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書大亨》又名《人民反對拉裡•弗林特》,以美國色情出版大亨拉裡•弗林特的故事為題材拍攝,從他的童年一直拍到晚年,演繹了他的傳奇人生,曾獲得1997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這位商業奇才在他的孩童時代就展現了他的經營天賦,他在家裡用土豆釀酒,賣給山中行動不便的酒鬼。他性格倔強,當發現父親偷喝他釀的酒時,憤怒斥責甚至用酒罐砸向他的父親,因為他辛苦釀酒是想換錢而不是給父親浪費的,「我只想老老實實地賺錢」。
長大後,弗林特開辦了好色客色情俱樂部,意外發現本來用來宣傳的小冊子居然比俱樂部本身還受歡迎,於是他轉而發行色情雜誌《好色客》。因為粗俗、直接和大尺度的暴露,《好色客》雜誌深受中下層民眾歡迎,再加上時不時大爆猛料,《好色客》迅速走紅,最大銷量高達300萬份。弗林特開辦了自己的出版公司,名下各類雜誌達到20多種,一舉成為色情出版業大亨。
也正由於《好色客》毫無禁忌的描寫性話題,不遺餘力地諷刺挖苦上流社會,弗林特屢屢招惹官司。銀行家查爾斯•基廷作為當時的道德派代表人物,成為反對弗林特和《好色客》的先鋒。他認為弗林特的《好色客》宣傳性放縱和道德敗壞,會毀滅美國人的民族精神,多次參與對弗林特的起訴,要求法院禁止其行為並繩之以法。整部影片花了近半時間來描述弗林特應付各種訴訟,而弗林特正是打贏一系列的官司才得以拓展其色情出版帝國。
如果說第一個官司他贏得了《好色客》可以繼續發行的話,那麼他與牧師法爾威爾的名譽官司則改變了人們對他的固有看法,甚至影響了美國社會發展進程。
《好色客》在封面內頁上刊登了一份滑稽廣告,模仿當時某義大利酒的廣告樣式,用雙關的手法暗示法爾威爾與他的母親發生了「第一次」。法爾威爾看到後氣得差點哭了出來,但他沒有到相關部門去舉報造謠超過500次,而是選擇訴諸法律,於是一場訴訟大戰拉開。首戰告捷,法院採納弗林特律師的觀點認為該廣告無商業目的,並駁回誹謗罪的起訴,僅以精神傷害為由判罰弗林特10萬美元。然而瘋狂的弗林特並不認可,他一直不斷上訴,最終在最高法院打贏了這場長達五年、對美國公民自由權利有重大影響的官司。
在此不妨溫習一下最高法院判決書中的這段話:「社會有可能發現言論令人不快,可這個事實並不構成壓制言論的足夠理由。的確,如果是講話者的觀點造成的不快,則這個結果就是將其交付憲法保護的理由。」一個美國人眼中的人渣竟然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捍衛了美國人的自由權利,甚至擴展了它的範圍。
當然弗林特並非每次都能這麼幸運,法律保護他的權利,但也不會縱容他的非法行為。法院能容忍他以自己是無神論者為由拒絕手按聖經宣誓,但不會縱容他在法庭上口出汙言蔑視法官、褻瀆國旗的違法行為,他因此被法官判處精神病監獄服刑15個月,這讓遭遇槍擊導致下肢癱瘓的弗林特吃盡苦頭。影片中幾位法官的刻畫各具形象,第一位地方法官的傲慢與偏見(有意思的是這個角色由弗林特本尊出演),第二位女法官的平靜和溫和,第三位聯邦法官的堅毅與果敢,最高法院大法官們的睿智和從容,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雖然是一部嚴肅電影,但氣氛並不死板,相反非常輕鬆,有如年幼的弗林特看到老人掏出兩美元買酒時忍不住內心的喜悅用穿著髒球鞋的腳在泥濘中打著歡快的節拍一樣。弗林特從孩提時代的活潑到發達後的瘋狂自大,表現得淋漓盡致,甚至連說話的語氣都變得拿腔拿調了。他在公司管理中粗暴簡單,任意而為,一如他的《好色客》雜誌的風格一樣。他可以因為一言不合就把公司高層開除,也可以因為管理層不願意和他已患上愛滋病的妻子握手而不惜解僱整個團隊,只要樂意他不在乎輸得一塌糊塗。不過人渣也是人,也有溫情的一面。他對妻子簡的不離不棄甚至縱容溺愛,讓人感嘆。而與吉米的兄弟情,一個出人意外的擁抱瞬間便迸發出濃烈的感動。
