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日曆銷售遇冷 私人定製日曆漸成主流

2020-12-23 德州新聞網


掛曆、檯曆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曾經的歲末年初,掛曆不僅是家家戶戶的「準年貨」,更被當成互贈親友的佳品。但隨著電腦、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子萬年曆逐漸取代了傳統日曆,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2021年近在眼前,我們是否還能尋找到傳統日曆的身影,他們又隨著歲月的變遷發生了哪些改變?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傳統日曆逐漸「失寵」

在德州國際商貿城,記者只在幾家店鋪中見到了傳統日曆的身影。這些日曆依舊是老樣子,保持著多年來以財神、福娃、山水為主的畫面,款式雖然老舊,但現在的印刷工藝越來越先進,附加內容和形式都較以前豐富了許多,價格也從幾元到30多元不等。

林先生從事小商品批發已經10多年了,如今仍保持著銷售日曆的習慣。回想起當年傳統掛曆銷售火爆的情景,林先生仍然記憶猶新。「10年前,傳統紙質日曆的銷量還是挺不錯的,現在是大不如前了,只有少數老年人還會來買。」雖然感到惋惜,但林先生表示,傳統日曆是一種文化,只要他還幹,只要還有人買,他就會一直賣下去。

林先生還表示,由於很少有年輕人來自己的店裡購物,所以那些造型精緻、款式新穎的檯曆他們並不敢銷售。想要購買,市民要在網上選購,或者去校門口的文具店、商場裡的精品店。此外,每到年底很多企業都會大批量定製印有宣傳頁的檯曆、日曆免費贈送給消費者,這也是傳統日曆「失寵」的原因之一。

每天撕日曆見證「幸福」

市民楊先生花了8元錢購買了一本「日日撕」,他告訴記者,自己保持買日曆的習慣已經近50年了。從上班有了自己的房子開始,每年他都會購買這種掛在牆上的小型掛曆。雖然智慧型手機裡也有萬年曆,但這個習慣一直沒有變。「年輕時抱著女兒過一天撕一張,後來抱著外孫撕,現在重孫來了也要撕。」楊先生說,撕日曆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更像是一種傳承,是一個家庭成長和進步的見證。儘管孩子們撕日曆重在「撕」的快樂,但在他眼裡卻是一種幸福。

隨著時代的變遷,楊先生從單位宿舍住進平房小院,又搬入了樓房。儘管住所發生變化,但掛日曆的位置卻一直沒變。「我們家的日曆一直掛在屋門左側,每天都能看到,這樣孩子們來了也方便找。」楊先生說。

網上私人定製成「時尚」

「免費定製、免費設計、免費印文字……」打開網購平臺搜索「檯曆」,從事私人定製掛曆、檯曆業務的商家不在少數。便宜的幾塊錢就可以搞定,造型精緻,用料講究的也只需十幾元,而且大批量定製還可以再打折。「網上定製檯曆,需要買家自己上傳圖案,由我們設計排版,內容可以選擇寶寶照片、結婚照、全家福、壽星照等圖案。」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網上定製檯曆非常簡單。買家只需要選好模板,上傳照片即可,其餘工作都由專業設計人員負責,很快就能完成製作。

市民陳女士是日曆的忠實粉絲,每年12月份,她都會購買新的檯曆,並把第二年所有家人的生日、紀念日標註出來。「以前我都是從精品店裡買,現在我喜歡從網上定製,並且選擇一家三口的照片。」陳女士表示,定製檯曆不像普通檯曆,即使過完了年,也不會被丟棄,甚至會作為紀念品保存下來。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楊 攝影 李琪

