
  • 甄嬛和晴川都有,馬爾泰若曦在歷史上是誰
    若曦剛穿越過來的時候,是對八阿哥胤禩比較有感情的。但是若曦是讀過歷史的,胤禩在奪嫡之爭中失敗了,還被雍正臭罵為阿其那,也就是豬,落得個被抄家的厄運。所以若曦希望胤禩放棄奪嫡,可惜胤禩選擇放棄了她。對胤禩來說,奪嫡才是正事兒。因此心灰意冷的若曦,從此投入了四阿哥胤禛的懷抱。
  • 康熙八兒子允禩的妻子竟是悍婦,雍正為什麼如此恨她
    該劇講述的是21世紀的平凡少女意外穿越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結識了歷史上的人物四皇子和八皇子,在經歷九子奪嫡後晴川回到現代,八皇子隨後也來到了現代和晴川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郭絡羅氏與允禩的輩分相同,都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四代孫,一為玄外孫,一為玄孫,郭絡羅氏的外祖父嶽樂更是順治、康熙年間的重要臣子,郭絡羅氏與母家關係密切,康熙重視允禩,便將身份尊貴的郭絡羅氏許配給允禩。
  • 「斃鷹事件」:壓垮八阿哥胤禩「奪嫡之夢」的「最後一根稻草」
    康熙皇帝登基六十年之際,舉辦了一場盛況空前的壽宴,眾位皇子在這次盛典上為康熙皇帝敬獻禮物以表孝心。遠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準備向康熙皇帝獻上一塊上面帶個「壽」字的隕石作為壽禮,希望借天意來祝福康熙,同時這也是他在刻意的「討好」康熙,為自己的奪嫡之路增加一顆重要的砝碼。
  • 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究竟敗在哪裡?有時候,優秀也是一種錯誤
    在參與「九子奪嫡」的九位皇子中,皇八子胤禩的先天條件可謂是最差的一個,可就算如此,他仍能擁有實力最為龐大的朝野勢力,黨羽成員囊括了手足兄弟、皇室宗親、滿洲勳貴、漢臣翹楚。在康熙皇帝明言「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賤,宜別舉」的前提下,仍有絕大部分的朝廷重臣舉薦其為新任儲君。
  • 其實康熙最愛弘旺,又為何不讓胤禩繼任太子?
    拿康熙帝的話當放屁,康熙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多次說明,甚至申斥胤禩不要妄想皇位,甚至痛罵本來勉強算是寵幸的良妃為「辛者庫賤婦」,良妃是胤禩的生母,挨罵也是因為胤禩不知進退的一直惦記著皇位,雖經嚴厲警告,但終究死性不改。
  •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誰 康熙為何會娶辛者庫奴才當妃子?
    清朝經歷上聞名的九子奪嫡事務,想必很多人都不目生,康熙天子是清朝的一名很巨大的天子,他活著的這些年裡,社會鞏固政治明朗,讓清朝順當抵達了一個空前繁華的境界。 不過,就算再聖明的君主,在皇位的   原標題: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誰 康熙為何會娶辛者庫奴才當妃子?
  • 胤禩長成了康熙希望的樣子,符合太子的條件,為何還會失敗
    如果說,康熙廢掉胤礽,是因為他不符合康熙心中,對太子的設想。那麼有一個人卻完全符合,可最終還是沒能繼承皇位,這個人就是皇八子胤禩。胤禩可以說,是長成了康熙希望的樣子,符合太子的條件,怎麼說呢?
  • 八皇子胤禩被稱為「八賢王」,為何康熙卻選擇了雍正繼位
    康熙本身就是一代有作為的君主,沒想到生了那麼多兒子也都很優秀,但太子只能有一個,為此老年的康熙也是頭疼不已,大家都看好八阿哥登位,但沒想到最後卻是四阿哥胤禛做了皇帝,史稱雍正皇帝。八阿哥被稱為「八賢王」更賢明,康熙卻為什麼選擇雍正繼位?其實康熙的選擇一點都沒錯。
  • 雍正王朝:八爺胤禩樹大根深,財大氣粗,為何敗給了孤臣胤禛?
