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山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出爐。此次經濟普查結果如何?反映出臺山經濟發展有何特點?臺山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如何?記者採訪了曾連續四次參與臺山市全國經濟普查的臺山市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晉榮,對此次經濟普查結果進行了分析。
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大幅提升 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
2018年末8146個,比2013年末增加3854個,增長89.8%
●第三產業佔GDP比重
從2013年的27%上升到2018年的40.4%,提升了13.4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
2018年末為126164人,比2013年末減少9.16%
臺山市600多名基層普查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對全市轄區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抽取的個體經營戶逐一入戶完成數據採集。通過此次經濟普查,摸清了臺山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掌握了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
黃晉榮分析,此次經濟普查結果有兩方面主要特點。一是企業單位數量大幅增長。普查結果顯示,2018年末,臺山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8146個,相比2013年末增加3854個,增長89.8%;產業活動單位9327個,相比2013年末增加3958個,增長73.7%;個體經營戶34400個,相比2013年末增長37%。二是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大幅提升,從2013年的27%上升到2018年的40.4%,提升了13.4個百分點。「從這些數據來看,臺山市近五年來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代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逐漸從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的趨勢。」黃晉榮說。
記者發現,普查結果顯示,雖然企業單位數量大幅增長,但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從業人員未見同步增長,反而有所下降。2018年末,臺山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為126164人,相比2013年末減少9.16%。
黃晉榮認為,這是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表現。近五來年,臺山市從以前低端的勞動密集形產業逐步向中高端資本密集形產業轉型升級。從數據分析,臺山市2013年紡織業、紡織服裝業、服飾業企業從業人員為8201人,2018年末只剩下3954人,大幅減少了4247人。同時,臺山市工業企業不斷加大工業技改投資力度,2013-2018年全市工業技改投資額翻了8倍,年均增長幅度達51.5%,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了企業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
製造業是最大經濟支柱 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
2018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751.359億元,其中製造業佔一半,達489.488億元
從營收方面來看,2018年,臺山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751.359億元。其中,製造業佔據一半以上,達到489.488億元。由此可見,製造業依然是臺山市最大的經濟支柱。
從普查整體數據分析,房地產行業變化比較大,企業數量、從業人員和營收三方面增長最快,都增長了1倍以上。2018年末,臺山市有房地產企業297家,比2013年增長126.7%;房地產從業人員增加到4680人,增長111.1%;2018年房地產行業營業收入49.78億元,比2013年增加30.98億元,增長164.8%。
黃晉榮指出,近年來,隨著電訊、軟體開發、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等行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臺山市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企業法人單位數量比2013年末增長了581.82%。「從數據來看,反映了臺山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他說。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 研發經費支出比例提高
2018年,開展R&D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有118個,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49.6%,開展R&D活動研發經費支出9.78億元,佔GDP比重達2.26%
此次經濟普查中,包括一項關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全面調查。黃晉榮認為,這些數據代表著臺山市科技創新能力「量」和「質」的變化。
從「量」來看,2018年,開展R&D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有118個,比2013年增加90個,增長321.4%,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49.6%,比2013年提高36.1個百分點。
從「質」來看,2018年,開展R&D活動研發經費支出9.78億元,佔GDP比例2.26%,比江門市平均水平高0.1個百分點,臺山首次實現R&D活動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例超過2%。「這是臺山市科技創新發展的體現。」黃晉榮說。
江門日報記者/陳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