相關焦點

  • 傳統日曆退出舞臺,私人訂製成為主流
    但隨著電腦、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子萬年曆逐漸取代了傳統日曆,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如今,2021年近在眼前,我們是否還能尋找到傳統日曆的身影,他們又隨著歲月的變遷發生了哪些改變?記者隨即展開調查。#傳統日曆逐漸「失寵」在德州國際商貿城,記者只在僅有的幾家店鋪中見到了傳統日曆的身影,他們依舊是老樣子,保持著多年來以財神、福娃、山水為主的畫面,款式雖然老舊,但現在的印刷工藝越來越先進,附加內容和形式都較以前豐富了許多,價格也從幾元到30多元不等。
  • 文創日曆受年輕人追捧文化+科技讓日曆更有活力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薛文靜 記者 王嘉)隨著手機的普及,查看日子變得「觸手可及」,傳統日曆越來越淡出人們的生活。2021年即將到來,今年的日曆市場銷售幾何?12月21日,記者走訪多家批發和零售店鋪發現,傳統日曆遇冷,但線上文創日曆卻頗受年輕人追捧。
  • 2019年《故宮日曆》發布 多種版本成「日曆家族」
    《故宮日曆》是介紹故宮藏品、傳播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承載的是故宮的歷史與文化,它每一頁的內容、文字、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力求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參與每一頁日曆用圖的挑選、文字的撰寫,讓一本普通的日曆表現出歷史味道與藝術氣息。
  • 日曆新時尚—秒秒測電子健康日曆
    說到日曆,我還珍藏著一張三十多年前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的一頁,沒錯,它就是我出生那天父母為我保存下來僅有的記憶,雖然只是普通且帶著歲月痕跡的一張紙,但這卻是我人生的開端。如今像日曆、掛鍾這些承載著時間記憶功能的物品在年輕人的生活中已經漸行漸遠,似乎完全被手機、智能音箱這些電子數碼產品所替代。
  • 買本日曆 記住日子留下情懷
    說起傳統日曆,過去家家都有,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但自從智慧型手機普及後,電子日曆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掛曆、檯曆,仿佛將它們逼進了歷史角落。如今,2021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市場上是否難尋掛曆、檯曆的身影?如今還會有購買這些東西的消費群體嗎?12月8日,記者來到濰坊商品城,了解日曆市場的改變,傾聽不同年齡段的市民對傳統日曆的情感。
  • 2017,日曆也瘋狂
    自《故宮日曆》打開市場後,2017年將至,《生肖日曆》《單向歷》《西洋鏡日曆》《親愛的日曆》《傳家日曆》《紅樓夢日曆》《給孩子的日曆》《每日讀詩日曆》等不勝枚舉的主題日曆迅速「搶灘」文創市場。不僅僅是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中信出版社等大型出版機構發力,叫得上名字的出版社都在出自己的年曆。2017年的年曆市場,文藝日曆漸成爆款。
  • 日曆書成「網紅」:市面上2018年日曆書已經推出50多種
    《故宮日曆》適合人群:日曆書小白、傳統文化愛好者、長輩定價:76元《故宮日曆》絕對算得上日曆界的「超級網紅」,如果你是個日曆書小白,想買一本來凸顯文藝氣息,那這本日曆書則是一個穩妥的選擇。據《故宮日曆》編輯王冠良介紹,《故宮日曆》2017版去年普通版共銷售了51萬,加上定製、英文等其它版本,大概實現了57萬的銷售量。《故宮日曆》從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發行,因其賞用兼宜的特點廣受大眾歡迎,風靡一時。
  • 2019年《故宮日曆》發布 擴展滿漢全席日曆、故宮月曆等「日曆家族」
    故宮推出涵蓋多款產品的「日曆方陣」。現場展示的2019年版故宮日曆與月曆。現場還展示了1933-1935年的老故宮日曆。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故宮博物院今天(9月10日)正式發布2019年《故宮日曆》。
  • 文創日曆成「爆款」!2019年來了,你的新年曆買了嗎?
    說起日曆,過去家家都有,是不可或缺日常用品,但是自從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電子日曆逐步取代了傳統掛曆、檯曆。但在今年,新的紙質日曆正崛起,西西弗2019惜福日曆賣斷貨,《豆瓣電影生活工作日曆》不到一周的時間被搶光,丁香醫生日曆、果殼日曆、單向街日曆,甚至微博網紅寵物的萌寵日曆等以單本50元~100元的零售價,創造了不菲的戰績。近日故宮出版社稱,《故宮日曆》《單向歷》等熱門產品都被盜版。默默無聞紙質日曆,是要翻起什麼浪花?