    在《雍正王朝》中,八爺胤禩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可以說是樹大根深,財大氣粗,而且還禮賢下士,頗有賢名,但最終他還是輸給了那個既沒有錢又不結黨的「孤臣」胤禛。這是為什麼?胤禩長期兼管戶部,為內外官員向國庫借款提供方便,加之他常常以寬仁的姿態示人,收買人心,禮賢下士,所以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樹大根深的八爺黨。但是,這招了康熙的忌。
  • 八皇子胤禩被稱為「八賢王」,為何康熙最終卻選擇了雍正繼位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大事件。康熙本身就是一代有作為的君主,沒想到生了那麼多兒子也都很優秀,但太子只能有一個,為此老年的康熙也是頭疼不已,大家都看好八阿哥登位,但沒想到最後卻是四阿哥胤禛做了皇帝,史稱雍正皇帝。八阿哥被稱為「八賢王」更賢明,康熙卻為什麼選擇雍正繼位?其實康熙的選擇一點都沒錯。
  • 八皇子胤禩有勇有謀,為何康熙不讓他繼位?真實原因少有人知
    當她們逐漸長大,一切都塵埃落定時,她們的母親會開始為她們的孩子尋找機會,希望她們能夠繼承皇位;當她們逐漸長大,她們有了獨立的想法,她們就會開始自己計劃一切。必須承認,無論在哪個時代,權力都是極具吸引力的。清朝的康熙有許多皇子,其中最好的一位,就是他的第八個兒子——胤禩。
  • 雍正王朝:胤禵拉攏鄂倫岱,只是為防範八阿哥胤禩?絕非如此簡單
    將西北的帶兵之權交給皇十四子胤禵,在胤禵乃至諸位皇子、朝中眾臣的眼中幾乎代表了康熙皇帝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最終態度。經過鄔思道的指點,皇四子胤禛對胤禵的舉薦,算是通過了康熙皇帝的考驗;但康熙皇帝的任命讓原本同屬一黨、關係密切的胤禵和胤禩走到了分裂乃至對立的狀態。
  • 胤禩本來希望最大,康熙帝卻為何不選他接班?都怪他寫了這封奏摺
    於是這些大臣紛紛奏請康熙皇帝,說國家儲君之位不能長期空懸,否則將會導致國本不穩,然後他們又順水推舟地提出皇八子胤禩以賢德孝順著稱,當立為太子。一時間,這類奏章多得都要把康熙皇帝的案頭給壓塌了,胤禩的號召力由此可見一斑。
  • 胤禩有「八賢王」美譽,為何始終入不了康熙法眼?
    直到第20集,康熙病逝,傳位雍正,九子奪嫡才有了結果。但雍正登基後,圍繞皇位的爭奪並未停止,奪嫡失敗的「八爺黨」一直在給雍正使絆子,最後竟然想通過恢復「八王議政」扶皇三子弘時登基,八爺胤禩攝政,來幹預朝局,好在最後陰謀被老十三胤祥挫敗,八爺黨才黯然退出舞臺。
  • 宜妃:九阿哥的生母,康熙最寵愛的妃子,難怪總陪康熙微服私訪
    兩年後,康熙封四妃,宜嬪晉升為宜妃,位列四妃中的第二名,僅在當時權傾朝野的明珠侄女,而且撫養著大哥、七阿哥、八阿哥的惠妃之下,可以說是極其受康熙的喜愛。康熙22年,宜妃生下老九胤禟,康熙24年,生了老十一。六年生育了三個兒子,可以說很是厲害了。康熙讓宜妃住進了翊坤宮,紫禁城最好的位置是永壽宮、景仁宮、承乾宮、翊坤宮。
  • 康熙為何不讓德才兼備的皇八子胤禩繼位?因為胤禩妻子有一個毛病
    眾多皇子和大臣,彼此勾結成一個個利益團夥,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想方設法討好康熙,傾軋對手,使得康熙晚年成為清朝朝政最為混亂的時期之一。康熙在選擇皇位繼承人時,很多決定往往都出人意料之外。比如皇八子胤禩,為人聰明能幹,學識淵博,才華出眾,且稟性寬厚仁慈,深得人心,在朝野民間很有威望,堪稱皇帝的最佳人選。
  • 康熙末年沒有參與奪嫡之爭的四個皇子都是誰?他們都是什麼結局?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為了奪得大位,這九位皇子分化成了多個陣營,相互傾軋、明爭暗鬥。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駕崩於暢春園,這場曠日持久的奪嫡之爭終於有了結果,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胤禛即位後改年號為雍正,是為雍正皇帝。
  • 她是晴川的歷史真實原型,血統高貴,真正結局卻遠比電視劇悽慘
    在康熙三十一年,康熙下達旨意,讓愛新覺羅胤禩(八阿哥)和郭絡羅氏結婚,這一場政治婚宴的目的也是為了安撫安親王一脈。在婚後,郭絡羅氏從小養成的潑辣強悍的性格發揮得淋漓盡致,連八阿哥都懼怕他,每次在妻子面前都是畏手畏腳。
  • 胤禩嫡福晉郭絡羅氏:本是賢妻典範,卻因此成為雍正最痛恨的女人
    安親王嶽樂,身份地位是極為顯赫的,他是努爾哈赤的孫子,順治皇帝的堂兄,是康熙的伯父輩。他與順治皇帝的關係非常好,以至於順治在臨終前曾想過讓嶽樂繼承自己的皇位,最終在孝莊太后以及深得順治信任的外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勸阻下,順治才放棄了這一想法,從而讓自己的第三子康熙繼承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