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電視臺主持人鄉土散文系列之《難捨鍋盔香》

2021-02-16 孱陵在線

  不管走多遠,故鄉的味道永遠最難忘。關於吃,不論記錄,或者品讀,都是放鬆心情,獲得美好生活體驗的方法之一。歡迎關注公安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豆瓣籤約作者慧芸的專欄《魚米鄉之味》!專欄將會由作者講述湖北公安小城的特色地方飲食,包括作者的生活、食物的做法和與之相關的風土人情。

  專欄《魚米鄉之味》閱讀連結:http://read.douban.com/reader/column/1772131/chapter/12356083/

《魚米鄉之味》之難捨鍋盔香


公安人沒有哪個沒吃過鍋盔。這是我們這兒「過早」的主打品種之一,也是宵夜的重頭戲,對於趕時間的或者愛吃這一口的人來說,也可以是一頓正餐。

說到家鄉「公安」,很多人都會馬上問:「你是公安局的?」其實,公安是湖北的一個縣名。公安,昔稱七省孔道,早在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即建孱陵縣。209年,劉備領荊州牧,紮營油江口(今鬥湖堤鎮),稱左將軍(即左公),改孱陵為公安縣,取意左公安營紮寨之地 ,圖謀霸業,一直沿用至今。


再來說說公安的鍋盔。鍋盔的外形既像傳統的燒餅,也像新疆的饢,但其實它和兩者都不一樣,它的內容更為豐富。主料都是發酵揉好的麵團,揪成相等大小的面劑子,再包上拌好的豬肉蒜苗餡,或者牛肉胡蘿蔔餡,愛吃甜食的可以包純白糖。像包包子一樣包好後,在案板上擀成橢圓形的麵餅,在正面刷上薄薄一層醬油,再用手指捏一撮芝麻均勻地撒在上面。接下來就是貼爐。鍋盔師傅把手在一盆水裡蘸蘸,在麵餅上拍弄拍弄,兩頭再抻抻長,隨即把餅往手上一攤,順勢往爐膛內壁裡一拍,這麵餅就老老實實地粘在上面,接受爐火的烘烤了。

這個爐子是什麼樣式的呢?現在的鍋盔爐其實都比較講究了,專門做的半人高、直徑大概半米、中空的圓柱形爐子,爐底燒煤炭,爐邊還鑲著白色磁磚。以前的設備很簡陋,就是改裝的汽油桶。爐底是煤火正炙,手臂卻要伸進去貼麵餅,考驗的就是一個速度。據說,成為一個熟練的鍋盔師傅,要經過幾年的練習。

一個鍋盔烤熟大概需要三分鐘時間。圍在爐旁等待的顧客憑著多年的經驗也能判斷出「我的那個差不多了吧」!快熟的鍋盔,麵餅變得膨大,芝麻鼓脹,包的肉餡會滲一點點油花到表面來,經火一烤,顏色變深。一般都是按來客的先後順序來給鍋盔,即使排隊的人再多,也很少出現爭搶的現象。別看老闆悶頭揉麵包餡貼爐,其實誰先誰後,他心裡都有數。


鍋盔熟了,是不是也要赤手「火中取盔」呢?這時候就需要用到一個工具了。這是一把長長的鐵鉗,和給煤爐子換煤的火鉗類似,但是更長、更扁,而且為了配合爐內的弧度,鉗身是彎的。師傅微斜著身子,頭朝後偏著,好窺到內爐的鍋盔的樣子。判斷出哪個已經熟了,就用鐵鉗夾住鍋盔的邊緣,輕輕撬起一角,再小心地整張揭下,另一隻手拿刷子沾上油,在鍋盔上迅速地一刷,馬上伸進爐內烘片刻。稍頃拿出來時,就正式出爐了!接下來師傅會問要不要刷辣。辣分為兩種,一種是油辣子,一種是辣椒醬,本地人一般都會刷上一點。刷完以後,要麼按要求三兩下用刀給你切成小塊,要麼就攔腰一折,裝在特製的紙袋裡遞給你。現在,你絕對會忍不住馬上一口就咬下去!外殼酥脆、肉餡香濃、芝麻噴香,豐富的口感一股腦地鑽進口腔,鼻子也要一同幫忙,「呼兒呼兒」地往外吐氣——實在太燙了!

