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本最美的書」系列報導①
「一桌二椅」的酣暢清新
《一桌二椅·夜奔》《一桌二椅·朱䴉記》,一本聚焦於一部由崑曲大師柯軍和世界現代戲劇名家合作的經典,一本全景再現了「朱䴉計劃」這項綜合藝術實驗。其深邃的專業性,使這套書本身就具備學術高度。在「瀚清堂」書籍設計師趙清的手中,「一桌二椅」經過設計語言的再度發現,成為創造更多可能性的書籍藝術。
也許每一個發現這本以紅白為主調的書的秘密的人,都會不禁嘆道:「書原來還能這樣!」趙清的給出的回應是:「書籍為什麼不可以這樣?」
這套書榮獲「中國最美圖書」獎及HKDA Global Design Awards 2016書籍類金獎。
趙清工作室牆上的一套海報,有關於他和崑曲的第一次邂逅,這場邂逅發生在十年前。那一年,崑曲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北京人藝的導演田沁鑫和省昆合作了《1699桃花扇》。如今的江蘇省崑劇院名旦單雯,那年只有16歲,剛剛從戲劇學校畢業,這是她和施夏明搭檔主角的第一場大戲。劇組找到了南京「瀚清堂」的設計師趙清,趙清為他們設計了三套海報、書冊、CD、包等一系列。十年之後,趙清早已和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柯軍成為朋友。
2015年,柯軍請趙清為自己和香港現代戲劇大師榮念曾合作的劇目《夜奔》及藝術實踐「朱䴉計劃」設計書籍。「朱䴉計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探討傳統與當代舞臺跨越對話的綜合實驗。當中包括能劇、崑劇、古典泰國舞蹈、古典峇里舞蹈、江戶提線木偶劇、當代劇場及當代舞蹈等不同領域的藝術。當時,江蘇省崑劇院與榮念曾的合作已有十年,共同策劃的「朱䴉計劃」也已運行4年。一種回顧、一種沉澱——正是這套叢書設計的開端。
一面傳統、一面現代;一個經典、一種實驗。在設置書的內容時,「一桌二椅」是一套兩本——《夜奔》和《朱䴉記》。如何用色彩直觀地概括這套書的氣質,是趙清最早考慮的事情。「本來《夜奔》以藍色為主色調,後來我想到林衝夜奔在雪夜——乾脆把白色作為主色調。」䴉之朱,雪之白,兩種顏色的背後又有無窮的東方美學寓意。
這套書讓人感受到的最妙之處,是設計者通過設計語言,對書本內容的闡釋和想像。趙清說,貫穿全書設計最核心的一個概念,其實就是這套書的書名——「一桌二椅」。「兩把椅子,一張桌子,是崑曲舞美當中的一個核心理念,也是表演體系中的一個核心理念。這種極簡的東西,在中國明代就有了。
而現代的美學思潮,又回到極簡。所以一桌二椅為什麼具備經典性就在這兒,從過去到現在,它一點都不過時。」趙清把這種舞美理念提取出來,放諸設計之中:實際上就是兩豎、一橫。翻開《一桌二椅》,從始至終是椅子——桌子的不斷疊接,並生發出「橫」和「豎」的關係,無所不在。
從扉頁開始。簡單的線條,勾勒出椅子的架構。同時,一條細細的黑線向後延展——它正是那張「桌子」——將頁面與頁面聯繫在一起。簡單的過渡之後,第一個篇章,是國際著名戲劇評論家、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內野儀的文章。在排版之中,椅子和桌子的關係,介乎於中英文編排方式的「錯位」又再次出現。趙清說:傳統排版方式中,中文習慣豎式;而英文是橫式排版。這裡反其道而行之,英文是豎式的,中文是橫式的。在英文排印部分,以古籍「對摺裝」的方式裝訂。《夜奔》的第三個章節展示的是圖片。仔細欣賞,不難發現,每一個跨版,幾乎都有兩張豎圖、一張橫圖。「這些圖片看似隨意,像是搭積木一樣。實際上,每一幅圖都嚴格建立在歐式排版網格基礎上。」這使得排版,不僅僅蘊含著美學的跨越,更是專業與舒適的。
