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路名,隱藏著一座城市的氣質。
作為千年文化古城,杭州市區內道路縱橫,街巷網布,現存一千多條街巷。這些街巷在命名上又各具特色,與杭州的地理環境、歷史古蹟、人物典故、風土人情,以及政治經濟等情況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扒一扒杭州那些路名背後的故事。
鳳起,鳳凰起飛,亦喻賢德之人興起。李善注引《淮南子》:「鳳凰之翔,至德也。」李周翰註:「鳳起,喻實德也。」
鳳起路因鳳起橋而得名。宋時稱新莊橋,建有景靈宮,供奉宋朝祖宗衣冠牌位,南宋皇帝均來此祭拜。民國20年改名鳳起橋。
鳳起路上有光緒年間創立的中國最早的女子學校「杭州女學堂」,現為杭州第十四中學。
鳳起路上的報刊亭
這裡是杭州第一大金融街,被譽為杭州的「華爾街」。
慶春路西起湖濱第六公園,東到錢江新城,通過慶春路隧道與蕭山市心北路連接。慶春路是杭州上、下城區的分界點,路的北面為下城區,南面是上城區,它還是杭州第一條通汽車的道路。
歷來慶春路就屬於杭州商業繁華的地塊之一。唐代時這裡就有集市,宋朝時自東而西稱為昌樂坊、興德坊、興慶坊、前洋街......解放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條路就顯得越來越擁擠,1991年道路拉長,西面一直延伸到環城西路,與湖濱路接通。
武林路原本是杭州一條並不起眼的小路,隨著武林廣場的杭州大廈、銀泰百貨、杭州百貨大樓等建成,形成了杭州的核心商區。坐落其周邊的武林路,便承擔與高檔商圈錯位發展的職能。
武林路上的武林夜市
民國時期,路兩側皆店鋪,買賣兩旺,號稱西大街,是遐邇聞名的近代商貿型街區。進入新世紀,它代表杭城商業特色街的"金名片",是老杭州口中津津樂道的"女人街"。
2002年,杭州武林路時尚女裝街掛牌,當時武林路時尚女裝街管委會在武林路體育場路口立了一座雕塑,打著「美麗從頭開始」的口號。
「孩兒巷」名字的由來,一說這裡是南宋時專門賣兒童物品的地方。這裡小販集合,平常的小玩具都可以在這裡買到,故名「孩兒巷」。
第二種說法是孩兒巷原來不叫孩兒巷,叫磚街巷。之後由於這裡住著的人許多都做泥孩兒,很聞名,才更名叫「泥孩兒巷」,再後來,把「泥」字也省了。
南宋著名詩人陸遊曾經長居孩兒巷的小紅樓,並在這寫下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不朽詩篇。
竹竿巷東起永豐巷南端,西出延安路,長440米。
杭城編籬插花之細竹竿在此集市,故名竹竿巷。1966年曾名筆桿巷,1981年復稱竹竿巷。
學士路東起嶽王路通石貫子巷,西至湖濱路北段,這裡有龍翔服飾城,當年的龍翔橋夜宵大排檔、公交總站也在此,總之它是當年杭州城裡最忙碌的小巷子。
這條路以江學士橋得名,明工部侍郎江曉居此,稱江學士。學士路一帶,靠近西湖,從民國初到抗戰前,在路兩側就建有不少高檔西式花園別墅,是一處鬧中取靜的地方。
這條路一看名字就和蘇東坡有一定的關聯。
相傳古時這只是一條籍籍無名的小路。一個賣茶老媽媽遇到一個書生來喝茶,結果這個書生身上沒有零錢,而老媽媽又兌不開銀子,便說這碗茶算她請客了。
但是這位書生記在心裡,幾個月後竟專程趕來還錢。他畫了一幅山水畫並落款「東坡居士」贈與老人,老人這才知道原來這位書生竟是大文豪蘇軾。
平海路東起中河中路,西至湖濱路。
平海路和嶽王路交口處,清朝時為旗營的平海門,這應該是「平海」由來的源頭。
街西端湖濱公園內建有辛亥革命將領陳其美銅像,抗日戰爭勝利後此地更名為英士街。1949年拆除銅像,復名平海路。1966年改名工人路,1981年恢復舊名。
如今你可以漫步在平海路上,逛一逛銀泰商圈,或是徑直走向西湖邊上散散心。
湖濱路顧名思義,位於西湖邊上以此得名。
湖濱路位於西湖與城市的接壤之地,不僅可以一覽西湖三面雲山,更是品鑑陰晴雨霧的好地方。
湖濱地區亦保留下來許多老建築,主要以民國以後的民居、旅館、店鋪、小別墅等為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騎樓的建築形式,非常有意思。
浣紗路南起開元路,北至慶春路,長1221米。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裡有一條河叫「浣紗河」,是舊時杭州城區的一條主要河道。
浣紗一詞,古文的意思是洗衣,所以這浣紗河大約是老底子街坊們洗衣的地方了,想像一下,當初在這河邊洗衣服的街坊鄰居裡大概也常有美麗的少女吧。
直大方伯已經很老了。
最初名叫中班街,為南宋宗室子弟所居。到了明代仁宗時,布政使應朝玉在巷內建起一座大宅邸,布政使又稱方伯,故名大方伯巷。
宅邸跨越橫、直兩條巷,故有橫、直大方伯之稱。民國時,擴建馬路,橫大方伯棄它而去,不復存在。
除了以上這些,
杭州還有無數街巷,
也擁有十分有趣的名字。
大家不妨來一起分享一下吧!
今日互動
#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街巷名字?#
在下方留言區告訴我們吧!
我們將挑選一位粉絲
送出「杭州文化旅遊卡(市民版)」1張
-THE END-
杭州文廣旅遊發布整理編輯
素材來源:杭州潮生活、杭州少數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