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教授打破壟斷,造出國產雷射陀螺儀,宣告中國超聲速武器崛起

2020-12-22 趣觀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說起來雷射陀螺儀,很多人可能會不太了解,它是一種能夠精確確定物體運動方位的精密航空儀器;雖然說它看起來非常不起眼,也只有十幾釐米的大小,但它對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尤其在國防工業和高科技飛行器研製領域,幾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直接影響所有制導飛行器的性能,對於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雷射陀螺儀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它是現代航空、航海以及太空導航系統中判斷方位的主要依據。陀螺儀在高速旋轉下的轉軸將指向固定方向,始終不變,將此方向與飛行器軸心比對後,就可以精確得到飛機的正確方向。通過計算機計算調整仰角就從而實現了精確制導打擊;現在的飛機、飛船、飛彈以及人造衛星、戰略核潛艇等裝備都不可能離開陀螺儀這種裝備,可以說誰的陀螺儀先進誰就能製造出更先進的飛行器。

其實,最早1913年法國科學家塞格尼克就提出製造光纖陀螺儀的設想,但是因為受到當時的科技水平的限制,這一設想在各國都沒有得到應用。然而隨著上世紀70年代雷射技術應用的逐漸成熟,美國的一家公司才製作出全球第一臺雷射陀螺儀,之後並在戰鬥機和飛彈等軍事裝備上試驗成功。

此後,雷射陀螺儀也在美國的海陸空軍當中得到了普及,這也是美軍在上世紀80年代軍事裝備實現飛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時的美軍率先進入了精確制導時代,在海灣戰爭中大顯身手,戰斧式巡航飛彈甚至創造了在同一彈孔內連續通過的記錄,陸上T72坦克只能淪為靶子。

然而,說起來我國在該技術的研究上我們起步並不比西方國家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各國紛紛啟動研究雷射陀螺儀的計劃時,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也在錢學森先生的倡議下成立了雷射研究室。

1971年我國雷射學專家高伯龍應招入京,接到任務後的高伯龍迅速組織人員研究課題,但是拿當時國內的科研條件來說,想要搞出雷射陀螺儀卻難如登天。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絕境下,高伯龍依然依靠著自己深厚的理論功底和非凡的數學能力,弄明白了雷射陀螺儀的基本原理。歷經多年的研發後,1978年中國第一代雷射陀螺儀試驗樣機製成。最終完全國產的雷射陀螺儀也在90年代末期定性。

此時已經63歲的老教授,用自己研製的國產雷射陀螺儀打破了西方數10年的全面技術壟斷,使中國成為繼美、德之後第3個掌握這種關鍵技術水平的國家,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伯龍成功研製出了全內腔4頻差動雷射陀螺工程樣機,應用於東風、紅旗、長劍等一系列尖端飛彈上,進入新世紀後,更是為中國的高超聲速武器崛起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沒有高伯龍院士,就沒有中國超高聲武器的崛起;當然中國之所以能夠在超高音速武器上取得領先美俄的成就,這一切也離不開40年前倡議成立雷射科研室的錢學森,如今錢老40年前的預言已被應用到了東風17上。然而說起來錢學森彈道我們都知道它是創造者們嘔心瀝血才得到的智慧結晶,這也跟其創造者們強悍的計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當初錢學森、高伯龍這些人沒有強悍的數學運算能力,如果中國的雷射陀螺技術甚至還會落後世界,更不用說此後震驚世界的東風17飛彈。

那麼,錢學森、高伯龍等老一輩科研人員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數學能力呢?然而這一切還要從民國時期的數學教育說起;其實早在民國時期,中國就出了一個非常注重興趣教育的數學家劉薰宇。劉薰宇在建國前曾在國內眾多名牌大學進行過任教,相比於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劉薰宇則更傾向於開發孩子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他看來,不管什麼學科,只有讓孩子產生了興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劉薰宇在書中往往會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來進行講述。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再一次講話中就對學生們說到,在民國時期有一位叫劉薰宇的數學家,他一生寫了很多通俗易懂的文章,在一次偶然機會我讀了他寫的數學書,才發現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意思,弄明白了很多之前我不太理解的數學概念。

著名數學家齊民友也曾經談到過自己學習數學時的經歷,稱在中學的時候,自己對數學也不是十分的感興趣,成績也不是很好,因此也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後來在看到劉薰宇先生作品中的故事後被深深地吸引,此後自己也慢慢地愛上了數學。

著名畫家豐子愷就曾表示,自己小時候對學習數學就是非常不感興趣,但有一次在讀了劉薰宇先生的作品之後,就覺得數學竟然這麼有趣;因此他為自己這麼晚才讀到劉薰宇先生的書懊悔不已。從此以後,劉薰宇先生每出一篇作品,他就讀一篇……

