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航天日專訪|航天馭星趙磊:讓衛星更好用,讓衛星更易用

2020-12-22 空天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4.24)即將到來之際,為統籌做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和推動航天產業發展,北京航空航天學會計劃聯合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衛星產業投資合作工作委員會、北京市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新浪科技等多家單位共同舉辦線上航天日活動,以宣傳、科普、合作為目標,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匯聚航天領域優秀企業、專家,搭建網絡科普互動及線上產業合作平臺,促進航天產業上下遊企業融通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創新生態。

舉辦在線航天日活動,是為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弘揚「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偉大精神,致敬在抗擊疫情鬥爭中默默奉獻的航天人,鼓舞士氣,凝聚力量,增強建設航天強國的信心和決心。

讓衛星更好用,讓衛星更易用

航天馭星CEO 趙磊

航天馭星專注於為商業衛星提供在軌管理解決方案,如今已建成了覆蓋全國的商業衛星測控網,累計服務衛星數量已達42顆。

未來航天馭星將繼續聚焦自身優勢,做專、做精,建設全球商業航天基礎設施,努力成為世界一流的衛星測控與應用服務商。

本次特稿,AEROINNO將奉上航天馭星CEO趙磊關於以下內容的專訪:

>商業航天的發展趨勢

>航天馭星的未來預期

>疫情是否會對公司經營產生影響

圖源:航天產業網小程序

航天馭星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創業初心是什麼?

趙磊:航天馭星是國內領先的商業衛星測運控服務商,以「讓衛星更好用,讓衛星更易用」為使命,致力於為全球商業衛星提供低成本、高可靠、便捷的衛星在軌綜合服務和衛星應用解決方案。公司現已建成了覆蓋全國的商業衛星測控網,完成了42顆衛星的測控任務,在國內商業衛星測控服務市場佔有率超過80%。服務的客戶包括航天五院、武漢大學、天儀研究院、九天微星等傳統衛星研製與應用單位和商業衛星公司。公司已完成3輪近2億元融資,取得國家高科技企業認證和中關村高科技企業認證。

測運控是衛星產業鏈上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衛星的數據中樞。我國傳統航天因為地面站網資源的缺乏,導致衛星的使用效率不高,大量數據無法及時接收到地面,同時,衛星在軌的安全性也難以保障。在商業航天時代,由於衛星數量的激增,地面站網資源不足的問題會更加突出。所以,我們創業的初心就是建設覆蓋全球的商業衛星地面站網,成為全球商業衛星地面基礎設施,解決商業衛星在軌管理與應用的瓶頸問題,「讓衛星更好用,讓衛星更易用」。

您認為中國航空航天產業未來十年在國際市場的機會與挑戰是?您認為目前哪類航天企業出海具有優勢和機會?

趙磊:就商業航天產業而言,中國目前是全球除美國之外發展最快、最活躍的國家。中國航天經過幾十年的積累,背靠中國強大的經濟基礎,目前具備發展商業航天,走向國際市場的所有條件。具體的機會包括:低軌移動通信、北鬥導航、衛星遙感應用在一帶一路國家的落地。主要的挑戰一個是中國航天一直較為封閉,缺乏國際化經驗;二是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

出海具有優勢的航天企業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公司管理團隊具有國際化的思維和理念;二是擁有成熟的產品和服務;三是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和風險應對能力。具體到細分行業,我認為提供衛星遙感應用和導航服務的企業更有機會。

公司目前希望推向國際市場的產品都有哪些?都有什麼樣的競爭優勢?

趙磊:我們目前計劃推向國際市場的產品包括:一是為全球商業衛星提供衛星測運控服務,這方面的優勢主要來自於我們覆蓋全球的衛星地面站網資源;二是依託我們在國外的地面站網資源幫助衛星遙感企業落地遙感應用服務,這方面的優勢同樣來自於我們覆蓋全球的衛星地面站網資源;三是為當地提供衛星應用解決方案,我們的優勢是依託測運控業務,能夠方便的獲取並融合各類衛星數據與服務。

公司的供應鏈採購的國際化程度如何?是否願意開發更多的國際供應商?

趙磊:2020年是航天馭星國際化的重要一年,我們需要在國外建設大量的衛星地面站。為了降低成本,縮短建設周期,我們正在嘗採購國外的地面站配套設備。我們希望通過國際化的採購,降低成本,提升我們地面站的服務能力。

民營企業如何更好切入航天賽道?

