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影評」為什麼《麥路人》拍得有點溫吞水?

2020-09-23 藝綻

由郭富城、楊千嬅等主演的《麥路人》上周五公映,目前的網絡評分為6.6分,觀眾對影片在真實展現香港底層人群的失控生活方面給予了好評,但該片稍嫌拖沓的節奏、不夠紮實的人物塑造和缺乏核心戲劇衝突的情節也讓不少觀眾詬病,認為其拍得有點「溫吞水」。

香港這幾年湧現了一批小成本現實主義力作,這些作品的特點就是聚焦底層人群的生活狀態,直面現實生活的殘酷,將他們的生活血淋淋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絕望」和「無出路」就是影片的主題。

《麥路人》是黃慶勳導演的處女作,故事講述的是一群「在麥當勞過夜的人」的生活。這裡面,郭富城飾演的董浩博十年前是金融精英,但投資破產從監獄出來,兩年時間都在麥當勞裡過夜;劉雅瑟飾演的「媽媽」帶著女兒生活,因為丈夫不幸去世,婆婆遷怒於她,借錢爛賭,黑社會一次次找她還債;萬梓良飾演的「等伯」之前是消防隊員,但妻子一生的積蓄被人在網上騙光,妻子不堪壓力,跳樓自殺,痴情自責的他在幻覺中坐在麥當勞店裡等待妻子的歸來……

以前的港片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影片裡面都有明確的壞人,比如無良警察、黑社會成員、背叛友情者等等,因為有活生生的人,所以戲劇衝突強烈,動作場面可以施展開來。《英雄本色》《監獄風雲》《無間道》等等都看得人大呼過癮。

但《麥路人》不一樣,這部影片沒有現實中的大壞人,最壞的就是裡面逼債的黑社會成員,他們只是恫嚇而已,但影片卻有一個無形的對手,這就是「生活」,再說明白點,是「金錢」。《麥路人》是一部講述金錢是如何壓垮底層人生活的電影,確切地說,金錢才是這部影片的主角。都說金錢是男人的膽,片中董浩博就是最好的證明,破產後的董浩博,面對等待自己10年的女歌手(楊千嬅飾)不敢示愛,連自己的母親都不願意去見。愛情和親情在金錢面前統統敗下陣來,非不想,而是不敢也。影片最後,臨死前的他耗盡全部力氣坐上公交想去見母親最後一面,但終於功虧一簣。這個細節雖然有點誇張,但寓意無限。

曾經在港片黃金年代扮演威風八面大哥的萬梓良,竟然在片中扮演一位糟老頭子「等伯」,這個角色看似迂腐的深情,恰恰折射出金融時代底層百姓生活的艱辛,一不留神,妻離子散,生活滿盤皆輸。張達明憑藉片中的配角獲得了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實在是有點歪打正著。現實中的他在演戲正當年時患上鼻咽癌,生活困頓,他的精氣神正好匹配片中這位為了三餐不愁主動偷東西送自己進監獄的中年男子,頗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的巧妙之處是替片中貧窮的一家找到了對手,那就是富人一家,兩個極端階層之間的衝突最後演化成血光之災,看得人驚心動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雖然也講述底層人群的互相守護,但它在社會現實層面開掘的深度和角度,都遠超《麥路人》。相比之下,《麥路人》光靠這些底層人群之間的互助溫情來串聯影片,觀眾被感動之餘,自然也會對片中人物塑造的合理性提出質疑:正像影片中說的,「只是破產而已,大不了從頭再來」,為什麼董浩博就一直沉淪下去了呢?「媽媽」的丈夫去世是意外,她完全沒有必要為婆婆還債,為什麼硬要背負這個無底洞呢?她管好自己的女兒就成了。觀眾的這些質疑是有道理的,片中的人物看似已經淪落底層,但細究起來,好像也不是天無絕人之路。董浩博破產後坐過牢,無臉見母親,但他全手全腳,卻心安理得讓妹妹替自己還債,實在說不過去;「等伯」深情不假,但手中有錢,妻子已逝,縱然是萬般愧疚,也要正視現實,振作起來才是。這些細節深究起來,不符合常理,禁不起推敲,觀眾不滿,也是情理之中。

《麥路人》勝在題材現實,選材獨到,但光靠打愛情和友情牌來感染觀眾,在以前可能是有效的,但現在不一樣了,網際網路金融時代,失業、破產、金融詐騙,已經見怪不怪,觀眾在哀其不幸的同時,也會怒其不爭,畢竟,坐在大銀幕前流淚鼓掌的觀眾,一出影院大門,一樣也要接受生活的暴打和錘擊。