《數學三書》(共3冊)是劉薰宇先生專門為中小學生編寫的一部數學著作,書中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用文字的形式闡述出來,很多人因為讀了劉薰宇先生的書之後也從此愛上了數學。如果屏幕前的你還在為孩子不愛學習數學而感到苦惱,可以點擊上方小卡片來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84歲科學家不退休造出國產芯,成功打破美國壟斷,為祖國節省數億
    引言 如今中國是世界上半導體消耗量最大的國家,佔全球晶片需求的45%。雖然依舊還有許多的晶片依賴進口,但是在建國至今的幾十年裡,我國已經打破了美國的晶片壟斷。向晶片自由邁出了一大步,而讓我國趕上世界腳步的功臣,是一位84歲還奮戰在第一線的科學家——黃令儀。
  • 國外雷射陀螺儀發展狀況
    1972 年,霍尼威爾公司研製出GG-1300 型雷射陀螺儀。1974 年美國國防部下令海軍和空軍聯合制定研究計劃,1975 年在戰術飛機上試飛成功,1976 年在戰術飛彈上試驗成功。  1985 年美國提出了戰略防禦計劃(SDI)後,雷射技術在軍事系統和空間武器上的應用倍受重視。根據SDI 預算,1985 財年在這方面投資10.4 億美元,大部分用於開展雷射實驗,其中包括雷射陀螺的研製。  90 年代,根據先進巡航飛彈和戰術飛機導航的要求,美國進行了雷射陀螺捷聯性能的研究(SPS)。
  • 全球陀螺儀競爭格局:國產距離第一梯隊還有多遠?
    二、雷射陀螺儀競爭格局在雷射陀螺儀領域,僅美國、法國、俄羅斯、德國及中國等少數國家可以進行研製量產。霍尼韋爾是雷射陀螺儀領域研發領先企業。BAE諧振環陀螺儀有角速率和速率積分兩種模式,用於高速旋轉彈、中程飛彈和美國 155mm 制導神箭炮彈等武器系統。日本矽傳感系統公司的 MEMS 諧振環陀螺儀是該領域內精度的最高水平,最新產品零偏穩定性優於 0.06o/h,角度隨機遊走優於 0.01o/h 1/2.美國 Draper 實驗室是 MEMS 陀螺儀研究領域領導者。
  • 國產盾構機的崛起,打破德日美三國壟斷,銷量蟬聯3年全球第一
    如今,我國正遭遇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技術壟斷和封鎖,由於基礎薄弱、幾乎毫無經驗,因此在高端光刻機的製造上一籌莫展。但要知道,建國初期我國在盾構機等高端設備的研發製造方面,何嘗不是如此。更令人氣憤的是,德國維修師在維修過程中,嚴禁中國工程師在場。海外對中國技術封鎖的態度十分囂張。2008年以前,盾構機的關鍵技術一直被海外掌控,忙於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在高度依賴進口的情況下,只能暫時忍下外國坐地起價這口氣。
  • RV減速器打破日企30年壟斷 「中國智造」機器人重塑成本優勢
    工業機器人核心傳動部件——RV減速器關鍵核心技術一直由日企掌握,經過4年多校企合作攻關,我國RV減速器設計製造和批量生產取得重大突破,其精度、剛性、壽命等指標均達到或超過日企水平,打破日企30年的壟斷。
  • 「中國天然燕麥第一人」打破進口燕麥品牌壟斷助力中國民族品牌崛起
    李剛嶺以一己之力,改變了國內燕麥行業進口產品獨大的格局,為中國天然燕麥打響了復興第一槍,打造了「蒙北燕麥」這個中國人自己的高端燕麥品牌,在中國農業生態發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天然燕麥之路。「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蒙北燕麥在內蒙古擁有11萬畝中國最大的純天然燕麥種植基地,作為中國純天然燕麥的開創者,蒙北燕麥作為中國綠色農業的領跑者,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天然有機農業,是中國生態農業發展的一個典範。
  • 國產廠商強勢崛起,晶片、系統全自研,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
    導讀:國產廠商強勢崛起,晶片、系統全自研,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正在不斷的加深,作為現代科技領域發展的核心,半導體晶片對於整個科技領域發展的重要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由於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再加上長期以來「造不如買」思想的嚴重影響,也導致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始終比較落後!
  • 國產CPU年售50萬顆!中企用20年時間,打破了美國壟斷的核心技術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國產CPU年售50萬顆!中企用20年時間,打破了美國壟斷的核心技術。半導體領域核心技術的缺失,一直以來都困擾著我們,長期以來面臨的缺芯少屏,也成為了國內科技發展最大的一顆絆腳石,好在目前國內的科技企業明白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摒棄掉了「造不如買」的商人思維,開始走科研的道路。
  • 補齊短板,華為自研顯卡打破壟斷!軟硬並進,這三項更受大家歡迎
