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一例有償家教行為,說明什麼?
每到學期最後,按照慣例,市教育局相關領導會到學校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考察,學校領導呢,也會按慣例在全校教職工會上進行這一學期的述職。自然地,校領導一定會把一學期以來的業績作一個簡單的陳述。看上去有一些套話,但是有些卻是必須強調的。這不,今天的述職,一把手校長特別強調一點:我校近年來無一例有償家教行為,說話擲地有聲。按說這是好事,國家政策落實到位,學校管理工作水平高。教育局領導也在旁邊頻頻點頭。可沒想到老師不這麼認為,一老師竊笑,在下面偷偷來了一句,那是因為沒人找,引得周圍老師暗笑。沒人找?言下之意,就是學校老師水平差,家長不信任。一句看似戲言的實話,道出了學校教育教學水平不高的現狀!真是可悲!
(二)如果,只是如果
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聽這話後,一下子就讓人產生了極其複雜的心理,讓人不得不細細思考一下。如果放開有償家教行為,會怎樣?
如果放開有償家教行為,教師水平會不會有所提高?小編不想隱瞞自己的看法。試想,眼下諸多的教師流動如從鄉村到城裡從欠發達地區到發達地區有幾個不是逐利行為?正是因為有了利,才客觀上使這些老師有了提高自己的水平的動機和動力。小編就知道有一個著名特級教師就放棄了教職,專門從事網上有償家教。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放棄了教職,就是選擇了風險,選擇了壓力,也是選擇了繼續努力提升自己,否則,她的有償家教行為會有家長認同嗎?還會給她繼續帶來利益嗎?在這裡,有償家教與提升教師水平是互利共通的。
如果放開有償家教行為,會不會給眼下的教育培訓機構的高收費以衝擊?眼下,教育培訓機構收費之高昂令人咋舌,家長紛紛表示受不了,可以說,眼下家長對教育的不滿意有多少是因為教培機構的高收費?可是教培機構不等同於教育,更不是老師也不是學校啊。如果能夠有效的有限的放開教師有償家教,不僅僅能提高教師本人水平,也許還能夠促進培訓機構的健康發展,不更好嗎?
如果放開有償家教行為,如果只是如果,小編不想為有償家教站臺,小編也知道有償家教有諸多弊端,但絕非一無是處。
(三)主動提升當然更好,可是……
如果只是如果,我們當然希望教師能主動提升自己,主動提高要好於被動提高。先提高自己的水平,然後自然有人找。當然,老師也不可以參與有償家教,但「有人找」,最起碼讓老師有了尊嚴,也就有了自信,自然會有更好的發展。
這個話是沒錯,可看看我們眼前的事實,還有多少老師主動提高?尤其是老教師,職業倦怠更甚,巴不得不帶課早退休呢,或者是多多照顧。年輕人呢?為什麼想方設法考上公辦編制,哪怕是民辦學校工資更高?難道不是因為公辦有編制的老師工作更穩定,也更沒有壓力?
(四)沒有動力,那就必須有壓力。
現在這個時期,教師待遇確實是被提到了一個重要的高度上了。小編作為一名教師,也曾不斷地為教師工資待遇不低於公務員政策的落實大聲呼喊。但是,小編也絕不希望一邊高喊著提高教師待遇,一邊卻拿出了與工資完全不匹配的工作態度。對於個別老師來說,說是職業倦怠都是好的,簡直就是職業混子,我所知道的就有好多。
某老師年已50,其實已經多年不帶課,也就是說從其壯年起就已經不帶課了,小編的印象是其3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退出「江湖」了。該老師本是教英語的,結果初一的時候就能帶出平均20多分的班級成績,家長意見極大,學校又沒有開除或不聘用的權力,可這種情況,誰敢讓他繼續帶?所以說,即使是英語老師嚴重缺口,學校寧願花錢請代課老師。他自己也樂得輕鬆,只是在學校發發書,到學校基本上就無事可做(讓他做一點事就吹鬍子瞪眼,學校管理也是醉了),但是他卻拿著高級教師的工資(也不知當初怎麼評上的),這合理嗎?
所以,小編以為,一方面提升教師待遇是可行的,另外一方面也要給予一定的壓力,兩手一起抓,一手不能放鬆。
第一、 教師尤其是公辦教師,必須有壓力。有些老師完全沒有了壓力,尤其是在淡化成績的大環境下,使得某些老師徹底想開。所以,成績先別忙著退出江湖,成績還是有用的,最起碼可以讓有些職業混子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當然,其他方面如果可以產生同樣效果的話,也可以。可是,想想,還有什麼比成績更有說服力?
第二、 要有砸破大鍋飯的果敢。高職低聘、縣管校聘、甚至教師退出機制,敢於砸破大鍋飯,讓一些職業混子無處躲藏。
第三、 引導向上,而不是漠視向下的氛圍。比如跳一跳摘到桃子,要讓更多的老師能摘到,而不是讓更多的老師望而生畏,只剩下極個別的老師為之追求,那就失去了意義。教師職稱、教師工作量等等,一定要拉開工資距離,都不帶課了,怎麼還能拿著高級教師的高工資?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各位老師,你怎麼看待學校無一例有償家教行為這件事?你覺得提升教師水平還需要做什麼?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