相關焦點

  • 【躍·影評】為什麼《麥路人》拍得有點溫吞水?
    由郭富城、楊千嬅等主演的《麥路人》上周五公映,目前的網絡評分為6.6分,觀眾對影片在真實展現香港底層人群的失控生活方面給予了好評,但該片稍嫌拖沓的節奏、不夠紮實的人物塑造和缺乏核心戲劇衝突的情節也讓不少觀眾詬病,認為其拍得有點「溫吞水」。
  • 《麥路人》選材獨到卻拍得有點溫吞水
    》上周五公映,觀眾對影片在真實展現香港底層人群的失控生活方面給予了好評,但該片稍顯拖沓的節奏、不夠紮實的人物塑造和缺乏核心戲劇衝突的情節也讓不少觀眾詬病,認為其拍得有點「溫吞水」。《麥路人》是黃慶勳導演的處女作,故事講述的是一群「在麥當勞過夜的人」的生活。
  • 《麥路人》勝在選材獨到,拍得卻略顯溫吞水
    由郭富城、楊千嬅等主演的《麥路人》上周五公映,觀眾對影片在真實展現香港底層人群的失控生活方面給予了好評,但該片稍顯拖沓的節奏、不夠紮實的人物塑造和缺乏核心戲劇衝突的情節也讓不少觀眾詬病,認為其拍得有點「溫吞水」。
  • 「影評」《麥路人》:香港麥當勞「麥難民」的生活悲歌
    電影故事是取材真實的香港底層社會概況,劇情描述一群以麥當勞過夜的難民,即「麥難民」(McRefugee)的生活辛酸,他們各自有家歸不得的苦衷。電影英文片名《I'm Living It》似乎亦有弦外之音,而《麥路人》片名則取自粵語「陌路人」的同音,也是從「麥難民」一詞延伸。
  • 「影評」《麥路人》:邊緣人相濡以沫的社會寫實劇
    這些風格各異的導演,本著電影始終是拍給人看的初衷,經由劇本構思、田野調查,和優秀主創團隊的協助,均交出了不俗的成績,不只讓人看到新導演說故事的能耐,也著實讓人看到香港電影的希望。曾做過鄭保瑞導演副導的黃慶勳,首執導筒亦將故事聚焦在他所觀察到的香港社會,以「麥當勞遊民」為題材,央請了多位實力派演員郭富城、楊千樺、萬梓良、張達民等人,推出了《麥路人》。以遊民為題材的電影,過往較少見,現實生活即便我們在路上或地下道見過,也可能匆忙走過,不會多看他們一眼。
  • 「影評」《麥路人》:美麗哀愁共存,社會邊緣人的掙扎求生記
    2020出品的香港劇情片《麥路人》,黃慶勳導演,郭富城、楊千嬅主演。阿博曾是呼風喚雨的投資經紀人,由於挪用公款而入獄,重獲自由後沒臉回家,只能與一群比他處境更艱難的陌生人相濡以沫。社會邊緣人的奮力掙扎電影聚焦於社會邊緣人,刻畫工作難找、薪資受限、租金飛漲等社會問題,而這群夜宿在速食店的「麥路人」,靠一杯飲料換得一個位子,用辛苦工作的汗水擦拭生命的塵埃。
  • 《麥路人》張達明看片不認得自己 「當時比現在瘦二十磅」
    憑電影贏得最佳男配角的張達明,笑言對戲中的自己感到陌生,「當時好瘦,因為剛剛病好,比而家瘦廿磅,我都唔認得自己。」拍《麥路人》時,達明大病初癒,消瘦不少。達明:「等了很長時間,這麼難得拿到獎當然想叫朋友支持,殊不知又封戲院,而家終於有得睇。」
  • 麥路人:留給這世界多些溫柔
    昨晚看了『麥路人』這部電影,郭富城演得真不錯,但不是要影評,也沒有要毒舌也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段文字...她問道:「你的蛋怎麼賣?」賣蛋的老頭回答:「一個蛋5盧比,女士。」她對老頭說:「我25盧比買6個,可以嗎?不然我就走。」老頭回答道:「回來吧,就按照你說的價拿走吧。這是我的開張,我今天一個蛋都還沒有賣出去過。」她買了蛋,帶著勝利的感覺離開。她開著豪車和朋友到一個高檔餐廳吃飯。在那裡,她和朋友點了若干東西,只吃了其中一點點,還剩下很多。
  • 《鐵道飛虎》影評 就像是一杯溫吞的白水
    《鐵道飛虎》影評 就像是一杯溫吞的白水時間:2017-01-16 13:12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鐵道飛虎》影評,最近的賀歲檔期,基本上是《長城》《擺渡人》《鐵道飛虎》三部影片的混戰。當然,更準確一點說,應該是三部影片同差評的抗爭。
  • 郭富城憑《麥路人》再度入圍香港金像獎影帝 「眼技」傳神
    麥路人》,集結楊千嬅、萬梓良、張達明、鮑起靜、劉雅瑟、顧定軒、黃悅珈等卡司,郭富城在片中演出挪用公款而淪為階下囚的金融才俊,造型邋遢落魄,更以該片入圍香港金像影帝,絕對不是只靠「妝發服」等造型團隊就成功塑造角色,片商釋出角色概念海報,以「思念」、「守候」、「凝望」 、「掙扎」、「宿命」、「殤別」等主題,帶出各個角色的內在心聲。
  • 郭富城「長發+滿臉鬍渣」成頹廢中年男 《麥路人》落魄慘樣曝光