「雪」的意向被進一步挖掘了。在趙清的眼中,「雪」不僅是肉眼所見的純粹的白色,更重要的是它能「藏」的美。一種覆蓋之下,存在「真相」的情境。這種美學感受,在第二章節——全書的主要部分,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一章是劇本和導演手記的完整呈現,既有文字又有圖片。趙清將導演手記部分、排練影像融於M折頁面當中,「藏」在白紙之下。當手指隨意地掠過書頁,一處摺疊在頁與頁之間突然地出現。人的視線做一個「立體的閱讀」,而這張照片講述的恰與上下文內容相符,製造雪落無痕,真相彰顯的感官境地。全書正文包含五種紙張,視頻CD利用書頁空隙隱於其間,無過度設計,埋於雪中,終其所用。
柯軍找趙清設計《一桌二椅》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覺得趙清的設計是現代的,同時對傳統把握得很好,有很深的理解。《夜奔》《朱䴉記》,從內容上來說,是傳統與現代的並立、對話。趙清把傳統與現代的嬗變感、融合感,體現在了設計上。打開這套書,能讓人明顯地感到「從傳統奔向先鋒」的過程。
「超越、跨越、突破,都是建立在傳統的根基上面。這就是一切的開始。」趙清說。這種對話的渴望,從書的封套開始,就顯露了。書的封套是由手工棉紙和卡紙裱合在一起製成的。手工白棉紙是自雲南所定製的,沒有裁邊,每一張只是近似的尺寸,所以有一些長一點,有一些又短一些,看上去十分質樸。卡紙是紅色的,在內側,摸起來光滑;棉紙是白色的,在外側,質感凹凸。因為是手工製品,因而白棉紙的厚薄不均勻的,從它的縫隙之間,紅色隨性地透出來,如同雪落在熾熱的血管上——這既是《夜奔》這齣戲的內容寫照,擬態純粹冰冷的雪地場景,表達理性與感性的衝突;同時,也表達了一種當代戲劇的實驗價值。
從書籍內容的設計上,也尊崇了由傳統到先鋒這樣一種狀態。兩冊書以《夜奔》始。打開《夜奔》,讀者先看到的是《寶劍記》的老劇本。「柯老師和我說,他有這本老的《夜奔》劇本。我打開來一看,上面還有他排練演戲中的塗畫批註,能看到他學習的一個過程。我覺得太好了。」趙清把劇本經過影印,原封不動地呈現在《夜奔》的開頭,以絲網印刷的方式,印在白宣紙上。
再往後的部分,是傳統的《夜奔》一戲的工尺譜、配以人物的動作剪照。林衝形象與工尺譜在紙面上奔走,工尺譜紛紛而落下。傳統與現代之間、章與章之間,配以簡單的過渡頁。幾個過渡又是每頁不同位置的設計。或是剛好咬合了後方文字的長短;或者看似隨意地遮擋,只露出一個關鍵詞,誘導讀者繼續,銜接著紙面與舞臺空間,講述傳統與現代夜奔之間線性邏輯的變化多樣。
《朱䴉記》的總體格局與《夜奔》類似。在這一冊中,書籍設計者,沿用筆者的思路,尋求九個導師和九個學生的關係。九個導師的頭像,為豎排;九個學生的頭像,是橫排的,以對應的九宮格關係,尋求聯繫。在枯燥的文本裡去尋找一些排版的亮點。用紙上,間或插入一些亮面的玻璃卡紙,在油光和啞光之間產生一些對比關係,在質感上尋求傳統與現代的糅合感。
《現代畫報》= EDGE 趙清=Z
EDGE:「最美的書」的標準是什麼?
Z:我認為標準有四條。第一條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所有的設計形式,出發點一定來自於內容。這是大多參評設計師能做到的。第二條標準,是獨特性。必須要用你獨特的設計語言來解釋它。同樣是面對這個主題,這個內容,你的方式應該是獨一無二的。第三,是文化傳承。書不像是一個牛奶包裝,或者是巧克力包裝,它是承載著文化傳承的一個重任的。我們不會在家裡、在辦公室陳列奢侈品的包裝盒去裝飾吧——我們會放書。書是有這樣一個責任的。第四個是它的工藝製作。它所有落到實處的細節、印製工藝、用紙有必要的水準。這些工藝也表達著一定的主題。
EDGE:你自己的設計哲學是什麼?
