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洋已經尋子13年了,13年來他從未停歇。
「每到開年就想,今年最好能找到。」
2007年10月9號,孫海洋4歲的兒子孫卓在自家包子店門口被人販子帶走。自從那一天起,孫家墮入黑暗,孫海洋開始漫漫尋子之路。
2012年,孫海洋尋子的故事在央視節目《拐賣重傷》裡播出,探訪3個涉及孩子被拐賣的家庭背後的心酸故事,其中孫海洋的孩子繼續下落不明,而另一戶彭高峰的孩子被找回,還有一戶高永俠,收養了被拐賣的孩子,被警方查到,後因沒有收養資格,孩子被送往了福利院。
這期節目剛好被陳可辛看到,他被深深打動,而當時又剛好想進軍內地,拍一部真正接近內地人情感的片子。他找到孫海洋,告訴他想以他為原型,拍一部尋親家長的片子。
陳可辛是典型的香港人,喜歡穿休閒服裝,喝加糖加奶的咖啡。即使拍了多部內地片,他還是覺得,其實自己不是很理解內地人,因為他不是在這裡成長的。
但他努力去接近內地人,接近他們的生活環境、語言習慣等等。
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親愛的》。這部電影中的角色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一一對照。
韓德忠的原型是孫海洋,李紅琴的原型是高永俠,田文軍的原型就是彭高峰。
仍在尋找
影片中的韓德忠是一個富商的形象,住在五星級別墅區裡,但是現實中的孫海洋,從未富過。
而他所見的那些丟失孩子的家長,境遇也大多不如意。
電影公映前,孫海洋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把電話號碼印在片尾。陳可辛提醒,這樣會被很多惡意電話騷擾。
孫海洋回答:沒關係,就怕有一天,連騙子都不願意來騙我了。
這句原話被用在了電影中。
尋子13年,孫海洋都沒有換過電話。他一直在等那一份希望。
影片中,在田鵬回家的歡迎宴上,韓德忠舉著酒杯告訴大家,他老婆懷孕了,他覺得對不起大家。因為,在之前,大家說好,不找到孩子,就不迎接新的孩子的到來,因為覺得那是對丟失孩子的背叛。
這一段是現實生活的真實映照。
孫海洋在兒子孫卓丟失5年後,也生下了第二個孩子孫輝,輝諧音「回」。孫海洋說,在孫卓被拐之初,他完全沒想過再要一個孩子。
直到有一天,他的意志在彭高峰兒子彭文樂失而復得的慶祝儀式上,瓦解了。
後來,孫輝出生,孫海洋的妻子和母親都對孩子特別的好,但孫海洋的內心並沒有得到平復,他始終覺得自己有罪,不知道孫卓過得怎麼樣?
此時的孫輝,依舊留在深圳拼搏,他還有夢,只不過這個夢不再是如別人一般的「深圳夢」,因為孫卓一天沒有找到,他就一天不會離開。
失而復得
彭高峰是幸運的,2008年,彭高峰3歲的兒子樂樂在街頭被人拐走。之後3年,彭高峰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像大海撈針一樣四處尋找,卻一直杳無音信。
直到2011年,奇蹟出現,一位網友舉報稱在江蘇農村曾經見到這個孩子,彭高峰以此為線索,終於找到樂樂。《親愛的》片中,也全面呈現了這一段經歷。
影片開頭,是深圳城中村再典型不過的場景,一棟棟樓緊緊相連,逼仄的過道,耷拉著的纏成網的電線,黃渤飾演的田文軍就在這裡開了個網吧。
他和早年「下海」的大多數人一樣,都有一個「深圳夢」,結果做生意還是賠了本,老婆魯曉娟(郝蕾飾)也跟他離婚了,只有孩子田鵬是他快樂和希望的來源。
但一次稍不經心的大意,田鵬丟了,被人販子帶走了。
魯曉娟的崩潰是爆發式的,她痛苦著捶打著田文軍,撕心裂肺喊叫著:「還我兒子。」
田文軍的崩潰是內斂的,他面對鏡頭拿著兒子的照片,平靜地說:「大家好,我叫田文軍,這是我兒子田鵬……」
但說著說著,他喉嚨內收,聲音變得哽咽:「如果有人買了我的兒子,他吃桃子過敏,千萬不要給他吃桃子。」
隨後,快鏡頭切換,田文軍的身影出現在菜市場、在車站、在街頭、在船上……他分發著尋子的傳單,用話筒廣播,臉上寫滿了焦灼。
田文軍尋子的故事並不是一個孤例。
在一個山清水秀的木式房子裡,一群人圍坐在一起,訴說著各自尋找孩子的經歷。韓德忠(張譯飾)是這個尋子大家庭的組織者,大家一起分享背後的心酸,然後互相加油鼓勁。