    導演黃慶勳深感香港貧富差距嚴重,靈感取材於日趨普遍的香港社會悲情實況,描繪貧窮線下的小人物,被生活催折無家可歸的遊民,每到半夜就會在24小時營業的快餐快餐店留宿過夜,被稱為「麥難民」,這些人逐漸熟識,在面對窮困的無助中相濡以沫,電影真實反映香港的社會問題,獲得好評,郭富城更說電影是他近年最滿意的演出作品。
  • 如何評價電影《麥路人》,是什麼樣的
    這樣的處理才是對的,因為這群「麥路人」早已對這樣的生活習已為常,他們的生活幾乎隱形,沒有任何波瀾,也自然不必大肆渲染並製造什麼戲劇衝突。 就這樣簡簡單單,將悲劇掩埋在溫情之下,無聲處聽驚雷。
  • 《麥路人》:在這個好壞參半的世界,為什麼要堅持良善?
    「麥路相依」是觀眾們給主創們的暱稱,更是表達了對《麥路人》的喜愛之情。在麥當勞專場中,男主角郭富城在映後分享表示,他堅持看完劇本後參與電影,是因為喜歡片中「信念燃點希望,希望改寫人生」的意念。 這世上絕大部分人都是「麥路人」——既有那弱小脆弱的一面,又有著天性使然的善良和溫厚。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為什麼要堅持良善。 《麥路人》重新定義了羈絆,讓人重新認識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血緣不是親情的唯一指向。
  • 《麥路人》影評——真正的底層人士(麥路人)不會說話
    如果這個導演能有拍出這種隱喻的水準,他就不會把電影拍成這個鬼樣子了。導演差在哪裡?鏡頭多不怕,就怕信息量小還多,那不就是水?這只是讓人觀感不舒服的許多片段中的一個小橋段。影片的攝影、剪輯基本上也都沒有什麼可以拿出來強行誇一下的地方。那是導演的優點是什麼呢?
  • 金像獎《麥路人》影評:對貧困人的忽略與冷漠,訴說真實社會悲歌
    01長居快餐店 一張張疲累的面孔《麥路人》取材自一於快餐店中過夜的低下階層,自從快餐店24小時營業,就有一班人,自午夜到清晨在當中熟睡,但他們又相當「識做」,一到早晨就會離開,不會阻礙快餐店做生意。食客未必會記住這一張張的面孔,但其實這些「常客」,背後都各自有原因,才致要睡在快餐店裡。電影中的郭富城,一直努力幫助其他「麥路人」,就像當中一家之主一樣,但他卻是因為破產,又不敢面對家人,才淪落至要每晚到快餐店過夜。戲中的青年人顧定軒,則是因為與家人爭吵,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無處可歸之下才變成「麥路人」之一。還有新移民劉雅瑟與女兒,就是被奶奶趕走而失去容身之所。
  • 《麥路人》這部良心港片,賺足眼淚
    他們一般被當地人稱之為「麥睡族」(McSleepers),或「麥路人」。香港人稱這個群體叫「麥睡族」或「麥難民」,後來又有了更善意的名字,叫「麥路人」。經過調查,五年過去了,這個群體沒有消失,反而加入的數字在上升。
  • 麥路人專訪|張達明抗癌後重新適應身體「看手機都要重新學」
    「我有點耳鳴,這兩天本應要入醫院檢查。」56歲張達明, 2011年患上鼻咽癌,經過7年的抗癌治療,病情總算穩定下來。大病後身邊好友多加關照,偶爾有角色都找他演出。 「要揀,不是演技上做不到,是要接一些覺得自己能力應付到的角色。」
  • 莫當「溫吞水」幹部 - 人民論壇
    【摘要】基層幹部隊伍中存在一些「溫吞水」幹部,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溫吞水」幹部主要表現為:「不急為」「不善為」和「不願為」,對人民的財產與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 哪怕不「炸裂」,也別讓這部新片涼掉
    這樣的處理才是對的,因為這群「麥路人」早已對這樣的生活習已為常,他們的生活幾乎隱形,沒有任何波瀾,也自然不必大肆渲染並製造什麼戲劇衝突。就這樣簡簡單單,將悲劇掩埋在溫情之下,無聲處聽驚雷。,大聲質問他為什麼要做小偷。
  • 《麥路人》明明用盡了努力
    《 麥路人 》「明明用盡了努力明明事事都不計為什麼萬般痴心都等如枉費」——《心債》場看《麥路人》其實已經是半年前,在戲中飾演廟街落魄歌女的楊千嬅楊千嬅多次唱出《心債》一曲,大大增強了電影的感染力,更點出了兩條劇情線的共同主旨:「明明用盡了努力」,但有些問題仍然無法解決,人生就是這麼無奈。郭富城飾演的麥難民阿博原本是金融才俊,這個角色有少許像日劇《深夜食堂》的食堂老闆,把不同的麥難民串連在一起,各人在快餐店內外互相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