  • 2019年日曆書大戰:「新」成市場關鍵詞
    2019年日曆書大戰:「新」成市場關鍵詞 原標題:   新入行 新產品  大學出版社也加入日曆書大戰  雖然在種類上呈下滑趨勢,但仍然有許多出版社在今年入局,比如全國連鎖的西西弗書店今年推出了《惜福日曆》。據了解,這本日曆耗費了其團隊6個月的時間精心打造,靈感來源於傳統老黃曆。整本日曆由365個問題組成,重在加強讀者與日曆的「互動感」。
  • 小米有品開賣智能日曆:電子墨水屏 支持多款主流日曆
    3月23日消息,小米有品上架了自家新品:有品&秒秒測智能健康日曆,售價299元。有品&秒秒測智能健康日曆作為新一代智能電子日曆,讓你不用再每年購買一次紙質日曆。採用ABS+PC材質,並搭配陶瓷火花紋,健康環保的同時兼具美觀性。
  • 文創日曆多爆款 2020年你的桌上放什麼?
    在成都方所書店,《故宮日曆》已上架銷售,此外,《單向歷》之類的其他文創日曆也會陸續陳列銷售。近些年文創日曆市場不斷推陳出新,天府早報記者從四川博物院、金沙遺址博物館了解到,目前兩家博物館也將文創日曆提上日程,希望通過輕鬆的方式介紹館藏精品,傳播傳統文化。
  • 2017年日曆登場 《故宮日曆》成「網紅」酷似「紅磚頭」
    文創日曆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在備忘、記事之餘彰顯個性,還能每天學點小知識。難怪最近圖書市場日曆走俏,《故宮日曆》更是成為新晉「網紅」,口碑與銷量雙豐收。此外,諸如《聯邦走馬日曆》《物種日曆》等一批個性日曆也試圖在市場上分羹,成都博物館也在籌備一本大千檯曆,由漫畫版的張大千帶你暢遊成博。
  • 買來日曆又不用,年輕人你圖啥呢?
    這款新品顏色古雅、設計新穎,完全不同於傳統的老黃曆,文人墨客青眼有加。據傳刊印2000份,被搶購一空,是當之無愧的初代網紅。而後,更新5冊的《故宮日曆》因時局動蕩逐漸被遺忘,直到2010年才再次「復活」。復刻、創新、升級,《故宮日曆》的銷量在改版中不斷增長,但尚未引爆。
  • 2017年日曆登場:文創日曆走紅
    文創日曆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在備忘、記事之餘彰顯個性,還能每 天學點小知識。難怪最近圖書市場日曆走俏,《故宮日曆》更是成為新晉「網紅」,口碑與銷量雙豐收。此外,諸如《聯邦走馬日曆》《物種日曆》等一批個性日曆 也試圖在市場上分羹,成都博物館也在籌備一本大千檯曆,由漫畫版的張大千帶你暢遊成博。
  • 2021維克多英語定製日曆上線啦!兩款中英雙語創意日曆,伴你開啟新一年
    一轉眼,喧囂的2020即將告別,這一年裡我們經歷的貪嗔喜惡懼已經成了過去。年初許下的豪言壯志,都實現了嗎?而這個長遠的目標,將由每個學年裡一個個小目標匯聚而成。只有過好每一年,過好每一天,完成一個又一個小目標,青春才不會被辜負。2020年的結束,以撕掉整本日曆為標誌。2021年,就從翻開新的一本日曆開始吧。 2021年,維克多英語定製了兩款雙語日曆:2021單詞日曆、2021名言日曆。
  • 除了故宮日曆、豆瓣日曆,還有這 8 款高顏值日曆,姚晨、樸樹都在用
    今年這本日曆,叫做「五金行日曆」,是從傳統的老舊商品中獲取靈感,再結合現代人的生活,進行融合搭配, 對於 2020 年的日曆,單向歷還做了新的突破,支持個人定製,也就是說在下單前,你可以在特別的日子,每份個人定製的單向歷,還會生成你專屬的紀念編碼。
  • 2021年《故宮日曆》再遭盜版 出版社詳解如何辨偽
    經故宮出版社鑑定,孫先生所買的這本2021年《故宮日曆》為盜版。  11月14日,《故宮日曆》的經銷商姜女士也向故宮出版社反映,自己在圖書銷售過程中,發現一些商家以25元每冊的超低價銷售盜版日曆,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圖書發行。
  • 精緻生活更需要精緻的日曆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很多東西都逐漸地淡出我們的生活,還記得之前的老皇曆都是一頁頁的,過完一天撕一頁的那種感覺,讓每一天都是那麼的有儀式感,用撕日曆的方式去迎接新的一天。最近在用的有品&秒秒測智能健康日曆,又讓我又有了超乎傳統日曆的使用感受。
  • 關於日曆、年曆卡和掛曆的記憶
    由於臺式日曆的紙張略為厚實,因此不少知識分子家庭捨不得隨手撕去,而是當做了家庭日常記事的手帳,甚至成為私人生活和工作的備忘錄。我家是近郊的土著,住在上海本地的絞圈房子裡,用的是那種掛在牆上的可撕日曆。以前的日曆並不是直接掛在牆上的,而是用一塊差不多A4紙大小硬質的馬糞紙作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