終於,田文軍等來了一個線索,有人告訴他在安徽農村見過他的兒子。
原來,田鵬經拐賣已經成為了農村婦人李紅琴(趙薇飾)的兒子吉剛,田文軍和魯曉娟找到這個山村,認出了兒子,卻被李紅琴發現。兩人抱起孩子就跑,李紅琴奮力追趕,上演了一幕「搶子」大戲。
已經在農村生活了兩年的鵬鵬不太記得自己的親生父母了,他用小手打著田文軍的面龐,田文軍捧著鵬鵬的臉,說起他們以前常說的童瑤,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是啥?」鵬鵬不理睬,繼續哭鬧。
田文軍急了,搖晃著鵬鵬,「說,是啥?」鵬鵬終於說出了,「都是木頭。」
田文軍緊緊將鵬鵬抱在懷裡,失聲痛哭。
鵬鵬回來了,田文軍終於熬到了天亮時分。在一樓梯上,田文軍蹲在地上,痛哭流涕,所有尋子的艱辛、酸楚,尋得兒子的高興、歡樂都糾結在這一刻釋放。
趙薇三次拒演
但李紅琴的「尋子」之路才剛剛開始。除了田鵬,警察發現李紅琴家另一個孩子吉芳,也很可能是她死去的丈夫拐賣來的,但又找不到吉芳親生父母,只能將其送去福利院寄養。
李紅琴來到深圳,決心找律師要回吉芳的撫養權。電影的重心開始轉移到這個涉及拐賣孩子的農村婦女身上。
為何會有這種重心轉移?陳可辛解釋,自己不會去拍一個只是直接的拐賣兒童的戲。他想在中間加一個新的人物,而這個人物一開始還是個反派角色,就是人販子的老婆,這樣就能從另一面去看待這個事件。
「就是人生很多時候的雙面性,不能絕對地去看黑跟白、正跟反。」
這樣的劇本設置,曾遭到黃渤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商業大忌!」黃渤沒能勸住陳可辛,陳可辛還是執拗地這樣拍了。
「一輩子總有一兩部作品,是你非常相信的,不用那麼瞻前顧後。」
在影片中,趙薇也突破了以往的螢屏風格,演足了一個農村婦女的辛酸苦辣。甚至為了劇情需要,全程採用方言出演。
陳可辛說:十年前,就想找趙薇合作了。
但事實上在一開始,對於接演這樣一個角色,趙薇內心是拒絕的,甚至一連拒絕了陳可辛三次。
她覺得自己跟「李紅琴」太有距離了,怕觀眾看完會說,
她不行,她演不了。
但陳可辛的堅持打動了她,事實也證明了陳可辛的眼光毒辣,憑藉該角色,趙薇獲得第34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原型不滿情節設置
李紅琴原型高永俠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有次回家時,帶回了一雙兒女:粵粵和樂樂,再後來,丈夫就過世了。
樂樂成為了劇中的鵬鵬,而粵粵就是劇中的吉芳。
現實中的粵粵也被社會福利部門接走,高永俠想不明白,孩子不是她拐來的,她也不知道來路,怎麼就不能讓她養了。
此後的一兩年間,高永俠精神都有些恍惚。
不過現實中的高永俠並沒有如同片中的李紅琴一般走上「抗爭」之路,雖然極其想念孩子,但是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也漸漸接受了現實。
一年中,能跟樂樂通上兩次電話,能去福利院看看粵粵她就已心滿意足。
不過,對於電影中,以自己為原型的李紅琴給別人下跪,受到毆打和辱罵,為了找證人作證,還和別人睡了一覺,最後又生了孩子。
高永俠表示無法接受,因為這些並不是她的真實經歷。
高永俠覺得很不舒服,走到外面,還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她覺得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她就找媒體公開了自己的委屈。
後來陳可辛公開向她致歉。
結語:
2020年的第一天,孫海洋發了一條微博,祝福孫卓生日快樂,此時的孫卓已經是一個17歲的大孩子了,孫海洋告訴他,自己的衣服褲子要自己洗,要學會獨立,自己照顧好自己!
「爸祝你健康快樂。」
願孫海洋的孩子能早日回家,願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拐賣,願所有的孩子都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