    華為自研顯卡已上市打破壟斷大家知道,我們常用的PC電腦中,核心硬體中除了CPU,顯卡也是重要的硬體之一,這也是我們購買電腦時經常關注的,顯卡要求越來越高。不過,在顯卡市場上,主流依然是英偉達和AMD的產品,這兩家公司是美國的兩大巨頭。
  • 國產屏幕揚眉吐氣,打破壟斷趕超日韓,給國產晶片樹立榜樣
    在美國的「推動」下,國產晶片的自主研發進入新階段。雖說半導體技術難關多、攻克難度大,但當年在核心技術上同樣一無所有的國產屏幕,如今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筆者相信國產晶片終將走向成功。說到國產屏幕,筆者不得不提及目前我國在顯示屏上取得的成績。
  • 中國企業苦研20年,終於打破西方技術壟斷
    現在看來,這種說法一點也沒錯,別看一顆晶片只有指甲蓋大小,但是它卻蘊含著難以想像的能量,我們的手機和電腦之所以能發揮出這麼多功能,就是因為得到了晶片的支持。既然晶片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國內在這方面的實力如何呢?是否達到了頂尖層次?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國產晶片距離頂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在美國制定規則之後,更是讓國內的晶片事業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
  • 戴森們「十八般武藝」打壓背後:不可逆轉的中國品牌崛起
    在如今的市場競爭中,專利戰已經成為繼價格戰、營銷戰、技術戰後最有力的競爭武器之一。  專利打壓背後,國產品牌深入國際品牌「腹地」  企業發起專利訴訟大致有兩種目的,一種是利用專利訴訟進行牟利,收取「保護費」,高通頻繁的高額索賠就是典型的例子。
  • 搶救肺炎病人的「終極武器」:中國僅400臺,何時才能自己造?
    ECMO因為疫情「意外」地進入了人們關注的視野,卻也留了疑團:為什麼中國只有區區400臺?為什麼中國造不出來?中國什麼時候才能自主製造?4中國能不能造出來?幾乎所有的高科技產品,只要中國一打破壟斷,同類產品都會來個「跳樓價」,大到盾構機、挖泥船,小到智慧型手機無一例外。那麼,ECMO中國能造得出來嗎?
  • 打破美國杜邦壟斷 國產「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亮相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這是中國新材料行業值得慶祝的時刻。
  • 打破ASML光刻機壟斷是誤讀:到底什麼水平?
    其實目前我們也正在布局高端光刻機技術研發,尤其是中科院直接宣布:「布局光刻機,把光刻機,晶片等技術列為科研清單;」 對此很多網友們也非常期待,而在前一段時間,中科院更是直接在其官網刊登了一篇《5nm光刻技術獲突破》的論文,對此也引發了很多網友們的高度關注,甚至不少媒體都在直接認為國產光刻機已經突破5nm工藝節點,直接打破ASML 5nm光刻機壟斷等等,但我們是否真的可以生產出
  • 華為鴻蒙之後,另一國產作業系統開始內測,打破微軟的壟斷
    其實,除了兩家頭部廠商外,國內還有其他公司正在嘗試打破海外企業的市場壟斷。例如武漢深之度在鴻蒙系統發布之際,也開始對作業系統Deepin新版本進行內測。Deepin系統主要面向PC操作平臺,對標windows,未來很可能會打破微軟對PC作業系統市場的壟斷。
  • 傳感器熱點:業界首款具有陀螺儀監控功能的雷射距離傳感器
    傳感新品 【業界首款具有陀螺儀監控功能的緊湊型雷射距離傳感器】 Keyence Japan已推出了新的緊湊型綠色雷射測距傳感器LR-X系列。
  • 打破國外壟斷,中國又一超級黑科技亮相,網友:紙板可以造航母了
    而在近日的一次展覽會上,中國又一超級「黑科技」亮相,吸引了眾多的眼球,一系列的操作演示驚呆眾人,這到底是這麼一回事呢?7月24日,第五屆中國軍博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軍用領域的眾多代表到場展示了航天、航空、兵器等等各個軍用領域的產品,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家名為湖北衛漢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攜帶了他們的黑科技到場,進行了一番令人不可思議的操作之後鎮住了全場。
  • 君樂寶奶粉更受潮爸潮媽喜愛,進口奶粉壟斷格局被打破
    隨著李寧、老乾媽等自主品牌的不斷出圈向國際舞臺靠近,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國產品牌的「刻板印象」終於被打破,越來越多的90後、95後正在愛上國貨。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國際乳聯中國國家委員會副主席宋崗表示,目前國產奶粉質量已經是全球最好的奶粉,不敢說第一但一定是最好的之一。
  • 打破日本人的壟斷!中國終於造出0.01極薄安全套
    打破日本人的壟斷!5月20日中國首款薄至0.01水性聚氨酯保險套中川001品牌正式發布,並且京東全球同步首發,一舉打破國外品牌壟斷聚氨酯保險套市場的局面。一個小小的安全套生產起來有多難?據了解,水性聚氨酯保險套看起來很小,但對特殊材料、精工加工水平要求卻很高,屬於高精尖技術內核。在中川001問世之前,世界上只有日本兩家公司掌握聚氨酯保險套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