影片中弗林特的妻子簡的扮演者表演也非常精彩,她把一位從小就失去家庭、被修女虐待、心理創傷無法控制自己、嗑藥成性的脫衣舞女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當弗林特的個人財富首次突破一百萬美元時,影片中簡與弗林特有一段幽默的簡短對話:「脫掉你的褲子」「怎麼了」「因為我還沒和百萬富翁上過床」。
弗林特的律師艾倫對公民權利的準確解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有艾倫,這部影片可能就只是一部普通的個人傳記。正是他對法律理念的精闢解析,改變了弗林特和美國人關於自由權利的定義。在漢密爾頓地方法庭他精彩的辯護詞成為本片中最精彩的論述: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國家。這是一個偉大的理念,是我們生存的意義所在……但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為此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忍受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情。如果我們現在開始砌起一堵牆來禁止我們一部分人認為是下流淫穢的事情,很可能某一天早晨,我們醒來,發現這堵牆已經砌在它不該在的地方,到那時候,我們看不了什麼,也做不了任何事情。這不是自由,肯定不是自由。
劇中弗林特的經典臺詞也頗多,直白得話糙理不糙:「錢賺得多,朋友就多嘛」,「那個時代有那個時代的標準」,「不是,道貌岸然的審查制度而已」,「這個國家是你的,也是我的。如果你不喜歡《好色客》,就別看」、「在酒吧逮到孩子在喝酒,國家也不會禁售百威啤酒的」。他從不否認自己品位低俗、道德敗壞,經常自嘲自己是人渣,而事實上查爾斯•基廷等人就是這麼認為的。
其實拋開他從事的行業特殊而言,弗林特的成功是典型的美國式個人奮鬥史。他之所以取得色情出版業的成功,除了他敢於冒險、富於經營外,還得益於美國法律賦予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儘管在很多人看來他的行為不道德,但他並沒有脫離法律框架,也就是說他的生意是合法的。
道德與法律一向是維繫社會正常運作的兩套基本體系,兩者誰對社會更重要,不同的社會有著不同的解讀,比如在我國就偏重於道德建設,就連落馬的官員通常都以道德敗壞為標籤。而是在美國如此高度發達的法制社會裡,也同樣存在著不同的觀點。當然即便是如查爾斯•基廷為代表的道德派,也要用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價值觀,也不難看出道德與法制對於美國社會的重要性。
有意思的是,最高法院判定弗林特和《好色客》勝訴後,弗林特固然和從前一樣,牧師法爾威爾的聲譽並未因此受損、依然廣受信徒和社會愛戴,查爾斯•基廷們所擔心的美國社會道德大潰敗也沒有出現,反倒是後來他本人爆出醜聞轟動一時、與他的道德標籤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或許對於我們來說,社會不是不需要道德的約束,但更要尊重法律的權威,尊重法律賦予公民的權益。人渣只要不違法,他便享有公民應有的自由和權利。一個連弗林特這樣的人渣都可以保護的國家,其他的公民又何必擔心自己的權利被侵犯呢?
因為這個國家是你的,也是我的,我們都是這個國家的公民和主人,都享有相等的權利和自由,即便是人渣或是偽精英們口中的「蟑螂人口」。
螞蟻蟲:科技評論人,虎嗅網、鈦媒體認證作者。同名微信公眾號ID:minia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