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人物錄致力於打造紫砂藝師的個人官網平臺。
由各大師授權整理師承關係脈絡,與藝師籤約合作。
保證藝師資料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展現藝師的個人形象與作品魅力,促進與壺友直接交流。
整編 | 紫砂人物錄
圖文 | 網絡
COMPILATION OF
MASTERS' LIST AND DATA
IN ZISHA ART
ARTISTS
助理工藝美術師
沈建宏 SHEN JIAN HONG
助理工藝美術師
實力派陶手
1973年出生,實力派陶手,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國良親傳弟子,首屆「景舟杯」銅獎得主,所製作品以花器為主,尤擅供春,被稱為「供春王子」。
I N V E N T I V E N E S S
自然中總有嶄新的境界,在那個異常開放的空間裡,沈建宏時時面對叢竹、幽石、荒江、秋月……靈感仿佛撲面而來。聯想無窮,靈感莫測,憑藉於此,他從某種視角提升,直到形與意充足,又除盡了不需要的東西。至此,手中的壺才算歸於自我,聲明了藝術的主張,成為獨特的創作,打動了自己,見者亦動心。
沈建宏日常照
沈建宏工作照
沈建宏工作室一景
沈建宏指導徒弟制壺
「婆娑於天成」,這是沈建宏從大自然中擇字鍊句,對表象的世界和創造的締結。
一年春天,沈建宏和朋友像往年一樣登山挖筍,忽然發現腳下有一截腐朽樹枝,厚重、粗糙,表面只能用千瘡百孔來形容。捧著端詳,沈建宏的腦中開始浮現它所經歷過的形象,從榮到枯,季節的遞進反映在它身上。這種純粹與自然的衰朽也是一種審美特徵,可以視作古代詩人李白曾說過的「大音自成曲,但奏無弦琴。」
沈建宏 《此物本天成》
枯木與紫砂在這次造物中顯得極度融合,似是兩個獨立的生命與靈魂,以人為媒介相互對話,完成了腐朽向永恆的轉變。從頭到尾,沈建宏沒有刻意美化腐朽的表象,而是用紫砂將木的純姿與凋敗表現得如此細膩。他在製作的過程中重新呼喚光、風、水、雨,正是它們不厭其煩地導入才令腐朽構成,具有深意、靜美,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
沈建宏將之命名為「此物本天成」,用作香插,工作室總有沉香繚繞,如墜雲夢,使人意念閒靜。更妙的是,沉香本就是木之瘡疤,千年難結,不澌不滅。這二者的關聯與結合加上了禪的真意,引人神往。禪的精神本就是直取事物的本質,不為形式所拘,一切都體現在生活細小之處。
沈建宏 《佛手古樁》
沈建宏 《梅樁壺》
很多時候,為了做出這些帶有傳統體徵同時具有當代狀態的紫砂壺,沈建宏窮極思考,在數次轉型之際遭逢難題。難題分很多種,如初制體量大胎體薄的壺,再比如創作意圖方面的豐富——從單一的描摹到設想不同條件下可能發生的多重變化,製作者需要掌控、利用、表現、變化,令壺中有蘊藉。畢竟,真正耐人尋味的就是紫砂壺中人文的屬性,凡人文的都是可被人賦予的,有精神性的關照。達到此境,一把紫砂壺便無意間成為了文化實踐,邁向思想的深度與多面性。
沈建宏 《薄胎供春》
沈建宏 《斑竹》
沈建宏 《小梅樁》
沈建宏一直喜歡清代陳鳴遠的壺,欣賞其人隨性的脾氣,兼顧制壺、雕塑又作品等身的成就。模仿陳鳴遠的過程非常有助於沈建宏尋覓和梳理傳統與自我的關係,一般來說,紫砂藝人不管如何開放創新,或多或少總是保留了一些傳統的成分。沈建宏找到了秩序,向著自然求索,從中萃取、濃縮、提煉,使紫砂於微茫處見神採,更富詩意,更得天然的氣息。
沈建宏擅花貨,形取自於天然,經過匠人的妙手,把天然的生物百態融於紫砂壺的創作中,取自自然又歸於自然。他用動人的構造將自然萬物通過紫砂轉見,那即興揮寫的氣勢出自技與藝的造詣,一抹再修,落筆無虛,卻寫得平時風雅,情味與幽意隱隱動人。
沈建宏與徒弟合影
「黃龍山腳下的土地裡蘊藏著豐富的紫砂礦石,我們像是踩在紫砂泥上的人。」受此影響,沈建宏在與世無爭的山水自然裡安頓心靈,於紫砂藝術的無窮境界與返回自我的路途之間折返,將材質、色彩與細節混合,壺氣自省又內斂,充滿呼吸。
當外界努力嘗試營造一個屬於心靈的綠洲,可以安靜冥想的地方,沈建宏早就在丁蜀鎮的青龍山與黃龍山交界處平和安靜的生活,埋頭紫砂,體味東方生命的韻律。
集結藝師信息 · 師承關係脈絡
展示藝師風採 · 實現全領域搜索
一鍵收藏分享 · 無需安裝註冊
專業團隊 · 實時維護 · 及時更新
增強曝光率 · 小窗口蘊含大商機
紫砂人物錄 客服 • 13912383992
紫 砂 藝 師 的 個 人 官 網 平 臺
▼
長按二維碼 一鍵關注
紫砂人物早知道
不用下載、識別一下
就能查詢紫砂藝師
紫砂名家推薦,點擊下方文字了解詳情
- END -