但是,吃鍋盔就得趁熱吃。本地有句老話,叫「粑粑搭熱,餅子搭焦」!搭,就是「趁著」的意思。在鍋裡蒸出的米粑粑,就要趁著熱乎乎的時候吃才軟和香甜;而在爐子上烙出來的、在火上烤出來的酥餅子,就得趁著它焦脆的時候吃才最有風味。特別是鍋盔,出爐以後如果不當時吃,而是拿個袋子捂著到家了再吃,就會口味打折。涼了的鍋盔不僅不脆,而且,從捂滿水氣的袋子中拿出來,它已經明顯反吸了水分,變得特別有韌勁,得用牙撕咬。我們有時會戲稱,吃冷透了的鍋盔要拿出啃鞋底子的勁兒來。

其實,鍋盔還真的跟鞋底子有關係。據說鍋盔的歷史有幾百年了,以前,窮苦人出門做工要帶乾糧,就烤好這種長形的麵餅帶在身上,很方便。這種乾糧的外形很像草鞋的鞋,當時的名字就叫「鞋底糕」。

前一段時間,我們電視臺要做一期本地傳統美食的節目,就聯繫了最有名氣的那家鍋盔攤主,讓他們配合我們拍攝。不拍不知道,一拍嚇一跳。原來,一個鍋盔攤的利潤有這麼高!雖然我們都知道,他們在本城中心佔據了一個有利位置,從父輩起一幹就是三十年;我們也知道,這個鍋盔爐子是二十四小時歇人不歇爐,由姐姐一家和弟弟一家輪班開工;我們還知道,整天都有人來買鍋盔當主食或者當零食吃,逢年過節會有人一次打包幾十個帶出門,但我們確實沒有想到,他們一天的純利潤有三千塊!

不過這個高收入的背後,是每天半夜三點就起床備料,星鬥滿天才拖案板回家。我們所吃到的每一口美味,都來自他們重複又重複的勞動。
所以,也不用因為他們掙得多而嫉妒他們,甚至還會說「不如改行賣鍋盔得了」。如果真的吃得了那個苦,其實也不用改行去做鍋盔,就把那個毅力投入到當下的工作中去,假以時日,也會看到回報一點點顯現。

多年前實習的時候,單位食堂有中餐售賣,晚餐就得另想辦法。那時候我騎著自行車,帶著好容易下班的疲憊和對未來的茫然,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陌生的地方,還沒有交到朋友,口袋裡的錢也不允許天天下館子。晚餐吃什麼,往往就在路過一個鍋盔攤時決定了。一個因整天在外面攝像而曬得黑黑的女孩,扎著高高的馬尾,瘦削的臉上架著一副眼鏡。一次次接過用塑膠袋裝好的鍋盔,掛在自行車把手上,準備回去後慢慢啃。青春的惶惑,仿佛在那一刻就定格在那個鍋盔裡,有一點晚餐有著落的踏實,也有一點文藝女青年自我憐惜的傷感。忽然聽到背後攤主跟他老婆小聲說:「這個高中女生總是不吃飯,待會下晚自習了肯定會餓啊!」高中生?原來為了讓人信任我的能力而裝出的沉穩都是自以為!在別人的眼裡,我依然是個小屁孩!我不由得有些洩氣,也有些好笑。沒有回頭,嘴角就帶著那個微笑,甩了甩額前的劉海,蹬上自行車,用力地踩著遠去!