Z:很久以前,「瀚清堂」就不做封面設計了。我們只做整體設計書。我們把每本書都當做一個研究載體,一塊試驗田,探討書籍的可能性……我們沒有標榜為讀者、舒適的閱讀。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我們在探索書籍設計的用紙、裝訂、紙張工藝、對書籍內容的挖掘。
我崇拜建築設計師。做一本書,可以像是做建築一樣。我把它叫做紙張的空間。書,它也是在搭建一個空間。如果建築上有鋼鐵、混凝土、玻璃等各種材質,書籍也有相對應的各種紙張。翻開書就如同穿行於建築——作用於此的是各方面的韻律、紛至沓來的時間……
《現代畫報》= EDGE 柯軍=K
EDGE:為什麼會做這樣一本書?
K:做書是第二步的事情。第一步是做事,藝術實踐在先。朱䴉藝術節到2016年已是第五屆了。我們都認為,除了藝術實踐本身,還應留下文獻和資料,這既是藝術實踐的沉澱、積累與分享,也是一個新的開始、再出發。
「朱䴉計劃」主要是由各國各領域藝術大師與青年崑曲藝術家共同完成。到2014年底,我們覺得,可以進行一個階段總結了。因為每年的劇目表演、工作坊、論壇交流等都留下了豐富的圖文資料。我們的文獻記錄工作做得不錯。但如果僅僅把以往的文字和圖片資料直接地這樣端出來,那就是一個內部的交流資料,需要有一個角度切入,我們選擇了「一桌二椅」這個主題,這是崑曲也是中國戲曲的重要思想。
事實上,起初我們只是想做一本《朱䴉記》;出版策划過程中才決定把《夜奔》單獨拿出來。因為,儘管「朱䴉計劃」本身是從2012年開始的,但「朱䴉」的理念,榮念曾導演和省昆的合作,作為當代劇場和傳統藝術的實驗先驅,已經有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當中,一個經典案例就是《夜奔》。到去年為止,夜奔已經演了十一年。我們知道,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的合作,它本身是個實驗性很強的東西;一個實驗室裡的東西可以演十一年,說明它可以從實驗室裡出來了,已然成為經典。
《夜奔》在藝術青年之中有很好的口碑。藝術青年中,有的沒有看過這部戲的,可能只看過一些片言隻語、劇照,他們沒有看過劇本、文案,整個的、全部的東西。我們覺得,夜奔是一個大師級合作的經典個案,而朱䴉計劃是大師培育青年藝術家的綜合體系。這一切,值得做一個總結性的出版,值得從點與面兩個角度去做兩本書。
EDGE:《夜奔》和《朱䴉記》的內容分別是如何設計的?
K:我們希望它的內容是厚重的。有劇本、有劇照,也要有權威評論。《夜奔》第一篇劇評的作者內野儀,是國際知名戲劇專家,他的文章能代表一種國際態度和高度。傅瑾是中國戲曲學院和南京大學的教授,是國內戲曲研究的權威專家。曹克非則代表了國際化的青年戲劇群體,她既做評論,又做創作,是另一個視角。我和榮念曾又以參與者的身份,各寫一篇。「朱䴉」是另一種視角。《朱䴉記》突出的是教育性、探索性,是青年藝術家和國家各個門類藝術大師的跨界對話。我們分成「導師說」「青年說」「輿論場」幾個篇章。我們認為,這本書需要有導師帶徒弟,大師對話青年這樣的一條線。
EDGE:能說說這本書成書過程中一些有趣的經歷嗎?
K:《夜奔》裡,作為書籤使用的帶子,趙老師原本設計成白色。我向他建議,紅的可能好一些。紅色的帶子,有點像是武生演員腰間所綁的「大帶」,這是武生的服飾,在《夜奔》裡恰恰是一個重要的道具,表示「道路」等各種寓意。在裝訂時,帶子所夾的那一頁,正好是演員楊陽拋開「大帶」的照片。
記者:冒貽宣
圖 片:牛華新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小蘋果 & 特別的特
THE END
點擊圖片閱讀相關文章
知食 | 和果子對話
旅行志 | 初夏,到山裡去
李昌鈺:正義令我喜悅也讓我嘆息
正裝職男 為什麼我們選擇堅守這一身行頭
南京和北京城牆的兩種命運
在「0」和「1」的碎片時代
沉澱一種悅讀生活
-
城市 | 文化 | 生活
以理想主義的方式生活
聯繫郵箱:modernedge@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