趙磊:首先,民營企業,尤其是創業公司,資源有限,宜集中資源做精做專某一細分領域,不宜貪大求全,什麼都做;其次,源於體制內,但不能照搬體制、複製體制,必須有創新、適應市場、適應商業競爭;最後,要做好市場研究,不能想當然,避免陷入偽需求的陷阱。

如何評價目前航天馭星的行業地位?

趙磊:航天馭星可以說一直引領著國內商業測控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國內商業測控領域的多個第一。國內第一個採購商業測控服務的衛星八一中學少年星是馭星提供的測控服務;國內第一個商業衛星第三方測控站是馭星於2017年10月建設成的;國內第一個商業衛星第三方測控站的電臺執照也是航天馭星於2018年9月取得的;國內第一個專業的商業衛星第三方測控指揮中心也是馭星建成的。目前馭星的地面站資源是商業衛星公司中最多的;服務的案例也是最多的;市場佔有率也是最高的;融資方面也是節湊最快,融資金額最大的。2019年11月,我們完成了超億元A輪融資,為2020年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信我們會繼續保持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預判下商業航天領域的發展趨勢,航天馭星將會處在什麼樣的地位和角色?

趙磊:從我們統計的最近三年國內商業衛星發射數量來看,中國商業航天明顯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眾多商業衛星公司發射了星座組網的試驗星,但離行業的爆發還尚需時日。商業測控公司還需拼耐力、拼生存能力、拼融資能力。在資源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優秀的頭部商業航天公司會很快找到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會越來越聚焦,越來越專一。測控依然會是商業航天產業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我們會繼續聚焦自身優勢,做專、做精,建設全球商業航天基礎設施,努力成為世界一流的衛星測控與應用服務商。

當前的疫情對公司的經營是否有影響?

趙磊:突如其來的疫情確實給公司正常運營帶來了一些困難,但公司針對疫情制訂了完善的應對方案,因此對公司經營影響不大。首先,在去年年底,公司完成了億元A輪融資,因此,目前資金面較為充足,沒有壓力;其次,我們在2019年下半年儲備了大量的市場項目,最終在今年一季度有了結果,我們一季度合同額和營業收入均上漲超過100%。最後,我們在去年已建成了包含26臺套地面站在內的商業衛星測控網,這些地面站都是自動化運行,無人職守的。疫情期間,航天馭星發揮測控基地分布廣、測控設備多、測控設備無人值守的優勢,對長管的18顆衛星所有任務圈次進行了異站備份、異地備份,進一步確保了衛星的正常工作,為客戶提供及時、可靠的任務保障服務。因此,我們現有測控業務並未受到疫情影響。雖然疫情短期無法結束,但我們相信2020年航天馭星的業務還會再上一個臺階,繼續擴大在業內的領先優勢。