因為同事們做這期節目,更多的公安人才知道了,有個當過網管的公安小夥子,到省城武漢開了八家公安鍋盔的連鎖店,走的是快餐店模式。顧客不必像在本地一樣,站在熱烘烘的爐子旁邊,而是坐在了裝璜精美的餐廳裡。鍋盔烤好後會切好後裝在託盤上,搭配上飲料一起端過來。這位小夥子從本地請了一位有名的外號叫「矮子」的師傅去當技術總監,年薪五十萬。在電視中看到那位曾經不修邊幅的大叔接受採訪,兩撇招牌式的小鬍子還留著,但衣服已經從曾經的藍布大褂,換成了挺括的白襯衫。我們看片子時齊齊樂了,無論如何也不能把這個一本正經、頗有些CEO範兒的人和曾經那個「滿面塵灰煙火色」、烤鍋盔的間隙時不時去老婆的滷味攤上撈個雞腿啃的人聯繫在一起。但是,我們心裡也是驕傲的。一個小小的、曾經是幹苦力的祖先們吃的食物,被一點點改良,現在走出了縣城,進駐了省城,並且還在網絡上遠銷到各地,成為了一張本地美食的名片!

臺裡製作的那部關於鍋盔的片子精益求精地修改了六次,我也配合著修改了六次配音。而每修改完一遍,我都必定要去買一個鍋盔來吃。不僅自己吃,還在朋友圈裡曬,讓外地的同學一個個眼饞得逼我馬上給他們打包快遞過去。

一個鍋盔,見證了一個個公安人的成長,也記錄了公安人對本地美食的逐漸重視和發揚光大,同時,更是所有公安人對家鄉的牽掛。不管離家多久,回到從小吃到大的的鍋盔攤前,咬下酥脆的第一口,嚼巴嚼巴咽到土生土長的公安胃裡,這才算完成了歸鄉的儀式,結束了思鄉的等待。

