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理想主義而創立一個共同體,這為美國的種族歧視埋下了禍根。
英國殖民者是17世紀初來到北美大陸的,他們是提倡宗教革命的清教徒,無一不散發著自由民主的氣質,那麼這群銳意進取的人和種族歧視有啥關係?
在英國殖民者之前,美洲大陸就已經被西班牙、葡萄牙給折騰了一百多年了,黑奴三角貿易已經大行其道,而他們活動範圍主要是在中美洲、南美洲一帶,還沒有精力向北擴展,這不,英國殖民者就來了。
因為地理位置相鄰,面對這既成事實,為了經濟發展,靠近南方的英國殖民者們就照搬照抄,學習了西班牙人的奴隸種植經濟。是的,掙錢才最重要。什麼信仰?什麼自由?先暫時放一放。
就這樣發展了一百多年,南方喬治亞州、南卡羅來州形成了完備的奴隸種植園經濟,另外11個州基本上都是自由貿易的道路,清教徒們自己內部出現了分歧,這也就為後來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隨著英國政府對殖民地的壓榨,這13個州已經受不住了,準備搞事情。託馬斯傑斐遜在起草《獨立宣言》的時候,曾經批判過南方及英國政府搞的那一套奴隸貿易,但最後為了爭取南方兩州的支持形成合力,最後刪除了這部分。
為了對付英國政府這個共同的敵人,北方的自由州和南方的蓄奴州強行在一起,管你三七二十一喲,先結婚再說,至於有沒有感情以後再談!
在華盛頓、傑斐遜、富蘭克林等一幫理想主義者的帶領下,美國就這麼被活生生創立了。在1787年制憲會議上,大家達成共識:禁止新的奴隸貿易,之前的黑奴貿易咱就不計較了,反正南方的蓄奴州就不能繼續買賣奴隸了,20年後再討論。
燕爾新婚,一切都可以談。南方的蓄奴州還是遵守了聯邦的決定,畢竟實力在那裡擺著,不支持奴隸種植經濟的有11個州!
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殖民者往西部擴張,西部地區也不斷加入聯邦,新的國土上應該實行自由經濟還是奴隸種植經濟?這個憲法上並沒有規定!時間一長,支持奴隸制經濟的州比例越來越大,逐漸擁有了叫板自由州的實力。雙方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當中,家庭大戰一觸即發。
雙方爭的是勞動力,並沒有人真的去管黑奴的死活。
北方人站在解放黑奴的道德制高點,確實贏得了黑奴的支持,對南方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最終取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統一,南北雙方依舊維持婚姻關係,這個婚沒離成。
結果如何呢?很不幸,號召廢奴的林肯同志在南方軍隊投降後的第五天就被堅持奴隸制的保守勢力刺殺了。
是的,《解放黑奴宣言》口號喊得很響亮,卻無法落到實處。黑奴長期受到壓迫,除了給白人老爺蹂躪,沒有任何別的技能和資源,你把他們全解放了又不提供出路,他們怎麼生存?只好繼續「自願」接受白人的「僱傭」!
理想主義者給黑人們燉好了熱騰騰的雞湯,對他們說,來吧,自由平等,喝吧!結果卻沒有給勺子!也就說,他們破壞性有餘,而創造性不足,沒有搭建好幫助黑人走向平等自由的平臺和渠道。
勉強維持的婚姻關係,自然有許多矛盾。聯邦政府也很無奈,最後推出了一個過渡性、代替性的政策:隔離但平等。
所有的公共服務,都被劃分為黑人版本和白人版本,兩者保持形式上的平等,不能相互越界。啥意思呢?就是說,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黑人白人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條路上、一所學校裡。這就是人為的種族隔離,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劇種族歧視。
一個典型案例:1892年,一個叫普萊西的人因為坐了專門為白人服務的火車而被拘捕。實際上普萊西只有八分之一的黑人血統,長得很像白人。普萊西一直起訴到聯邦最高法院也以敗訴告終!
是不是很荒謬?要知道19世紀末的美國正是強勢崛起的時候,是全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如果當時的美國人嘲笑天朝臣民的愚昧麻木,那麼天朝的臣民其實可以嘲笑美國的種族歧視。
另一個例子是,1919年巴黎和會上,日本提出了「種族平等」的要求,美國直接就甩臉走了,根本不搭理當時已經躋身列強的日本。
柴米油鹽都已經解決了,可惜夫妻之間三觀不同,針對黑人這個孩子的態度不同,那麼必定還要繼續吵架。
這種矛盾遲早要爆發,於是,19世紀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席捲而來。我們熟知的馬丁路德金就登場了,他關於「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是收錄進中學語文課本的。
馬丁路德金雖然在1963年被狂熱的種族主義者刺殺,但他的血沒有白流。黑人的權利得到了大範圍的普及,這才有我們看到的黑人總統歐巴馬,黑人球星喬丹等等。
不過也就止於此而已,有地位、有財富、有權力的黑人確實遠離了被歧視,那些底層的普通黑人呢?
檯面上,大家都是維護自由平等的,但種族歧視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短時間之內很難消除。今年5月,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的事件,重新點燃了大家心中的種族仇恨,這就是個典型例子。
感情還沒有磨合好就直接結婚,導致美國這個民族大熔爐還沒有充分攪拌均勻,種族歧視就一直延續至今,美國夢也面臨破滅的危險。
這一點上,確實值得向我天朝學習,我們自古以來就是個多民族統一國度,各民族在衝突中不斷融合,從最開始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到「愛之如一」,從「五族共和」到炎黃子孫是一家。這是一個自然的長時間的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戀愛歲月,雙方知根知底,互相離不開。
參考書目:《我也有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