採訪 | Susan編輯 | 仰望校隊 | 空天界媒介部

相關焦點

  • 央視網聯合快手直播連麥新老航天人 紀念第五個航天日
    五十年前的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入軌;五年前,為了紀念當初那個偉大的時刻,4月24日被確定為中國航天日。今年4月24日,我們迎來第五個航天日,也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50周年紀念日。
  • 網際網路+時代下,衛星也能在線「網購」?
    日前,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開幕。大會特設數字共築新基建——商業衛星分論壇,聚焦商業航天,從衛星研製、測運控服務、星基導航等方面探討商業衛星的前沿技術、產業動態,分析產業邏輯與未來格局,探討商業衛星發展的可能。
  • 參與嫦娥鑽月、建設衛星網際網路……中關村科學城「星谷」崛起
    在太空裡建「大電腦」除了參與嫦娥鑽月這樣見證我國航天歷史的重大事件,民營航天產業的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因看似遙遠的航天科技而受益。「嗨,我現在正通過衛星信號上網跟你對話呢!」在位於海澱區的信關站,工作人員使用手機連接銀河衛星終端提供的「WiFi」熱點,通過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實現了視頻通話。
  • 國博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雲展覽時間及亮點介紹
    其中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近20件,包括鄧稼先領導研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用的手搖計算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航天員楊利偉穿的艙內航天服、神舟七號搭載的絲綢版中國地圖、「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試驗隊隊旗及載人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隊徽、「掌中蒼穹」雕塑等。
  • 當5G遇上衛星——中國聯通與航天科工完成國內首個「5G+低軌衛星...
    近日,中國聯通和航天科工結合雙方優勢資源及技術,充分融合5G網絡大帶寬、低軌衛星網絡廣覆蓋等先進特性,在基於中國聯通5G網絡的星地融合通信實驗組網架構下,成功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實現端到端移動業務展示
  • 仰望最亮「星」 勿忘造星人——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題:仰望最亮「星」 勿忘造星人——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  新華社記者白國龍  近年來,中國在通信衛星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與進展,讓廣袤的太空中閃爍著越來越多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 細說低軌道通信衛星(二)開扒「全球星」衛星通信系統
    為了克服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種種不足,各國發射了一些低軌道通信衛星。這家初出茅廬的美國衛星通信公司將自己的移動通信衛星命名為——全球星。當移動通信衛星、衛星移動通信真正來臨,大多數老百姓卻不願使用和承擔不起移動通信的費用,技術難題也讓技術人員撓頭抓腮。全球星衛星通信公司和銥星衛星通信公司等衛星移動通信公司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多個衛星移動通信公司陷入絕境而倒閉。全球星衛星通信公司知道在太空掙錢比在地面掙錢的投資更大、周期更長、技術更難。
  • 中關村科學城「星谷」崛起!發射一顆衛星「也許只要6個月」
    今年1月,我國由民營公司生產的唯一在軌的寬帶網際網路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在酒泉成功發射。一個月後,該衛星又成功完成了首次雙向通信能力試驗,在國內第一次驗證了低軌Q/V/Ka等頻段通信。什麼是衛星網際網路?
  • 航天日,看中國五十年璀璨「星」光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回望50年前,即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主研製並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航天事業闊步前行。
  • 物聯網投融資周報|聚芯微電子完成1.8億元融資;航天馭星完成數千萬...
    :網絡公開資料物聯網智庫 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導 讀本周物聯網智庫監測國內物聯網領域融資共22起;涉及11大板塊;與企業服務、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相關的融資有4、3、3起;聚芯微電子完成1.8億元B輪融資,航天馭星完成數千萬元
  • 一箭六星帶來火箭尾跡雲「奇觀」 |衛星|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
    12月7日16時5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50年全景掃描
    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7月23日)。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建設初期,老一輩航天人在安寧河中搶建長徵橋(資料圖片)。
  • 從接收國外衛星雲圖,到中國衛星服務世界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1988年,在航天和氣象工作者付出近20年的努力後,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成功發射,除美國、日本、歐洲的衛星雲圖之外,第一次有「中國攝影
  • 銅川「絲路衛星」星座首發星「智星一號A星」成功發射
    12月22日12時37分37秒,銅川市發射的第二顆衛星——銅川「絲路衛星」星座首發星「智星一號A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成功升空,13時00分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50年全景掃描[組圖]
    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7月23日)。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徵高軌、舉北鬥、探深空、出國門、頂風雲,在逐夢星辰大海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個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個世界航天「首次」,成功躋身世界先進航天發射中心之列。
  • 航天科技集團亞太7號衛星貸款協議籤署
    7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控股的亞太衛星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與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籤署了亞太7號衛星定期貸款協議。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芮曉武、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陳四清、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等出席協議籤署儀式。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航天|火箭_軍事武器|衛星|spacex公司|...
    GPS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很牛的:GPS-3」後繼星」正在研製,而GPS-3系列衛星都開放了對格洛納斯導航衛星和伽利略導航衛星的信道,甚至可兼容印度區域性的導航星座IRNSS,未來可實現跨國跨星座的全球軍事、民用與商業導航服務。我國的北鬥星座與全球其他三大導航星座美相比,相同之處在於都使用了中地球軌道,不同在於北鬥還用了GEO軌道和IGEO軌道,以確保對中國地區更高的覆蓋時長。
  • 一箭13星!長徵六號發射成功,搭載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箭13星!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埃夫特旗下埃華路機器人與東方紅衛星戰略合作,深耕航空航天領域
    隨著商業航天的迅猛發展,以SpaceX為代表的航天新勢力開始在太空建立天基網際網路工程,數萬顆通信衛星將發射到地球低軌道,計劃覆蓋全球構建衛星通訊系統和提供網際網路業務。大規模組網星座的逐漸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等航天產業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中國版星鏈也在快馬加鞭、迎頭趕上。
  • 中國航天日是哪一天?附2020中國航天日在線直播觀看入口
    中國航天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4月24日  據悉,4月24日上午10時,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將通過線上形式在國家航天局官方網站(www.cnsa.gov.cn)、人民網(www.people.com.cn)等平臺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