公安新聞網官方微信平臺孱陵在線是集本地新聞權威發布、本地資訊信息共享的平臺,您要需要發布信息請直接將要發布的信息內容回復給我們,我們在第一時間為您推廣或打電話0716-5226878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公安俗話說:豬頭魚尾,吃了不悔!(公安縣傳媒中心主持人鄉土散文系列)
    歡迎關注公安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豆瓣籤約作者慧芸的專欄《魚米鄉之味》!專欄將會由作者講述湖北公安小城的特色地方飲食,包括作者的生活、食物的做法和與之相關的風土人情。專欄《魚米鄉之味》閱讀連結:http://read.douban.com/reader/column/1772131/chapter/14691416/?
  • 天門的土鍋盔
    愛好寫作,曾在國家及省、地報刊發表以散文、雜文、詩歌為主的文學作品近20萬字。天門的土鍋盔 而今,當土雞、土鱉、土雞蛋等等以優質高價作為首選,進入從頭到腳從裡到外「洋姿招展」的時髦婦人的菜籃子後,一發而不可收,幾乎走進了每一家尋常百姓的餐桌。沒想到原來被人不屑一顧的「土東西」居然在「東風漸進」的初始環境裡終於開始揚眉吐氣了。
  • 【鄉土作家】優秀小說散文選(作家榜前10名)
    >5、許立國散文6、餘厚洪散文    7、丹鳳曬曬散文8、王翠平散文9、黃小峰散文>10、老船長散文  鄉土文學創作研究中心  鄉土文學社  2019年10月28日   讀者自由投票  鄉土作家、鄉土詩人資格申辦 編輯部綜合作者發表作品及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每月定期發布符合申請條件者名單,鄉土文學創作研究會審核通過。作者提供照片一張,10字左右人生格言一句,手機和微信號,通信地址,職稱職務等名片信息資料,工本費300元,辦理加蓋鋼印的鄉土作家、鄉土詩人資格證。
  • 鄉土散文《魚米鄉之味》系列之「包子那點事」
    歡迎關注公安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豆瓣籤約作者慧芸的專欄《魚米鄉之味》!專欄將會由作者講述湖北公安小城的特色地方飲食,包括作者的生活、食物的做法和與之相關的風土人情。專欄《魚米鄉之味》閱讀連結:https://read.douban.com/column/1772131/?
  • 美食節目主持人做飯到底香不香?
    咱飯小二韓非改行啦,做「廚師」~主持人則由我們的老朋友特級廚師夏天擔任,為曾經被「欺負」過的大廚們「報仇」。同時有很多觀眾都問,每次節目裡做的菜是真的好吃嗎?美食主持人會不會做菜?今天就揭揭兩位主持人的老底!看看他們到底行不行! 不過在夏天大廚的眼裡,飯小二下廚,就是四個大字——「(丟人)現眼」!
  • 鄉土書畫家香武元的「中國夢」
    鄉土書畫家香武元的「中國夢」 2014-3-27 17:39:00     來源:天山網    字號:T | T
  • 這小吃有來頭,春熙路的齊樂鍋盔比不上,綿陽的米粉鍋盔它看不上
    這小吃有來頭,春熙路的齊樂鍋盔比不上它,綿陽的米粉鍋盔它看不上以前成都春熙路有一種鍋盔叫作「齊樂鍋盔」,「齊樂」二字還是繁體,在離68路終點站不遠的地方,是齊樂鍋盔的小攤車,現在這種小巧但五臟俱全的小攤車,在城市商圈的外圍地帶比比皆是,是一種更為高級
  • 饢、饃、鍋盔!別以為換個馬甲我大餅就不認識你了
    如果你也和小編一樣是個大餅愛好者,就來開啟這趟環遊中國的吃餅之旅吧!/ 湖北公安鍋盔 /鍋盔,也叫鍋塊,它也分薄的厚的,算是燒餅的一項大分支~在四川、陝西、甘肅、湖北一帶都有各自的做法,如果要細究起來光是鍋盔就能單獨寫上一篇!而今天小編單獨說一下其中最薄的——湖北公安鍋盔。
  • 鍋盔中的「明星」!成都老字號特色小吃,「排隊王」
    他們家的鍋盔採用傳統的烘烤方式,麵餅酥脆焦香,光是啃一口鍋盔都是香噴噴的。沒有堂食,只能外賣。站在門前排隊的人,眼睛直勾勾地望著嬢嬢手上的瓢,香辣味早已飄散入鼻。不得不說,他們家排隊的陣仗真的有點嚇人,遠遠看過去感覺就像是「貪吃蛇」一般。涼拌牛肉鍋盔,這個必須最先講!味道真的好吃!
  • 鄉土散文:鄉村葬禮
    鄉土散文:鄉村葬禮文:金少荃鄉親們都到齊了,他們對周圍人的紅白喜事幫忙都很積極,很熱心,也很實誠。於是大家都望著尹芳看,她沒有說假話,才發現她頭髮亂了,臉上流過血,衣褲也破了,讓人看著,很感動,很佩服,投之以欽佩的目光。
  • 鹹陽小吃「鍋盔牙子」,餅酥脆肉鮮香,還被列入「非遺」名錄
    鍋盔牙子,是陝西鹹陽的特色美食,外表看起來,和肉夾饃有異曲同工之處,實際則不然。鹹陽地處陝西關中平原腹地,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飲食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其中,有一種名為「鍋盔牙子」的小吃,不得不說一說。
  • 山東廣播電視臺主播邂逅千島湖系列微電影發布
    發布會介紹了千島湖秀美的旅遊資源,並發布了千島湖系列短片,短片主要內容為山東廣播電視臺的幾位知名主播在千島湖對「食、住、遊、娛」的親身體驗,包括《邂逅千島湖之味》、《醉·民宿》、《帶著單車去旅行》、《千島湖的一天》四個篇章。活動中,幾位主持人對千島湖進行了不同角度的推介,並對此次千島湖系列短片拍攝背後的有趣故事進行了介紹。
  • 鍋盔這麼做,太好吃了!把秘方告訴你,快試試吧
    鍋蓋一般大小的鍋盔讓現場的所有人目瞪口呆。姜波老師講述了鍋盔的最早的來歷,商朝太師聞仲討伐北海,因中原距離北海太遠,將士們的吃飯成了大問題,聞仲靈機一動,令廚師做出碩大的麵餅充當戰士們的口糧,平時背在身後,餓了的時候就取一塊使用,等到戰時,碩大的鍋盔還能當盾牌使用,
  • 著名主持人孟盛楠助力《記住鄉愁》第四季開播
    「鄉愁風景線」—每天請一位主持人,用朗誦的方式為《記住鄉愁》第四季節目的順利播出加油打氣!他(她)們,是《記住鄉愁》節目中觀眾最熟悉的人;他(她)們,用真摯的情感和專業精神,為《記住鄉愁》打造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當代鄉土作家》‖2021年祝福集錦
    我們將一如既往,以一顆純淨的文學之心、感恩之心、柔軟之心、善良之心、進取之心,來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來記錄人間的一切美好,用更優美更溫暖更純真更接地氣的文字,迎接我們的新年,迎接我們更美好的明天!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祝福人民安康幸福,祝福家人健康長壽,祝福朋友快樂永遠!祝福當代鄉土文學這片文學的青青芳草地永遠蔥蘢馨香!
  • 新竹藝校特聘營口電視臺首席播音員、著名主持人--劉蕾任教!
    劉蕾,營口電視臺首席播音員、主持人。職稱為播音指導(正教授級),是營口地區唯一具有播音主持界頂級職稱的人。她從事專業工作30年,有30多項作品獲國家和省級獎勵。是遼寧省播音主持人高級職稱專家評委庫成員,遼寧省首屆「十佳電視播音主持人」,曾獲得「全國城市電視臺20優主持人」稱號。
  • 散文┃故鄉的雪飄在心頭
    當然,故鄉的雪總伴著絲絲的溫柔,雪花在嫋嫋娜娜的炊煙中消融,會有一縷縷的飯香沁透。還有雪中覓食的雀兒,一群群的,目中無人般的吵鬧著,忽飛忽落、來去自由。揮之不去、拂之溫柔、念之親切、思之殷愁。故鄉的雪呀,早已疊印成詩,寫進了今生無悔的選擇,寫進了故鄉故土的故事裡,並將繁衍成萬世千秋的無限錦繡……時在2021年1月19日於北京劉洪樂:男,1965年2月生於山東省龍口市。影視編劇。詩人、詞作家。書畫藝術評論家。中非友誼大使。
  • 【山東濟寧】散文 | 難捨紅薯情 |劉效全
    「媽媽,這次奶奶給的紅薯特好吃,又香又甜,還不噎人。對了,媽媽,等會紅薯涼透了,你尋幾個切成片,切成條,晾曬一下,我要吃紅薯條。」小丫頭嘰嘰喳喳地朝她媽媽嚷嚷著。紅薯真是寶,當年救命了,紅薯真奇妙,通便補氣血,提高免疫力,老幼都喜好。這些年,走南闖北,東奔西跑,山珍海味,品嘗不少,但對普普通通的紅薯的那份情,卻總是難以割捨。
  • 主持人推介:河南電視臺新星——夢童
    2012——2013學年  榮獲河海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之「學業優秀」獎學金、河海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之「精神文明」獎學金。另外,榮獲河海大學」優秀學生」榮譽稱號。    2013年1月——3月 河南省電視臺第九頻道主持人組實習,學習採編播技能,任「第九巡組」欄目記者。6月 隨河海大學港航院赴江蘇南通、如皋等地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擔任新聞宣傳小組總負責人。
  • 今天做了梅乾菜鍋盔,搭配牛奶雞蛋,孩子的早餐輕鬆搞定
    哪怕只有一個人吃飯,也要做到精緻得體,美食、不僅僅是為了果腹,更是對生活的一種品味和追求,用心去過好生活,把愛與美食刻在靈魂裡,這世上,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請善待那個為你做飯的人帶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總是會買到鍋盔吃,鍋盔其實就是一種大餅,裡面夾了各種餡料吃,特別好吃,我們最喜歡買梅乾菜肉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